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心理學與弗洛依德心理學之比較▪P7

  ..續本文上一頁譬如:學校方面排出成績表的原因,一方面是爲看學生的學習進度,一方面也可激發學生的進取心。你的這種講法並沒有錯,但只是針對「小場面」而用,英國的一位文學家湯姆斯、卡萊爾,寫了一本書『 英雄與英雄崇拜』 ,這本書含有相當濃厚的「貴族」思想,可能已不太符合現代人的理念,但他在書一袅卻也提出一些相當重要的事實與理論。他認爲人類的曆史並非是普通一般人所創造的,而是由「英雄」創造出來的,由具有天份的種種英雄:「文學英雄」、「科學英雄」、「政治英雄」、「物理學英雄」等等,帶起「一代風騷」。在羅素所著的『 權利論』 中說:「一般人大都是追隨者,領導者只是占極微小的部份,而真正能決斷事情,甚至影響到全世界的,卻是少數的領導者」。這個理論當然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然而不可否認地也有些事實存在。你所提出的講法是有的,但對整個世界來說,並不是決定性的必然因素,真正決定性的因素,反而是從個人中抽離出來的。因爲你要影響全世界,你的心就必須也是屬于全世界的,而非只是屬個人的,如果只屬于個人就無法屬于全世界。以小的範圍來說:你若是屬于一個家族的,你就只能影向這個家族;你若是屬于一個國家的,你就只能影響這個國家。由此可以看出一點:「名利心」通常是屬于個人的,所謂「私利」、「私名」也。若要能影向乃至利益他人,就必須去除私我的因素,靠修行去掉私我的名利心,方能影響及利益整個的社會,影響整個國家,乃至影響全世界。

  8 .業力與殺生爲了避免黑死病的傳染,而殺死老鼠,可否?若真的發生了黑死病,那也是衆生的共業,首先必須了解個人的業較容易轉,共業則十分難轉、 難逃。若是黑死病已經發生了,那時才來殺老鼠,已經來不及了。再說業力不可思議,時間到了,根木來不及救了。譬如:廿世紀的,得到了就好像宣判死刑似的,沒有藥醫;這也是衆生的共業造成的。若要避免這些共業的發生,則必須守身如玉,多行放生,業要擔進而能不殺生、 吃素等。若是殺了老鼠,則衆生將會有更多的共業。

  9 .禅與禅的受用問:何謂禅?有何好處?師答:今天我兩只腿盤著在此講佛法,我的經驗就是:兩腿一盤起來,就不可思議的能夠攝心不亂地講佛法,否則在此講到後來天花亂墜,不知如何開頭、如何結尾,是會出醜的。盤腿可以攝心,這是可以證驗的。但你若只是看我做,而自己不親身去行,到頭來,這還是我的體驗,于你無益,你還是無法了解其中奧妙。『 六祖法寶壇經』 裏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表面上的意思是:「我喝的這杯茶,是多冷多熱,只有我自己知道。」若是你問我:那杯水到底有多冷啊?我用百般的比喻或解釋:「這杯水有如冰那麼冷,有如山泉那麼清涼,有如任憑我用盡種種的方式、 使用種種的言詞來表達,你還是不能真正體會這杯水到底有多冷。同樣的道理,你問我暍的那杯水有多熱,而自己卻不親自去喝喝看,那麼這杯水的熱,即使我用最好的形容詞去描繪,這個經驗還是我的,而你卻永遠也不能得知,除非你也親自喝暍看,喝了就馬上能知道答案。然而同一杯水,你我暍了之後,卻不一定會有同樣的感覺,因爲:你我身體不一樣,你我舌頭、 牙齒、口腔的感受性― ― 耐冷、耐熱性程度等都不一樣。所以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句話更深一層的意義是:「修行的境界,自修、 自證、自己知道,不足爲外人道也。」講了也沒用,除非你也來修修看;然而每個人所修證、所體驗的,也依各人的根器、因緣而有所不同。「禅」有兩個意思,一爲「禅定」,另一爲「正法眼藏」。「禅定」也稱叁昧,乃靜坐而「得定」的意思。「正法眼藏」乃「、百語道斷,心行處滅,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與境界。靜坐時,身要正、 心要靜。習禅的好處是:「定」能減少煩惱,乃至止息煩惱,令心得靜止、清涼、光明。「正法眼藏」法門則爲于修禅定之後,再依禅定力,入于微妙般若智慧,然後以般若智來照破無明,因而真如本性得以顯現。「禅」分爲五種:

  l .凡夫禅

  2 .外道禅

  3 .二乘禅

  4、菩薩禅

  5 .如來禅

  「凡夫禅」乃凡夫依前五識所修的禅定,如瑜伽術及武術家的靜坐等皆是屬于凡夫禅。

  「外道禅」乃其它宗教家依邪見所修的禅定,由第六意識的妄想分別起修:如基督教的冥想,乃是希望利用冥想與祈禱面妄想與神合一或溝通,或如婆羅門教要與梵天合一,道家要「與萬化冥合」。依佛法來說,這些乃是依于不正確的見解及妄想分別而修的禅定。又,臺灣的乩童與鬼神等溝通、 以及神靈附體等,亦是屬于外道禅所攝。

  「二乘禅」乃依于偏慧、第七意識所修的禅 定,是執著「出離生死、證入涅槃」的禅定。

  「菩薩禅」乃依于正慧,由第八識所修的禅定,這是去了「我執」以後所修的禅定。

  「如來禅」乃依真如本性所修的禅定,乃諸佛如來所自證、自修的境界,故稱「如來禅」

  至于習禅的好處,已如上述;但仍須自己親自去體證。然而千萬別修不究竟的禅定,例如「凡夫禅」、或「外道禅」之類的;最起碼的,也須是修「二乘禅」才是,若能真修「菩薩禅」,乃至「如來禅」,則更究竟,才能親切地體會六祖大師所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九八九年講于美國 賓州「理海佛學社」

  

《佛教心理學與弗洛依德心理學之比較》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文化論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