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共業、別業」
前面提到所謂「命運」,其實就是「業習的軌迹」。接著,我們再來詳細談一下「業」。業可分兩種:「別業」與「共業」。所謂「別業」是個別的業,指每一個人不同之處。譬如你我的個性
愛好,不盡相同,這就是「別業」所致。「共業」是彼此之問有共同的業力。然而這並非是絕對的,因爲別中有同,同中有別。譬如:同樣身爲人,則與所有的人皆同具某些共業;同是生活在臺灣的人,皆有臺灣人相同的共業;在美國的人,則有與美國人相同的共業。在一個大的共業裹,每“個人之問又都有一些差異,不會盡然相同,這就稱爲別業,亦即「同中之別」。又譬如:同是在美國的人,還可分爲在美的白人、 在美的華人、在美的越南人、 在美的黑人等等的差異,每一族群皆有其獨特的「別業」。以世界上的人種來說,白種人、 黃種人、黑種人皆有其獨特的共業。再以黃種人來說,亞洲人有亞洲人的共業,在臺灣的中國人與在大陸的中國人,各有其不同的共業。相同的共業,便有相類似的果報。提到「果報」或「因果」二字,不了解的人會覺得很可怕,或覺得是「迷信」。若以英文來解釋,則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不但不是迷信,而且還很「科學」「因果」的英文翻譯是:.自二鬥. (原因與效果)。有某種「原因」,一定有某種「結果」,這是非常理性而且客觀的,毫不訴諸情感、或是迷信。學佛就是要把一切事、 相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點含糊都不可有。
八、十惡業
「 業」除了「別業」和「共業」兩種以外,還有剛才提過的「善業」、「惡業」和「無記業」。善業指好的業,惡業很明顯指的就是不好的業。善業、 惡業在佛法內有特殊的意思:佛法中的「善」和世問法中所稱的「善」,其範疇與層次不盡相同。佛扶中所說的「善」可分爲積極的與消極的兩種。消極的「善」指不造惡,積極的「善」是指積極地去做好事。要了解佛法所說的「善」之內涵,則必須先了解佛法所說的「惡」是指哪些事情。佛法所說的「惡」,主要是指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瞋、癡,主要共有此十項,稱爲「十惡」;十惡只是舉其一般易犯者,若細說,則有無數。現在分別述說如
下:
1 .殺生:凡故意殺害任何有生命的衆生,即稱爲殺生。
2 .偷盜: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你沒有告知物主而把它拿走,就是偷盜,又稱「不與取」
3 .邪淫:與自己合法配偶之外的人行男女之事。
4 .妄語:講謊話騙人。
5 .绮語:講廢話,講「沒有營養」、 無意義的話,聊天,扯淡,等都屬之。這一項對在家人來說,特別不容易做到。
6、兩舌:指搬弄是非,令他人鬥亂;說東家長、西家短,令人不睦。「老張說你如何如何,可是我不相信:等等這類話,都是屬于兩舌。
7 .惡口:惡口一般是指說髒話,但佛法中則不單指說髒話,連大聲呵斥他人也算是惡口。又譬如生氣時所罵的「混蛋」,亦是惡口。其實口中若說出「混蛋」一詞,並不需大聲叫,連小聲講也算是惡口」
8 .貪:心中對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生貪愛之欲。
9 .瞋:發怒、生氣。這實在是很難做,佛法厲害之處就在這裏,簡直可說皆是「直指人心」,每一法都可觸及你心口上的要害。
10 癡:「愚癡」一詞在佛法一畏有一個特殊的意義,它不是指數學不好,或是英文老是背不起來,或不會寫作文等;愚癡是指不明事理
糊裏胡塗的,特指不明「因緣果報」的道理,而妄造種種惡業,這是佛法中特殊的意義,與一般世俗對「愚癡」所下的定義有些不同。有些人雖然從外表看來,木讷如愚,但學起佛來可能一日千裏。有些人看似能說善道,上下兩排牙齒有如利劍,伶牙俐齒,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但是于學佛來說,可能反而是屬于鈍根、業障重的那一型。佛法是很特殊的一門修學,常不受出生貴賤與學識高低等的限製。佛法如此好,希望大家趁此大好因緣趕快努力修學。
以上所述之惡業,總結來說:殺、盜、淫、一一種業爲身體所作,稱爲「身叁惡
業」;妄語、 兩舌、绮語、惡口是口所作之業,稱爲「口四惡業」;貪、瞋、癡是意所作之業,稱爲「意叁惡業」。如此,「身叁、口四、意叁」總共是十種惡業。在這十業之中,以造口業傷人的頻率最大,因爲動口既方便,又快速,話一出口,立刻就能傷人。記得我小時候曾看過一部電影「日本開國奇譚」,一畏面有一只大蛤蟆精,要傷人時,只見它把大口一張,毒煙隨即從口噴出,衆人皆不敵而倒。許多世人于言談時,常常也像這只大蛤蟆精一般,只要一張口,「毒氣」隨即從口而出,且毒性強大,能傷人于瞬間。
九、十善業
消極的善業是「不造惡業」。因此,不殺生、不偷盜、 不邪淫是「身」所造的叁種消極性的善業。不妄語、 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是「口」的四種消極性善業。不貪、不瞋、不癡是「意」的叁種消極性的善業。然而我們修學佛法除了消極的不造惡之外,還須更進一步地修「積極性的善業」。茲將消極與積極的兩種十善業合並說明如下:
1 .不殺生:佛弟子于一切有命皆不故意殺害。不但要消極的不殺生,還要更進一步,積極地「保護一切生命」、「救護一切生命」,凡一切有命的衆生,不管是娟、飛、蠕、 動的,都要以慈心來愛之、護之、救之。
2 .不偷盜:佛弟子于一切「有主物」皆不故意偷取。不但于消極上不偷盜,還要更進“步積極地修行布施。因爲偷盜是基于貪愛,觊觎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們不但要不貪取別人的東西(止惡),不令他人受損,還要更進一步多作布施(修善),以己之所有利益他人。
3 .不邪淫:佛弟子不淫他人之婦、女(或男、子)等。除了消極的不邪淫之外,還要進一步積極地修行清淨梵行。然而關于此點,對在家居士來說,佛並沒有特別鼓勵或製止,這完全要看每一個人的因緣而定。學佛如果要行清淨梵行,要特別注意:)定要征得配偶的同意;酊偶不但要同意,最好要歡喜才好。否則爲了你自己學佛,而搞得家一畏上下不甯、 雞飛狗跳,那樣不但失去了學佛的意義,甚至連學做人都不成了。學「佛道」要先滿足世間「人道」的基本道理,把人道基礎打好,再進而修學佛道。等基礎打好了,人道的基木要件都具足了之後,才有福報修學佛道;是故絕不能一廂情願,只一意執著自己心一表所想做的。學佛一定要善觀因緣,善體他人,因綠具足了之後才去做,否則的話,不但事不成就,也常與道相違,反而障道,亦令他人造罪,如是即不慈悲,亦沒有智慧。
4 .不妄語:佛弟子不應妄語诳人。不但消極的來說,不打妄語騙人,而且要更進一步積極地修行「實語」。有些人很奇怪,在騙人之時,會産生一種奇異的心理;覺得對方被我騙了,表示我的「智慧」比他高,因此他被我愚弄;因而覺得自己很行!所謂「實語」,就是「說實在的話」。若所講出的話每一句皆是實話,久而久之,自然話.出口,人皆深信不疑。否則其結果,會如同「放羊的孩予」一般。
5 .不绮語:不绮語在消極方面,是不講廢話,不說沒有營養的話、或是無聊的戲笑。積極地修不绮語,即無事時,保持「聖默然」(如聖人一般「默然而住」);若有所說,即談佛法。在家居士在這一點上,較難做到,但至少也須時常提醒自己「不作無義語」,少說廢說。
6 .不兩舌: 所謂兩舌是造謠生事,以及傳別人的話,因而造成兩者之問的不睦、 口角、反目、鬥亂。兩舌之人,照『 地藏經』 所說,將來會得百舌之報,即口內有一百個舌頭。也許有人會問:口中生出百舌,有這個可能嗎?你若不信,且看動物中如毒蛇、毒蠍之屬等,其中即有很多舌頭的(舌頭分叉),對不對?是故可知這並非是不可能的。修「不兩舌」的善業,在消極方面是不破壞別人,而在積極方面,則是看到別人將有鬥亂時,便要盡力地去彌平,讓雙方和好。中國人有.句老話:「實事求是,莫作調人」,這句話頗有問題。這顯然是消極地贊成大家互相鬥亂,自己站在一邊冷眼旁觀,頗有唯恐天下不亂的味道。「實事求是」是對的,但不一定須要大家都起來鬥,而且看到別人在鬥,也不應只「袖手旁觀」,置身事外,應該是希望大家都和好才對。看到別人吵架或打架時,應盡量將雙方拉開,千萬不要火上加油說「對!對!揍得好!」或是「罵得好!該罵!活該!」等,這樣就已犯了「兩舌」鬥亂的罪過。
7 .不惡口:爲佛弟子,在消極方面的不但不行「惡口」,還要積極地修行「軟語」。「柔軟語」是佛六十四種梵音中的一種,此種梵音聽了之後,令人整個心肝都軟綿綿的,舒服極了;是故修行人不應惡口,應該學佛一樣實行軟語。一切衆生其性皆是剛強,講出來的話如同兩面鋒利的刀,咄咄逼人,自傷傷他,故觀衆生講話,即如見「刀光劍影」,一來一往。大聲斥責也包括在惡口裹頭。所以爲佛弟子不但不大聲責人,還要積極地安慰他人,司地藏經』 中所謂「軟言慰谕」,看到別人不舒坦時,便要軟言慰谕― 能安慰別人是大功德,是菩薩的修行;相反地,恐嚇、嚇唬別人,令人心生怖畏恐懼,是很缺德的事。所以,當看到別人心生怖畏恐懼或憂傷時,應軟言慰谕,令生無畏,令生安穩,這便是積極地修行「不惡口」
8 .不貪:「貪」的相反就是「舍」,佛弟予不但消極的要不貪,更要積極地修行「舍心」,行種種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以利安衆生。
9 .不瞋:「瞋」是生氣,佛弟子不但消極的要修不瞋,還要積極地修習悲心。你若說:「我一切都很好,就是脾氣不好」。這句話,內行人一聽,是要笑掉大牙的,因爲「脾氣大」就是表示缺乏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都是脾氣好的。君不見好好先生都…
《佛教徒:反叛命運的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