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徒:反叛命運的人▪P3

  ..續本文上一頁是脾氣好,心裹很慈悲、 慈眉善目的嗎?所以,你若是個容易發脾氣的人,聽到這一畏時,須多加自行反省,努力控製自己的脾氣才是。再者,瞋恨心可說是「衆生的罪惡之本」。因爲一生瞋心,就如同燃起一把野火般,把辛辛苦苦所種的功德林,于頃刻間付之一炬。學佛、陣子的人都會有如此的體驗,就是:每一回生完氣之後,就好像「破了功」一樣,內心非常地懊喪、 十分的不舒坦。此時的不舒垠,不是因爲別人令我生氣而不舒服,而是氣自己:「我爲什麼會這麼生氣」!所以佛弟子不但要消極地修行「不瞋」,還要積極地修習慈心、悲心。慈悲心是佛法的一一大法門之一,另一法門是智慧。「悲」有兩種,一種是「慈悲」,一種是「大悲」。慈悲心凡夫也能修得,而大悲心則層次極高,是佛菩薩才有的境界。凡夫及普通修行人可能會有些許的慈悲心忽隱忽現,此種慈悲心于世俗上則稱之爲「同情心」或「恻隱之心」,亦即是孟子所說的「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同情心)與慈悲心有所不同。同情心是剎那生滅的無常法,可以因時問

   地點、對象以及利害關系等而有所改變,這就是說:可能這一刻有同情心,而下一刻就消失了。由于衆生心是生滅無常的,所以我們的同情心也是跟著生滅無常。此種無常生滅法是屬于「有漏」的,所以同情心也只是種「有漏的」德性,非得要修戒定慧二聖學,使內心清淨堅固之後,這種美德才能轉變成「無漏」的功德。譬如器皿,若是完好無破洞,所裝之物就不會漏失,這就是「無漏」的意思。如果是有破洞,則再怎麼裝束西進去,遲早還是要漏光的。所有衆生其心體內的任何缺點如自私、嫉妒、瞋恨等,就如同器皿上之漏洞,而修行的目的,就是爲了要補好我們「心器」上的這些漏洞,去掉惡業習,使心體沒有惡業的缺陷與漏洞,則所修之菩提功德都盡裝其中,不會漏失,因而得稱爲「無漏功德」

  10 不癡:佛弟子不但消極地要去掉不明事理的「愚癡」,而且更要積極地追求智慧。追求智慧最根本且最重要的方法,是深人經藏(故叁皈依愒說:「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愚癡的相反是「智慧」,佛法所說的「智慧」有叁種:聞慧、思慧、與修慧。「聞慧」是聽聞佛法所得的智慧。「聽聞」不、定是用耳去聽才算,看經亦屬之;由聽聞經教所得的智慧就叫聞慧。其次依據所得的聞慧再去思惟

   經消化之後,所理出的頭緒,就稱爲「思慧」。由于我們所聽到的,多半還不能十分了然,所以心中須要經過一番整理,才能弄得清清楚楚。思惟之後,再依「思慧」起而修行,如是所得的智慧稱爲「修慧」。此處所謂的「修」有二種:一是「靜中修」,一是「動中修」。「靜中修」是指在修行「禅那」時(在靜坐中)去思惟佛所教敕的種種道理。如是,原先由思惟中所得的結論、次第

   系統等,更于靜坐中以「定心」深人地去思惟、體會、熏習,此時的修習,便是「與定心相應」的,故易成就無漏智。由前述可知,「聞慧」與「思慧」通常僅及于「前六識」中的修習,而「修慧」則因爲是于定中修習佛智,如是便可把所修集的出世善業之「資料」往下層輸送,而深入于第七或第八識,以「反資」(回體)並「熏轉」第七、第八識。第七、第八識原有的結構,經過六識反資的淨法所熏習。如是,前六識以淨法由外往內「反熏」八識,便漸漸可以「轉染爲淨」。以上是介紹「靜中修」。所謂「動中修」,是于「靜中修」(于禅定中修)有了基礎之後,更繼續在行、住、坐、 臥中,亦能念念不斷地依此法來修習,因此,所謂「動中修」是非常高的修行,絕不是初學者所能想象得到的。所以千萬不要隨便說:「我都是在行住坐臥中修」(其實是「散心方便修」),否則便有大妄飯叫之虞。

  十、「修行轉業」與「算命」

  談到此,我們即可了解世俗所謂的「命運」,以及應如何作爲,方能轉變「命運」。命運之形成,爲六根吸取六塵,使得八識受熏、受染汙,成爲業習,因而形成所謂的「命運」。現在我們若要改變命運,便要運用佛所教的種種方法,來反重一八識,令其轉染爲淨:亦即把八識中所貯藏的業習之結構加以改變,業力結構一經改變,命運也就隨之而變。然而如何改變業力的結構呢?即是「消極地不造十惡業,並積極地勤修十善業」;這就是「以佛怯的修行來改變命運」的原理及方法。常聽說,頗有一些已經皈依、受過戒的佛教徒還去算命,當他碰到比較老道的「算命仙」,一看,知他是佛弟子,常常就拒絕幫他算。若是經驗比較少的算命仙,還是會幫他算,但常常是算了老半天,仍然算不出來。這是因爲被算的人已皈依叁寶,並開始修行佛法,所以他的業力的結構(命運)正在改變之中、因此他的外表雖然尚未顯出重大的轉變,但內心一畏已經開始漸漸在變了。這種正在轉變中的未定之象,常把相命師搞得撲朔迷離:奇怪!怎麼手相與臉相不太配合?跟八字也不太吻合?至于有的相命師是利用靈媒來算命的,這種情形則更爲明顯了:如果客人是學佛又受過叁皈五戒的,此人一進這種命相館,相命仙就無法「啓靈」與靈界溝通了。爲什麼呢?因爲受叁皈五戒的佛弟子有許多護法神佑其左右,算命之「靈媒」(鬼神)一見到護法神,早就逃之夭夭了,所以相命師自然就「跳不起來了」。學佛的人千萬不要因爲貪愛、憂慮、恐懼而去抽簽蔔卦(那是犯戒的― 依于外道,不依佛及法,違犯叁皈依),其實你也用不著去算命了,因爲你若真皈依叁寶而修行,即使去算,恐怕也算不准。

  十-、業力之車

  何謂「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義應是:「不甘于受命運撥弄的人」是真正不願意「隨業飄流」的人。有一句話:「隨緣」,常常被人誤用、 褴用,一般凡夫衆生大都是隨「業水」飄流,業水飄到哪裹,你就到哪一袅,身不由己,你沒辦法控製自己,即使明明知道,也只能眼睜睜地受業力驅遣,一點辦法也沒有。好比坐在飛快的火車上,從臺北到高雄,你中途想在鬥六或嘉義下車,那不可能的,因爲火車急馳而過,你就是想下,也下不了。這一列車就有如「業力之車」一般,它有一定的軌迹,帶著車上的人及物向前跑。即使你不做任何事,它也還是會帶著你繼續前進,這就是業力的力量。因爲業力的關系,你乘坐在這列「業力之車」上,不管你如何跑、 如何跳、如何走動,你仍然未能離此車一步。同樣的,衆生皆是如是受業力之驅使而做種種事、造種種業;然而不論你做什麼事,不論多麼偉大的事、或多麼渺小的事,你都還是在你業力的軌迹範圍之中,在你業力的控製之下。如果你不願意繼續再待在這「業力之車」上,而想要跳出去,除非你有非常特殊超凡的本事,才可能辦得到,否則冒然跳車,非死即傷。這就好比你若修行不得「善方便」,妄想一步登天,就會導致走火入魔一樣。你若想令你的「業力之車」停下來、或改道,那你必須是大修行的人,且有很大的功德與道力(福德、智慧力)才成。衆生的業力是很不可思議的:譬如以天文學來看,我們現在坐在這一袅靜靜的,明明是紋風不動,然而我們都知道在這非常寂靜的同時,地球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在自轉及公轉著。而奇妙的是,地球時時刻刻以這麼大的速度在轉動著,而我們卻絲毫不知不覺,並且一點都不受影響,彷佛這個地球真的是「寂靜的大地」!鳥泛就可知衆生的業力實在不可思議。再者,地球正在運轉時,我們有時是位在下方的,然而爲什麼我們從來也沒有覺得我們是被倒吊著呢?由此可知衆生的業力實在不可思議。我也曾經想過蟑螂、螞蟻、 壁虎等,當他們爬在天花板上時,不知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倒吊著的?會不會覺得很難過?會不會腦充血?會不會掉下來?這就是『 地藏經』 內所提到的「衆生業感如是」。剛才在講「佛法修行人如何轉變命運」時,曾介紹說:轉變命運的方法是「反熏」。如何反黑呢?從聞、思、 修中去熏習:先聽聞佛法、及看經典,然後思惟其義,最後照著修行。依照這個方法才可能轉變業力及命運。當業力轉變時,不只是命運轉了,而是整個生命的方向都轉變了,甚至整個「心」與「身」也都跟著轉變了。所以我們常可看到很多學佛的人,當他真正進入狀況之後,便有如改頭換面般,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不僅是思想及、口語改變,甚至連他的長相也改變了。所以修行佛法不但可以「改業」、「改命」,甚至于可以「改相」。俗話說:「修心改相」這是大家所熟知的。爲什麼呢?因爲相由心生,心的狀態(心態)如何,幾乎一點一滴全都在臉上寫著。修行佛法有如此大的好處,其「美容」的效果甚至遠超過「蜜斯佛陀」化妝品!

  十二、「十二有支」與「轉變命運」

  佛法中改變命運的方法還有一種,即是修行「十二有支」。十二有支就是「十二因緣」,我相信很多人對這名詞雖是「耳熟」,但不一定「能詳」其義。我們常講的「因緣果報」其實是從「十二因緣」來的。「十、一因緣」是:「無明緣行,行綠識,識緣名色,明色緣六人,六人綠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老、病、死。」現在介紹的這個法門,是比較深入一點的佛法,此處的「緣」以英文來解釋較容易懂:「緣」即是.二、唱(條件)之義。這個「綠」字在此是及物動詞。「無明緣行」的意思是:「以無明爲緣則有行」;也就是說「因爲有『 無明』 這個條件存在,所以才産生『 行鯈』。接下來是「因爲有州行嘔這個條件存在,所以才産生『 識』 」,「因爲有『 識』 這個條件存在,所以産生『 名色』 」,「因爲『 名色』 而産生『 六入』 」以此類推。

  現在來詳細解釋這「十二有支」。「無明指心裏不明白、 糊裏胡塗的狀況。因爲一念胡塗以致産生「行」,「行」指心行(心的「行爲」)。心本來是靜止的,由于一念胡塗(「無明」),而産生「動」的狀態,…

《佛教徒:反叛命運的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楞嚴偈義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