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共业、别业」
前面提到所谓「命运」,其实就是「业习的轨迹」。接着,我们再来详细谈一下「业」。业可分两种:「别业」与「共业」。所谓「别业」是个别的业,指每一个人不同之处。譬如你我的个性
爱好,不尽相同,这就是「别业」所致。「共业」是彼此之问有共同的业力。然而这并非是绝对的,因为别中有同,同中有别。譬如:同样身为人,则与所有的人皆同具某些共业;同是生活在台湾的人,皆有台湾人相同的共业;在美国的人,则有与美国人相同的共业。在一个大的共业裹,每“个人之问又都有一些差异,不会尽然相同,这就称为别业,亦即「同中之别」。又譬如:同是在美国的人,还可分为在美的白人、 在美的华人、在美的越南人、 在美的黑人等等的差异,每一族群皆有其独特的「别业」。以世界上的人种来说,白种人、 黄种人、黑种人皆有其独特的共业。再以黄种人来说,亚洲人有亚洲人的共业,在台湾的中国人与在大陆的中国人,各有其不同的共业。相同的共业,便有相类似的果报。提到「果报」或「因果」二字,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很可怕,或觉得是「迷信」。若以英文来解释,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不但不是迷信,而且还很「科学」「因果」的英文翻译是:.自二斗. (原因与效果)。有某种「原因」,一定有某种「结果」,这是非常理性而且客观的,毫不诉诸情感、或是迷信。学佛就是要把一切事、 相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点含糊都不可有。
八、十恶业
「 业」除了「别业」和「共业」两种以外,还有刚才提过的「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善业指好的业,恶业很明显指的就是不好的业。善业、 恶业在佛法内有特殊的意思:佛法中的「善」和世问法中所称的「善」,其范畴与层次不尽相同。佛扶中所说的「善」可分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消极的「善」指不造恶,积极的「善」是指积极地去做好事。要了解佛法所说的「善」之内涵,则必须先了解佛法所说的「恶」是指哪些事情。佛法所说的「恶」,主要是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主要共有此十项,称为「十恶」;十恶只是举其一般易犯者,若细说,则有无数。现在分别述说如
下:
1 .杀生:凡故意杀害任何有生命的众生,即称为杀生。
2 .偷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你没有告知物主而把它拿走,就是偷盗,又称「不与取」
3 .邪淫:与自己合法配偶之外的人行男女之事。
4 .妄语:讲谎话骗人。
5 .绮语:讲废话,讲「没有营养」、 无意义的话,聊天,扯淡,等都属之。这一项对在家人来说,特别不容易做到。
6、两舌:指搬弄是非,令他人斗乱;说东家长、西家短,令人不睦。「老张说你如何如何,可是我不相信:等等这类话,都是属于两舌。
7 .恶口:恶口一般是指说脏话,但佛法中则不单指说脏话,连大声呵斥他人也算是恶口。又譬如生气时所骂的「混蛋」,亦是恶口。其实口中若说出「混蛋」一词,并不需大声叫,连小声讲也算是恶口」
8 .贪:心中对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生贪爱之欲。
9 .瞋:发怒、生气。这实在是很难做,佛法厉害之处就在这里,简直可说皆是「直指人心」,每一法都可触及你心口上的要害。
10 痴:「愚痴」一词在佛法一畏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它不是指数学不好,或是英文老是背不起来,或不会写作文等;愚痴是指不明事理
糊里胡涂的,特指不明「因缘果报」的道理,而妄造种种恶业,这是佛法中特殊的意义,与一般世俗对「愚痴」所下的定义有些不同。有些人虽然从外表看来,木讷如愚,但学起佛来可能一日千里。有些人看似能说善道,上下两排牙齿有如利剑,伶牙俐齿,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是于学佛来说,可能反而是属于钝根、业障重的那一型。佛法是很特殊的一门修学,常不受出生贵贱与学识高低等的限制。佛法如此好,希望大家趁此大好因缘赶快努力修学。
以上所述之恶业,总结来说:杀、盗、淫、一一种业为身体所作,称为「身三恶
业」;妄语、 两舌、绮语、恶口是口所作之业,称为「口四恶业」;贪、瞋、痴是意所作之业,称为「意三恶业」。如此,「身三、口四、意三」总共是十种恶业。在这十业之中,以造口业伤人的频率最大,因为动口既方便,又快速,话一出口,立刻就能伤人。记得我小时候曾看过一部电影「日本开国奇谭」,一畏面有一只大蛤蟆精,要伤人时,只见它把大口一张,毒烟随即从口喷出,众人皆不敌而倒。许多世人于言谈时,常常也像这只大蛤蟆精一般,只要一张口,「毒气」随即从口而出,且毒性强大,能伤人于瞬间。
九、十善业
消极的善业是「不造恶业」。因此,不杀生、不偷盗、 不邪淫是「身」所造的三种消极性的善业。不妄语、 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是「口」的四种消极性善业。不贪、不瞋、不痴是「意」的三种消极性的善业。然而我们修学佛法除了消极的不造恶之外,还须更进一步地修「积极性的善业」。兹将消极与积极的两种十善业合并说明如下:
1 .不杀生:佛弟子于一切有命皆不故意杀害。不但要消极的不杀生,还要更进一步,积极地「保护一切生命」、「救护一切生命」,凡一切有命的众生,不管是娟、飞、蠕、 动的,都要以慈心来爱之、护之、救之。
2 .不偷盗:佛弟子于一切「有主物」皆不故意偷取。不但于消极上不偷盗,还要更进“步积极地修行布施。因为偷盗是基于贪爱,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不但要不贪取别人的东西(止恶),不令他人受损,还要更进一步多作布施(修善),以己之所有利益他人。
3 .不邪淫:佛弟子不淫他人之妇、女(或男、子)等。除了消极的不邪淫之外,还要进一步积极地修行清净梵行。然而关于此点,对在家居士来说,佛并没有特别鼓励或制止,这完全要看每一个人的因缘而定。学佛如果要行清净梵行,要特别注意:)定要征得配偶的同意;酊偶不但要同意,最好要欢喜才好。否则为了你自己学佛,而搞得家一畏上下不宁、 鸡飞狗跳,那样不但失去了学佛的意义,甚至连学做人都不成了。学「佛道」要先满足世间「人道」的基本道理,把人道基础打好,再进而修学佛道。等基础打好了,人道的基木要件都具足了之后,才有福报修学佛道;是故绝不能一厢情愿,只一意执着自己心一表所想做的。学佛一定要善观因缘,善体他人,因绿具足了之后才去做,否则的话,不但事不成就,也常与道相违,反而障道,亦令他人造罪,如是即不慈悲,亦没有智慧。
4 .不妄语:佛弟子不应妄语诳人。不但消极的来说,不打妄语骗人,而且要更进一步积极地修行「实语」。有些人很奇怪,在骗人之时,会产生一种奇异的心理;觉得对方被我骗了,表示我的「智慧」比他高,因此他被我愚弄;因而觉得自己很行!所谓「实语」,就是「说实在的话」。若所讲出的话每一句皆是实话,久而久之,自然话.出口,人皆深信不疑。否则其结果,会如同「放羊的孩予」一般。
5 .不绮语:不绮语在消极方面,是不讲废话,不说没有营养的话、或是无聊的戏笑。积极地修不绮语,即无事时,保持「圣默然」(如圣人一般「默然而住」);若有所说,即谈佛法。在家居士在这一点上,较难做到,但至少也须时常提醒自己「不作无义语」,少说废说。
6 .不两舌: 所谓两舌是造谣生事,以及传别人的话,因而造成两者之问的不睦、 口角、反目、斗乱。两舌之人,照『 地藏经』 所说,将来会得百舌之报,即口内有一百个舌头。也许有人会问:口中生出百舌,有这个可能吗?你若不信,且看动物中如毒蛇、毒蝎之属等,其中即有很多舌头的(舌头分叉),对不对?是故可知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修「不两舌」的善业,在消极方面是不破坏别人,而在积极方面,则是看到别人将有斗乱时,便要尽力地去弥平,让双方和好。中国人有.句老话:「实事求是,莫作调人」,这句话颇有问题。这显然是消极地赞成大家互相斗乱,自己站在一边冷眼旁观,颇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味道。「实事求是」是对的,但不一定须要大家都起来斗,而且看到别人在斗,也不应只「袖手旁观」,置身事外,应该是希望大家都和好才对。看到别人吵架或打架时,应尽量将双方拉开,千万不要火上加油说「对!对!揍得好!」或是「骂得好!该骂!活该!」等,这样就已犯了「两舌」斗乱的罪过。
7 .不恶口:为佛弟子,在消极方面的不但不行「恶口」,还要积极地修行「软语」。「柔软语」是佛六十四种梵音中的一种,此种梵音听了之后,令人整个心肝都软绵绵的,舒服极了;是故修行人不应恶口,应该学佛一样实行软语。一切众生其性皆是刚强,讲出来的话如同两面锋利的刀,咄咄逼人,自伤伤他,故观众生讲话,即如见「刀光剑影」,一来一往。大声斥责也包括在恶口裹头。所以为佛弟子不但不大声责人,还要积极地安慰他人,司地藏经』 中所谓「软言慰谕」,看到别人不舒坦时,便要软言慰谕― 能安慰别人是大功德,是菩萨的修行;相反地,恐吓、吓唬别人,令人心生怖畏恐惧,是很缺德的事。所以,当看到别人心生怖畏恐惧或忧伤时,应软言慰谕,令生无畏,令生安稳,这便是积极地修行「不恶口」
8 .不贪:「贪」的相反就是「舍」,佛弟予不但消极的要不贪,更要积极地修行「舍心」,行种种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以利安众生。
9 .不瞋:「瞋」是生气,佛弟子不但消极的要修不瞋,还要积极地修习悲心。你若说:「我一切都很好,就是脾气不好」。这句话,内行人一听,是要笑掉大牙的,因为「脾气大」就是表示缺乏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都是脾气好的。君不见好好先生都…
《佛教徒:反叛命运的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