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觀莊嚴論明義釋01》
格西洛桑卻佩講授,法炬法師翻譯,2008-02-28
今天開始講《明義釋》,內容主要是八事七十義,因爲《明義釋》裏舉了很多它的根據,因此辭句變得非常多。印度學智者寫的《現觀莊嚴論》的釋論比較著名的有21部,其中最好的是《明義釋》。對此不管之前在印度,或之後在西藏的學智者皆一致同意,無異議承許這部是最好的。在西藏的叁大寺,各寺院都有《現觀莊嚴論》的釋論,但都以《明義釋》爲基礎而作解說。這部《明義釋》的意義非常清楚﹑廣博,但辭句非常簡潔。就其他21部釋論看來,它是一部非常精簡的一部論。如果看其他的《現觀莊嚴論》釋論尋求密意時,若和《明義釋》有不同﹑不符的地方時,應該舍去其他釋論,改以《明義釋》爲主,即使一個辭句不同,也要以《明義釋》爲主。
這部論的作者是獅子賢論師,是廣行傳承的上師之一,實際上他對于《中觀》﹑《現觀莊嚴論》都非常精通,可是爲什麼把他放到廣行傳承上師裏面去?那是因爲阿底峽尊者的廣行傳承,有來自獅子賢的關系,所以把他放到廣行傳承裏;又因爲阿底峽尊者的甚深傳承,不來自獅子賢的關系,所以不把他放到深觀傳承裏。實際上他對于見解﹑行持都非常精通。
廣行傳承最主要是闡述《廣中略叁部般若經》的隠義現觀次第傳承,而深觀傳承最主要是闡述《廣中略叁部般若經》的直示空性次第傳承。
廣行隱義現觀次第傳承,一開始是從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從世尊傳給至尊彌勒→無著→世親→聖解脫軍→尊者解脫軍→勝軍→調伏軍→靜命論師;靜命論師有很多名稱,有「毗盧遮那﹑靜命﹑菩提薩埵﹑堪布揚大滇巴﹑辛帝饒基帝」等,這些都是靜命論師名稱。他的親傳弟子是獅子賢→大古薩利→小古薩利→金洲→阿底峽尊者。靜命論師的弟子有百千位,若看靜命論師的傳記,會知道他的壽命有900歲,非常的長壽,所以他有非常多的弟子,靜命論師曾到西藏,是第一位在西藏宏揚顯教教法者。第一位在西藏宏揚密法者是蓮花生大士。因爲靜命論師非常長壽的關系,上半輩子﹑中半輩子﹑下半輩子的弟子非常非常多,其中最優秀有兩位:獅子賢和蓮花戒。獅子賢論師精通于《現觀莊嚴論》,可是他未曾入藏;而蓮花戒精通于《中觀》,也宏揚中觀,後來也到西藏,入藏後,寫了《修次上篇﹑中篇﹑下篇》叁篇。
關于獅子賢的傳記有很多,有些傳記提到獅子賢還在母胎時,他母親被獅子吃了,可是獅子並沒有傷到胎兒,因此他才被取名爲獅子賢,這一點尚待考究。在《道次傳承上師傳記集》中的獅子賢傳記裏,就有提到這一點。《道次傳承上師傳記集》已有中文版,自己去看就知道了,從佛算下來的第十位就是獅子賢菩薩。獅子賢的母親被獅子吃了,沒人照顧,因此就出家爲僧,出家學習了很多論著,尤其精通于「現觀」。在他之前,聖解脫軍﹑尊者解脫軍已經寫了很多關于「現觀」的釋論。
他心裏也想寫部「現觀」的釋論,有一天晚上作夢,夢到天空中的雲裏,有位天神露出半身在獻供養,他問天神:「你在供養誰?」,天神回答說:「現在至尊彌勒在講《現觀莊嚴論》,所以我獻供養。」,天神這樣說後,他當然也想見到至尊彌勒,所以在夢中很虔誠地作祈請,因此在夢中親見到至尊彌勒,于是他請問至尊彌勒說:「您寫的《現觀莊嚴論》,現在有衆多的釋論,我應該依循哪一部?」至尊彌勒就告訴他說:「你把所有的釋論都閱讀後,可以攝集重點另寫一部釋論。」所以他在夢中得到至尊彌勒的開許。
既然獅子賢得到至尊彌勒開許可寫《現觀莊嚴論》的釋論,于是他就下決心要撰寫,但是撰寫釋論須要具足很多順緣,例如需要有功德主來贊助,所以就外出尋找功德主,當時一位國王叫達瑪巴,它是一位佛教徒,他早已耳聞獅子賢是一位非常精通《現觀莊嚴論》的智者,他想從獅子賢之處聽聞《現觀莊嚴論》的釋論,所以派人去迎請獅子賢,所派的人和獅子賢在半路上相遇,因此他就到功德主那裏去了。因爲有功德主供養的關系,所以他寫了很多釋論。在21部《現觀莊嚴論》的釋論中,他就寫了四部,也寫了很多其他論著的釋論。
21部的《現觀莊嚴論》釋論,其中,《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配合起寫的釋論有12部,其中就有3部是獅子賢寫的。不配合經,只是《現觀莊嚴論》的釋論有9部,其中一部是獅子賢寫的,就是這部《明義釋》。
配合《二萬頌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的釋論是《二萬頌八品釋》。配合《八千頌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的釋論是《莊嚴光明釋》或稱《大釋論》(大疏);這部《明義釋》又稱爲《小釋論》(小疏)。另外有一部是配合《攝經》和《現觀莊嚴論》的釋論,《一萬八千頌般若經》有87品,《攝經》是其中的第84品。這部《明義釋》並沒有配合《般若經》作解說,只有引述《現觀莊嚴論》而已,單純是《現觀莊嚴論》的釋論。
講授者《現觀莊嚴論》是至尊彌勒。講授處是在兜率天。但在人間第一位宣講《現觀莊嚴論》的是聖者無著。聖者無著在兜率天從至尊彌勒處聽聞後,返回人間,成爲第一位宣講《現觀莊嚴論》者。聖者無著在世150年,他有衆多弟子,但其中最優秀的追隨者是他的弟子世親,無著和世親是同母異父的兄弟,他們兩位雖然廣爲宣講﹑弘揚《現觀莊嚴論》,但未曾寫下釋論。
第一位撰寫《現觀莊嚴論》釋論的是聖解脫軍,他配合《二萬頌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寫的釋論是《二萬頌光明釋》。在獅子賢還沒寫《明義釋》之前,在《現觀莊嚴論》的衆多釋論中,最出名的是聖解脫軍寫的釋論,等到獅子賢論師寫了《明義釋》後,最出名的就是這部《明義釋》了。
在《明義釋》一開始,有幾句像文章般,其他的是偈頌,大約有七﹑八偈,其中獅子賢論師說在他之前有四位非常出名並精通《現觀莊嚴論》者:無著﹑世親﹑聖解脫軍﹑尊者解脫軍。靜命﹑勝軍﹑調伏軍並沒有解釋《現觀莊嚴論》,獅子賢論師之前雖然有非常多的上師,但他是從佛釋世尊算下來的第十位。他們四位(無著﹑世親﹑聖解脫軍﹑尊者解脫軍)撰寫《現觀莊嚴論》的釋論時,並未獲得《現觀莊嚴論》的究竟密意。獅子賢論師在《明義釋》的偈頌裏說「雖然他們四位非常出名﹑非常精通《現觀莊嚴論》,但未獲得《現觀莊嚴論》的究竟密意,他們未獲得的,我已獲得,又雖然他們都寫了《現觀莊嚴論》的釋論,但我仍再寫《現觀莊嚴論》的釋論。」
簡單而言,聖者無著是第叁地菩薩,他本身是中觀應成派,早已了悟空性了,可是當他寫《現觀莊嚴論》的釋論時,是站在唯識宗的角度(見解)寫的,爲什麼?因爲他是唯識宗的開宗師,加上他最重要的弟子世親,世親本身是唯識宗,無著本身雖然不是唯識宗,可是因爲要對他的主要弟子和衆多唯識宗的弟子宣講的緣故,因此在解說《現觀莊嚴論》的密意時,就站在唯識宗的見解作解釋,所以沒有獲得《現觀莊嚴論》的究竟密意。同樣地,世親本身是唯識宗,因此解釋《現觀莊嚴論》的密意說一切所知唯心性「諸法唯心造」,總之以唯識宗的主張解釋《現觀莊嚴論》的密意,所以並沒有獲得《現觀莊嚴論》的究竟密意。
聖解脫軍和尊者解脫軍兩位是中觀自續派者,聖解脫軍有獲得《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的詞句,但沒有得到真正的意義。尊者解脫軍詞義雖皆未獲得,但將所獲得的全部講述了,因此獅子賢說「前面四位祖師都沒有獲得《現觀莊嚴論》的究竟密意,因此我將再寫《現觀莊嚴論》的釋論。」
請看文,「第一品 一切相智。
梵語雲:阿毗叁昧耶阿朗迦羅那摩般若波羅蜜多邬拔提沙奢薩毗締
藏語雲:協繞吉帕若度欽北勉那吉滇決翁巴兜悲堅吉則哇(音譯)
漢語雲: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釋」
這是該論的名稱。
請看文,「第一卷 敬禮一切諸佛菩薩」
這一句並不是《明義釋》本身的詞句,是從梵文翻譯到藏文的譯師寫的「譯敬文」。每一卷含300偈頌,這是譯師們作的規定。實際上,這部《明義釋》並不全都是偈頌,倒像是文章,共有五卷,每一卷各有300偈,一共有1500偈。爲什麼譯師要立「卷」?是預防日後有人對論著作增減動作,如果不這樣作,或許有人會自認厲害,就把自己的意見添增上去或認爲原文錯誤而將之刪改。所以譯師立「卷」有防止他人增益或損減的作用,就是防止他人任意增減竄改。
「敬禮一切諸佛菩薩」這句是譯師所寫的譯敬文。爲什麼要寫譯敬文?因爲這部論原本是梵文,譯師須要將它從梵文翻譯到藏文,在翻譯的過程會有很多的障礙出現,包括內在和外在的,內在的障礙是指翻譯到一半時,內心不快樂或生病;外在的障礙例如非人或邪靈等不喜歡論著被翻譯出來者,會製造障礙阻饒,爲了要平息衆多內外障礙,並使翻譯順利完成的緣故,譯師都會在論首寫上譯敬文。
譯敬文禮敬的對象有叁種:(一)禮敬文殊曼殊師利菩薩﹑(二)禮敬一切諸佛菩薩﹑(叁)禮敬一切遍智。以前,在翻譯時,若要完整譯出究竟密意,並非只有譯師一人可以完成的,必須是印度班智達和西藏譯師雙方合作才可,在翻譯的過程,還要有功德主贊助才行,翻譯這部論時,是藏王當功德主,翻譯好了,他們叁者會一起做審核。翻譯出的作品,不外乎經﹑律﹑論叁法藏,因此他們製定一個規矩:凡是翻譯經藏,就禮敬一切諸佛菩薩;譯敬文若是「禮敬一切諸佛菩薩」,則可確定該部作品屬經藏。凡是翻譯論藏,就禮敬文殊曼殊師利,因爲文殊菩薩是智慧本尊;譯敬文若是「禮敬文殊﹑曼…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