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明义释01》
格西洛桑却佩讲授,法炬法师翻译,2008-02-28
今天开始讲《明义释》,内容主要是八事七十义,因为《明义释》里举了很多它的根据,因此辞句变得非常多。印度学智者写的《现观庄严论》的释论比较著名的有21部,其中最好的是《明义释》。对此不管之前在印度,或之后在西藏的学智者皆一致同意,无异议承许这部是最好的。在西藏的三大寺,各寺院都有《现观庄严论》的释论,但都以《明义释》为基础而作解说。这部《明义释》的意义非常清楚﹑广博,但辞句非常简洁。就其他21部释论看来,它是一部非常精简的一部论。如果看其他的《现观庄严论》释论寻求密意时,若和《明义释》有不同﹑不符的地方时,应该舍去其他释论,改以《明义释》为主,即使一个辞句不同,也要以《明义释》为主。
这部论的作者是狮子贤论师,是广行传承的上师之一,实际上他对于《中观》﹑《现观庄严论》都非常精通,可是为什么把他放到广行传承上师里面去?那是因为阿底峡尊者的广行传承,有来自狮子贤的关系,所以把他放到广行传承里;又因为阿底峡尊者的甚深传承,不来自狮子贤的关系,所以不把他放到深观传承里。实际上他对于见解﹑行持都非常精通。
广行传承最主要是阐述《广中略三部般若经》的隠义现观次第传承,而深观传承最主要是阐述《广中略三部般若经》的直示空性次第传承。
广行隐义现观次第传承,一开始是从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从世尊传给至尊弥勒→无着→世亲→圣解脱军→尊者解脱军→胜军→调伏军→静命论师;静命论师有很多名称,有「毗卢遮那﹑静命﹑菩提萨埵﹑堪布扬大滇巴﹑辛帝饶基帝」等,这些都是静命论师名称。他的亲传弟子是狮子贤→大古萨利→小古萨利→金洲→阿底峡尊者。静命论师的弟子有百千位,若看静命论师的传记,会知道他的寿命有900岁,非常的长寿,所以他有非常多的弟子,静命论师曾到西藏,是第一位在西藏宏扬显教教法者。第一位在西藏宏扬密法者是莲花生大士。因为静命论师非常长寿的关系,上半辈子﹑中半辈子﹑下半辈子的弟子非常非常多,其中最优秀有两位:狮子贤和莲花戒。狮子贤论师精通于《现观庄严论》,可是他未曾入藏;而莲花戒精通于《中观》,也宏扬中观,后来也到西藏,入藏后,写了《修次上篇﹑中篇﹑下篇》三篇。
关于狮子贤的传记有很多,有些传记提到狮子贤还在母胎时,他母亲被狮子吃了,可是狮子并没有伤到胎儿,因此他才被取名为狮子贤,这一点尚待考究。在《道次传承上师传记集》中的狮子贤传记里,就有提到这一点。《道次传承上师传记集》已有中文版,自己去看就知道了,从佛算下来的第十位就是狮子贤菩萨。狮子贤的母亲被狮子吃了,没人照顾,因此就出家为僧,出家学习了很多论着,尤其精通于「现观」。在他之前,圣解脱军﹑尊者解脱军已经写了很多关于「现观」的释论。
他心里也想写部「现观」的释论,有一天晚上作梦,梦到天空中的云里,有位天神露出半身在献供养,他问天神:「你在供养谁?」,天神回答说:「现在至尊弥勒在讲《现观庄严论》,所以我献供养。」,天神这样说后,他当然也想见到至尊弥勒,所以在梦中很虔诚地作祈请,因此在梦中亲见到至尊弥勒,于是他请问至尊弥勒说:「您写的《现观庄严论》,现在有众多的释论,我应该依循哪一部?」至尊弥勒就告诉他说:「你把所有的释论都阅读后,可以摄集重点另写一部释论。」所以他在梦中得到至尊弥勒的开许。
既然狮子贤得到至尊弥勒开许可写《现观庄严论》的释论,于是他就下决心要撰写,但是撰写释论须要具足很多顺缘,例如需要有功德主来赞助,所以就外出寻找功德主,当时一位国王叫达玛巴,它是一位佛教徒,他早已耳闻狮子贤是一位非常精通《现观庄严论》的智者,他想从狮子贤之处听闻《现观庄严论》的释论,所以派人去迎请狮子贤,所派的人和狮子贤在半路上相遇,因此他就到功德主那里去了。因为有功德主供养的关系,所以他写了很多释论。在21部《现观庄严论》的释论中,他就写了四部,也写了很多其他论着的释论。
21部的《现观庄严论》释论,其中,《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配合起写的释论有12部,其中就有3部是狮子贤写的。不配合经,只是《现观庄严论》的释论有9部,其中一部是狮子贤写的,就是这部《明义释》。
配合《二万颂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的释论是《二万颂八品释》。配合《八千颂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的释论是《庄严光明释》或称《大释论》(大疏);这部《明义释》又称为《小释论》(小疏)。另外有一部是配合《摄经》和《现观庄严论》的释论,《一万八千颂般若经》有87品,《摄经》是其中的第84品。这部《明义释》并没有配合《般若经》作解说,只有引述《现观庄严论》而已,单纯是《现观庄严论》的释论。
讲授者《现观庄严论》是至尊弥勒。讲授处是在兜率天。但在人间第一位宣讲《现观庄严论》的是圣者无着。圣者无着在兜率天从至尊弥勒处听闻后,返回人间,成为第一位宣讲《现观庄严论》者。圣者无着在世150年,他有众多弟子,但其中最优秀的追随者是他的弟子世亲,无着和世亲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他们两位虽然广为宣讲﹑弘扬《现观庄严论》,但未曾写下释论。
第一位撰写《现观庄严论》释论的是圣解脱军,他配合《二万颂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写的释论是《二万颂光明释》。在狮子贤还没写《明义释》之前,在《现观庄严论》的众多释论中,最出名的是圣解脱军写的释论,等到狮子贤论师写了《明义释》后,最出名的就是这部《明义释》了。
在《明义释》一开始,有几句像文章般,其他的是偈颂,大约有七﹑八偈,其中狮子贤论师说在他之前有四位非常出名并精通《现观庄严论》者:无着﹑世亲﹑圣解脱军﹑尊者解脱军。静命﹑胜军﹑调伏军并没有解释《现观庄严论》,狮子贤论师之前虽然有非常多的上师,但他是从佛释世尊算下来的第十位。他们四位(无着﹑世亲﹑圣解脱军﹑尊者解脱军)撰写《现观庄严论》的释论时,并未获得《现观庄严论》的究竟密意。狮子贤论师在《明义释》的偈颂里说「虽然他们四位非常出名﹑非常精通《现观庄严论》,但未获得《现观庄严论》的究竟密意,他们未获得的,我已获得,又虽然他们都写了《现观庄严论》的释论,但我仍再写《现观庄严论》的释论。」
简单而言,圣者无着是第三地菩萨,他本身是中观应成派,早已了悟空性了,可是当他写《现观庄严论》的释论时,是站在唯识宗的角度(见解)写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唯识宗的开宗师,加上他最重要的弟子世亲,世亲本身是唯识宗,无着本身虽然不是唯识宗,可是因为要对他的主要弟子和众多唯识宗的弟子宣讲的缘故,因此在解说《现观庄严论》的密意时,就站在唯识宗的见解作解释,所以没有获得《现观庄严论》的究竟密意。同样地,世亲本身是唯识宗,因此解释《现观庄严论》的密意说一切所知唯心性「诸法唯心造」,总之以唯识宗的主张解释《现观庄严论》的密意,所以并没有获得《现观庄严论》的究竟密意。
圣解脱军和尊者解脱军两位是中观自续派者,圣解脱军有获得《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的词句,但没有得到真正的意义。尊者解脱军词义虽皆未获得,但将所获得的全部讲述了,因此狮子贤说「前面四位祖师都没有获得《现观庄严论》的究竟密意,因此我将再写《现观庄严论》的释论。」
请看文,「第一品 一切相智。
梵语云:阿毗三昧耶阿朗迦罗那摩般若波罗蜜多邬拔提沙奢萨毗缔
藏语云:协绕吉帕若度钦北勉那吉滇决翁巴兜悲坚吉则哇(音译)
汉语云:般若波罗蜜多教授现观庄严论释」
这是该论的名称。
请看文,「第一卷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这一句并不是《明义释》本身的词句,是从梵文翻译到藏文的译师写的「译敬文」。每一卷含300偈颂,这是译师们作的规定。实际上,这部《明义释》并不全都是偈颂,倒像是文章,共有五卷,每一卷各有300偈,一共有1500偈。为什么译师要立「卷」?是预防日后有人对论著作增减动作,如果不这样作,或许有人会自认厉害,就把自己的意见添增上去或认为原文错误而将之删改。所以译师立「卷」有防止他人增益或损减的作用,就是防止他人任意增减窜改。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这句是译师所写的译敬文。为什么要写译敬文?因为这部论原本是梵文,译师须要将它从梵文翻译到藏文,在翻译的过程会有很多的障碍出现,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内在的障碍是指翻译到一半时,内心不快乐或生病;外在的障碍例如非人或邪灵等不喜欢论着被翻译出来者,会制造障碍阻饶,为了要平息众多内外障碍,并使翻译顺利完成的缘故,译师都会在论首写上译敬文。
译敬文礼敬的对象有三种:(一)礼敬文殊曼殊师利菩萨﹑(二)礼敬一切诸佛菩萨﹑(三)礼敬一切遍智。以前,在翻译时,若要完整译出究竟密意,并非只有译师一人可以完成的,必须是印度班智达和西藏译师双方合作才可,在翻译的过程,还要有功德主赞助才行,翻译这部论时,是藏王当功德主,翻译好了,他们三者会一起做审核。翻译出的作品,不外乎经﹑律﹑论三法藏,因此他们制定一个规矩:凡是翻译经藏,就礼敬一切诸佛菩萨;译敬文若是「礼敬一切诸佛菩萨」,则可确定该部作品属经藏。凡是翻译论藏,就礼敬文殊曼殊师利,因为文殊菩萨是智慧本尊;译敬文若是「礼敬文殊﹑曼…
《现观庄严论明义释 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