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毘缽舍那▪P13

  ..續本文上一頁到這個標准的是誰呢?是指內道佛教四種說宗義者的「說分別部」、「經部宗」,他們對于佛陀的經文不做了義不了義的區別,凡是佛陀所開示的他們都完全承認,如語而承認,如同字面上完全承認。所以,就下宗義而言,因爲對于佛陀的教言沒有區分是了義或不了義,所以就不是一個能夠依賴了義,不依不了義的人。意指這種人不是一個能夠去尋找到空性見地的人,因爲他還不符合這個標准。

  其次,上宗義的唯識宗、中觀宗的自續和應成,他們對于佛陀的教言雖有區分了義或不了義,也批注了佛陀所開示的了義經文,但是他們批注所用的不是很純淨的邏輯推理。就唯識宗的解釋而言,在龍樹菩薩的批注軌則中,唯識宗的解釋等于是在外面,因爲,他們根本不追隨龍樹菩薩的主張,唯識宗對于了義、不了義都只有追隨聖者無著的主張。

  自續派雖然是追隨龍樹菩薩的批注,但並沒有完完整整無顛倒的了解之故。因此,能夠對于龍樹菩薩正確無顛倒的了解的,在四部宗義中,應成派的批注才是正確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成爲應成派,了解應成派的想法是什麼?應成派的邏輯推理方式是什麼?這樣才能夠區分清楚佛陀的教言中了義不了義是怎麼區分的?原因何在?要解釋說明這些都要靠應成派。

  所以對于了不了義的區分,了義內容的批注,唯識宗並沒有做到,自續派也沒有做到,所以我們應該追隨應成派的主張,變成應成派的話,依賴了義,不依不了義的補特伽羅的性相就算齊備,條件就達成了。依于此原因之故,至尊大主才寫了《辨了不了義》。

  內心要尋找甚深空性見地的尋找者—補特伽羅要具備什麼條件呢?必須是能夠依止了義不依不了義的人,而要變成這樣的人要具備什麼條件呢?他必須是應成派的弟子。因此,要先了解自續派的區分理論是什麼?應成派的區分理論是什麼?這些好好了解之後,然後再去了解應成派的批注,應成派對于了不了義如何區分,佛陀所開示的了義教言內容是什麼?徹底去學習應成派的理論之後,自己逐漸慢慢的進步,之後,明白了解了不了義的區分、了義經文的內容,這樣自己才會變成一個很正式的能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補特伽羅,如此就算合乎性相了。這個條件齊備了,再去尋找空性見地,就能夠找得到、能夠産生,因爲這點非常重要,依于此道理,所以,至尊仁波切才寫了《辨了不了義》一書。

  此中分叁項,首先,先辨明清楚了不了義的典籍,然後,如何解釋龍猛的意趣,即對于龍樹菩薩批注的內容我們如何去了解?之後,再抉擇空性正見的方式。因此,要區分清楚佛陀所開示的教言中哪些是了義?哪些是不了義?區分清楚還不夠,還要說明能立之理是什麼?譬如,說這是了義經文,說那是不了義的經文,爲什麼?原因何在?邏輯推理是什麼?這些都要說明清楚。所以,必須根據龍樹菩薩所提出來的邏輯推理來學習,好好學習之後,自己就有可能變成一位能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行者。

  所以,首先要說明清楚:怎麼去區分了義不了義,對于龍樹菩薩所寫的了不了義的論典要先辨明清楚我們要學習哪些?從龍樹菩薩的批注中,了解他所提出的思想是什麼?他是如何做批注的。了解之後,再去抉擇空性的見地。

  對于甚深空性意義的了解,一定要依靠佛陀開示的教言。就我們而言,不依靠佛陀所開示的教言,靠自己的能力去了解是完全不可能達成的。而佛陀開示的教言有八萬四千法門,其中心要精華的部份當然是甚深空性的意義。所以,佛陀所開示的教言,無論有多少,實際上最主要的目的,都是希望所調伏衆的弟子,能夠了悟空性的意義。因此之故,我們要了悟空性的意義,當然要靠佛陀所開示的教言。但是,佛陀開示的教言這麼多,那我是不是要引用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言去了悟空性的意義呢?不是的。因爲佛陀開示這些教言都是隨順所調伏衆他的界,他的勝解,他的了解的程度而開示的,因此,佛陀所開示的教言是無量無邊沒有邊際的,所以,在這麼多無量無邊的教言中,我到底要依靠哪些教言,對于我了悟空性方面有正式的幫助呢?所以,有必要先區分清楚哪些典籍對我有幫助。

  此又分叁。一、明了義不了義經。二、如何解釋龍猛意趣。叁、抉擇空性正見之法。

  今初

  諸欲通達真實性者,須依佛語。然諸佛語由種種機,意樂增上亦有種種,當依何等求深義耶?謂當依止了義佛語通達真實。

  必須依賴了義的佛語才有辦法通達真實性的意義。這裏好像說依靠不了義不能通達真實性的意義,其實不然。依靠不了義對于通達真實性的意義雖然沒有直接的幫助,但也有間接的幫助。這裏所說依止了義佛語通達真實是指直接的幫助,不了義的部份是間接的幫助。所以,對于佛陀所開示的教言,不能夠全部混雜在一起去學習,那沒有幫助的,一定要先區分清楚。如同藏文的魚和太陽二個字差不多一樣,不小心就完全混在一起,所以西藏人都說不能像魚與太陽混在一起一樣。因此,佛陀的教言無量無邊要先區哪些是了義經文?哪些是不了義經文?之後,如果我依賴于了義經文,通達真實性的見地就有可能産生,就有直接的幫助。

  若爾何等名爲了義?何等名爲不了義耶?答,此就所诠安立。诠顯勝義是明了義,诠顯世俗應知即爲不了義經。

  什麼是了義?什麼是不了義?是從所诠釋的宗旨來分類的,所诠釋的內容若是開示勝義,就是了義經文,所诠釋的主題若是世俗的內容,就是不了義經。以下引用《無盡慧經》作爲能立因,作爲能立的根據,去成立前面所诠宗旨的分類。

  如《無盡慧經》雲「何等名爲了義契經,何等名爲不了義經。若有安立顯示世俗,此等即名不了義經,若有安立顯示勝義,此等即名了義契經。若有顯示種種字句,此等即名不了義經,若有顯示甚深難見難可通達,此等是名了義契經。」

  《無盡慧經》只有談到,如果開示世俗就是不了義經文,開示勝義就是了義經文。至于爲什麼開示世俗就是不了義的經文呢?開示勝義就是了義的經文呢?在經文中並沒有談到,因此,後面又要引用佛經來做解釋。

  若由顯示世俗成不了義,顯示世俗其理雲何?又由顯示勝義而成了義,顯示勝義複雲何顯?即彼經中明顯宣說,如彼經雲:「若有由其種種名言,宣說有我、有情、命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于無我中顯似有我,此等名爲不了義經。若有顯示空性、無相、無願、無作、無生、不生、無有情、無命者、無補特伽羅及無我等諸解脫門,此等是名了義契經。」此說開示無我及無生等,斷絕戲論是名了義,宣說我等是不了義。故亦應知無我無生等是爲勝義,生等是世俗。

  開示世俗的話就是不了義的經文,開示世俗是如何開示的呢?開示勝義的話就是了義的經文?這又是如何開示的呢?關于這些道理,《無盡慧經》又做了解釋。所以看文,「如彼經雲」,其中「彼經」指《無盡慧經》。「于無我中顯似有我,此等名爲不了義經」,此指對于無我的情況開示爲好像爲有我存在,如此以種種名言開示,即稱爲不了義經。

  簡而言之,我、有情、衆生等等,實際上的情況爲自性不能成立(自性爲無),可是卻開示爲有、自性成立、自性存在。因此,這個開示還要另外再去引申解釋,此情況即稱爲不了義。開示無我、無有情、無衆生,此「無」是指無自性,自性成立的部分沒有,從字面上已經直接明白清楚啦,不必再去引申,不必再做解釋。因爲無自性就是究竟實相的內容,所以此即了義。

  問答部分

  1: P401倒數第二行,「聖龍猛徧揚叁處」是指(一)佛世尊于多經續明了授記,(二)是能解深義聖教心藏,(叁)遠離一切有無二邊,是這叁處嗎?

  1:看P401倒數第二行,佛陀世尊在很多佛經和密經中都曾經明白授記,能了解佛陀聖教心要意義的就是怙主龍樹,怙主龍樹能了解到佛陀聖教心要意義是遠離一切有無二邊的,這樣的人就是「聖龍猛徧揚叁處」,是名稱遍揚叁處的聖龍樹。叁處是指地上、地面、地下,地上是天神的世界,地面是人類的世界,地底下是龍的世界。地上天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天,等于是叁界。所以,在此叁處怙主龍樹的名號都廣大流傳。

  2:P402倒數第四行,補特伽羅下文的「意生」是指凡夫嗎?

  2:有情、命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這些都是同義詞,意思都一樣。

  3:仁波切于毘缽舍那開課前開出一些參考書,這些書什麼時候要看?什麼時候要帶?仁波切是否在上課時說明可以參考哪些書?

  3:掌中解脫比較白話,也會有幫助。真正要深入懂道理就須要參考《四部宗義》、《宗義寶鬘》,還有宗大師《辨了不了義》、《善顯密義疏》這些也可以參考但這蠻難的,所以我覺得應該可以先參考《四部宗義》、《宗義寶鬘》。

  4:剛剛的問題是問以前仁波切開出了七本參考書,上課要不要都帶?

  4:不用,只要上課的地方有一套可以給老師參考,你們回家再參考就可以。

  5:法王星期天晚上會到臺灣,很多人都很希求,會掉淚,仁波切覺得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5:學佛的弟子遇到老師時,基本要做的就是歡喜地祈求加持,但是,真正最主要的是自己平常的學習。

  6:401頁,毘缽舍那的正因資糧有叁個條件,跟《廣論》(P106)皈依學處中的攝分中出所談的親近善士、聽聞正法、法隨法行是一樣的嗎?

  6:不一樣,現在不只講廣行方便的法,這裏是特別講深見空性的法,與廣行方便的法不一樣,因爲它特別的難,特別須要邏輯,所以,一定要透過廣大的聞思,正確增長我們的智慧。因此,這個老師須要非常通達整個空性的法,了…

《廣論毘缽舍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