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想一想,要觀想,用你聽到的,把你的心清淨清淨。若我們念佛、念法、念僧,你想一想,佛是做什麼的?佛所說的法都是什麼?僧人是幹什麼的?你不要想一想,佛是做什麼的?佛所說的法都是什麼?僧人是幹什麼的?你不要想那些你看不起的和尚,你想好一點的。我們念的《阿彌陀經》上的大阿羅漢,舍利弗、目犍連、摩迦葉、摩诃迦旃延,你想那些聖僧,都在你跟前。
大家都知道迦葉尊者沒入滅,他到哪兒去了?他在那兒坐著不動啊!他分身行百億,你身邊都有。一萬六千大阿羅漢都在這個世界,你不信就沒辦法。觀世音菩薩經常在人身邊,地藏菩薩經常在你身邊,他跟每個衆生都有緣。“我念,怎麼沒見到他們?“你自心的光明,你自心的德,跟他們還接不起來,你見不著。等你幾時念靈了,你可以隨時見到。見到他們,你也不要稀奇,也不要對人宣傳說:”我念地藏菩薩,拜這麼多年了,地藏菩薩一天在身邊,我跟地藏菩薩一天說話。或者還可以打電話。“這是騙人的,不要信。真正見到的人,他絕不會跟你說。但是你自己修到,你自己知道,你也不能說。這是你自心顯現的,你向外外說什麼?這是第一種。
同進你還得了解,什麼叫佛法?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連什麼叫佛都不知道。“老和尚講的開示,所寫的偈子,或者《華嚴經》,那不是佛法呈?“那是外界的,你要信你自己的佛法,千萬不可離開你自心。你所有産生的力量,都是你的心力所産生的。你必須把外界的住世叁寶,跟自性叁寶結合起來。你不要認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麼簡單,你要思惟、要修、要是思惟了、修了,你知道佛、法、僧就夠了。
要從聞、思、修入叁摩地,這是《楞嚴經》了義的法,叫作開悟的楞嚴。你真正把這幾句話懂了,我真正去做,自然跟《楞嚴經》結合了,什麼問號都沒有了。因爲你沒有這個功力,你看見什麼都不理解,會懷疑“爲什麼這樣說”。等你有功力,你讀一百部《楞嚴經》,天天讀,你看看你自己,《楞嚴經》上的很多話你會理解的,佛經就有這種加持。
別認爲《金剛經》經文很少,你也會背了,你沒懂得幾句話啊?沒懂啊!你要懂了,對叁藏十二部經典你都可以通。信嗎?不見得信。要修,要思,你就真信了。那個時候才叫真信,再沒有問號。現在我們的信,“師父說的,師父也是那麼信的。”那位師父也沒有真信。真信的人,決定不疑。
真信有些什麼現象呢?在《華嚴經》講十種心,才能成就一個信心。爲什麼修信心要一萬大劫?那才是真信。到了一萬大劫之後,信心真正的堅定,入初住位了,《華嚴經》初住,這時候發菩提心,發的真心,他一發心就能跟佛一樣,到別的世界也示現成佛,也度衆生。但是,他是一位一位修,這還是相似見真理,不是真的。相似,成就信心那麼容易啊?
有些道友會說:“我信佛好多年了,師父你怎麼說我沒信心?”我說:“我出家六十多年了,我還沒信心,你才信了幾年。”你知道什麼叫信心,信心要入位的,這不不算正式入位的。《華嚴經》最了最大的,善財童子最初是參文殊師利菩薩,從信入手,乃至于成佛了,跟彌勒菩薩一樣了,等覺菩薩位了,不要讓他回來參文殊師利菩薩。懂得這個涵義吧!
大家學佛經的時候,要是你從那個最不理解的、最深入的地方入手,不論密宗的大手印,還是《華嚴》、《法華》,你無法理解的時候,你怎麼辦呢?你回過頭來,從你自己的現在的一念心入手,如果你把現前一念心掌握住,對治貪、嗔、癡,到那個時候。煩惱就是菩提,貪、嗔、癡就是戒、定、慧。
本來我去年想發心講講《浮名經》,也就是《維摩诘經》。後來我思想轉變,所以還是從頭開始,講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是我們把皈依法、皈依僧講到深處,跟《華嚴》也合,跟《法華》也合,跟《楞嚴》也合,你隨便講哪部經,你就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到你自心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我們的時間不夠,要是夠的時候,我們應當再講一講五戒、八戒,只要能把八戒持好,再加上你叁皈依的力量,豈止生天,你就成佛了。一即一切,現在我們受了叁皈依,受過叁皈五戒、八關齋戒,受過條文,可是,還沒有詳細理解。真正理解,你就從聞、思、修入手,你修吧,夠你用的。我們不是知道太少了,我們教知道很多,可是,缺乏思跟修。往往自己産生了很多誤解,已經墮入邪見坑,還認爲自己很了不得,這還是持戒清淨的道友很多錯誤觀點,大家不能學。爲什麼佛講要持戒?戒、定、慧,從持戒的戒經裏面,你能學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你說:“那不是持戒,叫我們不做的。”那裏頭也就包括一切了。佛說法是交錯的,這裏頭含著深意。
我們有些道友說,我一天念十萬聲佛,或者念多少萬聲佛號,才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數位念得少的話,生不了極樂世界。我昨天在拜忏的時候,跟幾天道友說:“你想念多,沒問題,釋迦牟尼佛在戒經裏頭教過我們念佛。怎樣念呢?”“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叁十六萬億一十一二萬九千五百阿彌陀佛了。你念吧,念一聲就是念叁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
佛看見兩個老夫婦,拿著兩籮筐,一籮筐是空的,一籮筐是空的,一籮筐裝著彀子,念一聲“阿彌陀佛”,拿個彀子往那空籮丟。佛說:“你們這些老善人幹什麼呢?”老夫婦說:“念佛計數量啊。”“你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所這一籮筐擱到那一籮筐去?”老夫婦說:“不知道。”佛說:“我教你們一個方法,你們就念完了這一籮筐端到那邊去;再念一遍,你們又把籮筐端在這邊來,你們一天念了,就端了好多的籮筐。”
是不是多秒就能夠生極樂世界去?你要心念,你的心跟極樂世界相應了,你的心跟佛心相應了,你的心在這個世界就清淨了。“心淨則國土淨”,“念自性彌陀”話都會說,做起來就糊舉行了。像我似的,我什麼都不記得,一出門,我走到天母去,我走不到;你住在什麼地方,不知道!那叫什麼街,不知道?糊塗了,出門就糊塗了。
一定要淨心、觀心,合乎佛的教導,合乎佛的製度。就是在這個社會上都有法律,都有憲法,都有製度,你得合乎人家製度,這樣你才能進入修解脫道。
我前面講的都是深義,你還得學點淺的,能對治現行煩惱的。你起什麼煩惱,你漸漸的磨,讓你的心,又明又淨,有了智慧。無斷現行煩惱,我們斷的力量不夠,要伏。要是生起貪心不要讓貪心生起。因爲我們人還是要死的,這不見得屬于“我的”,好多事情不見得屬于“我的”。如果你會想的,全是“我的”。
如果你要學《華嚴經》,這個大千世界全是“我的”,在我心之內的大家修供養的時候,不用去買朵鮮花。經常的一拜忏,“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哪裏來的啊?超級市場花店有的是,你用觀想都搬來就好了。
以前在溫哥華講經,有一次,弟子帶我去維多利亞花園,整個是花園。我永遠觀在心中,我到哪兒一拜,就先把維多利亞花園的花拿來供,維多利亞的花,也不微妙。你要多看看六欲天那些諸菩薩供佛的花,你也要從你心裏借來從養。這些花都要壞,你心裏的心永遠不壞的。你幾時用,一作意就來了。外界的這些花你拿不來,壞了你明天再拿就不行了。你心裏的花,心花怒放,那是不可思議的。
用心去從養,效果大。爲什麼呢?如果你的心思用這些來供佛,是你心力大,心清淨了,觀想力有了,是淨心、觀心,那種功德可思議骊?有相的,你可思議,無相的,你怎麼思議啊?你也在這兒跪著供佛,那樣一供,你知道人家心裏想什麼?那種功德是不可壞的。
這就是降伏其心,這是降心的方法。你說是圓的,也可以;說是小的,也可以。法沒有大,沒有小:圓人受法,無法不圓。如果你是修《法嚴》,你學著真觀、假觀、空觀、這是天臺宗叁觀;你要是不《華嚴》,真空無相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華嚴叁觀是大的,怕你修不起,你心裏沒有那種心量。怎麼辦呢?先淨心,先觀心把垢清淨、降伏了,隨分隨力,先降伏這些煩惱,漸漸的斷,到後來頓斷無明,才能成佛。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不是一般的開悟,他是最後的一分相無明斷了,所以他就究竟成佛。
漸漸的明,漸漸的淨。學不了六祖惠能大師的南傳禅宗,你就學學北傳的神秀大師。我們有些道友一聽:“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就排斥了:“這不對!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種頓悟的境界,你做不到。北方的禅就要漸修,南方的禅就頓悟?你不天天講,你怎麼知道淨心,觀心啊?你又怎麼顯現呢?你又怎麼能趟向菩提道呢?不要躐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後,就要發菩提心,使你的心清淨。發菩提心,發清淨心,完了之後,趟向菩提。你同時要對治一下,看看你的病在哪兒。你自己起心勸念的病,醫生是沒辦法,你就對著佛經照一照。有時,佛經說的也不見得跟你心裏相應,你自己靜下來觀觀,你現在哪樣毛病多,你要對治。
你太愛財,愛財愛得連自己媽媽也賣了,連老婆也賣了,什麼都賣,就是想要錢,就是愛財。愛色的人,他跟哪個人交朋友,如果失戀了,他命都不要了,去自殺,去跳海。這就是他愛得重,他得病根就在這兒,就從這兒下手。
要修什麼呢?修不淨觀,這個世界沒有清淨的。不淨觀從什麼地方修呢?先修你的身體。爲什麼每天要洗澡?假使有人吐了痰,要他再吃他的痰,絕對吃不下去,絕對吃不下,太髒了。他自己喉嚨吐出來的,在裏頭他不感覺髒,吐出來他就感覺髒了。他解大便,你要他再吃大便,絕不吃;但是在他肚子裏,他不嫌髒,他一解出來就嫌髒了。你可以在肚子裏觀想一下,若你把肚子打開了,說這裏頭都是些什麼東西啊?我一天事實豐是些什麼?
說這個漂亮、那個漂亮,誰漂亮?都不漂亮。如果看見天女了,他看見人間的美女跟天女比,…
《夢參老和尚開示 5 修解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