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在他出家了。他家沒有色的問題,從來不生煩惱。當然,他也去找朋友,也沒有這個事兒,他從來沒想過結婚。
他另外有個煩惱,好練武術,他看見哪個人武術比他高了,他煩惱了,非要練得超過他不可。我說:“你這點本事,你練好久也超不過。你看看武俠小說,那練武術的,功夫到什麼程度。”他是在北京學大鵬拳的。我就拿他做例子,他的煩惱跟任何人都不同。別人不會像他這樣愚蠢,掙的工資拿回來,或給他姐姐,或給他妹妹,都給人家妹妹,都給人家分了;他自己也不用錢,也不花錢,掙的錢都給別人。你要是說財色是生死根本,他就應該斷生死了?完全不是這樣子的。他有邪見,這邪見很不好糾正,他認爲他是對的,誰跟他說什麼,絕不聽。
後來,我就這麼勸導他、引誘他,念《金剛經》。他一念《金剛經》,就入了。他一直念《金剛經》,念的念的,一天念幾遍。打坐,有時候一夜坐坐都不睡覺。因爲他生性愚鈍,有點呆滯,小的時候幾乎智障,但是他兩件事不智障,一個是練武術,一個是讀佛經,他不智障,居然還有很多人請他講經。他講《金剛經》,我聽了笑死了。他媽媽跟我說:“社會上居然有這麼多人,把這個傻小子當成一個智者,跟他去學。”我說:“你認爲他在幹什麼?”跟他學的人還不是一般人,而是他住家附近的讀書人,北京師範大學的老師、學生,他就跟他們講佛經,也有跟他學武術的,也有跟他學佛經的。
你說這個怪不怪?世間上的就有這麼多怪事,也就是各人的存在不同,煩惱也就不同。怎麼辦呢?你就薰習啦,《大乘起信論》講“薰習修”。你感覺你哪一樣煩惱重,你就慢慢薰習,把你薰變了。如果你一天在香鋪裏,你出來滿身是香的。如果你在魚市,你出來都是臭的。你要是坐車,在賣魚的碼頭走一趟,你那輛汽車聞起來都是魚腥味,馬上就得洗車。特別是在美國,只要在魚市過夜,你感覺身上好像有股味道。這就是薰,如是你成天在那裏頭,你會不臭嗎?
如果大家整天在自己的小佛堂,共同的學佛、學習佛經,或共同的拜拜佛,這就是薰習。雖難你沒有根深蒂固,這一薰習,就把你過去本具有的薰,出來了,你就自己發生智慧。
我是得到薰習的好處。我在家當小孩子的時候,沒讀什麼書。等到了福建鼓山,讀《華嚴經》,可是我有好多字還不認識,怎麼讀《華嚴經》呢?就那麼薰薰薰,還有忏悔。忏悔的方法是最好的,忏悔能把你業障消失,你自然就會有智慧。生出智慧來,一切都無懼無礙;有了智慧就是光明現前,什麼都會通達的。這就要靠修,這是修得的。有時候是不、學的不紮實,學完了又丟了、又忘了。如果真正自己薰得的,你忘不了,永遠都豐承著。
我是自己證明的,我住了幾十年監獄,住監獄,住監獄這一段時間正是叁十七歲到了六十七歲,這幾十年也應該把以前所學的全忘了,而且從來再沒聽到那以前所學的全忘了,而且從來再沒聽到那以前所學的,眼睛看不到以前所學的,身體當然也行不到以前所學的,全斷了。經過幾十年,又恢複了。這是因爲我不是學來的,我能夠把以前所有的顯現出來面已,所以丟不掉。
大家現在所受的皈依,所受的叁寶,你丟不掉,這是種子。當你受叁皈依的時候,給你受的老師就說了,你的身體現在雖然在俗,但是你的心已經是菩薩了。爲什麼這樣說呢?種子不掉。這是一個善種子,你再加以薰習,善根仲子就發生了,這樣就可以入道。
再也不要問“我怎麼樣修行啊?我信佛好久了,還不知道修行啊!”這是不對的。你只要皈依叁寶,能念叁寶,都是修行;能這樣的思想,這樣的用心,不貪財,不變色,這就叫修行。常時觀身體是無常的,是不幹淨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這樣觀,你的煩惱就清了,這就叫修行。以後,逐漸的你再不墮叁惡道。惡業既然消失,善業自然就增長,這兩個是相對的;那邊消失了,這邊自然就增長了。你這樣來修行,我想大家都會吧。
當你一想到:“我多掙幾個錢。”回想再問一下:“我掙錢做什麼?如爲了生活,我應得的夠了,生活也就夠了。”那個時候在印度,我們的和尚不准家裏擱一點吃的東西,穿的東西不能多,到吃飯地時候出去化緣,化到了你就吃,化不到你就餓。這就是斷你的貪心,這個製度就是這樣子。到我們中國來了之後,自己的廚房做做,買很多菜囤在那兒,米也買很多。到我們中國來,佛法就已經變了。對修道者而言,那就是使你煩惱增長,消失的時候很少。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所聽到的、能夠有多少人不貪財、不爲色的?你打開報紙看,所有的災害、死亡,爲什麼會發生?你可以很明白醒悟了,離開財色還有什麼?說他沒有貪財,只是販毒。販毒做什麼?搶劫做什麼?不都是爲財嗎?爲什麼強暴?一個中國的小孩,就做很多這些事情。現在的罪業越來越重,這就是貪、嗔的種子,要是這樣的來薰染,這個社會跟人類真是悲哀啊。現在你聽見的,你所看見的,都是什麼?他往哪兒去?如果你很清楚了,學佛的一看,你就知道,他們瑞走的什麼道路啊!將來他的結果是什麼,很清楚。
所以我們才希望能夠有一個明白的方法,讓大家離開貪、嗔、癡、慢、疑。雖然是名詞,其實就是貪心、嗔恨心,愚癡邪見,還有慢。
慢也很難除,明明不及人家,還感覺得比人家強。我們就拿錢來說,人家生意做得很好,你沒有錢,你沒看見人家辛辛苦苦怎麼經營才有這個財富,你就感覺著「我比他強,我雖然沒有錢,道德品質比他強。”其實你的道德品質本身就具足障礙,這個本身已經就不強了,你還感覺什麼強?這就是慢。本來不如人,還感覺比別人強。或者是他本身是一個做學問的、會畫畫的,他看那個不會畫畫的人,他認爲那些人都愚蠢;或者他自己讀了很多書,他認爲那沒讀書的人是愚癡的。這都叫慢,慢本身就是罪過,在佛經上講就是罪過,叫驕慢。凡是驕慢的人,他不會再增長智慧,他認爲滿足了。但是別人的長處,他從來沒看見過。
我在美國,他們說哪個人種低賤,在那裏評論,之後他們說:“老師父!你怎麼看法?”我說:“現在說這些話的人最低賤。”他說:“你敢這樣說!不是汙辱我們嗎?”我說:“哪個低賤?你說人家低賤,你本身就是低賤的。你腦子裏盡是尊貴的,你看見人家都是尊貴的。你看見的現象,人人都有佛性。哪天要是遇到因緣,一聞到道,他會超過你的,走在你前頭,你的慢把你障住了。”
我們不要驕傲,不要自滿。我們看見別人,在某一方面是不如我們,人家比我們好處多得多。例如,他心地很純善,不會拐彎抹角。你知識越豐富,造的業越重,看你往那邊用。有些人的知識用得不恰當,用到拐變抹、萬般設計,怎麼擡高我自己,怎麼把別人都壓下去,這都叫慢。在佛教的術語說,就是“狠害”
還有懷疑,對什麼都懷疑。有些人懷疑得簡直不盡情理。如果他想追求真理,所以想問、懷疑。在禅宗,懷疑跟疑情不同了,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懷疑不是這樣。禅宗的疑,是起疑情,他想追求的他的本性。好比說,當我沒有到這個世界來,我在什麼地方呢?生下我來,哪個是我呢?就問了,找個我所存在,找個真我,這叫參。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後就問了:“念佛的是誰?誰在念啊?口在念嗎?是我心在念嗎?我現在這個心是什麼心?這個一定要參,這不叫疑,這叫參。
我們的懷疑是懷疑佛有沒有?法有沒有?僧有沒有?聖僧有沒有?真有成道的嗎?他對什麼事兒都懷疑所以就不學了。乃至學的時候,他學什麼都帶著問號,這是學不盡。他本身都沒有想入,他又怎麼怎得進去呢?
例如說,念佛能生極樂世界,很多老修行是在家老居士,念了幾十年佛就生不了。我從來沒有懷疑:“我死了能生到極樂世界,我念一句就走一步,念一句就走一步,從來沒有第二念說“我死的時候生不了極樂世界。”這一輩子念佛,絕對生極樂世界。
還有些人念了《地藏經》,看了那些地獄,他很害怕,他來問我說:“師父!我很怕地獄啊,我不會墮地地獄吧?”我說:“你是常想地獄嗎?”“是啊!我常想地獄。”我說:“那你非下地獄不可。”我說:“你想想極樂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兜率陀天彌勒菩薩內院去聽聽法多好;你不想這些世界,爲什麼常想地獄呢!《地藏經》中,地藏菩薩希望你別造這個業,告訴你專造地獄業的人,他一定到這兒來;你沒這個業,跟我有什麼關系!你沒業,跟你沒關系啊!
大家不要懷疑。學佛法的第一個要求,不要懷疑,相信佛一定能救度我,這就夠了。皈依佛了之後,我依靠佛了,我心依靠佛了,我身體皈依佛門了,我一定得救了,再不懷疑了。再不去找外道去學神通!學佛一、二十年了,還找印度錫克教去學神通。錫克教是有些道術,而且他自己還做了很多的注解,寫了很多的書,之後還去學外道。你說這是什麼原因産生的?根本沒信,他對佛教沒信,沒信就沒入。
有些人信佛沒幾天,就念佛,念佛就害病,之後他就死了,生極樂世界了。應該確信不疑,臨終十念就可以了。《彌陀經》說:“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乃至若一日。“他這樣一心念佛,一心不亂,就再不想世間事了,再不留戀這個世間,他一定能生。
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心,懷疑,你什麼也入不了。如果你創一個事業,乃至于說你想發財,你今天幹這行,明天幹那行,你挑來挑去,你哪裏也發不了財。你得一門深入,久了也就精了,精了你就能有智慧了,有智慧了,對這門你就能入得進去。
我講的都是偏重于智慧。我們的智慧怎麼産生?凡是你能鸲天天念佛、念法、念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沒有智慧是做不到的。沒有智慧的人,他會裏頭夾著很多的想法,他認爲他很聰明,這就要被聰明耽誤了。這種聰明叫世智辦聰,這就是障礙,障道因緣,最厲害了,八難當中的一難。
…
《夢參老和尚開示 4 觀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