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渴爱的。你先磨练你的心,不要讲名词。你要想真正的清楚,就看《教乘法数》,你可以去查,也可以看看《百万明门论》,法就有一百种,我说的只几种而已,你可以从《百法明门论》去学名相。
凡是这些名词,底下一定有个涵义。说贪,贪什么?它的涵义就是贪财、贪色。贪财,也不过是一句话,怎么样贪法?贪到什么程度?像我们士、农、工、商一切百业,我们开画廊、开画展,经营费用,这算不算贪呢?如果你在工作,给人打工,一个月你出了劳力,收了他给你的待遇,这算不算贪呢?如果没这些费用,你又怎么能生活呢?这是正当的。
怎么样子算贪呢?你掐了五十块钱,一心想挣一百块钱,乃至向老板讨巧,或者出些点子,或是打些个主意,意外的想得到,这就叫贪了。或者买彩票、买奖券,或买乐透奖,一下子发几千万,那不晓得多少年。买的人多,得的人只一个。出彩券的永远赚钱,这就说明了得不到的人太多了,不然大家都得了,他赚什么?还拿什么来给你?这就是贪,非分之想、分外之想,都叫贪若衣食已经满足,还没完没了的去做,这就叫贪了,如果我们自己吃不饱、穿不暖,我想去挣几个钱,你再说我贪,我就不要活著了。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还有一个理解力,你虽然这么穷,贪心很大;他虽然财富很大,他有舍心,他没有悭贪之心。那就是说,看你肯不肯布施,你吝啬不吝啬。
为什么说我们被财、色困住了呢?我跟大家跟一个故事,大家再参一参是不是这样子。这个故事也算是真事,我们东北,有一个在佛经上说是大富长者的人,他土地很多,财富很大。他一天到晚就发愁,总愁不让他的财富损失,怎么还能增长,所以他考虑很多;因为他家大业大物大,不能不考虑。可是他跟间遥一个放牛羊的孩子,早上出来,把牛羊摇摇出去,晚上摇回来,出来、进去一天都唱歌,欢欢乐乐的。于是这位老板娘,就跟老东家说:“你连那放牛的娃娃都不如,你看人家一天唱来唱去的,你看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老东家说:“你看他很高兴啊?我明天就让他不高兴。”老婆婆不信。他说:“我跟你打个睹,看我明天就让他不高兴。”
晚上这位老东家就拿著一锭银元宝,搁在他喂牛的槽里面。这个小牧牛童晚上喂草,就看见一个元宝,哇!高兴昏了,他也没考虑这元宝怎么来的,拿著这元宝,很喜欢。打主意了,就想制一套衣服,又想去投资,或者自己买点什么小东西再生产。他也不唱了,出去也不唱了,回来也不唱了,不晓得这锭银子该做什么好,整天就在那里愁。
这位老东家的老婆婆一看,这孩子真的这样了。她就问那位老东家:“你怎么害得他这样了?你看愁眉苦脸的一天,简直也不唱了。”他说:“很简单,我今天晚上,我跟他一说,明天他照样唱起来。”老婆婆还是不信。
晚上他就到那牧童房里去了,他说:“我那一搁在槽里一锭银子,你看见没有?”那小孩子很老实,说:“看见了。”“那是我放在哪儿的,我看有没有贪心,是不是好孩子。”“你害得我都睡不著觉,拿去吧!”第二天他果真又唱起来了。
之后,这位老东家就跟他老婆婆说:“我这么大财富,我能睡得著吗?一锭银子就让他折腾成那样子,他要是像我这样子,他不是愁死了!”
我讲这个道理,大家可以参悟一下,我们是不是这样?我们也许不同,总是想积累一点,怕丢掉了。经营商业也是这样子,做学问也是这样子,你若不进,一定要退,你想保守,恐怕守不住,这叫贪,贪得无厌,在我们佛教说是看不破、放不下。
每一天人都有这么个过程,都如是打算,你还怎么修道啊?你怎么入道啊?什么都考虑,就不考虑我什么时候死。一提起死,就恐怖、害怕,不想死。但是你想也好,不想也好,死是必然的、决定的,也是你抗拒不了的。我们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你参一参是不是这么回事。如果有人不死,或者都不形象化,我看这个地球老早住不下了。必定得死,每一个人知道必定得死,但是每一个人的心,永远不死,这个贪得的心永远不死。我们想到这点,你放下一分,你就自在一分,你放下十分;你一分也放不下,你一分也解脱不了,这就是贪。
发脾气跟贪是两回事,好像相彷,但不是一个。有时候,人的嗔恨心来了,什么都不顾了,他的财富都不要,连妻子儿女也洒脱,就是要把气泄出去。但是这个气没等泄出去,命都丢了,第一个人就是这样。对一个修道人而言,嗔心更厉害,“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当你的嗔心发动的时候,什么智慧聪明都没有了,很现实。你自己看不见,你在发脾气的时候,你的面貌,你的音容形态全变了,你自己不感觉到。
我在纽约有一个皈依的弟子,他们俩夫妇都皈依我。但是他俩看不破,一点小事就吵,吵起来就没完没了。有个女儿十七、八岁了,一家就三口人。为什么吵呢?要是一问,一点事儿都没有。或者先生把碗搁在这儿了,太太说:“我正要用这个地方,你把它搁在这儿来挡我!”拿开就是了,她不,她要跟先生吵。我们每个人吵架,必然的规律,就是把以前成股的烂帐都拿来了,越吵越没完。你们大家吵过架的人妇道友们,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还牵扯好多,永远扯不清了,怎么扯得清,又不就事论事,类似这事儿谈来很多。
她女儿也感觉很苦恼,就来找我。我说:“他们正在吵的时候,你劝也劝不了。我拿你家的照相机,把你爸爸妈妈吵架的样子照下来,你去洗,洗完了就给他们自己看。“她照下来,就搁在那儿,她妈咪一看吓坏,说:“这是谁啊!”她女儿说:“不是你吗?你那天跟爸爸吵架,我照的。”她看了半天,不开腔了。之后,她先生也看了相片。之后,她天天来拜忏。我说:“你拜忏的功德一点都没有。为什么一天到晚起嗔心?”她说:“他不讲理啊!”我说:“他不讲理就是你不讲理啊!他不讲理,你讲理,就没吵的。若他不讲理,你更不讲理,你们两个就吵。其中有一人讲理,还会吵吗?”我说:“你好好看看你那个相片。”这个方法还是好的,两人以后想要吵架,看看自己相片。”渐渐的,嗔恨心就消失了。
我们做很多事的时候,往往充满嗔恨心,没办法。修道者就没有嗔恨心了?恰恰不然。我在大庙里头过,我们参禅的道友们,脾气非常大,平常是压著的,要是一点著,无明火三太。他在修的进修就观,越坐火越越盛。话头,他看得很好,机锋转语也转得很多,就是脾气很大,放不下,一触到就火冒三丈,这能算得道吗?这不能算得道,所以嗔心很难降伏。
应当怎么样来修持?如果这个人心地慈悲,不论他长得多丑,相貌怎么不好看,谁见到他谁喜欢。我跟大家举个例子,广钦老和尚你们都见到了吧?他的样子多难看啊,但是谁见到他都磕头啊,都很高兴。
还有,今天李居士拿著弘一法师的相片给我看,弘一大师五十多岁就老得很,为什么能谁见到他都喜欢?他已经修得内心有德了,他感人,一看那相,你就受感动,他永远也不发脾气,他不生气,他只是不说话。弘一法师还有一个特点,他要是哪件事不高兴了,他第一个不吃饭,第二个不说话。你给他端来饭,早上端来如是这样子,中午端来又这样子。
在青岛的时候,不知道弘一老法师跟谁生气,也不晓得是谁得罪他,他也不说话。我跟传贯法师紧张了。我们想,别人没接近他,或者是我们俩得罪他了,或是惹他烦恼了,我们就给他求忏悔。他就摆头:“跟你们毫不相干。”跟我们毫不相干,那是他自己的内心了,他是对治他内心的烦恼,他用这个方法降伏。他就是这样修的,他绝不说一句伤害别人。他自己烦恼了,他自己压迫,他就忏悔,不吃饭,不跟你说话,跟谁都不说话。
每个大德都不同。我亲近的这几位大德,各人有各人的特点。虚云老和尚就不同,学禅宗的就不同。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但是有个特点。我们这些小和尚在他跟前,你再怎么样,他都是非常慈悲的;如果你是常住的执事,或者是负的责任越多,他对你责备越重,这就不可思议。每个大德你可以从他日常生活中受到教育,他是以身作则的。
像我们不法的人,要是一嗔念,你不要发作,也不挂在你脸上,把烦恼布施给别人。你要收到你心里来,给人家欢喜;再大的苦痛,你自己忍受,给别人是欢乐。一回、二回、三回、五回,你自己的烦恼就渐渐清了,这就叫修行,修行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不要另外找。你要是尽想你的烦恼事,过去的也好,筹画未来的也好,你永远通不了,通不了就是障碍,障碍就是解脱不了。如果你经常这样做,修道的时候,你就通达了,通达了你逐渐就解脱,这就叫解脱道。这在你日常生活当中方法很多,看你遇到什么境界;遇到什么境界,你就对治什么境界。
贪嗔之外,还有邪见。对治邪见非常之难,如果你不是从学习来的,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的邪见除不了。况且,你用邪见心来念“阿弥陀佛”,你念的“阿弥陀佛”也邪了。邪人修法,无法不邪;圆人修法,无法不圆;要是用发脾气来修法,无法不发脾气,在那个上头他都跟人家发火。
我们有个道友,他看看佛经,把桌子一拍:“怎么能这样说呢!”别人说:“你跟谁说话呢?”因为你的内心生起烦恼,那是文字,什么都没有,是你自己在烦恼,不是文字在烦恼。
类似的事非常多。我们每个人,具体存在不同,我不能说得太多。你自己发生什么问题,你就在佛经找方法对治。你要是捡现成的方法,你拿来,不适用,为什么呢?你不见得跟经上所说的一样。佛所说的,就我刚才说的,每个人那财好色,可是你就不是这样子,你生性就很愚钝。我有个外甥,他就不知道财色。女朋友要找他,跟他交朋友。他就跟她发脾气:“你缠著我就知道财色。女朋友要找他,跟他交朋友。他就跟发脾气:”你缠著我做什么!你没事儿做了?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到了二十岁还不懂得男朋友关系…
《梦参老和尚开示 4 观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