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可以,修多也可以。如果你沒有清淨心,充滿貪、嗔、癡、煩惱,自己的心跟自己過不去,煩惱得不得了,這樣子學法,是沒辦法辨別清楚的。
一定要把法的義理辨別清楚,一切法都有事有理,有事相上修,有理相上修。我們講的是事相上修。理上皈依的叁寶,是你自己本身具足了佛、法、僧,現在我們講的是事,先不講理。
有了智慧,世間一切的現象,你能忍受得了。譬如別人以非理辱罵你,非理騙你錢,騙你一、兩百萬乃至騙你傾家蕩産,你能忍受嗎?你要歡歡喜喜的想:“我的業障可消了,他替我消業障。”要是有這樣的心,你當下就是菩薩,就是佛,你有沒有這樣的心?你雖然不跟他打官司,往往也會抱怨幾句:“他太壞了,這個人太壞了!”這種情況是每一個人教會發生的,因此,你必須有這種智慧,能忍受。凡是世間一切種種加家于你的,都能忍受。第一個觀念,認爲這是我過去業障所感的;第二是認爲這是幫助消業障,促使自己快一點成佛。你若能這樣觀想,也就心安理得。
我們皈依佛、皈依法了,就要觀想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的,你才能看得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的困難我的苦惱,一下子就過去了。中國的儒教思想有一部份跟隨佛學很接近,他們勸人的時候就這樣勸說:“花開花謝,時去時來,福方慰眼,禍已成胎。”眼看著又升官,又發財,一切都順利,其實你的禍根就在這時候種下了;禍一業了,全部沒有了。
我們看過去曆史上,考上狀元,一帆風順,一直當到宰相,官當到頂品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下子,或者得罪遇僚,或者得罪皇帝,下頭這麼一攻擊他,上頭這麼一發怒,傾家蕩産,你什麼都沒有,當下就光,怕以,得也別高興;失了,也不悲哀。“得何足慕,失何足哀”,得沒什麼好羨慕的,失了也用不著悲哀。“得失在彼,敬憑天裁”,這個“天裁”,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你所做的業,業因如何,業果一定如何,因果不爽,自然廬受的,你就受了。你這樣來分析,這樣來認識,一切事物無常,像幻化一樣的,沒有一堅固性,你就不貪戀了。
不貪戀的話,你就沒有恐怖。平常這樣觀想的人,要是丟了什麼,或者命沒有了,心想:“好了,我再轉一段生死吧。好一段生死我可以升天,我可能到極光世界去了,可能在來生,我的罪就消了很多。”以這種觀念離開這個世界的人,當然會得好處的,因爲你不再癡迷了。
有些人當他得勢或是升官、發財的時候,他六親不認了,他不了解,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學問,輕視沒學問的;或是他有財富,輕視窮人。這些教不可以,要把驕慢轉成謙甚卑下。
例如說,戰國時候,齊國的宰相晏子,爲人非常的謙虛,小心謹慎,很怕說錯話,或做錯一件事情。那時候古來宰相,沒有汽車可坐,他們都是趕著馬車。給他駕禦馬車的禦夫,就因他給宰相趕車,便驕傲得不得了。這位禦夫的夫人,有一天在門縫,看見他先生給宰相趕車那種驕傲的樣子,他太太歎氣了。他回到家後,他太太要求跟他離婚。他說:“爲什麼?我沒有一點兒錯,也沒什麼錯事,你爲什麼要離婚?”她說:“因爲你的行爲。”他說:“我有什麼行爲不好?”她說:“你給誰趕車?”他說:“給丞相。”這一說,他那股驕傲勁兒又來了。她說:“你看見丞相是什麼態度沒有?”他說:“沒注意。”她說:“丞相坐在車裏,謙恭謹慎。你給人家趕車,坐前面,驕傲的趾高氣昂,不得了了,不可一世。像你這樣的男人,我跟你過一輩子太冤枉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涵養非常的深,在家想一想,沒有什麼可驕傲的。釋迦牟尼佛爲天人之師,我們看他的弟子,佛所教化的玉皇大帝、梵天化,他面對一切衆生施舍的時候,都謙卑屈下。《地藏經》說得很清楚,國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如果他們布施的時候,謙恭卑下的給六根不全的貧窮人,親手布施,軟言慰喻,說著很柔軟的話安慰他們。這樣子才積福德,要是這樣的來做,你就是佛弟子。
你皈依佛門了,人家看看我們佛弟子是什麼樣子,現在我們佛教弟子是什麼樣子?我不說了,大家可以看得到的。不說優婆塞、優婆夷,看看比丘、比丘尼又如何?應該不應該這樣學?大家應該學謙恭卑下,當然我們認爲這是正業,佛教我們要慈、悲、喜、舍,我們一定對一切衆生有一個大慈悲心,慈、悲、喜、舍。這比我們保存的最寶貴的珍寶還珍寶,比我們的生命還珍貴,你絕不能驕傲,永遠生歡喜心,看見一切都生歡喜,這都這都這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我們有什麼可驕傲的呢?如果大家真正對佛法不懷疑的話,每部經都是這樣教遵的,一切衆生都是未來諸佛、都是我們過的父母,這樣子你還能驕傲起來嗎?這是轉化你驕慢、愚癡、貪戀的心的。
還有,我們都是佛弟子,皈依叁寶了,我們對佛法有沒有疑心?有沒有懷疑?一般的正常生活當中,你皈依叁寶,你不懷疑但是生活遇到挫折,在你人生的旅途當中,遇上不如意的事了,甚至于皈依叁寶之後,比以前更不如意。沒有皈依叁寶以前還不錯,皈依叁寶後突然變壞了,你産生懷疑了:“叁寶加持是真的嗎?要是真的,爲什麼不加持我呢?我倒了楣了。”我現在聽到很多弟子這樣說,說他有病也好,和子不聽話家庭不和也好,無論任何事兒,他教推到佛、法、僧叁寶:“叁寶簡直不加持,我還遇到這些事兒。”《地藏王菩薩感應錄》裏關有這麼一段故事。以前有對老夫婦,五六十了,生了九個兒子,九個全都不聽話,都是忤逆。他倆也很悲哀,認爲:“也許我們過去沒做善事,今生也沒做什麼善事,才遇到這此事兒。”就請了一尊地藏菩薩、念《地藏經》開始,一年死叁個獨生子沒到兩叁年,九個兒子全死了。到了過年的晚上,兩位老夫婦想不通,就跪在地上,往地藏菩薩的像前發牢騷說:“地藏菩薩!我們信仰你,但是,怎麼皈依你了,九個獨生子全死了。你有沒有加持我們?”
禱告一番後,當天晚上的心情當然不高興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那就睡覺去了。一睡覺就作夢了,老頭子夢見地藏菩薩來了,說:“明天,到河邊去看看,你九個兒子都跟你見見面。”他一想,作的夢只是夢。隔天早上,他就跟他老婆婆說:“我昨天做了個夢,地藏王菩薩真是靈,來了跟我說,要我們到河邊看看我們那九個兒子。”她說:“我也作個夢。跟你他們倆到河邊去了。
到河邊去看了,第一個先現的是大兒子的相,之後馬上就變了,不是他在獨生子就變成相貌凶惡的人,很嗔恨的罵他們兩個說:“你們倆怎麼貪我的錢,怎麼害我的命,我現在來報應,來找你們要錢,算帳來了。但是菩薩給我們改了,我們得生善處,我們這筆帳算了。”九個兒子大概都是如是這一類,因爲前生、今生的關系。
他們兩個就此心平氣和了。這是他們自己的事兒,前生不知道,今生他們做出了,大概有叁個兒子是他們害死的。人們知道了,再也不敢抱怨菩薩了,回來跟菩薩磕頭求忏悔。這天晚上又作個夢:“好了!念你們兩個對我祈求,我給你們送個獨生子來。”兩個老夫婦都同樣的夢。她老頭說:“你現在都快六十了。”老婆婆經期一閉了,怎麼可能再受孕呢?不可能嘛。但是他們兩上人每天還是誠誠懇懇的念《地藏經》、拜地藏菩薩,隔不了一個月,老婆婆居然懷孕了。等到十月滿了,平平安安的生犯子,一點困難都沒有。他們想:“這個兒子一定孝面,因爲是地藏王菩薩送來的。不錯,他們兩個老頭子活一百多歲,由這個兒子安慰照顧他們的晚年。
你說業能轉不能轉?一念善心起,百萬障門都消失;一念惡心起,百萬障門都親了。定業不可轉,叁昧加持力,能轉不能轉?這都是你個人的心。我們現在心裏如何?如果你對佛教都是懷疑心,你又怎樣能得到它的好處呢?
一邊念《地藏經》,一邊懷疑:“這麼多鬼啊!”非常害怕。有些人念《地藏經》,心生害怕,或是身體發燒,一會兒身上發冷了,一會兒看著念念經,一會兒又會著。這種現象確實有的,我念《地藏經》有時候也有這種現象。什麼原因呢?好比拜尾,你在前頭拜,感覺後頭來個人參加拜了:等到你拜完,回頭看,沒有了,還是原來那幾個人。爲什麼有這種感覺?或是你念《地藏經》,混身發燒,天氣很冷,但是你身上突然是發燒,有時候身上發冷。《地藏經》說得很清楚,你自己沒有注意,地藏王菩薩說這是因爲你過去的六親眷屬,或者你多生累劫的眷屬,由于你念經,他們來求你超度。
這一次我回來的時候,有一個道友是念《地藏經》的,他念《地藏經》的時候好像有個東西進入到身體來,嚇得他不敢念《地藏經》,感覺到這個東西總是纏著他、磨著他。他問我,我說:“他找你超度,你繼續念,不需要多久,這種現象就會沒有了。他找你超茺,你不但不超度他,反而不念,他更煩惱了,更找你的麻煩。你繼續念,沒關系。他不是餓鬼道,鬼道是出不來的,或者他是在富裕的鬼道,他想求你讓他超脫鬼道。”這種現象,《地藏經》其實都說了,你只念經文,根本不曉得經義,你可以注意一下,經裏說些什麼。
每一部經、每一部論,都是告訴你修行的方法,像我們念《金剛經》的人,有沒有想一想《金剛經》說什麼?你怎什樣依《金剛經》修行?不注意這些問題,只念文字而已,念了叁年還如是,一點轉變也沒有。學佛法要用到你的心上,去變化你的心,變化你的態度,一切全變,你對佛法簡直不會再懷疑了。就是轉變你的心,變成一個清淨的、清涼的信心,真信不疑,你再用起功來,比以前增加百倍。
一定要相信業果不失,千萬別做錯事兒,沒心眼的事兒不做。如果我們在世間的法律,凡是無心的,它給你減刑;佛法更是了,你不是有意,你是善心做惡事的。善心做惡事的也很多啊,但是,沒有什麼過錯。一個善心的人甚至于殺人,他殺這個人爲救那些人,這樣…
《夢參老和尚開示 1 學叁皈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