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P18

  ..續本文上一頁圈,全寺的人還得唱界,說東邊到什麼地方,西邊到什麼地方,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能隨便到界外,結下界在裏面坐就算清淨了。所以必須得學,不學怎麼知道?學完戒僧每天都要做佛事,不是每天上早晚殿,那不算佛事。佛在世的時候,就是僧羯摩法,羯摩就是辦事,處理僧務,開會。佛教裏開會特別多,這個羯摩法,那個羯摩法,必須得這麼做,因爲製的時候,道場裏不許有一個比丘不清淨,如果犯了,立即忏悔,輕的叁個和尚給他做忏悔,重一些五個,再重的再加,最多廿個比丘,這樣來忏悔。

  摩德勒伽就是智母,藏者含藏意,母能生意,含藏一切智慧,所以叫智母,學智慧首先要學空義,學完了學有義。一切的經律論都建立在空和有上。有因持戒而達到空的,就說明了無障無礙一切煩惱都消失了。這個很深,必須懂得緣起性空法,這要懂得龍樹的根本和無著配合起來。無著的唯識法相,龍樹菩薩的空宗,叁論宗的大智度論、般若論……就是摩德勒伽。這必須叁業清淨才許可受持讀誦,必須受了戒才可以受讀誦,這些法門叁業沒清淨修定修慧最容易著魔。我們看見屋子裏放光,天女散花,其實是魔女散花來了。講經講的好,對魔形成障礙,魔女給你散花,讓你自以爲了不起,這個法師就著魔了,乃至聽衆都著魔了。叁業清淨魔就不得擾。這叁業清淨和不清淨關系可大了。信佛的不少,爲什麼感應的那麼少?因爲叁業不清淨!大家打卦的時候,占察的時候,念經修法的時候,屋子裏灑淨了沒有?衣服換了沒有?一件事沒做就來擲,當然地藏菩薩是說的念一千聲地藏王菩薩就擲,但前面的前方便做了沒有?占察經上講必須得建立一個靜空,我說這個靜空不論大小,一米見方能夠供一個地藏像,紙像也好,小圈子裏必須得清淨。至于身體,如果說發了菩提心只要心淨就行,但這是“理”,理跟事得結合起來,念一聲阿彌陀佛就能生極樂世界,但要一心不亂,怎麼樣才能一心不亂?怎麼念?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麼念嗎?不對。前方便必須得做,念佛的時候也要使身心清淨,念佛場地也要清淨,念的時候要眼觀鼻、鼻觀心,念念分明,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生極樂世界沒問題。

  請法的是堅淨信菩薩,堅固信心就是絕對不懷疑。無論那一法,絕對照著做。有人修行沒幾天或沒有效果,或者遇著世俗的事情,心裏就想信佛對不對?懷疑了,不信了。會有一種自然的聲音告訴你,這個發心就被魔業幹擾了。我們看楞嚴經現的那種境界,能在叁千大千世界,變化種種神通,這是魔業,不是聖業。如果我們大家叁業感動那種天龍,龍有好多種類,我們平常所說的,多在海裏。佛經說的龍跟我們人類一樣,各有職務。大力神龍說我們一個小世界,大世界都翻過來。但也得業感到才行,沒這個業,再大的神力也不行,有十個比丘或五個比丘清淨,這一切魔業都翻不動了,爲什麼?因爲持有清淨戒的比丘有堅固的信心,敢說我在這不許它地震,這是十方叁世諸佛菩薩的力量。

  “若雖出家,而其年未滿二十者,應當先誓願受十根本戒。”

  十根本戒就是沙彌十戒。

  “及受沙彌沙彌尼所有別戒。既受戒已,亦名沙彌沙彌尼。即應親近供養給侍先舊出家學大乘心具受戒者,求爲依止之師。請問教戒,修行威儀,如沙彌沙彌尼法。

  再一種解釋,十根本戒就是菩薩戒的十重戒。那是得了清淨輪相,照著這個再受沙彌沙彌尼戒。別就是解脫,就叫波羅提木叉。叉就翻成別解脫。就可以親近供養出家久的,或者比自己先出家就跟著他來學大乘,具受戒者要發大乘心。這個具就是具足戒。求這個先舊的出家人給你作依止師。初出家五年必須得有依止師,受沙彌沙彌尼戒,出了家必須專依一師,沒依止師是不許可的,現在別說五年,一年都不依止,出家了明天離開師父就跑了,一穿上衣服,別的廟上能吃飯了,他就走了。年未滿二十都不能得戒,和這裏講的有出入,但這是得了清淨輪相的。人也出家了,就發願受十根本戒。這裏面詳細的我們不講了,反正這一段大意都是指多戒說的。

  “若不能值如是之人,唯當親近菩薩所修摩德勒伽藏,讀誦思惟,觀察修行。應勤供養佛法僧寶。

  想找一個依止師找不到,怎麼辦?依菩薩所說的依止法,依法爲師,自己讀誦智母,誦一部經也可以,讀誦波羅蜜金剛經也可以,讀誦瑜伽論也可以,自己多念,念完了觀察,照著經上所說的修行,多做供養,供養叁寶。我說這個供養可以多做法供養。到山裏頭去修行,像住終南山一個月、兩個月、叁個月、五個月想洗個澡也不可能,到河裏頭去洗,還凍著呢!一年只有兩個多月沒雪,到那裏?這個條件不可能。就得特殊的觀行了。想供養香花,那兒買去?沒有,就以經典學法作爲自己的供養,供養叁寶以讀誦的功德,以法供養爲最了。世間的供養多少倍也不及法供養。自己去進修,但這也是地藏菩薩大慈大悲方便,他知道到了末世,前頭說的那些要求,條件做不到,方便之中再方便。

  “若沙彌尼年已十八者,亦當自誓受毗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學比丘尼一切戒聚。其年若滿二十時,乃可如上總受菩薩叁種戒聚。

  十戒當中只受六戒,式叉摩那就叫學法女,學戒法的一個女人。在十八歲到二十歲中間,有兩年的時間,就學習比丘尼的叁百四十八戒。如果沒受式叉摩那女這六條的戒,不能看比丘尼律藏。現在我們很多的大德,在家人自己看藏,依藏學習,這是不能看的,尤其是密藏,沒受灌頂之前,不能看,要起毀謗。或者是你翻了就胡說八道,絕對不要動。像瑜珈次第論中牽涉到有部論就截止了。沒有斷煩惱,沒有得叁業清淨,把律藏曉得了,看這個比丘犯戒,那個比丘也犯戒,僧寶沒有了,這是不行的。或者退道心,說這麼嚴啊!那還能出家嗎?或者再出去給人家講,破佛、破法、破僧,因此不准學,有這個資格受了戒才可以學。

  “然後得名比丘、比丘尼。

  不論男女,得了清淨輪相才能夠稱沙彌,或式叉摩那。專學戒這種道理,戒學在南宋以後,出家人很多都沒有這樣做。澫益大師很哀歎,這種律製後來弘揚學律的人蕩然不知,說明法滅了。

  “若彼衆生雖學忏悔,不能至心,不獲善相者。設作受想,不名得戒。”

  如果也修學忏悔法了,也一天到晚拜忏,但不能至心,這個至心下面會單獨解釋。自己說我受戒,就像我們現在大家受戒,幾百幾千個,其實只能叁個一受。在西藏只准一個人。現在爲了時間的關系,都不如法。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诃薩問地藏菩薩摩诃薩言:“所說至心者,差別有幾種?何等至心,能獲善相?”

  堅淨信菩薩代表我們大家,就問地藏菩薩,您所說的至心,怎樣才算?要說差別,有幾種差別?什麼情況才有善相?這個至心只是因,並不是果。我們占察輪相,拜忏,先提條件得有至心,以後再做一切佛事,才能産生效果,所以這個至心很重要。如果沒有至心這個因,果都不成。

  地藏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心。

  地藏菩薩對堅淨信菩薩說有兩種,一個是求願,就是發願,就是向地藏菩薩說說我今天求地藏菩薩給我輪相爲什麼。在說求的時候要誠懇,如果仰告的痛哭流涕,好像要奉上生命似的,就求得相當至心了。回想自己無始劫來罪惡不斷,就至心了。我在福建鼓山的時候,我的親教師慈舟老法師就能達到至心的境界。給我們講戒的時候,他就痛哭流涕,憐憫一切衆生現在犯戒的現象,他沒辦法,感覺悲傷。我們虛雲老和尚呢?從來沒有這種現象。我那時候當小和尚,懷疑心特別重,做什麼事總要問爲什麼?如何産生?效果如何?我就是在出家以後,乃至于學經,有很多事經常這樣問,我看到很多不同意的現象就要琢磨了。我也不敢問老和尚,也不敢問老法師。我們禅堂裏有一位大家都說開了悟的老修行是首座和尚。在廟裏除老和尚就這位首座和尚最大了,我就問首座和尚。這位和尚在禅堂裏參學六十年了。我說老和尚,我們老法師總是痛哭流涕,悲心特別重。我說菩薩心是特別好,我們應當學嗎?但是老和尚從來沒有過,總是海闊天空的,我們應當學嗎?他說哭者是阿難,不哭是迦葉,我就頂禮下來了,都不錯!迦葉是第一祖,阿難是第二祖,善知識都是可以學的了。我說這個意思就是求願心要懇切,一個人要想達到目的就得這樣,但是我們一般的衆生不是這樣的,人家回想一下,我們幹事業,叁個月賠錢支持不下去了,賣掉不幹了!幹這個事幾天不幹,幹那個事幾天,都不至心。要是我一生就幹這個,死了就算了,會有結果的。但世間法有所不同,我說的是出世間法。

  有人經常抱怨信了佛多少年來沒得到感應,你怎能發的願?自己檢查一下,佛讓你布施,什麼都舍不得,怎能有感應呢?讓你持戒,從第一條犯起,一直到第五條,全都犯光了。怎樣求感應呢?叁皈是舍不掉的,一受了無量劫直至成佛,即使投外道,終究要回來的。這個業做下去就永遠系著你,我們講到下卷就講這個問題。求願心得學習,求願至心發不出來要學習,怎樣能懇切?就是我剛才講大悲心的流露,不是虛妄心,求願要求的非常懇切叫至心。

  “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此第二至心,複有下中上叁種差別。

  攝念,念地藏菩薩就把自己念成地藏菩薩。我們開始就講了,地是“心地”,藏是“性藏”,就是我們自己的性海。地藏菩薩是我們自心化現出來的,十方諸彿一切法界都是我們自心化現出來的。自心求自心,反聞聞自性,一樣的意思,都是這樣結合起來的,把心攝至寂靜妄念都沒有了,專精一事成就勇猛心,什麼叫勇猛心?有多大的困難障礙,能克服,更精進。拜得困了,乃至于拜累了,倒下去了,還是拜,或者到浴室裏拿冷毛巾擦擦再拜。甯舍生命非要求到不可,勇猛至心。要有這麼一念至心,求什麼一定得到。可惜勇猛…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