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天到晚望誰起我見,執我?他一天望著的就是阿賴耶識,就把阿賴耶識執爲實我,所以阿賴耶識就是末那識的所緣緣。阿賴耶識是“我”的總和,無量劫來那些經驗,都在阿賴耶識裏,阿賴耶識把“我”包完了,這就是根本的我執的依據。“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末那識跟阿賴耶識互不相礙,末那識的種子就在阿賴耶識裏,末那識不妨礙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不妨礙末那識,“故得有增上緣”,增上緣就是助緣。“不由末那滅故阿賴耶識生”末那識是末那識,阿賴耶識是阿賴耶識,不必等末那識滅了之後,阿賴耶識才生起,“故無等無間緣”,“等無間緣”。一般指的是同一個識,所以末那識不就是阿賴耶識的等無間緣。這就是末那識跟阿賴耶識的關系。
“末那望第六識”,末那對第六識有哪些關系呢?“得有一緣”只有一個緣,“謂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末那識起的時候,不障礙第六識起,第六識起的時候,也不障礙末那耶識起,所以第六識,對末那識算是增上緣。“不由末那滅故第六識生”不是末那識滅了,第六識才能生起,他兩個各是各的事,所以末那識也不是第六識的等無間緣。“末那識不熏第六識,故無因緣”。“末那不能緣六識爲境,故無所緣緣”,末那識不能看到第六識,所以第六識就不是他的所緣緣。
末那識對于前五識有什麼關系呢?“末那望五識得有一緣”他可以作爲一種緣。“謂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末那識不障礙前五識,前五識也不障礙末那識,不障礙就叫增上緣。“末那不熏五識,故無因緣”末那識不能在五識上熏成種子,所以他就不能成爲五識的因緣。“不由末那滅,五識生”,不是末那滅了五識才生,末那識管末那識,五識管五識,各人走各人的路,“故無等無間緣”。“末那不能緣五識爲境,故無所緣緣”,末那識只是緣阿賴耶識,執著阿賴耶識,末那識沒有緣過五識,末那識從來沒有看到過這個五識,他不管這個事的,他只給第八識打交道,所以五識不是它的所緣緣。
“第六意識當體自望得有叁緣”,當體就是本體,就是自己對自己,可以有叁個緣。“謂前後相緣故有所緣緣”第六意識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前後可以相緣,後念可以緣前念。“前心有開導義故有等無間緣”,前念的心要過去了開條路,後頭那個心才得起,所以前念的心就是後念心的等無間緣。“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這是說他自己對自己,前念不障礙後念,後念也不障礙前念,所以叫增上緣。“從阿賴耶識種子生,故無因緣”第六意識不管前念後念,都是從阿賴耶識種子生起的,第六意識的因緣是阿賴耶識裏的意識的種子,前後的心不能爲因緣,阿賴耶識的種子才能爲因緣。
第六意識當體自望得有叁緣。謂前後相緣故有所緣緣。前心有開導義故有等無間緣。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從阿賴耶識種子生,故無因緣。第六識望阿賴耶識,得有叁緣。熏阿賴耶識故有因緣。緣阿賴耶識爲境故得有所緣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不由第六識滅,故阿賴耶識生,故無等無間緣。第六識望末那有二緣。謂緣末那爲境故得有所緣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不熏末那識,故無因緣。不由第六識滅,末那生故無等無間緣。第六識望五識得有叁緣。謂緣五識爲境故得有所緣緣。由有開導義故有等無間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不能熏五識故無因緣。
“第六識望阿賴耶識”,第六識對阿賴耶識有好多緣呢?“得有叁緣”,可以有叁緣。“熏阿賴耶識故有因緣”第六識就是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思想,思想可以熏阿賴耶識,熏成種子,所以第六意識可以成爲阿賴耶識的因緣。“緣阿賴耶識爲境故得有所緣緣”第六意識就可以緣阿賴耶識,我現在研究這個阿賴耶識的時候,我的第六意識就可以緣我的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可以被第六意識作爲所緣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第六意識跟阿賴耶識不相障礙,阿賴耶識跟第六意識也不相障礙,可以成爲增上緣。“不由第六識滅,故阿賴耶識生,故無等無間緣”,阿賴耶識是阿賴耶識的一條線,第六識是第六識一條線,不必等到第六識滅,阿賴耶識才起來做事,所以,第六識就不能給阿賴耶識作等無間緣。這講第六意識跟阿賴耶識的關系。
下面講第六識跟末那耶識的關系,“第六識望末那有二緣。謂緣末那爲境故得有所緣緣”。第六識可以緣末那識爲境,所以末那識可以給第六識作所緣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第六識不障礙末那識,末那識與六識各是各,末那識也不障礙第六識,所以互相是增上緣。“不熏末那識,故無因緣”。第六意識只熏第八識成末那識種子,所以第六識不是末那識的因緣。“不由第六識滅,末那生故無等無間緣”,不是第六識不起時末那識才能起,末那經常都在起,所以第六識就不是末那識的等無間緣。
“第六識望五識得有叁緣”,第六識跟前五識有啥關系呢?有叁緣。“謂緣五識爲境故得有所緣緣”,第六識不能直接緣外境,但是它可以緣五識。我說我看到這些花,紅的、白的,很好看,不是意識看到的而是眼識看到的,意識就緣眼識爲境,才說得上它看到、聽到了,所以五識是意識的所緣緣,意識緣外境都是通過五識。“由有開導義故有等無間緣”啥子叫開導意呢?你要先眼識看到,眼識過去了,然後意識才生起,才說我看到這些花了,前五識在意識之前,所以說前五識是第六意識的等無間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意識不能去熏五識,意識只能熏第八識,所以五識不能作爲第六識的因緣。
五識當體自望。若約粗言之有一緣。若約細言之有二緣。約粗言之有一緣者。謂五識前後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五識從阿賴耶識種子生,故無因緣。五識後必起意識以間斷故。自類相望無等無間緣。五識前後不相緣故無所緣緣。約細言之有二緣者。亦得有所緣緣。謂五識起時有四分。前後相緣故得有所緣緣。五識望阿賴耶識得有二緣。謂五識熏阿賴耶識故有因緣。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不由五識滅故阿賴耶識生故無等無間緣。五識不能緣阿賴耶識爲境故無所緣緣。五識望末那得有一緣。謂不障礙故有增上緣。五識不熏末那故無因緣。不由五識滅故末那生故無等無間緣。五識不能緣末那爲境故無所緣緣。五識望第六識有二緣。謂五識望第六識有開辟義故有等無間緣。生時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不熏第六識故無因緣。不能緣第六識爲境故無所緣緣。
“五識當體自望”五識對五識,譬如眼識對眼識,“若約粗言之有一緣”,粗略的說就有一個緣。“若約細言之有二緣”,說細點呢就有兩個緣。“約粗言之有一緣者”,從粗的來說有一個緣,指的就是“謂五識前後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前一念的眼識對于後一念的眼識互不相礙,前一念看這樣,後一念又看那樣,後念不障礙前念,前念也不障礙後念,所以稱爲增上緣。“五識從阿賴耶識種子生,故無因緣”,五識對它自己來說,五識前後的識不能成爲種子,前念的眼識不是後念眼識的種子,眼識要從阿賴耶識的種子才生,眼識起的時候,他只能熏成阿賴耶識的種子。眼識生的時候也是從阿賴耶識的種子生,前五識都從阿賴耶識的種子生,生起之後,又熏成阿賴耶識的種子,所以他自己對自己,前後沒得因緣關系。“五識後必起意識。以間斷故”,五識一起就要起意識,叫五俱意識。意識如果不起,他看到的那個東西,就不能認識,起了意識之後又起第二念的五識,五識自己前後中間有個意識把他隔斷了。眼識起了,緊跟著有個意識起才能認識這個東西,不能說眼識起了繼續又起眼識,所以,“自類相望無等無間緣”,前五識自己對自己沒得等無間緣。“五識前後不相緣故無所緣緣”。五識的前念不能緣它的後念,後念也不能緣它的前念,前後不相緣,所以就沒有所緣的關系。五識的前後就只有一個增上緣的關系。“約細言之有二緣者”,說細一點呢,還多有一個緣,多一個什麼緣呢?“亦得有所緣緣”,五識的前後可以有所緣緣。爲什麼說可以有呢,“謂五識起時有四分前後相緣”,說五識起的時候,它也有四個部分,前後相緣。相分起了之後就起見分,見分就要緣到相分,自證分要緣到見分,證明它看見了,然後還有個證自證分來證明。自證分調轉來又證明證自證分,它兩個你證明我,我證明你,所以前後要相緣。五識自己對自己,也可以說有所緣緣。
“五識望阿賴耶識得有二緣”,前五識對阿賴耶識有多少緣呢?有兩個緣。“謂五識熏阿賴耶識故有因緣”,阿賴耶識中的種子,由五識熏起,前五識都可以熏阿賴耶識,所以前五識就是阿賴耶識因緣。“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前五識跟阿賴耶識互相不障礙,所以就是增上緣。“不由五識滅,故阿賴耶識生,故無等無間緣”,不是要等到五識滅了,阿賴耶識才生起,五識是斷斷續續的,阿賴耶識是一直不斷的,五識對于阿賴耶識就不是等無間緣。“五識不能緣阿賴耶識爲境,故無所緣緣”,前五識只能緣色聲香味觸,阿賴耶識不是前五識的境界。對阿賴耶識,眼睛也沒有看到過,耳朵也沒有聽到過,所以前五識管不到阿賴耶識,前五識不能認識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就不是前五識的所緣緣。這就把前五識與阿賴耶識的關系交代完了。
“五識望末那得有一緣”,五識跟末那有沒有什麼關系呢,只有一個關系,“謂不障礙,故有增上緣。”前五識也不障礙末那識,末那識也不障礙前五識,所以它們之間有增上緣。“五識不熏末那故無因緣”五識只熏阿賴耶識不熏末那識,所以它們之間無因緣關系。“不由五識滅故末那生故無等無間緣”,五識是五識,末那識是末那識,不需要等前五識滅了,末那識才起作用,所以前五識就不是末那識的等無間緣。“五識不能緣末那爲境,故無所緣緣”,前五識是看不到末那識的,末那識不是前五識的境,所以末那識就不是他的所緣緣。這就把前五識與末那識的關系交待的了。
“五識望第…
《《百法明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