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過許多饒益。故害我者亦不決定,而遮止憎恨心。略想:利我者不
可生愛執,過去對自曾作殘害故。害我者不可生憎恨,過去對自曾作饒益故。由是
遮止怨憎親愛中庸漠然叁心,而安住于平等舍心,我今安住于平等舍心有何不可呢
。
嗣想親厚者于自前面,思其于自饒益事,則生愛執,亦不可愛,因過去曾對自
殘害故。
~P 666
嗣想怨仇于自前面,必長憎恨,此不決定,因過去曾對自饒益過。
反複思惟後,叁種均齊想于前面。如生愛則如前遮止;如生憎,亦如前遮止後
,安住于平等舍心。此平等舍心提念後,想于自方面,此叁心不可生。又回到他方
面,此叁心亦不可生。根本須于冤親平等,即無所謂冤,無所謂親。蓋冤者過去曾
作許多次親眷,親者曾作許多次冤仇。如阿羅漢見結婚者故事,曾作偈謂:「六親
鍋內煮,子打父屁股,孫兒娶祖母」,衆生顛倒,大多如是。思而壓伏冤憎親愛之
心,如對冤,許過去對自曾作利益,而現在是對自殘害。但冤過去對自是利,不能
過去是利,不許爲利,而現在是利,乃許爲利,以時間推之,冤對自過去曾作多利
,總之是利。又將憎心壓伏下去。
續想:一切有情雖在過去、現世曾爲我仇,此皆由我業力感召而來,彼等如執
刑人,奉命行事,非于故爲加害,如是不生鎮恨。又彼等于我消多罪業,是則于我
有益無損,我不但不生鎮恨,並且當生感激。又彼等因我多造惡業,爲我消業,彼
則自受下劣等報,是我累彼,我不但當生感激,且生極大慚愧。而爲報彼恩故,亟
圖度脫彼等。
~P 667
嗣想叁者于自前面,作總思惟:親者不可生貪,冤者不可生憎,中庸者不可漠
然,于自于他均不可如是。但一切有情有共同性,即不意樂痛苦,意樂樂受。我又
承許願其具樂離苦之戒,又如何可生愛憎。
又想叁者于自前,于自方面,決不可生親即愛,冤即憎之心。一切有情均自母
親,決不可一部份愛,一部份憎,並且自己乃依一切有情而成佛,決不會依一部份
有情而成佛,不依其余一部份有情而成佛,一切有情均自恩者。自他雙方,均不可
生親者愛,冤者憎之心,因自他尚在水深火熱之中,又何能有愛憎之分。
又漸推廣,到一村一縣,乃至一切世界,對一切有情,均生離冤憎親愛中庸漠
然叁心之平等舍心。
有暇時可廣想。略想:
冤親二種有情想于前面,而平其愛憎心。平等舍心生後,然後轉入于知母、念
恩。
依前說,觀到無可愛、憎、漠然,然後又啓請,又觀又修,如是周而複始,叁
四次修。續修知母
~P 668
知母者,即能認識一切有情,均自母親之心。八千頌雲:一切有情,吾母不去
處,吾母不生處,吾母不死處。由此可知,一切有情均自母親。僅念此,認識母親
之心,尚不決定。再以無始之理思之,一切有情,從無始來,心流不斷。現在之心
流,由過去之心流而來。現在之心流,非現生中僅有,蓋入胎之心流,來自入胎前
之中有,中有之心流,來自前生之心流,以此前前,推之無始。我從無始以來,受
生無量數,母親亦無量數。假如有那一有情,未曾作過我的母親,則我受生母親的
數量就不夠。又從無始以來,我無處不曾受生過,無趣不曾受生過,故一切有情不
僅作過我的母親,而且多生作過我的母親。
依此理思之,一切有情確是我的母親,何以我又不認識呢。譬如幼小離家,老
大始回,見母而不認識;不能說不認識,她就不是自己的母親。又如見一蟲于自前
爬過,如有神通力,則知是自己過去生中的母親,不能說她今生形相變了,就不是
自己的母親。
思惟今生母親,不僅今生是我的母親,也曾多生作過我的母親;推之鄰裏,乃
~P 669
至遍虛空法界一切有情,無一不是自己的母親,也曾多生作過自己的母親。次、念
思
先想今生之母于自面前,思其對自種種養育之恩,爲我求護一切損害,爲我成
辦一切利樂。初、住胎時,母親一飲一食,一行一動,一坐一臥,都是在爲保護胎
兒著想,何者于胎兒有害?雖自喜食亦不食,何者于胎兒有益?自不喜食亦要吃。
更不顧自己疲勞、辛苦、困難、一行一動、一坐一臥,都是在爲保護長養自己著想
。假如母親不是精心保護自己,稍一不慎,自己就會死在胎中。我身得來,實非容
易。何況母親給我的身體,既不缺支,又具智慧,能辨善惡,依止佛法,精勤修學
,可望成佛。母恩之大,何能比擬。中、于出胎時,自己如一無知之肉蟲,不能自
己生存,全賴母親溫之暖之,哺之養之,母親之心無時無刻不在自己身上,自己一
颦一笑,母親隨之一憂一喜。自己糞便,母親不惜以手承之,以指拭之。夜間便溺
,浸濕床褥,母親甯臥濕處,將自己移睡乾處。自己一有疾病,母親惶惶不安,求
醫求藥,至心護理,不惜通夜不眠,抱自行走。自己不食不語,母親更自憂心如焚
。自己學語學走,全賴母親晝夜教導扶持。即使有保母撫養,保母亦系看母親的金
~P 670
錢和關心如何而愛護自己的。後、至成長入學,撫之育之,有加無已。既爲自己學
業擔心,又爲自己成長焦慮。乃至參加工作以後,尚時時爲自己事業發展操心,關
注之情,無時或已。母親對自大恩,不僅今生,乃至多生,亦複如是。不僅在人趣
中,母恩如是之大,生于獸類,亦有跪乳之恩,生于禽類,亦有反哺之德。
不僅今生母親,對自如是大恩;推之父親、親友、鄰裏,乃至遍虛空一切有情
,均自母親,對自大恩,莫不如是。須一一多遍思念母恩。次、報恩
思惟我輩從嬰兒受生飲乳,以至成人,一切憂勞母親之事,無論初、中、後時
,皆飽受母親慈恩,如是大恩,焉能不報。以世間一切衣食供養,饑予食,寒予衣
,食以甘旨,衣以輕暖,昏定晨省,養身養志,雖屬報恩,然皆以苦爲自性,轉瞬
即逝,尚非究竟報恩。慈母有情長期沈淪生死,備受諸苦,當爲之拔苦與樂,乃爲
究竟報恩。次、慈心
~P 671
受母深恩,見諸母有情如愛獨子而心喜悅,亟欲勸導令得解脫,令得涅槃無漏
之樂。現諸母有情不僅缺乏無漏樂,連有漏樂亦甚缺乏,蓋缺善法以作樂因。我當
如何令彼得樂,願其得樂,我誓發願,令彼有情獲得安樂。次、悲心
諸母有情,昔曾爲轉輪聖壬,富有天下,福盡沈淪,仍在苦中。諸道慈母有情
情,莫不皆在苦苦、壞苦、行苦之中,無有自在。苦苦,如傷上加鹽,苦上加苦。
壞苦,似樂,瞬即成苦。行苦,由煩惱業力使然,所作所受怃自在。因之諸母有情
,從無始來,流轉生死苦海之中,飽受諸苦,今後煩惱繼續滋生,仍不能離苦,爲
人子者,須爲諸母有情拔苦予樂,尤須爲之盡拔其苦,予以涅槃無苦之樂,乃能究
竟報恩。次、增上心
諸母有情盲目發狂,又無引導,正向懸岩險母處狂奔。爲人子者。焉能委諸他
人,坐視不救。何況自爲學大乘法人,焉能不救。慈發狂者,乃煩惱擾亂其心,不
能自主。盲目者,乃無慧眼,觀察增上生和決定勝之義理。無引導者,無真實善友
~P 672
也。狂奔險處者,謂刹那刹那造諸惡業,總于生死,別向叁塗狂奔不已。我爲慈母
獨子,母不望我,望誰去救,我不往救,誰複往救?責無旁貸,我非救度遍虛空,
一切慈母有情不可。
次、自他相換
想自母親于自面前,想她無始以來,由煩惱業力,備受種種痛苦,今後仍無止
息。爲人子者,何能不救。想她所集一切罪障,苦及苦因,均化爲灰煙黑霧,紛紛
向自襲來,一一入于自身,代母消受清盡。次想父親,次想親眷,次想怨仇,乃至
六道一切有情,他們身中所有一切罪障,苦及苦因,均化爲灰煙黑霧,紛紛向自襲
來,一一入于自身,代之消受淨盡。次想自之母親于前,思其備受叁苦,缺乏安樂
。想自身分出一牟尼身入于母身,母親因之諸苦淨盡,亦轉成牟尼身,隨欲而有。
次想父親,次想親眷,次想怨仇,次想地獄,次想餓鬼,次想畜生,次想人道,次
想阿修羅道、次想天道一切慈母有情,均在苦中,缺乏安樂。由自身分出一一牟尼
身,入于一一慈母身中,均諸苦淨盡,亦轉成牟尼身,隨欲而有。
~P 673
次想自身分出無量數牟尼身,化作供物,向十方叁世諸佛菩薩作供。諸佛菩薩
受供後,身放光明,入于自身,加持我身。將自之罪障和煩惱障、所知障,消除淨
盡,自身化光,轉成佛身,作我真實成佛想。
次想一一慈母有情,均各身中分出無量數牟尼身,化作供物,向十方叁世諸佛
菩薩作供,諸佛菩薩受供後,放光加持一一有情,想一一有情罪障清淨,已成爲堪
受正法之法器矣。
次想自心放光,放出無量數上師、佛、菩薩,到一一有情面前,爲之說法、灌
頂、勸導修行。最後一一有情均已二障淨盡,轉成佛身,作均已真實成佛。次、修
發菩提心
想,此僅系緣念一切有情成佛,要自己真實成佛後,乃有此救度功能。蓋佛身
功德,具叁十二相、八十隨好。一一相好,衆德所成,諸大菩薩莫能測知。佛身紫
磨金色,光明爲性,常光數丈,使人瞻仰,無有厭足。見佛相者,能止惡生善,種
成佛因。佛之教化,普及十方,隨類現身,隨諸根器,任運現身。于各方世界,普
現十二種度化事業,有緣衆生,隨化得度。佛諸相好和一一毛孔,均能放光說法。
~P 674
佛光所至,熱獄化涼,寒獄化溫,六道諸苦,無不頓息。
佛語功德,六十妙音,一音能說衆法,一一有情隨類得解。佛事業以語業爲第
一,語示解脫,語音無遠還不遍,如同面聆。
佛意功德,總爲悲智,與聲緣共者叁十四種。與菩薩共者叁十七種,其不共者
叁九種,聲緣菩薩僅得佛之相似功德一分,不能得佛真實功德一分。佛意中智德,
遍一切所知境,阿底峽尊者曾雲:「佛智于一刹那能遍了知一切境界」。謂佛一念
,能遍了深廣真俗二谛,最深最細深義,無不清晰顯現。佛與聲緣菩薩之智,有共
不共之分,非智體各別,乃同一智體,唯了達程度不及佛耳。因之度化有情功德,
亦不能及佛。佛意中悲德,于諸有情,不分親怨,愛逾獨子,愛逾自身百千萬倍,
無一有情無時無刻不在佛悲憫之中。
佛事業功德,如明淨寶石,置于白處則白,置于黃處則黃,隨緣而導,與緣相
應。佛之俱生事業功德,亦複如是。遇菩薩衆,則現報身而爲說法。遇菩薩以下,
則現化身而爲說法。遇凡夫,則現帝釋、梵天、人、非人等,隨緣而起,任連應機
說法,皆不作意。
~P 675
佛之無邊功德,皆由教證二法而生。尤須證得佛之一切種智,乃能遍了一一有
情須用何法始能得度。一切種智,唯佛獨有。我爲利益遍虛空一切慈母有情,誓願
成佛。
願我從今以後,凡身語意所作善業,和叁世善根,以及行住坐臥四威儀,均一
齊回向,爲利遍虛空一切慈母有情,誓願成佛。
諸佛正法賢聖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施等諸資糧 爲利有情願成佛 (一遍)
吉祥圓滿
師雲:受本法誓言:行者須日串習一遍
此系 恩師單傳菩提心修法儀軌。如修菩提道次第修法,于修六加行到資糧田
諸尊收入主尊釋佛,合入行者頂上上師,供七支曼遮後,即續修菩提心修法,由下
中士道串修法起修。如在座上已概修下中士道修法,即從修平等舍心起修。
應永惠居士殷重虔誠勸請,禀承至尊具德恩師功德名稱亟難贊說
~P 676
昂旺朗吉(前譯阿旺南吉)堪布,慈悲法露,憶述成集,願諸學人依之修學,
迅成佛陀。
低劣弟子昂旺敦振于一九八六年二月述于春城
~p 679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