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四▪P9

  ..續本文上一頁克損,此大種界稍失調和而增減者,即有病生,能奪壽命。彼等與自俱

  生,故于身命,有似堅實,無可保信。(而實無可保信。)」

  有情之種類甚多,但就人類言,有王難死,有賊害死,有冤仇殘害死等,其屬

  于非人者,上之如失血暴死(藏中謂暴死爲非人殘害),中之如遇木魅、山魈、人

  厲等,觸之使人瘋狂失蹤。下之如土神水怪,乃至各種畜類之吞噬傷害等。又有無

  情之屬于外緣者,如水火風災,崖崩石墜之害。屬于內緣者,如大種失調,土大勝

  爲白厄病(即脾胃病),水大勝爲濕症等,火大勝爲熱症等,風大勝爲風疾等症。

  此諸違害,與身俱來。譬如四種不同賊聚于一室,欲其不爲禍亂也,豈可得哉。故

  四百頌謂:「四大謂和時,爲身安樂之時。」然而不調時多,故樂無決定,而身無

  ~P 294

  保信。

  「涅槃經謂:『修死想者,當知此生壽命,恒爲多數仇怨圍繞,刹那刹那,念

  念損壞,全無爲作增長者也。』(『命根常爲衆多怨敵所圍繞,刹那刹那,但作損

  害,決無作饒益者。』)寶□論亦雲:『人住死緣內(人在死緣內),如燈在風中

  』。故雖在生時,仍恒常無間趨于死地,自謂生緣多,實不(無)可保信。」

  尤其在末法世中,死緣特衆:一、養生之物其力日減二、衆生少具長壽業,叁

  、長壽加持法亦較減少,四、長壽之藥物日少。甚至有本爲求生,而反成死緣者,

  如飲食過多過少及不相宜,或居住之房屋偶塌,行旅之舟車忽墜(毀),衣服之寒

  暖失宜,皆爲生緣之變爲死緣者。再剀切言之,爲何而生,爲何而死,故

  「寶□論又雲:『死緣者甚多,生緣唯少許,雖生常趨死,故當勤修法』。」

  如專在衣食住行等法上圖謀,不啻專在死緣上圖謀。究竟有何心要,惟修法乃

  成心要。

  子叁、思身極危脆,故死期無定。

  「人身如水泡,最極微劣,無須重大損害,但以一荊棘之,便可摧壞身命,諸

  余死緣,毀之亦易。」

  ~P 295

  人之生命,有如水沫,一霎即破,每見一荊棘微傷,因而致死,或癬疥微病亦

  能喪命,其他較大之死緣,毀身更易。

  「親友書雲:『大地迷慮海,七日出燒燃,況此微脆軀,那不成煨(灰)燼。

  』如是思已,死王何時當壞身命,既無定期,趁茲有暇,應決定即從現在須勤修佛

  法。」

  依親友書說,大地之堅,七日並出,可使成灰。壞劫來時,熱日加甚,一日出

  時,地上生物立枯;二日並出池沼悉竭;叁日並出江湖竭;四日並出大水竭,五日

  並出大海枯,六日出時海底裂;七日出時,須彌灰燼,梵天宮殿悉焚毀。故須趁此

  暇身,及早勤修。

  「喜乍迦打米者雲:『國主如是假借身,未病未老安樂住,即此時中修心要,

  于老病死作無畏,若時老病衰苦來,爾時雖念有何用。』叁根本中最扼要者,即思

  死期無定,故于此當勉力修之。」

  叁根本中,以思死無定期,最易使心變動,由是數數思惟,是爲第二之決定。

  ~P 296

  八月初七日講

    癸叁、思惟死時除佛法外余皆無益

  「若見及此身定須趨于後世,爾時雖極憐愛之親友圍繞,無一能留住(不死)

  ,雖盡其所有悅意之財聚,一微塵許不能攜去(亦攜不去)。即與身俱有之自身骨

  肉,亦須棄舍,何況其他。由此叁種因相,應知此身一切圓滿,決定終當舍離于我

  ,我亦有終當舍離彼等而去他世之一日,須念今日即是彼日(即是彼時)。故應決

  定不爲眷屬身命受用等緣所轉,而專修佛法焉。此心雖難發生,然爲入道之根本,

  故有勵力思察之必要。」

  綜上所述,死王至時,除佛法外,一切無益。一、親友不能爲益,二、財物不

  能爲益,叁、最珍愛之自身不能爲益。凡人至出入息將斷時,妻子眷屬雖圍繞于前

  ,悉不能救,平生聚積財物雖多如大地,而一微塵許難帶,自身骨肉與生俱來者,

  亦須舍棄,余何足說。吉祥勝逝友慶喜雲:「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時,如敵劫于

  野,獨身無妻子,無衣無知友,無國無王位,雖有無量軍,無見無所聞,下至無一

  ~P 297

  人,顧戀而隨往,總爾時尚無,名諱況余事。」故須念吾人現世一切圓滿終當棄我

  ,我亦終離彼。而其時間或即在今日,故不應爲彼奴役,爲其所轉,而轉入于修法

  一途。又此理本淺而易知,而修此念反極難生起,因爲平常心念所忽,不易動于中

  ,故須多門勵力,務使此難動難生之念變動生發起來,以此爲入道根本故。噶當格

  西有雲:「此理,在一般說者聽者,無不以爲不待講而易知,不待聞而能明,而一

  般人率多等夷視之,自以爲智,實則愚莫過此。苟系智者,則知此理有必說必聞之

  重要價值。」

  「博多瓦雲:『我能除現世之榮耀(心)者,即修此無常,此既能遣除親眷資

  具等現前一世榮貴之愛著,又知惟己一身,更無二伴同趣後世,便念除佛法外,更

  無一事可作者,心不貪于現世,無常之觀乃生,故于此心未生以來,即是障隔一切

  佛法之道也。』多巴雲:『積資淨障,對于本尊本師啓白祈禱,勇悍殷勤,數數思

  惟,縱經百年不生,亦如是修。然有爲之法,必不恒常安住,何由不能生起耶?』

  」

  有人問格西博多瓦雲:「除去一切障,而能使內心顯現者,以何法爲勝」。在

  問者之意,本在空性。格西答雲:「以我所自覺者,即是修習死無常。」

  ~P 298

  「又有人欲改修所緣境,以問迦馬巴。迦馬巴但仍教如前。若問余者,則答不

  知。」

  總上諸先德所雲觀之,惟念死,能斷一切可愛境,亦惟佛法可獲善逝。如此心

  未生起,任修一切善法,皆不能作爲成佛資糧,以心尚系著現世故,對于成佛深法

  ,尚在障格中。死無常生起之量,須如臨死人,醫藥已窮,生望已絕,如是心相任

  運而起,常現于前,即其(合)生起之量。博多瓦謂此種心量,本極難生,須照叁

  根本、九因相,勵力思惟,並修積資淨障,啓禱本尊以(而)爲之助。以諸無常法

  性不安住,隨時均易感觸,亦不難使心變動。

  迦馬巴弟子有修死無常,心略變動,啓師欲修余法,迦馬巴仍令續修,並雲:

  「所謂余法,對前而言,前法尚未見,何能見余法。」

  「如是,若依止善知識與暇滿、無常等,諸法品類,凡經論中所有者,于彼彼

  等,皆可了知,取而修習焉。則易得佛之密意,其余法類,亦當如是了知。」

  上述依師暇滿大義念死等法,修時應依類檢取諸大經論所說,反複研究,作修

  習資料,則能速得諸佛密意,修余法時亦當如是。

  ~P 299

  講下士道中死無常法竟。

  

  卷四終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