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克损,此大种界稍失调和而增减者,即有病生,能夺寿命。彼等与自俱
生,故于身命,有似坚实,无可保信。(而实无可保信。)」
有情之种类甚多,但就人类言,有王难死,有贼害死,有冤仇残害死等,其属
于非人者,上之如失血暴死(藏中谓暴死为非人残害),中之如遇木魅、山魈、人
厉等,触之使人疯狂失踪。下之如土神水怪,乃至各种畜类之吞噬伤害等。又有无
情之属于外缘者,如水火风灾,崖崩石坠之害。属于内缘者,如大种失调,土大胜
为白厄病(即脾胃病),水大胜为湿症等,火大胜为热症等,风大胜为风疾等症。
此诸违害,与身俱来。譬如四种不同贼聚于一室,欲其不为祸乱也,岂可得哉。故
四百颂谓:「四大谓和时,为身安乐之时。」然而不调时多,故乐无决定,而身无
~P 294
保信。
「涅槃经谓:『修死想者,当知此生寿命,恒为多数仇怨围绕,刹那刹那,念
念损坏,全无为作增长者也。』(『命根常为众多怨敌所围绕,刹那刹那,但作损
害,决无作饶益者。』)宝□论亦云:『人住死缘内(人在死缘内),如灯在风中
』。故虽在生时,仍恒常无间趋于死地,自谓生缘多,实不(无)可保信。」
尤其在末法世中,死缘特众:一、养生之物其力日减二、众生少具长寿业,三
、长寿加持法亦较减少,四、长寿之药物日少。甚至有本为求生,而反成死缘者,
如饮食过多过少及不相宜,或居住之房屋偶塌,行旅之舟车忽坠(毁),衣服之寒
暖失宜,皆为生缘之变为死缘者。再剀切言之,为何而生,为何而死,故
「宝□论又云:『死缘者甚多,生缘唯少许,虽生常趋死,故当勤修法』。」
如专在衣食住行等法上图谋,不啻专在死缘上图谋。究竟有何心要,惟修法乃
成心要。
子三、思身极危脆,故死期无定。
「人身如水泡,最极微劣,无须重大损害,但以一荆棘之,便可摧坏身命,诸
余死缘,毁之亦易。」
~P 295
人之生命,有如水沫,一霎即破,每见一荆棘微伤,因而致死,或癣疥微病亦
能丧命,其他较大之死缘,毁身更易。
「亲友书云:『大地迷虑海,七日出烧燃,况此微脆躯,那不成煨(灰)烬。
』如是思已,死王何时当坏身命,既无定期,趁兹有暇,应决定即从现在须勤修佛
法。」
依亲友书说,大地之坚,七日并出,可使成灰。坏劫来时,热日加甚,一日出
时,地上生物立枯;二日并出池沼悉竭;三日并出江湖竭;四日并出大水竭,五日
并出大海枯,六日出时海底裂;七日出时,须弥灰烬,梵天宫殿悉焚毁。故须趁此
暇身,及早勤修。
「喜乍迦打米者云:『国主如是假借身,未病未老安乐住,即此时中修心要,
于老病死作无畏,若时老病衰苦来,尔时虽念有何用。』三根本中最扼要者,即思
死期无定,故于此当勉力修之。」
三根本中,以思死无定期,最易使心变动,由是数数思惟,是为第二之决定。
~P 296
八月初七日讲
癸三、思惟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若见及此身定须趋于后世,尔时虽极怜爱之亲友围绕,无一能留住(不死)
,虽尽其所有悦意之财聚,一微尘许不能携去(亦携不去)。即与身俱有之自身骨
肉,亦须弃舍,何况其他。由此三种因相,应知此身一切圆满,决定终当舍离于我
,我亦有终当舍离彼等而去他世之一日,须念今日即是彼日(即是彼时)。故应决
定不为眷属身命受用等缘所转,而专修佛法焉。此心虽难发生,然为入道之根本,
故有励力思察之必要。」
综上所述,死王至时,除佛法外,一切无益。一、亲友不能为益,二、财物不
能为益,三、最珍爱之自身不能为益。凡人至出入息将断时,妻子眷属虽围绕于前
,悉不能救,平生聚积财物虽多如大地,而一微尘许难带,自身骨肉与生俱来者,
亦须舍弃,余何足说。吉祥胜逝友庆喜云:「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如敌劫于
野,独身无妻子,无衣无知友,无国无王位,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下至无一
~P 297
人,顾恋而随往,总尔时尚无,名讳况余事。」故须念吾人现世一切圆满终当弃我
,我亦终离彼。而其时间或即在今日,故不应为彼奴役,为其所转,而转入于修法
一途。又此理本浅而易知,而修此念反极难生起,因为平常心念所忽,不易动于中
,故须多门励力,务使此难动难生之念变动生发起来,以此为入道根本故。噶当格
西有云:「此理,在一般说者听者,无不以为不待讲而易知,不待闻而能明,而一
般人率多等夷视之,自以为智,实则愚莫过此。苟系智者,则知此理有必说必闻之
重要价值。」
「博多瓦云:『我能除现世之荣耀(心)者,即修此无常,此既能遣除亲眷资
具等现前一世荣贵之爱著,又知惟己一身,更无二伴同趣后世,便念除佛法外,更
无一事可作者,心不贪于现世,无常之观乃生,故于此心未生以来,即是障隔一切
佛法之道也。』多巴云:『积资净障,对于本尊本师启白祈祷,勇悍殷勤,数数思
惟,纵经百年不生,亦如是修。然有为之法,必不恒常安住,何由不能生起耶?』
」
有人问格西博多瓦云:「除去一切障,而能使内心显现者,以何法为胜」。在
问者之意,本在空性。格西答云:「以我所自觉者,即是修习死无常。」
~P 298
「又有人欲改修所缘境,以问迦马巴。迦马巴但仍教如前。若问余者,则答不
知。」
总上诸先德所云观之,惟念死,能断一切可爱境,亦惟佛法可获善逝。如此心
未生起,任修一切善法,皆不能作为成佛资粮,以心尚系著现世故,对于成佛深法
,尚在障格中。死无常生起之量,须如临死人,医药已穷,生望已绝,如是心相任
运而起,常现于前,即其(合)生起之量。博多瓦谓此种心量,本极难生,须照三
根本、九因相,励力思惟,并修积资净障,启祷本尊以(而)为之助。以诸无常法
性不安住,随时均易感触,亦不难使心变动。
迦马巴弟子有修死无常,心略变动,启师欲修余法,迦马巴仍令续修,并云:
「所谓余法,对前而言,前法尚未见,何能见余法。」
「如是,若依止善知识与暇满、无常等,诸法品类,凡经论中所有者,于彼彼
等,皆可了知,取而修习焉。则易得佛之密意,其余法类,亦当如是了知。」
上述依师暇满大义念死等法,修时应依类检取诸大经论所说,反复研究,作修
习资料,则能速得诸佛密意,修余法时亦当如是。
~P 299
讲下士道中死无常法竟。
卷四终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