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過去是否修過,如若自己過去沒有修過,今生哪裏有那麼容易生功能?很多人會有這樣疑惑:“這個法這麼好,怎麼我修了很久身上還生不起功能呢?我都修了一個多月了,怎麼還沒有起作用呢?”他們只會抱怨身上沒有生起功能,卻不好好檢查一下自己身上的功力夠不夠?每天修學是否如法?我們修佛法要和身上的兩樣東西作鬥爭,這就是要與自己過去所造的惡業以及過去的煩惱作鬥爭。修任何一個法不可能期望身上馬上就能生起功能。我們要每天檢查自己的煩惱是否在減少?自己是否有所進步?煩惱是否有所減輕?我是否糾正了以前別人一碰就發脾氣的毛病,現在很少或根本不發脾氣了?以前我對什麼東西都是貪得要命,排長隊也不在乎,守半天也要去,這樣的貪心現是否有所減少?我們看自己是否進步了,主要是看自己的煩惱是否減輕,對世間的貪愛是否減少,自己希望得好處的心是否減輕等等。這些方面在座的人都不會一樣,中國有十二叁億人口,都不會是一樣的。因爲各人的煩惱、業力不同,修學佛法時也會有不同的情形。
修佛法主要還是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自己今生修得是否勤奮,二是自己過去生中是否修過,除此之外還要看自己是否如法地修,是否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注意這幾個方面,我們才能修得好佛法。大家要記住:我們學了佛法之後就要一心一意的照著教授修,絕不可擅自修改教授。不要認爲自己比釋迦佛還聰明些:“釋迦佛都沒想得這麼周到,我想得比他還周到。”千萬不能有這樣的心。修佛法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什麼叫依教奉行呢?那就是上師怎樣傳的就是怎樣修,決不能說:“這兩個法都好,我給它們來個二合一,豈不是更好?”千萬不能有這樣的小聰明啊!各個法門都有各自的修法,上師怎樣傳的就怎樣修,切不能擅自將法混雜在一起修。土登大師說過:各宗各派都合而爲一,其結果就不是哪一宗、哪一派了。各宗都有其側重點,都有各自的道次第,混雜在一起就不行。曾經有一個外國指揮到中國來參觀,回去說中國的音樂是雜燴。我們學修佛法可不能這樣,該是什麼就是什麼,就像不能將學文學與學歌舞混在一起,嘴上念子曰,身子卻在跳舞,不能這樣搞。
修了什麼法就想很快生什麼功能,這不是真正在修佛法。真正修佛法是要功到自然成,各人身上都有煩惱、有業力,只有將自身的煩惱、業力克服之後,才能生殊勝的功能。那些修了什麼法就夢想著馬上生功能的人,他的心根本不在佛法上,而是在生功能上,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修佛法就是要踏踏實實地、勤奮精進地修,沒有獲得成功是自己的功力沒到,過去的業力沒有消幹淨。我建議大家在修法時要忏悔叁世的惡業,要將叁世的善業都回向爲衆生成佛,大家要記住這兩樣:一是將自己叁世的惡業忏幹淨,不僅過去的惡業要忏,今生的惡業要忏,還要未來發願不做惡業;二是自己過去生中的善業及今生的善業都不要使其成爲成熟于世間之因,而是將它們回向給爲利有情願成佛,還要發願未來生中也要這樣。我們如果能夠改造自己叁世的善、惡業,想生什麼功能自然很快就會來的。這就像路上的障礙沒有清除幹淨,汽車就開不動,馬路上到處都是石頭塊,汽車怎麼開得起來?只有將路上的障礙清幹淨,汽車才能暢通無阻。我們修學佛法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努力地忏罪、培福,依教、依理去生慧,這樣我們才能得到解脫。
[經中說我們的大悲大師尚須修叁大阿僧衹劫才得佛位,]釋迦佛就是用了這麼多時間才得以成佛。這裏我附帶說一下,盡管顯教是需要叁大阿僧衹劫,但宗咯巴大師很慈悲,他的教法是顯密圓融,諸位若是受了大灌頂,既能夠守幹淨戒律,又能夠守好密戒,就是不修學十六生也要成佛,這樣就不需要叁大阿僧衹劫那麼長的時間了。
[所以我們應該自思:“如果需要,我就是花上十萬生也要去修。”]我們都要有這樣大的心量:“修這個法我一定要生起功能,哪怕是花上十萬生的時間我也要修,直到生起功能!”有了這樣的心量,海底的石油才能取得出來,不然海有那麼深,石油怎麼取得出來?帕邦喀大師這裏不是告訴我們真要花上十萬生才能辦得到,而是要我們有哪怕花上十萬生也要修的信心。
我們必須花許多時間在聞、思、修【道次第】上面,對于獲得【叁主要道】的善妙證德,應有這樣的思想准備:“我能在一天中生起爲最上,要花一個月生起爲中等,最下我也要在一年內生起。”
什麼叫[善妙證德]?道次第裏講說得最詳細:生起出離心、生起菩提心、證得空見這叁樣,這是我們期望獲得的《叁主要道》的[善妙證德]。這裏爲什麼加上[善妙]二字呢?[善妙]妙二字就是:一管我們的暫時證德,二管我們的究竟證德。學修佛法是有次第的,開始不能說一修就修得成,就能有和釋迦佛一樣的功德,這是辦不到的。我們需要依次第生起、積累若幹個功能,所以我們每修起一個證德都是暫時的,這就歸之于妙。那些究竟成佛的功德則歸之于善。
我們應該做好思想准備。年長的會想:“我都老了這輩子還是沒有生起功能。”年輕人會想:“我都花叁年的時間了,怎麼還是沒有生起功能?” 這些想法都是不應該的,沒有生起功能是因爲自己過去的惡業沒有忏幹淨,福報沒有培夠,解脫要具有智慧,沒有福是生不起慧的。
[我能在一天中生起爲最上,要花一個月生起爲中等,最下我也要在一年內生起。]這裏我要給大家說一下:如果修定能夠修到究竟圓滿的程度,是有可能在一天內生起某個法的功能的。這句話是帕邦喀大師勉勵我們大家的,其本意是要我們下決心,激勵自己在學修《叁主要道》上生起功能。
我們應該遵循噶當派格西多巴的教導:“所謂道次第道次第,就是叁句話:眼光要放遠一點,心量要放大一點,情緒要放松一點。”所謂【眼光要放遠一點】意爲,我們應將目標定在成佛上面;【心量要放大一點】意爲,我們應自思:“爲了決定獲得佛位,我必須依次修叁士與密法生圓道。”
[眼光要放遠一點]是說我們學佛不應爲了什麼其他的暫時安樂,而是爲了究竟成佛,每個人都應有這樣的願心。
[心量要放大一點]是要我們將心量要放大一些,不是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滿足了,我們必須要修叁士道,修密法的生圓二次第,這是每一位真正學佛者必修的與必走的路程。如果修好了叁士道,又修好了密法的生圓二次第,那麼就肯定要成佛。
在世人那邊,有人明知道自己將活不到一年,卻仍然在製訂宏偉計劃,好像他們能活上一百年似的。在佛門這邊正好相反,我們喜歡將目標訂得盡可能的低,只作一點自以爲是的聞、思、修,甚至只作一點點日常念誦。我們總是盡可能挑選最簡單最容易的來修,總以爲【我能作的只有這些】。
[在世人那邊,有人明知道自己將活不到一年,卻仍然在製訂宏偉計劃,好像他們能活上一百年似的。]世人大多是這樣的,雖然病得垂危了,卻還要管事:“那筆錢一定要收回來呀!”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在佛門這邊正好相反,我們喜歡將目標訂得盡可能的低,]很多人都會將學佛的目標訂得非常低:“我怎麼能做到那樣啊,只要沒病就好了。”有人會想:“我什麼都沒有修,算了,就這樣死算了。”可是他在外面放出的錢還是要跟管家說:“趕緊去將錢要回來喲!”此人的心量輕重是看得出來的。念一句阿彌陀佛,自己心裏沒什麼願望,反正阿彌陀佛會來救我:“您老人家救我也好,不救我也沒辦法。” 念阿彌陀佛是無可奈何的,自己放出去的錢一定要收回來,這恰恰說明了心量的輕和重。
[只作一點自以爲是的聞、思、修,甚至只作一點點日常念誦。]這是說有的人不是真正地、認真地去做聞、思、修,認爲只要作了自己的日常念誦,就已經完成了聞、思、修。這告誡我們只作日常的念誦,不在《菩提道次第》上用功,最低限度沒有在《叁主要道》上用功,就不是真正的聞思修。很多人會說:“我天天都在念,一天也沒有斷過啊!”他們滿足于日常念誦,最終只有念誦這麼一點功德。我們要問:你在念誦時有沒有去幹淨昏沈和掉舉?你能不能做到一座上去直到修完頭腦都是清清楚楚的?有沒有坐不下去的時候?有沒有昏沈的時候?有沒有打瞌睡的時候?這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另一個方面的問題是:你在修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其他的事情?嘴上念著:“諸佛正法賢聖僧……”心裏卻想著自己有件東西放在他人的鋪子裏還沒有拿回來。佛法上沒有這樣的東西,是你自己加上去的。這樣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這就好比本來做得很好的菜,你多加了些醬油就變鹹了,多加點醋就變酸了。
修佛法的時候我們不要滿足于念了一遍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除了念誦以外我們還要在《叁主要道》上用一下功,如能更廣的話要在《菩提道次第》上用一下功。當然這些不是對一般人要求的,是對真正要爲衆生成佛的人要求的。大家不要認爲自己反正是衆生,就不作精進地修學。來這裏學習的人都是發願爲利遍虛空一切如母有情深恩而願將來成佛的人,不是因爲這個法好,所以來聽一下。
[我們總是盡可能挑選最簡單最容易的來修,總以爲【我能作的只有這些】。]有不少人修佛法只求最簡單,他們這樣想:“我念阿彌陀佛就是了,以後阿彌陀佛會來接我走的。”大家不要以爲念阿彌陀佛就這樣簡單,你自己身上的業力、煩惱那麼重,阿彌陀佛來了怎麼拉得動你?
我們大家都應該將心量放大些,不要認爲自己能做的就只有這些,除了日常的念誦以外,我們還要盡可能地在《叁主要道》上、在《菩提道次第》上用一下功。
我反複建議初學的人不要修得太多,要選簡單的、重點的修一兩樣,等這一兩樣修得熟透了,才能生…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4.獲得決定後勉勵修持的教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