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去是否修过,如若自己过去没有修过,今生哪里有那么容易生功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疑惑:“这个法这么好,怎么我修了很久身上还生不起功能呢?我都修了一个多月了,怎么还没有起作用呢?”他们只会抱怨身上没有生起功能,却不好好检查一下自己身上的功力够不够?每天修学是否如法?我们修佛法要和身上的两样东西作斗争,这就是要与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以及过去的烦恼作斗争。修任何一个法不可能期望身上马上就能生起功能。我们要每天检查自己的烦恼是否在减少?自己是否有所进步?烦恼是否有所减轻?我是否纠正了以前别人一碰就发脾气的毛病,现在很少或根本不发脾气了?以前我对什么东西都是贪得要命,排长队也不在乎,守半天也要去,这样的贪心现是否有所减少?我们看自己是否进步了,主要是看自己的烦恼是否减轻,对世间的贪爱是否减少,自己希望得好处的心是否减轻等等。这些方面在座的人都不会一样,中国有十二三亿人口,都不会是一样的。因为各人的烦恼、业力不同,修学佛法时也会有不同的情形。
修佛法主要还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自己今生修得是否勤奋,二是自己过去生中是否修过,除此之外还要看自己是否如法地修,是否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注意这几个方面,我们才能修得好佛法。大家要记住:我们学了佛法之后就要一心一意的照着教授修,绝不可擅自修改教授。不要认为自己比释迦佛还聪明些:“释迦佛都没想得这么周到,我想得比他还周到。”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心。修佛法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什么叫依教奉行呢?那就是上师怎样传的就是怎样修,决不能说:“这两个法都好,我给它们来个二合一,岂不是更好?”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小聪明啊!各个法门都有各自的修法,上师怎样传的就怎样修,切不能擅自将法混杂在一起修。土登大师说过:各宗各派都合而为一,其结果就不是哪一宗、哪一派了。各宗都有其侧重点,都有各自的道次第,混杂在一起就不行。曾经有一个外国指挥到中国来参观,回去说中国的音乐是杂烩。我们学修佛法可不能这样,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就像不能将学文学与学歌舞混在一起,嘴上念子曰,身子却在跳舞,不能这样搞。
修了什么法就想很快生什么功能,这不是真正在修佛法。真正修佛法是要功到自然成,各人身上都有烦恼、有业力,只有将自身的烦恼、业力克服之后,才能生殊胜的功能。那些修了什么法就梦想着马上生功能的人,他的心根本不在佛法上,而是在生功能上,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修佛法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勤奋精进地修,没有获得成功是自己的功力没到,过去的业力没有消干净。我建议大家在修法时要忏悔三世的恶业,要将三世的善业都回向为众生成佛,大家要记住这两样:一是将自己三世的恶业忏干净,不仅过去的恶业要忏,今生的恶业要忏,还要未来发愿不做恶业;二是自己过去生中的善业及今生的善业都不要使其成为成熟于世间之因,而是将它们回向给为利有情愿成佛,还要发愿未来生中也要这样。我们如果能够改造自己三世的善、恶业,想生什么功能自然很快就会来的。这就像路上的障碍没有清除干净,汽车就开不动,马路上到处都是石头块,汽车怎么开得起来?只有将路上的障碍清干净,汽车才能畅通无阻。我们修学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努力地忏罪、培福,依教、依理去生慧,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解脱。
[经中说我们的大悲大师尚须修三大阿僧衹劫才得佛位,]释迦佛就是用了这么多时间才得以成佛。这里我附带说一下,尽管显教是需要三大阿僧衹劫,但宗咯巴大师很慈悲,他的教法是显密圆融,诸位若是受了大灌顶,既能够守干净戒律,又能够守好密戒,就是不修学十六生也要成佛,这样就不需要三大阿僧衹劫那么长的时间了。
[所以我们应该自思:“如果需要,我就是花上十万生也要去修。”]我们都要有这样大的心量:“修这个法我一定要生起功能,哪怕是花上十万生的时间我也要修,直到生起功能!”有了这样的心量,海底的石油才能取得出来,不然海有那么深,石油怎么取得出来?帕邦喀大师这里不是告诉我们真要花上十万生才能办得到,而是要我们有哪怕花上十万生也要修的信心。
我们必须花许多时间在闻、思、修【道次第】上面,对于获得【三主要道】的善妙证德,应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我能在一天中生起为最上,要花一个月生起为中等,最下我也要在一年内生起。”
什么叫[善妙证德]?道次第里讲说得最详细:生起出离心、生起菩提心、证得空见这三样,这是我们期望获得的《三主要道》的[善妙证德]。这里为什么加上[善妙]二字呢?[善妙]妙二字就是:一管我们的暂时证德,二管我们的究竟证德。学修佛法是有次第的,开始不能说一修就修得成,就能有和释迦佛一样的功德,这是办不到的。我们需要依次第生起、积累若干个功能,所以我们每修起一个证德都是暂时的,这就归之于妙。那些究竟成佛的功德则归之于善。
我们应该做好思想准备。年长的会想:“我都老了这辈子还是没有生起功能。”年轻人会想:“我都花三年的时间了,怎么还是没有生起功能?” 这些想法都是不应该的,没有生起功能是因为自己过去的恶业没有忏干净,福报没有培够,解脱要具有智慧,没有福是生不起慧的。
[我能在一天中生起为最上,要花一个月生起为中等,最下我也要在一年内生起。]这里我要给大家说一下:如果修定能够修到究竟圆满的程度,是有可能在一天内生起某个法的功能的。这句话是帕邦喀大师勉励我们大家的,其本意是要我们下决心,激励自己在学修《三主要道》上生起功能。
我们应该遵循噶当派格西多巴的教导:“所谓道次第道次第,就是三句话:眼光要放远一点,心量要放大一点,情绪要放松一点。”所谓【眼光要放远一点】意为,我们应将目标定在成佛上面;【心量要放大一点】意为,我们应自思:“为了决定获得佛位,我必须依次修三士与密法生圆道。”
[眼光要放远一点]是说我们学佛不应为了什么其他的暂时安乐,而是为了究竟成佛,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愿心。
[心量要放大一点]是要我们将心量要放大一些,不是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满足了,我们必须要修三士道,修密法的生圆二次第,这是每一位真正学佛者必修的与必走的路程。如果修好了三士道,又修好了密法的生圆二次第,那么就肯定要成佛。
在世人那边,有人明知道自己将活不到一年,却仍然在制订宏伟计划,好像他们能活上一百年似的。在佛门这边正好相反,我们喜欢将目标订得尽可能的低,只作一点自以为是的闻、思、修,甚至只作一点点日常念诵。我们总是尽可能挑选最简单最容易的来修,总以为【我能作的只有这些】。
[在世人那边,有人明知道自己将活不到一年,却仍然在制订宏伟计划,好像他们能活上一百年似的。]世人大多是这样的,虽然病得垂危了,却还要管事:“那笔钱一定要收回来呀!”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在佛门这边正好相反,我们喜欢将目标订得尽可能的低,]很多人都会将学佛的目标订得非常低:“我怎么能做到那样啊,只要没病就好了。”有人会想:“我什么都没有修,算了,就这样死算了。”可是他在外面放出的钱还是要跟管家说:“赶紧去将钱要回来哟!”此人的心量轻重是看得出来的。念一句阿弥陀佛,自己心里没什么愿望,反正阿弥陀佛会来救我:“您老人家救我也好,不救我也没办法。” 念阿弥陀佛是无可奈何的,自己放出去的钱一定要收回来,这恰恰说明了心量的轻和重。
[只作一点自以为是的闻、思、修,甚至只作一点点日常念诵。]这是说有的人不是真正地、认真地去做闻、思、修,认为只要作了自己的日常念诵,就已经完成了闻、思、修。这告诫我们只作日常的念诵,不在《菩提道次第》上用功,最低限度没有在《三主要道》上用功,就不是真正的闻思修。很多人会说:“我天天都在念,一天也没有断过啊!”他们满足于日常念诵,最终只有念诵这么一点功德。我们要问:你在念诵时有没有去干净昏沉和掉举?你能不能做到一座上去直到修完头脑都是清清楚楚的?有没有坐不下去的时候?有没有昏沉的时候?有没有打瞌睡的时候?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你在修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他的事情?嘴上念着:“诸佛正法贤圣僧……”心里却想着自己有件东西放在他人的铺子里还没有拿回来。佛法上没有这样的东西,是你自己加上去的。这样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就好比本来做得很好的菜,你多加了些酱油就变咸了,多加点醋就变酸了。
修佛法的时候我们不要满足于念了一遍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除了念诵以外我们还要在《三主要道》上用一下功,如能更广的话要在《菩提道次第》上用一下功。当然这些不是对一般人要求的,是对真正要为众生成佛的人要求的。大家不要认为自己反正是众生,就不作精进地修学。来这里学习的人都是发愿为利遍虚空一切如母有情深恩而愿将来成佛的人,不是因为这个法好,所以来听一下。
[我们总是尽可能挑选最简单最容易的来修,总以为【我能作的只有这些】。]有不少人修佛法只求最简单,他们这样想:“我念阿弥陀佛就是了,以后阿弥陀佛会来接我走的。”大家不要以为念阿弥陀佛就这样简单,你自己身上的业力、烦恼那么重,阿弥陀佛来了怎么拉得动你?
我们大家都应该将心量放大些,不要认为自己能做的就只有这些,除了日常的念诵以外,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在《三主要道》上、在《菩提道次第》上用一下功。
我反复建议初学的人不要修得太多,要选简单的、重点的修一两样,等这一两样修得熟透了,才能生…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4.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