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功能。开始修佛法先不要图多,大德随时都在传法,随时都在灌顶,今天得个阿弥陀佛灌顶,明天传个长寿灌顶,后天又来个什么灌顶,就算只念咒子也要将自己念昏,还能修什么呢?光念咒子能生功能吗?念咒子只能得加持,不能生功能。加持只是促进自己能够通达法,要是自己不去修,那么加持我们什么呢?
这里我附带说一下:我们在将死的时候,都是想抓住一个东西。抓什么呢?就是抓我们此生修的最熟的法。最保险的是两样:一是死时能缘念菩提心,就肯定生于好的地方,乃至于生净土;二是能缘念起空性,就肯定不堕三恶道,能生于净土或好的地方。通常大家说的破瓦法中,最善的破瓦法是菩提心和空见,这两样必定使我们离开三恶道而生善趣的。生于善趣就是生于能值遇佛法的地方,生于能遇到合量上师的地方,能够得到圆满证德。我们如果有此大愿,现在就要努力地闻、思、修,拼命地积福慧二种资粮,就可以得这样的身子。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在《值遇宗喀巴圣教愿文》中说,得这样的身子是四轮生,这四个轮子是将菩萨运到成佛的轮子,我们希望得这样的身子。虽不是菩萨,但我们可以作准备。
人将死之时千万不能想世间的事,否则就将随业流转。人在将要死的时候,身上各处器官都不行了,要赶紧将心念转到佛法上来。死来之时是不报信的,自己要多活一小时也不行,想再活一刻钟自己也无法做主。在临死的过程中,自己知道快不行了就要赶紧缘念正法、缘念上师三宝,这样才有保险。在临终的时候自己要这样不断地缘念,就能引发自己所做的善因。死相来时都有一个过程,会有各种景象现前,自己对此不要害怕,因为那些都是幻相。自己不要看那些景象,只缘念佛法,慢慢就度过去了。
思想上我们要做好准备,学了空性我们知道一切法都是缘起有,都无实有自性的。平时我们一定要练习好,否则临终时所显的景象会将自己引入不好的地方。我们平时如果有一个法能修得最熟,临终时就去想这个最熟的法,死的过程一结束,我们就到善趣去了,如果我们平时没有修得有力量,死时是不能起作用的。现在有些说法告诉我们死时该怎么办,该怎么想,那都是哄孩子的话,人将死之时心力微弱,已经几乎不能想事情了,还能想他们说的那些吗?只能想起自己平时串习得最有力的东西,在死时最后的四大变化来时,平时修过密法的这时就要修。如果现在修得习惯了,死时境相一现前,马上就想到是自己多次缘念过的,马上就修才能起作用。如果平时没有缘念过,死时不生恐怖心很不容易。死时要现幻境的,万顷波涛来了,自己马上害怕会被冲下去,这是很自然的;山崩地裂来时,自己怎么能不害怕?我们现在上路遇到塌方时还不是躲都躲不及?死相现起时山崩地裂,四面八方都塌了下来,没有一处自己能躲得开。我在这里只是提一下,我们平时学显教,有机会能得一个无上密灌顶,能够修一修,在临终时还能起点作用。我说得这些是要得过无上密灌顶的才可以修,没有得过灌顶的不能修,没有这样的教授。
但是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如果你真花力气去做,你决定能得佛位。《入行论》中说:“不应自退怯,谓我不得觉。如来实语者,说此真实言。所有蚊虻蜂,如是诸虫蛆。若发精进力,咸证无上觉。况我生为人,能辨利与害。若不废行持,何故不证觉?”因此,对世间俗事心量要尽可能的小,对佛法心量要尽可能的大地去修。
如果我们真正按照《菩提道次第》和《三主要道》去修,就肯定能够得到佛位。大家不要认为自己不够格,释迦佛就示现依人身而成佛,他所做的都是人所能做得到的,我们是人,照他的去做怎么会不成佛呢?
[“不应自退怯,谓我不得觉。如来实语者,说此真实言。所有蚊虻蜂,如是诸虫蛆。若发精进力,咸证无上觉。况我生为人,能辨利与害。若不废行持,何故不证觉?”]这段话告诉我们:自己不要因害怕而退却了,也不要认为自己得不到佛位。如来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他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真正花气力去修,就一定能够成佛,这是释迦佛说的,是真实的。连那些最小的昆虫以及蛆虫等,只要花了精进的力量去修,也是能够成佛的,何况我们是人,能够分辩利与害。只要我们不废行与持,怎么会不成佛呢?行与持是两样,行是我们身、语、意三业的活动,持是心里时刻不忘佛法的道理。
这里我附带说一句:不能辨别利与害的人,不知道因果取舍的人,就有畜生因。不知道善恶应取应舍的人,他们的福报用完了就保证要到畜生道去了。畜生道就是傻瓜,狗只知道除了主人家的人以外来了生人都要叫,主人的客人来了也一样叫,这就是没有智慧,不辨善恶。
[因此,对世间俗事心量要尽可能的小,对佛法心量要尽可能的大地去修。]对于世间的俗事,我们的心量要尽量小,要尽可能地简单化,要少事少业。但是我要顺便说一下:有工作的人还是要认真做事,不能说自己学佛法了,要少事少业,就将工作放弃了。这要出岔子的,因为以后生活来源都没有了。在修佛法之时,我们要以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去修,我们一天的生活就是为修佛法。由于我们是世间人,对世间事就要去了结,将世间事了结了,才能将主要精力用来修佛法,大家要生起这样的心。比方说该上班的人要去上班,上班的事了结了,家里该做的家务都做了,再将主要的精力用来闻、思、修。仅仅满足于念仪轨作用不大,那样只能得些加持,内心不容易起变化。
所谓【情绪要放松一点】意为不能有时生起勇猛精进,有时又躺下来无所事事把佛法抛于脑后;修善加行精进的程度应松紧合适,如细水长流。应尽自所能善取暇身之心要。
什么叫[松紧合适]呢?就是根据自己的堪忍性,在将世间的事情了结之后,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时间、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修佛法,自己能够修到什么程度,总之是要能够做得到的。做不到的就是打妄想,今天修不完,明天同样修不完。将自己能够用于修佛法的时间和力量设为十分,那么就应用九分的气力去修,留些余地才稳妥。这样安排是为了防备万一,如果每天安排得那么紧,万一哪天来个客人、来个亲戚自己见不见面?见他们会不会耽误时间?一旦耽误了时间就完不成了。因此从自己的堪忍性出发可以完成十分的量,我们应该只安排九分,剩下一分留作打岔时被占用。来个十多年未见面的远方客人自己能不招待人家?大家谈起过去的往事,时间一下就过去了,自己连一半的正修时间都不够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座时自己快些念,将缺的时间补起。时间虽然是补起了,可是自己身上生功能的力量就弱了。所以我们要防备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仔仔细细,真正用心地去修,心和法是合一的,就能很快的生功能。
我们要做到天天如法地修,有十分的时间只用九分,所修的内容要安排合适,那些暂时生不起功能的法就暂时放着,用全部精神在一两个法上专修,以期生起功能。只有专才能精,不专则不能精,以后就会学成个“样样懂、样样瘟”,对自己的身心不能起作用,能有什么好处呢?别人一说起什么法,你就说:“我懂。”;别人若深入问你一个问题,你马上就不懂了:“这个问题我不懂、我没听说过、我不知道。”就会搞成这个样子。学了一个法自己要认真修,天天认真地修,修到熟极了的程度才会在身上起感受。那可不是现在大家在这里听讲法的感受,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感受。
以修慈心为例,假如我们能够天天坚持不懈地修,过去的仇人现在会觉得不可恨了,因为内心发生了变化。仇人并没有变,是自己看待仇人的心情变了。我们会觉得自己过去实在糊涂,对自己执得太紧,不喜欢对方;对方无意将我碰倒摔伤,可事情已经过去了,自己何必总记在心里呢?这就是自己的心在变,假如自己的心没有变,总是认为他人对不起自己,自己为什么要喜欢他呢?如果我们天天修、天天思维,就会知道虽然他是伤害了我,但过去他对我曾有很多的好处,我只记得他的仇,不记得他对自己的恩德,怎么对得起他呢?这样自己的心量就在慢慢地变化了,就不会再将过去的事情始终记在心里,就不会看不得伤害过自己的人的样子。如果总是见不得某些人可怎么得了?你不仅没有修成佛法,而且又见不得那些修成了的,将来你怎么得了啊。
我们修佛法就是要这样:即便是冤家也要看成亲人,对亲人也不必觉得多么亲密,因为他们过去也曾伤害过我。修佛法不是要求对境变,而是要修得自己的心量变。自己的心量一旦变了,看到的一切都不同了,都将是欢欢喜喜的;如果自己心量不变,看到周围的人就会分成这样的和那样的,那还修什么正法呢?自己的心用于分析那么多人,忙都忙不过来,还怎么能生起正念?肯定是生不起的。我们修佛法的人要天天想着六道有情在自己身边:左边是父亲,右边是母亲,冤家在前面,亲人在后边,六道有情围在周围,想她们都是自己的母亲,体性是所有的有情。自己求什么,她们也能同样得到;自己忏悔什么,她们的罪业也同样被忏除,自己每天想着利益众生,为他们好,还会嫉恨其中的一些人吗?这样自己的心当然就会得到化解,自己的心化解了、变化了,对方也会发生变化。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我们笑嘻嘻地对别人,别人怎么会过来给我们一耳光?当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内证的功德就是正报,自己的正报变了,依报都会跟着变。我们和颜悦色的,欢欢喜喜地对待众人,就不会有人跑来和我们争吵打架,这就是正报变了依报也要变的道理。如果我们的正报和依报都变了,那就永远不会在生死轮回中流转。有那么多佛菩萨围在我们身边,要救度我们,可我们却不肯变,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还是将那个“我”抓得紧紧的,就是不肯放手。被我们抓得紧紧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冤是冤、亲是亲,是这些东西被我们抓得紧…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4.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