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4.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P4

  ..续本文上一页紧的。如果我们证了空性就不会这样了,对一切有情都无所谓冤,也无所谓亲,天天想这样的道理,就会视所有有情都是一样的。我们修佛法时将冤家想在面前:自己修法时观想佛菩萨降白色甘露于自己头顶为己除障,冤家也同时除障;佛菩萨降黄色甘露于自己头顶为己增长福报,冤家也同时增长福报,我们每天都在为冤家除障、增长福报,他怎么可能见到我时还总在板着一张脸?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正报变,依报也要变。

  [如细水长流。应尽自所能善取暇满身之心要。]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做自己能够做得到的,不能说这些法都好得很,可要是全都修的话,自己三天也修不完一遍,那可怎么行啊?总之修法时应安排自己只用九分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内容,假如没人来打岔,自己用十分的力量去完成这些内容,是不是能完成得深刻的多呢?因此,我们首先要想好自己要怎样地修,安排好内容以后,天天都不要放松。不能说今天来不及了就加快速度念过去了,念是念完了,上师三宝的加持也没有离开你,可自己生功能的力量却没有,三宝加持我们什么呢?就是加持我们是生功能,如果自己非常快地就念完了,他还能加持我们什么?有时念得太快了,连自己都不知道在念什么了,在真正修的时候大家往往都有这样的问题。由于自己经常念,所以比较熟悉了,可如果念得太快了,思想上就一点都没起作用。这就像佛拿着甘露水来给我们灌,若是我们将瓶子口捂得紧紧的,他怎么也灌不进去。所以,我们修法时在时间上一定要安排得从容一些,修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就像帕邦喀大师说得那样:千万不要心与法之间还能过得去人!不要有这样的情形。要做到心法合一就要心里没有杂念,心里没有打岔的,不能打瞌睡,一打瞌睡就会念不下去,平时半小时能完成的内容,打瞌睡一小时也完不成。甚至瞌睡一打,醒来一个小时都过去了。因此我们要将情绪放松一点,要根据自己所能去修。

  [善取暇身之心要]就是我们要善于取得获得暇满人身方法的心要,这个心要就是《菩提道次第》,简略地说是《三主要道》,再简略地说是菩提心。能够广修《菩提道次第》为最上,其次要修《三主要道》,再其次要修菩提心。如果将这三样都丢了去修其他的,对于改变我们的身心不会有多少作用。佛的加持每天都在,甘露每天都能降下来,自己若是将盛甘露的瓶口捂得紧紧的,不去接受,佛怎么将甘露给我们灌进去呢?我们总说求佛加持,佛能加持我们什么呢?是加持我们通达法义,可是如果自己不去思维法义,佛怎么加持我们通达法义呢?比如我们要翻墙,要是自己趴在墙头上一点不用力,下面人怎么帮我们呢?要我们自己努力向上使劲,下面人再帮我们一把,我们就翻过去了。有人说:“不管怎样,我总是得佛一点加持。”其实佛的加持每天都在,问题在于自己是否接受。佛加持的是通达法义,如果自己不去思维法义,他就不能加持我们。

  三.结束分

  这部分实际上是帕邦喀大师在讲完《三主要道》之后告诉我们该如何修。

  第三,讲解究竟之结行,即书尾跋语:“此是多闻比丘洛桑札巴贝(善慧名称吉祥)为亲侄擦廓阿旺札巴(语自在称)所作的教诫。”

  [洛桑札巴贝]就是宗喀巴大师。

  像这样对【三主要道】以认真的闻思获得彻底的定解之后,那些想进一步求得证德的人需要知道修习所缘之法。

  这里告诉我们修的时候以什么为所缘而修。所缘前面给大家说过,分为形象所缘和义理所缘两种。没有所缘就没有可思维的。

  本文最初的【敬礼诸至尊上师】,意思里暗指的是加行部分,包括观想资粮田,以及积福净罪等。简言之,我们应依照《乐道》、《速道》修[加行法]等。

  观想资粮田和积福净罪以前都讲过了,这里所说的[《乐道》、《速道》],就是如同《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中的[马车]教授一样的另外两种引导教授 。

  动机所缘类中也应作全圆道体启请。如果由殊胜动机菩提心摄持之门,思维暇满利大、难得等,这样的话就不会成为真的中下士道,而是共中下士道。所以这里边有很重要的区别。

  [全圆道体启请]不是单一的启请,而是从发心、依止善知识起,到最后生起菩提心的启请。

  [如果由殊胜动机菩提心摄持之门,思维暇满利大、难得等,]这里告诉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从最初的人生难得,无常等开始,一直想到生起菩提心,这是黄教不共的规矩,不管修什么法都要先改正动机,改变成为发大乘心的动机。[暇满利大]是指暇满之人身利大且极为难得,得人身可断三恶道,可解脱生死,可为众生成佛,所以利益极大。[难得]是说得人身绝非简单,就是得一个残脚、瞎眼的人身都要守一条清净的戒律。我们可以自己反省一下,是否将所有的戒都守干净了?以五戒来说,杀、盗、淫、妄、酒是否断干净了?就算身业、语业没有犯戒,意业是否干净?“那个甜酒还是好喝哦,真想喝一点。”这样的心是否干净了?得一个残脚、瞎眼的人身都这么困难,何况是得暇满人身呢?五戒都没有守干净,后世怎么能得到人身呢?太不容易得到了!

  [这样的话就不会成为真的中下士道,而是共中下士道。所以这里边有很重要的区别。][真的中下士道]就是实实在在地求下士道、中士道、求得解脱。这里特别指出的[共中下士道]意为我们是修大乘法的人,修中下士道是修大乘法的一个支分,与单独修下士道、中士道相共,所以称为共中下士道。对于那些专门修下士道,修中士道的人来说,这就是究竟的了,而对于我们修大乘法的人来说,这并不是究竟的,仅仅是为了成佛必须首先生起这些功能,所以这是与单独修下士道、中士道相共的。我们不是专门修下士道、中士道,我们是修大乘法的人,修下士道、中士道、是我们所修的上士道之支分,是为了成佛所必须修的一个部分。

  至于皈依境,如《乐道》、《速道》而修,或如此中所说的资粮田而修均可,降甘露有二种观法:一是缠绕光明降,一是从光筒中降。甘露光明所要清净的是我们的罪障,这些罪障的根本是我们心底深处的[我爱执]。因此你可以在心间观一黑团作为代表,而被那些甘露光明驱逐出体外。同时在地下观死主阎罗,形如黑色母猪,垂涎你的性命而来,嘴巴向上大张作吞食状。观黑汁随之滴入其口中,使她感到极为满足而不再试图损害于你,这个观想极其重要。

  [皈依境]可以广修、略修,广修要详细观想,昂旺朗吉堪布上师传给我们的教授是单观想一尊佛:将释迦佛想在面前,他是诸佛菩萨的总聚体,也是我们的根本上师。我们现在最好修这种不共的教授,以后得了定我们再多观想。因为,没有得定的时我们光是观想就要想半天,想好之后时间就到了,就没有办法修了。

  [或如此中所说的资粮田而修均可,降甘露有二种观法:一是缠绕光明降,一是从光筒中降。]这个[缠绕光明降]我没有听帕邦喀大师讲过,不知道该怎样解释。按我自己的体会似乎应该是普遍的光明向我们身上降,诸佛菩萨到处都有,光明可以从各个方向来。[光筒中降]是说佛菩萨现一个光筒,照到我们的头顶,然后传遍我们全身。

  [甘露光明所要清净的是我们的罪障,这些罪障的根本是我们心底深处的[我爱执]。]佛降甘露光明到我们的身上是为了清洗我们的罪业、障碍,而这些罪障的根本就是[我爱执]。我们知道:学大乘法的人要将[我爱执]转为[他爱执],不能只爱自己,要爱所有的有情。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爱自己,而是说我们不要只知道爱自己,要将心调到爱一切有情,要忘我地为一切有情而修本事,待自己生起了功能之后,可以在实际方面去度化他们。重要的在于转[我爱执]为[他爱执],这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教授,将爱自己的心转为爱所有的一切有情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就不会将有情分成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不再有这样的分别心。

  [因此你可以在心间观一黑团作为代表,而被那些甘露光明驱逐出体外。]这个[观一黑团作为代表]就是我们心中[我爱执]的烦恼。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平时那些不好的心念,对人有什么分别的心念,一定要将其排除干净。不能说上座修的时候请佛菩萨降甘露光明,帮我们排除了内心不好的心念,下了座对自己所爱的继续爱、对自己所恨的继续恨,切切不能这样。如果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排除了那些不好的心念,下了座自己还怎么好意思对爱的继续爱、对恨的继续恨呢?

  [同时在地下观死主阎罗,形如黑色母猪,垂涎你的性命而来,嘴巴向上大张作吞食状。]这是帕邦喀大师的教授,我听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所说的是观一个红色阎罗王,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所缘不同罢了。这些阎罗垂涎我们的生命,要吞噬掉一切有情。

  [观黑汁随之滴入其口中,使她感到极为满足而不再试图损害于你,这个观想极其重要。]甘露光明将我们的罪障逐出,落入阎罗的口中,使它们感到很满足,很舒服,不再想损害修行之人。这样的观想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在修皈依的时候也是这样修的。按昂旺朗吉堪布上师的教授,观想的是一个红色阎罗,在这里帕邦喀大师讲的观想为一头黑色母猪,体性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形象不同罢了。

  如果皈依二因只是造作的,那么你的皈依也不过如此,如果皈依二因是合格的,那么你的皈依也会合格。

  [皈依二因]是说由于我们自无始以来所造的恶因必将令自己堕入三恶道,只有上师三宝才能救我们,所以我们一心求向佛、法、僧三宝,求他们救护,这是我们求皈依的两个因。如果我们求皈依的两个因是造作的,需要临时去想,那么就得不到实际的皈依;如果这两个因是合量的,那么我…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4.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