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4.獲得決定後勉勵修持的教誡▪P4

  ..續本文上一頁緊的。如果我們證了空性就不會這樣了,對一切有情都無所謂冤,也無所謂親,天天想這樣的道理,就會視所有有情都是一樣的。我們修佛法時將冤家想在面前:自己修法時觀想佛菩薩降白色甘露于自己頭頂爲己除障,冤家也同時除障;佛菩薩降黃色甘露于自己頭頂爲己增長福報,冤家也同時增長福報,我們每天都在爲冤家除障、增長福報,他怎麼可能見到我時還總在板著一張臉?那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正報變,依報也要變。

  [如細水長流。應盡自所能善取暇滿身之心要。]我們要盡自己的所能,做自己能夠做得到的,不能說這些法都好得很,可要是全都修的話,自己叁天也修不完一遍,那可怎麼行啊?總之修法時應安排自己只用九分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內容,假如沒人來打岔,自己用十分的力量去完成這些內容,是不是能完成得深刻的多呢?因此,我們首先要想好自己要怎樣地修,安排好內容以後,天天都不要放松。不能說今天來不及了就加快速度念過去了,念是念完了,上師叁寶的加持也沒有離開你,可自己生功能的力量卻沒有,叁寶加持我們什麼呢?就是加持我們是生功能,如果自己非常快地就念完了,他還能加持我們什麼?有時念得太快了,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念什麼了,在真正修的時候大家往往都有這樣的問題。由于自己經常念,所以比較熟悉了,可如果念得太快了,思想上就一點都沒起作用。這就像佛拿著甘露水來給我們灌,若是我們將瓶子口捂得緊緊的,他怎麼也灌不進去。所以,我們修法時在時間上一定要安排得從容一些,修的時候一定要認認真真,就像帕邦喀大師說得那樣:千萬不要心與法之間還能過得去人!不要有這樣的情形。要做到心法合一就要心裏沒有雜念,心裏沒有打岔的,不能打瞌睡,一打瞌睡就會念不下去,平時半小時能完成的內容,打瞌睡一小時也完不成。甚至瞌睡一打,醒來一個小時都過去了。因此我們要將情緒放松一點,要根據自己所能去修。

  [善取暇身之心要]就是我們要善于取得獲得暇滿人身方法的心要,這個心要就是《菩提道次第》,簡略地說是《叁主要道》,再簡略地說是菩提心。能夠廣修《菩提道次第》爲最上,其次要修《叁主要道》,再其次要修菩提心。如果將這叁樣都丟了去修其他的,對于改變我們的身心不會有多少作用。佛的加持每天都在,甘露每天都能降下來,自己若是將盛甘露的瓶口捂得緊緊的,不去接受,佛怎麼將甘露給我們灌進去呢?我們總說求佛加持,佛能加持我們什麼呢?是加持我們通達法義,可是如果自己不去思維法義,佛怎麼加持我們通達法義呢?比如我們要翻牆,要是自己趴在牆頭上一點不用力,下面人怎麼幫我們呢?要我們自己努力向上使勁,下面人再幫我們一把,我們就翻過去了。有人說:“不管怎樣,我總是得佛一點加持。”其實佛的加持每天都在,問題在于自己是否接受。佛加持的是通達法義,如果自己不去思維法義,他就不能加持我們。

  叁.結束分

  這部分實際上是帕邦喀大師在講完《叁主要道》之後告訴我們該如何修。

  第叁,講解究竟之結行,即書尾跋語:“此是多聞比丘洛桑劄巴貝(善慧名稱吉祥)爲親侄擦廓阿旺劄巴(語自在稱)所作的教誡。”

  [洛桑劄巴貝]就是宗喀巴大師。

  像這樣對【叁主要道】以認真的聞思獲得徹底的定解之後,那些想進一步求得證德的人需要知道修習所緣之法。

  這裏告訴我們修的時候以什麼爲所緣而修。所緣前面給大家說過,分爲形象所緣和義理所緣兩種。沒有所緣就沒有可思維的。

  本文最初的【敬禮諸至尊上師】,意思裏暗指的是加行部分,包括觀想資糧田,以及積福淨罪等。簡言之,我們應依照《樂道》、《速道》修[加行法]等。

  觀想資糧田和積福淨罪以前都講過了,這裏所說的[《樂道》、《速道》],就是如同《菩提道次第略論釋》中的[馬車]教授一樣的另外兩種引導教授 。

  動機所緣類中也應作全圓道體啓請。如果由殊勝動機菩提心攝持之門,思維暇滿利大、難得等,這樣的話就不會成爲真的中下士道,而是共中下士道。所以這裏邊有很重要的區別。

  [全圓道體啓請]不是單一的啓請,而是從發心、依止善知識起,到最後生起菩提心的啓請。

  [如果由殊勝動機菩提心攝持之門,思維暇滿利大、難得等,]這裏告訴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要從最初的人生難得,無常等開始,一直想到生起菩提心,這是黃教不共的規矩,不管修什麼法都要先改正動機,改變成爲發大乘心的動機。[暇滿利大]是指暇滿之人身利大且極爲難得,得人身可斷叁惡道,可解脫生死,可爲衆生成佛,所以利益極大。[難得]是說得人身絕非簡單,就是得一個殘腳、瞎眼的人身都要守一條清淨的戒律。我們可以自己反省一下,是否將所有的戒都守幹淨了?以五戒來說,殺、盜、淫、妄、酒是否斷幹淨了?就算身業、語業沒有犯戒,意業是否幹淨?“那個甜酒還是好喝哦,真想喝一點。”這樣的心是否幹淨了?得一個殘腳、瞎眼的人身都這麼困難,何況是得暇滿人身呢?五戒都沒有守幹淨,後世怎麼能得到人身呢?太不容易得到了!

  [這樣的話就不會成爲真的中下士道,而是共中下士道。所以這裏邊有很重要的區別。][真的中下士道]就是實實在在地求下士道、中士道、求得解脫。這裏特別指出的[共中下士道]意爲我們是修大乘法的人,修中下士道是修大乘法的一個支分,與單獨修下士道、中士道相共,所以稱爲共中下士道。對于那些專門修下士道,修中士道的人來說,這就是究竟的了,而對于我們修大乘法的人來說,這並不是究竟的,僅僅是爲了成佛必須首先生起這些功能,所以這是與單獨修下士道、中士道相共的。我們不是專門修下士道、中士道,我們是修大乘法的人,修下士道、中士道、是我們所修的上士道之支分,是爲了成佛所必須修的一個部分。

  至于皈依境,如《樂道》、《速道》而修,或如此中所說的資糧田而修均可,降甘露有二種觀法:一是纏繞光明降,一是從光筒中降。甘露光明所要清淨的是我們的罪障,這些罪障的根本是我們心底深處的[我愛執]。因此你可以在心間觀一黑團作爲代表,而被那些甘露光明驅逐出體外。同時在地下觀死主閻羅,形如黑色母豬,垂涎你的性命而來,嘴巴向上大張作吞食狀。觀黑汁隨之滴入其口中,使她感到極爲滿足而不再試圖損害于你,這個觀想極其重要。

  [皈依境]可以廣修、略修,廣修要詳細觀想,昂旺朗吉堪布上師傳給我們的教授是單觀想一尊佛:將釋迦佛想在面前,他是諸佛菩薩的總聚體,也是我們的根本上師。我們現在最好修這種不共的教授,以後得了定我們再多觀想。因爲,沒有得定的時我們光是觀想就要想半天,想好之後時間就到了,就沒有辦法修了。

  [或如此中所說的資糧田而修均可,降甘露有二種觀法:一是纏繞光明降,一是從光筒中降。]這個[纏繞光明降]我沒有聽帕邦喀大師講過,不知道該怎樣解釋。按我自己的體會似乎應該是普遍的光明向我們身上降,諸佛菩薩到處都有,光明可以從各個方向來。[光筒中降]是說佛菩薩現一個光筒,照到我們的頭頂,然後傳遍我們全身。

  [甘露光明所要清淨的是我們的罪障,這些罪障的根本是我們心底深處的[我愛執]。]佛降甘露光明到我們的身上是爲了清洗我們的罪業、障礙,而這些罪障的根本就是[我愛執]。我們知道:學大乘法的人要將[我愛執]轉爲[他愛執],不能只愛自己,要愛所有的有情。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愛自己,而是說我們不要只知道愛自己,要將心調到愛一切有情,要忘我地爲一切有情而修本事,待自己生起了功能之後,可以在實際方面去度化他們。重要的在于轉[我愛執]爲[他愛執],這就是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將愛自己的心轉爲愛所有的一切有情的心。有了這樣的心就不會將有情分成喜歡的或不喜歡的,不再有這樣的分別心。

  [因此你可以在心間觀一黑團作爲代表,而被那些甘露光明驅逐出體外。]這個[觀一黑團作爲代表]就是我們心中[我愛執]的煩惱。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平時那些不好的心念,對人有什麼分別的心念,一定要將其排除幹淨。不能說上座修的時候請佛菩薩降甘露光明,幫我們排除了內心不好的心念,下了座對自己所愛的繼續愛、對自己所恨的繼續恨,切切不能這樣。如果我們在諸佛菩薩面前排除了那些不好的心念,下了座自己還怎麼好意思對愛的繼續愛、對恨的繼續恨呢?

  [同時在地下觀死主閻羅,形如黑色母豬,垂涎你的性命而來,嘴巴向上大張作吞食狀。]這是帕邦喀大師的教授,我聽昂旺朗吉堪布上師所說的是觀一個紅色閻羅王,不過這沒有什麼關系,只不過是所緣不同罷了。這些閻羅垂涎我們的生命,要吞噬掉一切有情。

  [觀黑汁隨之滴入其口中,使她感到極爲滿足而不再試圖損害于你,這個觀想極其重要。]甘露光明將我們的罪障逐出,落入閻羅的口中,使它們感到很滿足,很舒服,不再想損害修行之人。這樣的觀想是極爲重要的,我們在修皈依的時候也是這樣修的。按昂旺朗吉堪布上師的教授,觀想的是一個紅色閻羅,在這裏帕邦喀大師講的觀想爲一頭黑色母豬,體性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形象不同罷了。

  如果皈依二因只是造作的,那麼你的皈依也不過如此,如果皈依二因是合格的,那麼你的皈依也會合格。

  [皈依二因]是說由于我們自無始以來所造的惡因必將令自己墮入叁惡道,只有上師叁寶才能救我們,所以我們一心求向佛、法、僧叁寶,求他們救護,這是我們求皈依的兩個因。如果我們求皈依的兩個因是造作的,需要臨時去想,那麼就得不到實際的皈依;如果這兩個因是合量的,那麼我…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4.獲得決定後勉勵修持的教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