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2.釋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P5

  ..續本文上一頁這些人是要墮阿鼻地獄的,要將地獄坐穿了,因爲謗法的罪是最大的!學佛法之人最怕的就是走了邪路,跌進這樣的陰溝裏面。一旦跌入這樣的陰溝,就永遠也爬不起來了,賢劫千佛都過完了,他們還在阿鼻地獄裏面轉!就算是進到餓鬼道,讓他們沒有飯吃,沒有水喝,這樣過上幾萬萬年,是個什麼味道?我看到雜志上將*輪功拿來分析就忍不住要笑,那是些狂妄得不能再狂妄、自大得不能再自大的人,他們要將太虛空都擠爆了,因爲他們還要再大些。*輪功是十足的歪門邪道,被那些東西沾染了就相當于身上沾了镪水,身體不可能不受傷。我們學佛法不僅要修正法,還要防止這些東西來感染幹擾我們,一旦被這些所幹擾,我們修正法所得的一切功德就都消失了。我們防備這些東西要比防镪水還要仔細,一旦被沾染就要遭殃。

  [她們自認爲的快樂在本質上純屬變化了的痛苦。她們雖希求想要的快樂,但不知道修善——樂之因,雖厭惡不想要的苦,但不知道斷惡——苦之因,她們的取舍正好顛倒而行,所以我的這些老母有情皆爲痛苦所壓迫。]什麼是[變化了的痛苦]?因爲人們通常認爲的快樂馬上就在變壞,是壞苦所攝,所以他們的所作所爲都只能是加深自身的痛苦。人們通常的作法與正確的善惡取舍相反,他們是以生苦的辦法去求樂,所以總是被痛苦壓得氣都喘不過來。從世間法上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人們本來應該以正常的方式從事經營,該掙多少就掙多少;有些人偏偏喜歡違規違法,搞歪門邪道,搞假的東西,以此掙更多的錢爲自己享樂,可一旦被政府發現就會來查處,沒有查到他們是僥幸逃脫,只要查到了就要算他們的總帳,他們就什麼本錢都沒有了,再也得不到安樂。

  【一切母親有情如果具足安樂與安樂的因該有多好!願她們具足!我要讓她們具足!一切母親有情如果遠離痛苦與痛苦的因該有多好!願她們具足!我要讓她們具足!】

  這段話的前一部分就是我們修四無量中慈無量的心:願一切母親有情具足安樂,我願她們得到安樂,願上師叁寶加持我讓她們具足安樂,這就是修慈心。後一部分就是修悲無量的心。

  你在這二種想法中不斷地修習,便能生起強有力的【慈心】與【悲心】。

  西藏早期的的菩提心修法都只知道由修四無量來修菩提心,後來阿底峽尊者在金州大師面前求得[七因果言教]與[自他相換]兩種教授來修菩提心,宗喀巴大師將[七因果言教]與[自他相換]二兩種教授合一來修,這樣就更爲殊勝。大家今天能得到這樣的法露,得到這樣的修法,是宗喀巴大師的大恩大德,不然我們只有按照修四無量的方法來修菩提心了,所以我們大家要高興。

  過去的大成就者都是以修四無量的方法來修菩提心,帕邦喀大師這裏所講的修慈無量和悲無量的方法,是宗喀巴大師的修菩提心的方法,也就是將阿底峽尊者的[七因果言教]與[自他相換]兩種修法合一而修,這是以前所沒有的。以前沒有依[七因果言教]而修菩提心,也沒有依[自他相換]而修菩提心,只有以修四無量心來修菩提心。我們現在能依宗喀巴大師的方法修菩提心,大家一定要感恩,要感過去的大成就者的恩德,不然像我們這樣的初業有情今天無法知道該怎樣修菩提心。盡管我們大家的智慧、福報都差遠了,但現在還能得這樣殊勝的教授,都是阿底峽尊者和宗喀巴大師的恩德!

  有些人可能會想:“我何必要挑起利益一切有情這付重擔呢?能引導有情的佛菩薩多得很哩。”這種想法是絕對不正確的,而且是很下賤和很無恥的,就像在今世指望別人的孩子來解決自己母親的饑渴等苦一樣。報答母親養育之恩的擔子只能落在自己的肩上。

  有人這樣想:“這些事情是與我的修持無關,是其他佛菩薩的事情,我何必去搶著做呢?我現在只求自己得解脫的事多省力啊。”帕邦喀大師說這樣的想法是絕對不正確的,而且很下賤很無恥。不報母恩還不下賤?就是以世間法來說,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個忤逆的兒子,忤逆之子當然是下賤的。報答母親養育之恩的擔子當然應該落在自己的肩上,你總不能說:“我的母親很惱火、很痛苦,你們來幫我報母親的恩吧。”這不象話嘛!因爲自己曾經受到過母親養育的恩德,當然應該自己報恩,怎麼能推給別人那?

  一切有情都是相同的,從無始以來多次當過我的母親,而且那時全都像今世的母親一樣,以大恩德撫育我。所以,回報她們的恩情不關別人的事,不能把責任推到其他佛菩薩的身上,而要自己獨自肩負起來。

  有人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切有情都是我的母親,也是佛菩薩的母親,他們當哥哥多做些事情,讓我這個作弟弟的輕松一些不行嗎?”大家不能這樣想,如果照這樣的想法一推,自己感恩的心就減弱了,報恩的心也減弱了。

  現在社會上有這樣的現象:獨兒、獨女的父母往往可以被照顧得很好,如果孩子是兩弟兄的話就不行了,這個月該弟弟,下個月該哥哥,總是想法推叁推四,不願自己贍養父母,大家萬不能有這樣的心理。現在這樣的情況很多,年輕時不覺得,人老了之後如果自己有錢還可以放心,孩子會經常來照顧,但也是千方百計要錢。老人有實用價值的時候,家裏人都還願意接納他們,假如沒有了使用價值那就麻煩了:子女之間會想盡方法推叁推四,像甩包袱一樣,就是不願自己多盡一點贍養的義務。老太婆和老大爺相比,老太婆還算受歡迎,因爲她們可以做飯,可以帶孫子、孫女;老大爺則沒用處,除了出去喝茶打麻將,沒有其他用。

  所以,我不指望他人使有情具足安樂和遠離痛苦,由我一人使一切有情具足一切安樂,也由我一人使一切有情遠離一切痛苦,由我一人將她們安置于上師佛位。在這種想法中猛力地修習,便是修【增上意樂】。

  [不指望他人使有情具足安樂和遠離痛苦]就是我不能由別人來做這樣的事,因爲既然是我自己的母親,怎麼能讓他人去做該我做的事呢?[由我一人使一切有情遠離一切痛苦]是大悲心,[由我一人將她們安置于上師佛位]是大慈心。[在這種想法中猛力地修習]就是以這樣的心念天天想、天天想,直到生起了決定見,這就是修[增上意樂]。這個[增上意樂]很重要,二乘人和大乘人之間的差異就是有無[增上意樂]([意樂]就是心)。沒有增上心的不管他修得再好也是二乘人,不是辟支佛就是阿羅漢,連自利都不圓滿,更不要說利他了。有增上心的人到最後成佛的時候才能做到自利、利他雙圓滿。因此,我們學修佛法無論如何都要將增上心生起,能否生起菩提心的關鍵也在于有無增上心,沒有增上心最多就是二乘之人。前面所講的一切,聲聞、緣覺、辟支佛、阿羅漢都具有那樣的心,並且還有功能但是他們唯一缺的就是[增上意樂]

  “要將所有有情都度完,而且由我來負責,我非要成佛度完一切有情不可!”這就是增上心。這樣的心修真了之後就一定成佛,不再有其他的路可走。缺了這樣的心,再修也只能是小乘,大乘與小乘的關鍵區別就在于有無增上心。

  我雖能生起這樣的心,但目前的事實是,不要說是一切有情,我就連引導一個有情的能力都沒有。那麼究竟誰有這種能力呢?這種能力唯有佛才具足,其他的誰都沒有。如果我也能獲得佛位,那麼就能究竟自他二利,每一種身語意事業光明皆能利益無數有情。

  以我們現在的水平來說,不要說引導一切有情成佛,就是引導一個有情成佛也做不到。反過來說,我們連自己成佛的功能都沒有,當然說不上引導一個有情成佛了。這是因爲沒有因,沒有想引導一切有情成佛的心,本人還沒有想成佛,哪裏有成佛的因呢?

  [那麼究竟誰有這種能力呢?這種能力唯有佛才具足,其他的誰都沒有。]其他的任何有情都沒有度一切有情的能力,這樣的能力惟有佛才具足,才圓滿。一般人認爲有情是指沒有學修佛法的人,其實一切沒有成佛的,包括聲聞、緣覺、菩薩在內都是有情。他們是有情裏面的聖者,我們則是有情中的凡夫,不能說因爲他們是聖者,就不屬于有情了。我們修學佛法時有這樣的願心:“我願將一切未得度者都度盡。”未得度者中當然包括那些生起了出離心、菩提心、空見功能的菩薩,我們若真正生起了菩提心,成佛之後他們都將是我們度的對象。我們總不能說:“這些有情讓別人來度吧。”他們也需要得度,我們怎麼能將度化他們的責任推給其他人呢?

  [如果我也能獲得佛位,那麼就能究竟自他二利,每一種身語意事業光明皆能利益無數有情。]假如我們能夠成就佛位,自利和他利都能究竟圓滿,成佛之後除了身語意之外,自己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都能講經說法,自己所放出的光明也都能講經說法。佛身上的光照進地獄裏面去,熱地獄都要降溫,寒地獄都要生暖,這是做得到的。在座的各位成佛之後,都有這樣的功能。成佛是在自己的心上種因所感的果,成了佛就有這樣的功能。這裏所說的都是我們能夠做得到的,如果是做不到的,釋迦佛不會讓我們這樣做。

  所以,爲利一切有情,我要盡自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獲得這種佛位。以這樣的思維生起無造作的菩提心。

  大家要在心裏這樣要求自己:“我就是一定要盡快地成佛!”怎樣才能快呢?要生起菩提心;怎樣生起菩提心呢?要先生起出離心;出離心怎樣生得快?要舍叁世的貪著,要很好地依止上師,依上師的教授,要依次第生起的方法,才能生起出離心。

  簡單一句話:我們現在學《叁主要道》就是要生起菩提心,菩提心分爲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們從思維世間有情的苦開始,修知母、念恩,生慈心、悲心,直到願意爲一切有情而成佛,將這些都修好了之後就是世俗菩提心,這屬于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則包括六度四攝,六度裏面有證空性,將六度四攝修好了,將空性證得之後,其他的五度就是我們的福資糧,智慧度就是智慧資糧,這兩種生起…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2.釋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