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3)消除後世貪著的方法▪P4

  ..續本文上一頁出離心來說是圓滿的,但對于出離心的究竟來說還沒有圓滿,因爲還沒有證空性,所以還不可能出離。只有證了空性之後,出離心才算是究竟圓滿了。

  我們生起了菩提心還不夠,要證了空性之後,生起了勝義菩提心,菩提心才算是圓滿了。我們必須修到願、行菩提心都圓滿。行菩提心就是六度四攝,完成這些菩薩行之後,行菩提心才圓滿。單發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我們首先要不造作、自然地生起世俗菩提心。生起世俗菩提心之後我們還要修六度四攝,再證了空性,修到菩薩行圓滿了,世俗菩提心才圓滿了,那時我們的菩提心就變成了勝義菩提心。一旦我們生起了勝義菩提心,成佛就是必然的了,不會再走其他的路,只能走成佛的路了。

  思維輪回之苦分思維總苦與思維別苦二方面。《妙音口授》中先說思維別苦,後說思維總苦;《樂道》與《速道》則先說思維總苦,後說思維別苦,均有各自的道理,這裏依據《妙音口授》來講。

  帕邦喀大師是按照文殊菩薩所說的來講,要先思維別苦後思維總苦。《菩提道次第》也是這樣講的,要先思維別苦後思維總苦。

  勤修皈依與業果取舍,雖能解脫惡趣,但如果不徹底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就是不入惡趣得樂趣妙身也仍然是苦,沒有別的。

  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得了人身之後,有快樂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仔細算來還是苦多樂少:工作上有很多不順心的事,回到家裏同樣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只要我們生在輪回之中,沒有哪一趣是完全安樂的,都是有痛苦的。

  生于人中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等;生于非天中有鬥爭、嫉妒心惱、身遭割裂等苦;生于欲天中有傳報死相、墮下處等大苦。諸天死後多數墮入惡趣,這是因爲他們以前所積的善妙業都被天福消耗完了,爲天時又沒有重新積善,而不善業方面,貪等煩惱力量十分強大,由此被引入惡趣;生于上界天中雖無明顯的苦,但具【周遍行苦】的自性,且無法自在安住,終有一天會受以前的其他善妙業牽引而下墮,等善業消耗完了,便會值遇某種惡業之緣而入惡趣。所以你可以發現,輪回中的盛事再怎麼好也是不可保信的,生于最上的【有頂】與生于最下的地獄飲烊銅汁實在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這七苦是針對我們人來說的,還有思維輪回的六苦和總攝的叁苦。叁苦是從略、概括地說的;思維八苦是針對我們人來說的;思維六苦是針對六道中的一切來說的。人中八苦除上述七苦之外還有五蘊熾盛苦,我們的身子就是五蘊積聚,是苦器,也就是裝苦的器皿。說八苦就有五蘊熾盛苦,說七苦則不包括這個苦。

  [生于非天中有鬥爭、嫉妒心惱、身遭割裂等苦;]這個[嫉妒心惱]是惱火得很,比方說單位上選先進,那些沒選上的人心裏會想:“爲什麼把我給選掉了?領導有偏見,一定跟他有特殊關系!領導不了解我,我做的事情他們看不到!”他們認爲自己不僅該選上先進,甚至還應該比先進更高些,所以一旦沒有被選上,他們的心裏就會很苦。人間的嫉妒是非常惱火的,而非天中的嫉妒就更加惱火,因爲他享受不到天人的享受,所以嫉妒心特別強。大家要知道,生于非天也是修善業才上去的,他們修的是善業不是惡業,只是沒有解決嫉妒心。在佛法中,顯教的六大煩惱不包括嫉妒心,修密中嫉妒心卻是大煩惱。因爲有了嫉妒心在布施的時候就有悭吝,有了嫉妒心就不能大量布施別人。有嫉妒心的人的心情是:“我的東西你們不要摸,你們的東西給我才好!天上掉下財寶,怎麼不掉給我一個人?”

  非天和天人不一樣:天人打仗的時候身體受傷後馬上就能還原,非天則不能,被砍掉一只腳就少了一只腳,所以他就有身遭割裂之苦。

  [生于欲天中有傳報死相、墮下處等大苦。][傳報死相]就是說天人要死的時候能預知死相,所以更加痛苦。天人要在相當于人間幾千年的時間裏都死不成,要整天想著自己要離開天界這麼美好的地方投生爲豬,整天和糞便滾在一起,變成狗天天吃肮髒的東西,他們的心裏有多苦啊!平時跟他多好的朋友都要離他遠遠的,因爲嫌他的身上臭,最多用根棍子挑上一朵花遠遠地遞給他,這種心有多苦?這樣的苦還不是受一兩天,在天人那裏的七天相當于人間幾千年!所以佛說:天人臨死時所受的苦要大于地獄中的所受之苦十六倍!他們在精神上的壓力比其他的痛苦都厲害得多。

  [諸天死後多數墮入惡趣,這是因爲他們以前所積的善妙業都被天福消耗完了,爲天時又沒有重新積善,而不善業方面,貪等煩惱力量十分強大,由此被引入惡趣;]爲什麼天人多數墮入惡趣?因爲他們生天人之前所造的業既有善業也有惡業,由于善業力量大才先受報。可他們將善業用完了之後,剩下的只有惡業,所以自然要到叁惡道去。天人的貪等煩惱力量強大是因爲他們在生天人時是有帶惡業的,並沒有將惡業忏盡。由于他們有定力,善業的力量大就先成熟,所以才將他們帶到天上去了。等到他們善業用完了,惡業的力量就大了。這就等于原來是億萬富翁的時候,十塊錢不覺得有什麼,一旦錢財沒有了變成個叫花子時,欠人家十塊錢也沒有東西可還了。天人的福報享用盡了,惡業的力量就強大了,這樣的力量在他們的心識上,怎麼不將他們拉下來?此外,天人被引入惡趣還有業果的問題,因爲他們的惡業沒有忏盡,在天上還在不停地翻倍增長,而且他們無法遏製其增長,所以多數要墮入惡趣。

  非想、非非想處的天人是什麼也不想,他們如生于人間就是個十足善人,跟他說話無論好壞他都無動于衷,因爲他從來沒有思維過,已經成爲習慣,無法思維了。這樣的十足善人有什麼用處,就是個大傻瓜。

  [生于上界天中雖無明顯的苦,但具【周遍行苦】的自性,] [周遍行苦]是因自己過去生中的煩惱業力起作用而感得的一切不自由之苦,這是所有有情都有的苦。行苦就是有很多事情我們自己不能做主,比如:今天想多睡一會,可到時間了怎能不上班?該上班時下雨了,家裏傘破了也只能將就,就是沒有傘也得要去,這些都是不自由的。這些都是我們過去生中由煩惱業力所感得的苦,說話、做事自己大多不能做主。

  [且無法自在安住,]這就是說我們如果心裏有事就會很煩躁,想讓自己坐下來卻怎麼也坐不住,坐一下就想站起來,站起來又想坐下去。

  [終有一天會受以前的其他善妙業牽引而下墮,]生于天位是由天人的定力而成,當他們定力消耗完了之時,因爲還有其他的善業,像這樣墮下來的天人只是失去了天位,但還是可以生爲人。

  [等善業消耗完了,便會值遇某種惡業之緣而入惡趣。]如果天人以前的惡業沒有忏盡,連生人的善業都消耗完了,惡業就會現前,這時如果遇到某種惡業有緣,就會下墮惡趣。

  [所以你可以發現,輪回中的盛事再怎麼好也是不可保信的,]爲什麼說輪回中的盛事是不可保信的呢?因爲那一切都是有爲法,凡是有爲法就有出生、成長、衰落、滅亡,在佛法上叫生、住、異、滅,都是要變的。輪回中的任何事物都有這樣的規律。

  [生于最上的【有頂】與生于最下的地獄飲烊銅汁實在沒有什麼區別的。]生在有頂天是西藏的一般的習慣說法,這種說法不一定指無色天才是有頂天,生于有頂天好像就是生于色究竟天,這和漢人的說法不十分相符。我們的說法是在色究竟天成佛,西藏人通常所說的有頂天,習慣上是指色究竟天,並不是非想天、非非想處天,所以這是他們的習慣說法。

  《道次第廣論》中將思維生死總苦分爲叁方面:思維八苦,思維六苦和思維叁苦。初之八苦多指人,後之叁苦系略說,這裏重點講一下思維六苦。這六苦分別是:無定過患,無飽足過患,數數舍身過患,數數結生過患,數數高下過患和無伴過患,詳見《道次第》。我們應該記住曼達答國王的臨終遺言:“世界上再也沒有比貪求不知滿足過失更大的事了。”對于我們出家人來說,只有二件事應該做,即讀書聽聞思維和舍事修定。這裏的【舍事】是指持戒。如果我們只專心這二件事,總有一天會善巧經論與獲得成就雙豐收。如若不然而流于多事多業,那麼我們的佛法是一點也修不成的,這是不遵循【少欲知足】導致的過失。

  所謂[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外加五蘊熾盛苦。五蘊就是我們的身體。八苦可以概略地說爲[叁苦]即:苦苦、壞苦、行苦。行苦也就是本書所說的周遍行苦。

  [這六苦分別是:無定過患,無飽足過患,數數舍身過患,數數結生過患,數數高下過患和無伴過患,詳見《道次第》。]

  [六苦]是指六道輪回中生死流轉的苦。這裏我簡單說一下:

  [無定過患]就是受生的地方無法確定,可以生在最高天上,也可生在最苦的地獄,自己無法確定。

  [無飽足過患]就是說世人都是貪著的,即便已經很好了也還是要去求更好,永遠不感到滿足。

  [數數舍身過患]就是說我們自無始以來曾無數次受生又舍身,因此可以引伸出遍虛空一切有情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母親。

  [數數結生過患]就是說我們這一生死了要和下一生結合,出生的過程也是苦,在娘胎裏被關上九月零十天還是不好受:母親吃口燙的東西你會感到熱;吃口冷的東西你會感到冷;萬一母親要是跌了一跤你就可能會喪命,所以住胎並不是樂事。如果被關個十天半月自己都會感到難受,何況要關九月零十天?因此住胎是個苦事,更何況出娘胎是壓迫出來的,我們從電影院出來擠了一下都難受,哪裏比得上出娘胎的壓迫之苦?

  [數數高下過患]就是時而生在高高的天上,時而生在下下的地獄。

  [無伴過患]就是不管我們和別人關系有多好,有多少親人朋友,死的時…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3)消除後世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