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P17

  ..續本文上一頁了,于是就惶惶不可終日,而是想著自己可能要死了,可是佛法還沒有修好,所以要趕緊修,哪怕只能活一天了也要好好修,明天要死是明天的事,今天還是要認真修。對于老年人來說,能夠跪拜就跪拜,實在跪拜不了了,就合掌在心裏頂禮,總之一定要修。現在你們可以盤起腿來修,等以後實在不能盤腿了,把腳放下來還是要修。大家要想著:明天死是明天的事,今天沒死就還是要修,一定要有這樣的心!

  [我們必須仔細地修死無常,]這裏所說的仔細就是認真,要依佛法的次第一個一個地想,不能認爲自己馬上就要死了,隨便念一遍就是了。即便真是馬上就要死了,只要這口氣沒有斷,也還是要依道次第將法認認真真地想一遍,因爲自己畢竟現在還沒有死。萬一佛菩薩來加持我,自己的福報一增長,說不定暫時又不會死。

  [隨便大概地知道一下或想一下死亡來臨的情形,是無法真正念死的。]僅是隨隨便便地籠統念一遍死無常不是真正念死,那只不過是在裝著念死的樣子,于心裏卻不能起作用,起碼自己連念死是什麼都沒記住,心裏怎麼可能起作用呢?因此,修佛法重在認認真真地修。

  文中【壽無常】即開示念死法。這包括修念死的利益,不念死的過失,正念死的叁根本,九因相,叁決斷及死相。如長時間修習,便能生起真正的念死心而消除現世的貪著。念死無常的思所成慧何時在心中生起,正法善行的基礎便告奠定。

  [壽無常]就是說人的壽數是不可保定的,死期隨時都可以到來。正是因爲人的壽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才要念死。前人有這樣的例子,我們同樣不能避開,一旦自己遇到了同樣會死。[壽無常]是開示要我們念死時先從壽數的不可保定開始。

  [這包括修念死的利益,不念死的過失,]念死的利益和不念死的過失在我們正修時是要分開修的。比如我們忘失的是正法;自己不修或是修得不清淨、不圓滿;雖修不殷重;雖修不應理;臨終時追悔,這些都是不念死的過患。念死的勝利就是:在修法的時候如果念死就有力量,這個意義很大,這種力量也很大。初修的時候不怕死,自己就可以好好將初段修好;修到中間的時候想到死來了怎麼辦,自己就會好好修;修完了還未到圓滿,還差一點就想休息一下,想到自己要死,就會催促自己修圓滿。這樣到死自己都會高高興興的:“我是修得很好的,我這樣修臨終時會起作用的,諸佛菩薩會管我的。媽媽總是會管聽話的孩子的,像我這樣聽話的佛弟子,諸佛菩薩怎麼會不管呢?所以我應該高興!”這就是不念死的過患和念死的利益,如果將這些在心裏生起,那麼我們就會想到:趁著現在還沒死,我要好好修念死的法門。

  [正念死的叁根本,九因相,叁決斷及死相。][叁根本]就是:決定死,死無定期和死時除佛法外別無利益。修的時候分成叁層內容來修,每一層內容又各分成叁層內容,這就是[九因相]。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念決定死:一是死期來時沒有誰能擋得住,就是自己曾有再好的聲譽,曾有再好的身體都檔不住;二是自己的壽命是不會增加的,活一天少一天;叁是在生的時候因爲自己整天在忙世間的事:忙掙錢、忙升官都忙昏了頭,自然就沒有時間修法。將這叁層內容緣念之後就能生起一個決定見:我決定要修法。接下來念死無定期:一是南瞻部洲也就是地球上人的壽數不定,特別在末法時期壽數更是不定;二是促使我們死的因素太多了:以前的糧食蔬菜都是自然生長的,吃了對身體很好,現在的糧食蔬菜大都用了化肥農藥,吃了可能要中毒,因此吃的條件更差了,所以死因更多;叁是我們的身體都很脆弱:武術的教師爺一拳能把別人打倒,他自己也同樣會被別人一拳打倒;由于我們的身體脆弱得很,今天高興想多吃一點肚子又不爭氣,稍微受點涼就要感冒咳嗽鬧一個星期,因此保證我們什麼時候死是辦不到的。這樣就能使我們生起及時修法的心:“趁著還沒死我要抓緊修!”再有就是念死時除佛法外余皆無利益:人到死的時候就是有再多的財物都救不了自己不死;自己的親人、好朋友也都不能幫自己不死;就是與自己俱生同來、愛的要命的身體也不能不丟棄,死時只有意識走了,軀體只有丟在這個世界上(現在是火化,從前就是自己腐爛。)。這樣就能生起死時除佛法外余皆無利益的心:既然佛法能利益我們,我們就要趕緊修佛法。

  念死無常是爲了促進我們生起修法的心:一是要決定修法;二是要及時修法;叁是要知道死時除佛法之外其他的一點好處也沒有,所以自己不能不修法。念死無常可不是讓我們整天怕死,不是要我們變成一個怕死鬼,而是催促我們生起及時修法的心。我們都要知道爲什麼要念死無常,那是要促進我們生起修佛法的心:假如我們還沒有即時修法之心,它可以催促我們不要想著還有明天,就是自己年輕,也不要想著自己還有幾十年的壽命,要趕快修佛法才行。修佛法千萬不能今天推明天,我們無法知道自己的死期哪一天會來,是一年以後來還是一個月以後來,乃至于明天就來,沒有誰可以有把握。

  [如長時間修習,便能生起真正的念死心而消除現世的貪著。]如果我們生起了真正念死的心,對現世的貪著心自然就會放棄。比方說:如果明天就要死,我們就是有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處呢?如果有人對我說:“你走到北京就能拿個金元寶回來。”我能不能辦得到?現在我走路都要有人來扶了,怎麼能走到北京去?我肯定是拿不到。人就要死了,再給我什麼好處也沒有用處。就算我將金元寶拿回來了,死的時候我能帶得走嗎?人死之時世間財富對他沒有什麼益處了,唯一能帶走的只有佛法與業力。念死並不是怕死,而是催促我們學佛修法,好好學、踏實學、真正學,就是起這樣的作用。

  [念死無常的思所成慧何時在心中生起,正法善行的基礎便告奠定。]如果我們真正有了念死的心,就有了修正法的基礎。其中還有個不得不死,這就像我們去看戲一樣:有人查電影票,你要拿著電影票才能入場,你總不能想看電影就直接走進電影院去看,那是辦不到的。如果臨死的時候我們將佛法拿在手裏,未來生就可能比今生好,至少能保住今生的水平,否則下一生生到海底下去了,那就夠自己受的了。

  我還要再強調一下:我們要仔細地修就是要認真地想,不能只想一切無常,反正都是要死的。這樣籠統地修是生不起功能的。必須按我上面所說的次第,修叁種根本、九種因相,要生起叁種決定見,這樣修死無常才能促進我們生起精進修佛法的心。只是隨便地大概知道一下死亡來臨的情形是無法真正念死的,是搬不動我們的執著心,也不會轉變我們的觀念。

  有關修死法及下面的皈依、業果等詳盡的論述,應參考【菩提道次第引導】。本文中,雖然沒有直接給出思維惡趣苦與皈依法類,但已間接地說了。

  什麼叫引導?凡是我們能夠依止而修行的教授就是引導。《菩提道次第》原文就是一種引導,都詳細地說到了;諸大菩薩的解釋更是明顯,這些都是引導。以藏文直譯,引導叫做赤道,就像學醫的上解剖學課,將人或動物的屍體用刀劃開,將裏面血淋淋的內髒全部展示出來,讓學生清清楚楚直接看到,所以稱爲赤道,這是藏文的直譯。以漢文的講法,用我們能理解的方式將其譯爲引導。

  [本文中,雖然沒有直接給出思維惡趣苦與皈依法類,但已間接地說了。]這句話是說:雖然文章中沒有直接說如何皈依、如何思維惡趣苦這兩種次第,但是在意義中已經含有這兩種次第的意思。帕邦喀大師雖然講的是《叁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見,但是已經包含了整個的《菩提道次第》。皈依法是入佛教之妙門,要思維惡趣的苦才生得起求救的心,因爲《叁主要道》是概略地講,所以就不能詳細地開示,但是這些意思都是包括在其中的,也就是說這些是幫助我們生起出離心、菩提心、空見的。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