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
(1)必須生起出離心的原因
第二,本論正文分四節:釋出離心,釋菩提心,釋正見,獲得決定後勉勵修持的教誡。初又分叁小節:必須生起出離心的原因,生起出離心的方法,生起出離心的標准。先講第一小節:
這裏包括叁個部分,必須生起出離心的原因,如何生起出離心以及出離心如何合量。文中[標准]一詞在佛法上一般譯爲合量,下面先講的是必須生起出離心的原因。
(叁)“無出離心無息滅,希求有海樂果法,
由貪有樂縛衆生,故先尋求出離心。”
藏文翻譯出來不像漢語是一句一句的,有時的意思是以前答後的。此頌前兩句的意思是:沒有出離心你就不能熄滅希求安樂的法。[有海]就是叁有。簡單地說就是:假如還在貪世間的安樂,不管是那一道的有情,只要還在貪樂,都不是有了出離心,或者說出離心在他們身上還沒有生起。出離心就是因厭惡叁有中的任何一個地方並且想脫離,才去找解脫的方法,才由戒、定、慧生起功能,這才是出離心。假如一天到晚還覺得這世間的安樂自己很需要,還要想方設法地去貪求,能有出離心嗎?沒有嘛!我們被世間的貪著緊緊纏住,當然不會有出離心。
此頌後兩句的意思是:貪著叁有樂就會捆縛了我們衆生,因爲我們是世間心,還貪著著叁有樂,無論自己作多少善業,都是用世間心做的,都只能感世間果。世間的一切人,從乞丐到國王,都有說不出的痛苦。乃至于到了天界上,都還有五衰的現象,沒有究竟安樂的。就算到了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只要到了定力消失、福報消盡的時候都只有下墮,下墮後還是要受苦果。叁有樂是貪不得的,只要貪叁有樂無論如何都與解脫生死無緣。這個無緣就是因爲我們沒有去求解脫的心,雖然話可以說,嘴巴上可以講要出離,但是只要自己沒有求解脫的心。就還是在貪著世間的安樂。由于自己是以世間心去造因,那麼不從世間感果又能到哪裏去感果?只要我們還貪著世間的安樂,還想著怎樣拼命地去追求世間的安樂,那麼可以說就是經過億萬劫,自己還是在世間。因爲貪將我們捆住了,不是別人捆我們,是我們自己將自己捆在刑枷之上,這有什麼辦法?所以首要的是應尋求出離心,我們首先要得到出離心,要生起出離心。
我們爲了解脫輪回,需要生起求解脫的心,此心未生,則貪著輪回圓滿,無法解脫輪回。
上面我簡要介紹了第叁頌的含義,這裏是帕繃喀大師所作的解釋。要有求解脫的心,不能光是在嘴上說要求解脫,卻沒有真正求解脫的心。比方說人們到桔豐園來,可以喝茶,可以遊逛玩耍,也可以進來學習佛法。可是如果我們一天都在想玩耍,還可能到這間屋子裏來學習佛法嗎?要是自己連聽的心都沒有,就不可能進來聽。要解脫生死也是同樣的道理,是要我們覺得生死輪回是件痛苦的事,才會有求解脫的心。沒有想求解脫的心,就不能爲利益衆生而成佛。比方我們天天在修本尊,在念本尊的咒子,盡管很殊勝,也沒有錯,但要是修本尊主要應有的心自己都沒有,嘴上說“我要爲利益衆生而成佛”都是空話!請問你自己都不想脫離生死,還想幫助別人脫離生死?這怎麼能辦得到呢?這就是說:修法、念咒、修本尊都是最殊勝的,但是我們現在生不起功能,就不能將主要的力量放到那些上面,而是應該放在《叁主要道》上,起碼應該放在修出離心上,這樣我們才能斷生死輪回的苦。假如求解脫的心沒有生起,那麼一天到晚就會貪著世間的安樂,乃至于世間的安樂都看不起了,想著要到天上去才好,“這些都不行,我還要生到無色界,什麼都不想。”這就還是在貪著輪回的圓滿。只要心裏還在貪輪回的圓滿,你就不可能想離開輪回,並不是能不能得解脫的問題,而是你的心裏根本就沒有想要求解脫,當然無法解脫輪回。
比方大家想:“我們在這裏聽法覺得很好,怎麼也不想回家。”你們就一定回不去。就拿今天的事情來說,有人還是想回家,還是有想回家的心。在求解脫的方面來說,你是先要有求解脫的心,才會去求解脫的方法。要是沒有求解脫的心,就不會去尋求解脫的方法。
譬如犯人,如果不想解脫牢獄,及不努力設法解脫,就不能脫離牢獄一樣;如果不努力設法解脫輪回,便永無脫離輪回之日。如能生起希求解脫之心,那麼從此輪回中解脫出來的那一天將會到來。在這之前,應先了解在輪回中輪回的情形。當知數數取得有漏取蘊——生生相續不斷者,就是輪回。是什麼把我們系縛在輪回中的呢?是業與煩惱。系縛在什麼上面呢?是取蘊。
事實就是這樣的,比如一個牢房裏老犯人往往會讓新犯人上供,他還會覺得自己做的很不錯:“哪個敢不來給我上供啊!”這樣他會想脫離牢獄嗎?他是老犯人,新犯人都會給他上供,比出去了還舒服,他就沒有想出去的心。在解脫生死上有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認爲世間很圓滿,就不會想求解脫,世間一切都很美好怎麼會去想求解脫呢?
[如果不努力設法解脫輪回,便永無脫離輪回之日。]如果我們沒有解脫輪回的心,就會永遠在世間流轉,賢劫千佛都走完了,自己還會在輪回之中。不管在哪一生,總要有脫離輪回的心,沒有這個心就不會去尋求脫離的方法。
[如能生起希求解脫之心,那麼從此輪回中解脫出來的那一天將會到來。]只要我們生起了希求解脫的心,那麼不管需要多長的時間,不管會有怎樣的困難,總有一天會得到解脫,所以一定要生起求解脫的心。比方說我們想到什麼地方去旅遊,有車子可以跑得很快,但就是走也是可以走得到的。可是如果沒有想去的心,盡管旅遊勝地就在附近,我們也不會去。
[在這之前,應先了解在輪回中輪回的情形。當知數數取得有漏取蘊——生生相續不斷者,就是輪回。]如果你想求解脫,就要知道輪回的苦;你要知道六道的苦,就要將六道的情形想一遍。我們的身子是由煩惱取得色、受、想、行、識五取蘊。[數數取得]就是我們已經取得過不知道多少次的身了,如果我們不想求解脫,未來還不知道要取多少身。[輪回]是什麼?生生相續不斷就是輪回。可以由好而壞,也可以由壞而好,這樣轉來轉去所以稱爲輪回。大家要記住,輪回決不是像個輪子那樣依次輪流轉,那不過是某種勸化人的一種方便,輪回根本不是按六道的順序一個一個地流轉,而是種了哪趣的因就到哪趣裏去,沒有什麼必然的秩序,只是取後有是不斷的。
大家要知道:人死以後不會有什麼回煞,那不過是道家隨便說的,實際上緣盡了就不會有這些狀況出現。跟前生的人有什麼緣誰能記得住?人死了之後身子沒有了,就只能全心全意去找新的身子,還哪裏想得到自己前一生與什麼人有緣?道家說什麼:在家中的地面撒上灰,家人回來就留有腳印,萬一現雞身回來還有雞爪印,實際哪有這種事嘛!
這裏我順便說一下:下一生去哪裏要看自己臨終時起的是善念還是惡念,如果起善念就能去善趣,如果起惡念就會隨惡業去惡趣。起惡念的原因就是貪和瞋:如果貪念生起,在業力驅使下會現一個你最愛的境相,這樣的境相一旦現起,你會不顧一切地撲過去,于是就投生惡趣了;如果瞋心很重,臨終時的境相就會現出一個曾經是你最恨的人的境相,你爲了去追打他就會隨之而去,于是就投胎惡趣。我們都不願意臨終時隨貪瞋而流轉,可沒有證空性,貪瞋就不能斷盡,盡管如此,我們還可以求上師叁寶加持,這就是修皈依的結果。上師叁寶加持我們只生善念不生惡念,我們就能夠生于善趣。如果我們平時願發得很有力量,臨終時就能起作用,就能幫助我們去好的地方。因此天天發願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天天發願,有信心,天天串修正法這叁樣,這些是我們做得到的,大家千萬不要放松。現在做不到的暫時不要忙著去做,否則就會浪費我們的時間,浪費我們的福報,浪費我們的生命。比方我們現在就去修本尊,盡管很好,但是現在生不起功能。那就不如只過一遍儀軌,或是念念咒子,每天念一串珠或是念二十一遍,重心要放在《叁主要道》上用功,才能受實用。不要只會嘴上說得好聽,給別人講得頭頭是道,似乎什麼都會。就算你什麼都會,先要在自己心裏起作用才行,心裏不起作用就什麼意義也沒有。心念是刹那、刹那在變的,你現在覺得自己學得很了不起了,明天來個人對你說:“大活佛來了,比你學的更好!”你的心就會一下子轉了過去:“咋個不對嘛,那是活佛說的!”這是因爲你的心裏沒有定見。如果《叁主要道》在你心中生起了功能,自己有了定見,遇到別人來拉你,你就會回答說:“你說的這個法的確是很殊勝的,的確很好,但是我現在實在是沒有時間修,等以後我有了水平再來修吧。”
有些法盡管別人修得很好,可是我們現在修就要耽誤自己的正修,因爲一旦自己得了那麼好的法就不可能不用心、不花時間修,如果用這些時間來修《叁主要道》該多好,用來修自己生不起功能的法有什麼好處呢?盡管你可以說:“這是某某活佛給我傳的,無上密!我天天都在修!”就只能得到這些嘛!那些東西你天天修也就是在隨順修定,內心裏可能會有一些功能。那時你會想:“這沒有假啊,我真的生起功能了!”對的,這正是你生不起功能的東西,你稍微得到一些加持,當然會有一些感受。可你真正需要學修的《叁主要道》卻被耽誤了,斷叁惡道、解脫生死、爲衆生成佛這些都耽誤了,你的損失就大了!我們要比較利害與得失,在自己很忙的情況下,如能按照《菩提道次第》來修是上乘,如果辦不到就要修菩提心,修菩提心必須要從出離心開始,出離心生不起,菩提心也就生不起。生起了出離心,菩提心還要圓滿,那就要證空性,所以《叁主要道》就有這麼重要。
我們要抓住最扼要的修,不要聽別人說:“你們的水平好低啊,學得好淺嘛,看我們學的好高喲!”…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1)必須生起出離心的原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