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1)必須生起出離心的原因▪P2

  ..續本文上一頁人家要說就隨他說吧,有什麼關系呢?他說什麼是他的事,與我無關,我還是要做自己的正事。我們學修佛法之人千萬要注意:不要亂聽別人說什麼,自己生起決定見之後,就不要受外界其他人的影響,這是需要注意的。還有就是聽到別人說自己不對的時候不要去和他辯論,一旦辯論就要起矛盾,尤其是和親人更是不能辯論,他們幹擾你的力量大得很呢!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們只能點頭說是,然後還是按照自己的修。我們最得罪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親人,就是和我們有密切關系的事,這兩樣處理不好就要耽誤我們的正修,這一點大家要注意。隨便別人怎麼說,你都只能聽著,稱贊他說得好,不然他們對你的影響就最大。我說的這些是爲了避免修法的障礙,越是與我們關系密切的事情就越容易障礙我們的修學,與我們最親近的人,也最容易障礙我們的修學。遇到這些人和事都要好好相處,不能正面沖突,只能躲、只能避、只能讓。

  [是什麼把我們系縛在輪回中的呢?是業與煩惱。系縛在什麼上面呢?是取蘊。]我們學佛最爲困難的就是要與自己的業力作鬥爭,要與自己的煩惱作鬥爭。怎麼跟自己的業力做鬥爭呢?我將自己的修學方法貢獻給大家:我們所做的業,無論是過去生中做的,還是現在生中做的,不是善業就是惡業。凡是危害了他人的精神或物質的都是惡業,凡是危害了自己的精神或物質的也是惡業。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將自己從過去生中直到今天爲止所做的一切惡業都殷重地忏悔,殷重地忏悔才能起能破的作用,才能起不感重果的作用。不僅要殷重地忏悔,我們還要發願今後堅決永遠不做,讓斷後心變得有力。我們將過去所做的惡業都殷重地忏悔之後,就可以不再感重果,並且起到斷除業力增長的作用,有可能實現重報輕受。凡是自己做過的業都是必須要受報的,不可能不受報,只可能做到重報輕受。學修佛法的人遇到苦受來的時要高興,這是因爲我們學修佛法、受上師叁寶的加持才得以重報輕受。爲什麼能重報輕受呢?業力不再翻倍增長,不就變輕了嗎?如果業力每天都翻倍增長,力量就會越來越大。

  我曾經自己算過一次:假設所做一件惡業之力量爲一,如果我們不理它,業力就要天天翻倍增長,到了一個月(叁十天)以後,這個業之力量就將變到叁億多了!假如自己天天都在做惡業,到了一個月就將有五億多了!這樣本該輕報的就會變成重報。業力本身有自增長力,這就像種子撒在田裏,一粒麥子可以長成一穗麥子。比如說如何感果的情況:外因果就是指外面的因果,增長的速度還有限,如秋天收獲後就一期結束。內因果增長的力量就非常大,而且沒有什麼限度。外因果是有限度的,內因果則是無限度的,只要不忏除就天天翻倍增長。反過來說,善業也是這樣的:如果我們是用世間心而做的善業,善業成熟了就沒有解脫的因,沒有出離心,就只能在世間感果。在座的各位不管有多得意的一面,都會有痛苦的一面,就算你各方面都好極了,身體也難避免生點病;再沒什麼,走在路上或許會被小娃娃罵上幾句。我在昆明時把孫子管緊了,他就會對我說:“壞爺爺!”每個人不會盡是樂受沒有苦受。那麼我們做的善業怎樣才能不在世間感果呢?那就需要趁業果沒有成熟的時候,我們將自己過去生中所作過的一切善業全部回向,使之成爲成佛的資糧,也就是爲利有情願成佛。這樣就可以將過去生中的善業改變了,就可以不在世間感果。今生所做的業也是這樣:做了惡業就要盡快忏悔,做了善業就回向成佛,並且發願未來生所做的一切善業都回向爲利有情願成佛。我們這樣做就是修了叁世。修了叁世,我們的福報就會猛烈增長,我們的智慧也會猛烈增長,我們的業果也將更快地成熟。這是解脫世間纏縛的一個方便,我體會這樣做才是實修,否則你就是將叁藏十二部都背得倒背如流了也不見得起什麼作用。

  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將自己一切福報都一下子回向成佛了,那麼我下一生怎麼得了?”其實不會的,我們要積累成佛的資糧,但福報不是一下就猛增起來,而是要慢慢積累。我們誠心修學佛法,生活自然沒有問題。何況佛早就跟我們說過,他老人家成佛時將六萬多個轉輪勝王的福報一下都回向給了未來的學佛者,就是在饑荒年間,佛弟子都不會缺生活,我們還擔心什麼?何況我們還在天天培福,怎麼會缺少福報呢?如果我們堅持不斷地修,一生比一生修得好,福報就會越積越多,一定不會缺福報的。

  將自己的福報回向成佛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舍心變大了,沒有什麼舍不得的,福報就增長得更快。比方你布施一個人要有舍心,有了舍心才能全心全意地給人家,而自己沒有其他希求。沒有舍心你就會想:“是他在問我要,我又不能不給他!”這樣就不行了。因此,布施是否圓滿是要看有無舍心,將舍心修好了,布施才能圓滿。修佛法時沒有那一樣不是生福生慧的,只要按照佛說的方法去做,都是要生福生慧的。

  比方我們到這裏來學佛法,開始我們所念的發心是自己以什麼爲目的來此學佛法;學習結束之後要回向,將因今天學佛法而生起的功能以及生起的功德用來成就爲衆生成佛,而不是用來成就世間法,我們這樣做就沒有種世間因。我們在修學佛法中不斷地將所得的功德回向成就爲衆生成佛,並且將過去的善業回向成佛,這樣我們來生就不會隨業力來世間受苦,而是隨願而來,那時我們就不會感到苦。因爲衆生還在世間,我們學菩薩行的就不能不來,衆生感到是苦,我們發菩提心隨願而來就不會感到苦。簡單地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事就是培養自己修學佛法的堪忍性,有了堪忍性就不會感到苦,沒有堪忍性就會感到非常苦。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將叁世善業都拿來成爲未來成佛的資糧,這樣才一點不浪費我們的善業。這裏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學修佛法的人不用善業來成就世間的因,否則將來不管你有多大的福報都還是苦。

  爲了解脫輪回,必須要知道一切輪回的自性都是苦的,繼而對此強烈厭惡、反感而生起出離心。所以這個頌子是說:“如果沒有清淨的出離心,就不會停止對叁有樂果的希求;而且,由于貪愛叁有樂的緣故,一切有情都被系縛,我又豈能不被系縛。因此,爲了今後能解脫輪回,必須先尋求清淨的出離心。”

  [自性]在這裏不能解釋爲緣起有、自性空,這裏所說的自性就是體性,輪回的體性本身就是苦的。我們取得人身就是苦器,是來裝一切苦的,怎麼會不苦呢?

  大家要知道,生起出離心是要對輪回生起厭惡、反感的心,不能忍受,才會想出離,如果我們覺得輪回是樂園就不會想出離。沒有清淨的出離心,就會去追求世間的圓滿,好的誰會不願意要?不僅要,還想要得更多、更好。現在的億萬富翁也都想再多一點,成了一億富翁不會滿足,想成爲百億富翁;成了百億富翁還不會滿足,還想要得更多一點,就是多到連自己有多少錢都搞不清楚時,也還是想再多一點。

  人們通常都在貪著叁有樂,有的貪著人天,有的貪著欲界,有的貪著色界、無色界的,貪哪一樣就會向那個方向上去,所以當然會被系縛住,這是沒有誰是可以例外的,在生死輪回中沒有誰可以例外!假如我們貪愛的是解脫生死,我們就會向解脫生死的路上走。同樣,如果我們貪愛的是爲衆生成佛,那麼我們就會向爲衆生成佛的路上走。因此尋求清淨的出離心很重要,我們想解脫輪回,就要有求清淨出離的心。連這個求清淨出離的心都沒有,就一定生不起出離心。

  此頌攝《道次第》的下、中二士之道。某些人心中認爲,要想成佛,除菩提心外不需修出離心。但是,只求獲得下劣涅槃也必須要有出離心,而且是強有力的出離心。如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所說:“又此意樂如霞惹瓦說,若僅口面漂浮少許,如酸酒上所擲粉面,則于集谛生死之因,見不可欲亦僅爾許。若如是者,則于滅除苦集之滅,求解脫心亦複同爾,故欲正修解脫道心,亦唯虛言。見他有情漂流生死,所受衆苦不忍之悲,亦無從起,亦不能生有大勢力策發心意無上真菩提心,故雲大乘,亦唯隨言知名而已。

  有人認爲修菩提心就不需要生起出離心了,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有了強有力的出離心,我們才會推己及人,才會想到衆生的苦,如果連自己都覺得輪回沒關系,說自己要發菩提心度人不成了一句空話嗎?

  [下劣涅]這裏所指的是小乘的涅槃,與佛相比是下劣的,但是與我們初業有情相比,得到這樣的涅槃還是高得不得了,他們在天上,我們在地下。不要說得到最上的佛位,就是得下劣的小乘涅槃也還是要有出離心,而且是很強、很強的出離心。要有強烈地厭離世間的心,厭離的心強,求出離的心才會強,才能生起強有力的出離心,使自己能夠解脫生死,這是對小乘而言。但即使要得到這樣的涅槃也還是要有很強的出離心。

  [口面]就是糌粑面,[集谛]就是煩惱。這裏是說如果沒有強烈的出離心,對世間的一切只有一點點厭惡心,出離心怎麼生得起呢?一定要有強烈的厭離心,才能有出離心。

  [滅除苦集之滅]就是滅除苦集的道,也就是如何滅除煩惱的方法。對于滅除苦集的道來說,我們求解脫的心也是一樣,有多大的求解脫心,就能得到多大的滅除苦集的道。反過來說,我們求解脫的需要心、希望心不迫切,求解脫就會變成空話,想真正修解脫道的心,也就是一句空話,不過是嘴上說一下而已。

  [見他有情漂流生死,所受衆苦不忍之悲,亦無從起,]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感覺得世間一切都是痛苦,都不想盡快解脫,想其他有情離苦的心念怎麼生得起?生不起來嘛!沒有強有力的救他們的心念,我們的菩提心怎麼生得起來?當然生不起來嘛!願衆生得樂及樂因就是慈心,願衆生遠離苦及苦因就是悲心,如果我們對自己離苦得樂都不關心,關心他人的苦樂當然是一句空話。我們的慈心、悲心生不起,真正大慈大悲之心生不起,又怎麼能生起菩提心呢?說生起菩提心也是一句空話。

  [亦不能生有大勢力策發心意無上真菩提心,故雲大乘,亦唯隨言知名而已。]沒有這種強有力的心念,我們連自己的事都忙不過來,還能想到別人身上?沒要這種強有力的心念,我們怎麼肯去忙衆生的事?這種強有力的心念從哪裏來?要有強有力的出離心。有強有力的出離心,你才能推己及人,沒有強有力的出離心,怎麼會爲別人下大氣力?那是辦不到的。雖然我們認爲自己學的是大乘道,是成佛的道,我們要有那種[心意無上真菩提心],如沒有強有力的出離心,也僅僅是嘴上說一下,僅是知道大乘道這個名字而已,不能起實際的生效,最大原因的是不能夠使自己心念産生變動。

  爲了在相續中生起菩提心,你必須先生起悲心,無法忍受有情遭受痛苦的折磨;爲了生起悲心,你必須先配合自身生起出離心,否則無從對他人生起悲心。本此意趣,大覺窩也曾呵斥當時的一些藏人弟子說:“不知修慈悲的菩薩,唯藏人有。”

  我們要[在相續中生起菩提心]就一定要先生起悲心,看到有情有一點點的痛苦、受任何一點折磨都不能忍受,這種心要能自然生起。如果我們自己感覺很舒服,沒有一點痛苦,又怎麼能看到別人的痛苦呢?我們不想拔自己的苦,又怎麼想到爲衆生拔苦呢?簡單地說:出離心是爲解脫自己的苦,菩提心是解脫衆生的苦,不知道如何解脫自己的苦,怎麼能有心量去解脫衆生的苦呢?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在世間舒服得很,雖然有一些苦,但是還有很多的樂受,就不可能想到爲衆生拔苦。自己沒有這種痛苦的體會,就生不起爲衆生拔苦的悲心、爲衆生予樂的慈心,慈心悲心都生不起,菩提心又怎麼能生得起呢?

  [不知修慈悲的菩薩,唯藏人有。]當年阿底峽尊者問藏人弟子是如何修菩提心的,藏人弟子回答說:照著儀軌念就是了,所以阿底峽尊者才說:“只有你們西藏才有連慈悲心都不知道的菩薩!念一下儀軌就是菩薩了?”

  上面說了我們要修出離心的原因,菩提心和出離心是連在一起的,都是利人、利己這兩樣,因此很多道理都是相互有關聯的,下面要講的是關于消除現世貪著的問題。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1)必須生起出離心的原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