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1)必须生起出离心的原因▪P2

  ..续本文上一页人家要说就随他说吧,有什么关系呢?他说什么是他的事,与我无关,我还是要做自己的正事。我们学修佛法之人千万要注意:不要乱听别人说什么,自己生起决定见之后,就不要受外界其他人的影响,这是需要注意的。还有就是听到别人说自己不对的时候不要去和他辩论,一旦辩论就要起矛盾,尤其是和亲人更是不能辩论,他们干扰你的力量大得很呢!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只能点头说是,然后还是按照自己的修。我们最得罪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就是和我们有密切关系的事,这两样处理不好就要耽误我们的正修,这一点大家要注意。随便别人怎么说,你都只能听着,称赞他说得好,不然他们对你的影响就最大。我说的这些是为了避免修法的障碍,越是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事情就越容易障碍我们的修学,与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最容易障碍我们的修学。遇到这些人和事都要好好相处,不能正面冲突,只能躲、只能避、只能让。

  [是什么把我们系缚在轮回中的呢?是业与烦恼。系缚在什么上面呢?是取蕴。]我们学佛最为困难的就是要与自己的业力作斗争,要与自己的烦恼作斗争。怎么跟自己的业力做斗争呢?我将自己的修学方法贡献给大家:我们所做的业,无论是过去生中做的,还是现在生中做的,不是善业就是恶业。凡是危害了他人的精神或物质的都是恶业,凡是危害了自己的精神或物质的也是恶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将自己从过去生中直到今天为止所做的一切恶业都殷重地忏悔,殷重地忏悔才能起能破的作用,才能起不感重果的作用。不仅要殷重地忏悔,我们还要发愿今后坚决永远不做,让断后心变得有力。我们将过去所做的恶业都殷重地忏悔之后,就可以不再感重果,并且起到断除业力增长的作用,有可能实现重报轻受。凡是自己做过的业都是必须要受报的,不可能不受报,只可能做到重报轻受。学修佛法的人遇到苦受来的时要高兴,这是因为我们学修佛法、受上师三宝的加持才得以重报轻受。为什么能重报轻受呢?业力不再翻倍增长,不就变轻了吗?如果业力每天都翻倍增长,力量就会越来越大。

  我曾经自己算过一次:假设所做一件恶业之力量为一,如果我们不理它,业力就要天天翻倍增长,到了一个月(三十天)以后,这个业之力量就将变到三亿多了!假如自己天天都在做恶业,到了一个月就将有五亿多了!这样本该轻报的就会变成重报。业力本身有自增长力,这就像种子撒在田里,一粒麦子可以长成一穗麦子。比如说如何感果的情况:外因果就是指外面的因果,增长的速度还有限,如秋天收获后就一期结束。内因果增长的力量就非常大,而且没有什么限度。外因果是有限度的,内因果则是无限度的,只要不忏除就天天翻倍增长。反过来说,善业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是用世间心而做的善业,善业成熟了就没有解脱的因,没有出离心,就只能在世间感果。在座的各位不管有多得意的一面,都会有痛苦的一面,就算你各方面都好极了,身体也难避免生点病;再没什么,走在路上或许会被小娃娃骂上几句。我在昆明时把孙子管紧了,他就会对我说:“坏爷爷!”每个人不会尽是乐受没有苦受。那么我们做的善业怎样才能不在世间感果呢?那就需要趁业果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将自己过去生中所作过的一切善业全部回向,使之成为成佛的资粮,也就是为利有情愿成佛。这样就可以将过去生中的善业改变了,就可以不在世间感果。今生所做的业也是这样:做了恶业就要尽快忏悔,做了善业就回向成佛,并且发愿未来生所做的一切善业都回向为利有情愿成佛。我们这样做就是修了三世。修了三世,我们的福报就会猛烈增长,我们的智慧也会猛烈增长,我们的业果也将更快地成熟。这是解脱世间缠缚的一个方便,我体会这样做才是实修,否则你就是将三藏十二部都背得倒背如流了也不见得起什么作用。

  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将自己一切福报都一下子回向成佛了,那么我下一生怎么得了?”其实不会的,我们要积累成佛的资粮,但福报不是一下就猛增起来,而是要慢慢积累。我们诚心修学佛法,生活自然没有问题。何况佛早就跟我们说过,他老人家成佛时将六万多个转轮胜王的福报一下都回向给了未来的学佛者,就是在饥荒年间,佛弟子都不会缺生活,我们还担心什么?何况我们还在天天培福,怎么会缺少福报呢?如果我们坚持不断地修,一生比一生修得好,福报就会越积越多,一定不会缺福报的。

  将自己的福报回向成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舍心变大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福报就增长得更快。比方你布施一个人要有舍心,有了舍心才能全心全意地给人家,而自己没有其他希求。没有舍心你就会想:“是他在问我要,我又不能不给他!”这样就不行了。因此,布施是否圆满是要看有无舍心,将舍心修好了,布施才能圆满。修佛法时没有那一样不是生福生慧的,只要按照佛说的方法去做,都是要生福生慧的。

  比方我们到这里来学佛法,开始我们所念的发心是自己以什么为目的来此学佛法;学习结束之后要回向,将因今天学佛法而生起的功能以及生起的功德用来成就为众生成佛,而不是用来成就世间法,我们这样做就没有种世间因。我们在修学佛法中不断地将所得的功德回向成就为众生成佛,并且将过去的善业回向成佛,这样我们来生就不会随业力来世间受苦,而是随愿而来,那时我们就不会感到苦。因为众生还在世间,我们学菩萨行的就不能不来,众生感到是苦,我们发菩提心随愿而来就不会感到苦。简单地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就是培养自己修学佛法的堪忍性,有了堪忍性就不会感到苦,没有堪忍性就会感到非常苦。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将三世善业都拿来成为未来成佛的资粮,这样才一点不浪费我们的善业。这里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学修佛法的人不用善业来成就世间的因,否则将来不管你有多大的福报都还是苦。

  为了解脱轮回,必须要知道一切轮回的自性都是苦的,继而对此强烈厌恶、反感而生起出离心。所以这个颂子是说:“如果没有清净的出离心,就不会停止对三有乐果的希求;而且,由于贪爱三有乐的缘故,一切有情都被系缚,我又岂能不被系缚。因此,为了今后能解脱轮回,必须先寻求清净的出离心。”

  [自性]在这里不能解释为缘起有、自性空,这里所说的自性就是体性,轮回的体性本身就是苦的。我们取得人身就是苦器,是来装一切苦的,怎么会不苦呢?

  大家要知道,生起出离心是要对轮回生起厌恶、反感的心,不能忍受,才会想出离,如果我们觉得轮回是乐园就不会想出离。没有清净的出离心,就会去追求世间的圆满,好的谁会不愿意要?不仅要,还想要得更多、更好。现在的亿万富翁也都想再多一点,成了一亿富翁不会满足,想成为百亿富翁;成了百亿富翁还不会满足,还想要得更多一点,就是多到连自己有多少钱都搞不清楚时,也还是想再多一点。

  人们通常都在贪著三有乐,有的贪著人天,有的贪著欲界,有的贪著色界、无色界的,贪哪一样就会向那个方向上去,所以当然会被系缚住,这是没有谁是可以例外的,在生死轮回中没有谁可以例外!假如我们贪爱的是解脱生死,我们就会向解脱生死的路上走。同样,如果我们贪爱的是为众生成佛,那么我们就会向为众生成佛的路上走。因此寻求清净的出离心很重要,我们想解脱轮回,就要有求清净出离的心。连这个求清净出离的心都没有,就一定生不起出离心。

  此颂摄《道次第》的下、中二士之道。某些人心中认为,要想成佛,除菩提心外不需修出离心。但是,只求获得下劣涅槃也必须要有出离心,而且是强有力的出离心。如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所说:“又此意乐如霞惹瓦说,若仅口面漂浮少许,如酸酒上所掷粉面,则于集谛生死之因,见不可欲亦仅尔许。若如是者,则于灭除苦集之灭,求解脱心亦复同尔,故欲正修解脱道心,亦唯虚言。见他有情漂流生死,所受众苦不忍之悲,亦无从起,亦不能生有大势力策发心意无上真菩提心,故云大乘,亦唯随言知名而已。

  有人认为修菩提心就不需要生起出离心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有了强有力的出离心,我们才会推己及人,才会想到众生的苦,如果连自己都觉得轮回没关系,说自己要发菩提心度人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下劣涅]这里所指的是小乘的涅槃,与佛相比是下劣的,但是与我们初业有情相比,得到这样的涅槃还是高得不得了,他们在天上,我们在地下。不要说得到最上的佛位,就是得下劣的小乘涅槃也还是要有出离心,而且是很强、很强的出离心。要有强烈地厌离世间的心,厌离的心强,求出离的心才会强,才能生起强有力的出离心,使自己能够解脱生死,这是对小乘而言。但即使要得到这样的涅槃也还是要有很强的出离心。

  [口面]就是糌粑面,[集谛]就是烦恼。这里是说如果没有强烈的出离心,对世间的一切只有一点点厌恶心,出离心怎么生得起呢?一定要有强烈的厌离心,才能有出离心。

  [灭除苦集之灭]就是灭除苦集的道,也就是如何灭除烦恼的方法。对于灭除苦集的道来说,我们求解脱的心也是一样,有多大的求解脱心,就能得到多大的灭除苦集的道。反过来说,我们求解脱的需要心、希望心不迫切,求解脱就会变成空话,想真正修解脱道的心,也就是一句空话,不过是嘴上说一下而已。

  [见他有情漂流生死,所受众苦不忍之悲,亦无从起,]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感觉得世间一切都是痛苦,都不想尽快解脱,想其他有情离苦的心念怎么生得起?生不起来嘛!没有强有力的救他们的心念,我们的菩提心怎么生得起来?当然生不起来嘛!愿众生得乐及乐因就是慈心,愿众生远离苦及苦因就是悲心,如果我们对自己离苦得乐都不关心,关心他人的苦乐当然是一句空话。我们的慈心、悲心生不起,真正大慈大悲之心生不起,又怎么能生起菩提心呢?说生起菩提心也是一句空话。

  [亦不能生有大势力策发心意无上真菩提心,故云大乘,亦唯随言知名而已。]没有这种强有力的心念,我们连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还能想到别人身上?没要这种强有力的心念,我们怎么肯去忙众生的事?这种强有力的心念从哪里来?要有强有力的出离心。有强有力的出离心,你才能推己及人,没有强有力的出离心,怎么会为别人下大气力?那是办不到的。虽然我们认为自己学的是大乘道,是成佛的道,我们要有那种[心意无上真菩提心],如没有强有力的出离心,也仅仅是嘴上说一下,仅是知道大乘道这个名字而已,不能起实际的生效,最大原因的是不能够使自己心念产生变动。

  为了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你必须先生起悲心,无法忍受有情遭受痛苦的折磨;为了生起悲心,你必须先配合自身生起出离心,否则无从对他人生起悲心。本此意趣,大觉窝也曾呵斥当时的一些藏人弟子说:“不知修慈悲的菩萨,唯藏人有。”

  我们要[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就一定要先生起悲心,看到有情有一点点的痛苦、受任何一点折磨都不能忍受,这种心要能自然生起。如果我们自己感觉很舒服,没有一点痛苦,又怎么能看到别人的痛苦呢?我们不想拔自己的苦,又怎么想到为众生拔苦呢?简单地说:出离心是为解脱自己的苦,菩提心是解脱众生的苦,不知道如何解脱自己的苦,怎么能有心量去解脱众生的苦呢?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在世间舒服得很,虽然有一些苦,但是还有很多的乐受,就不可能想到为众生拔苦。自己没有这种痛苦的体会,就生不起为众生拔苦的悲心、为众生予乐的慈心,慈心悲心都生不起,菩提心又怎么能生得起呢?

  [不知修慈悲的菩萨,唯藏人有。]当年阿底峡尊者问藏人弟子是如何修菩提心的,藏人弟子回答说:照着仪轨念就是了,所以阿底峡尊者才说:“只有你们西藏才有连慈悲心都不知道的菩萨!念一下仪轨就是菩萨了?”

  上面说了我们要修出离心的原因,菩提心和出离心是连在一起的,都是利人、利己这两样,因此很多道理都是相互有关联的,下面要讲的是关于消除现世贪著的问题。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1)必须生起出离心的原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