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間來學《菩提道次第》?不要說在家居士沒有時間,他們出家人也都沒有這個緣,不可能嘛,實在太忙了。我們今天來學《菩提道次第》的心要《叁主要道》,不知道要有多大的福報才能辦得到。我們大家要高興,因爲實在太稀有了!哪怕我們學了這一點點,我們的識田裏就有了種子,將來是一定要成佛的。
否則的話,你便會造非福不善業墮于惡趣,造福業生于欲界天人中,造不動業生于色、無色界天中。如果沒有叁主要道的攝持,無論你假裝修什麼法——氣脈明點、大印、大圓滿、生圓次第等等,這一切除了是輪回的因外,一點也不會成爲解脫或一切智的因。
[氣脈明點]指得是密法,[大印]指的是《大手印》。
如果我們不想對治的方法,就很容易隨著過去的煩惱習氣造惡業而墮入叁惡趣中,這一點大家一定要予以重視。別人搞的那些除了流轉生死輪回之外,生不起解脫生死、成佛的功能。
有人說:“修了大圓滿勝慧就可以生起菩提心。”我感到很可笑,怎麼說呢?這話還是了不起的人說的,但是因不順嘛!修大圓滿勝慧是叫我們斷執著,對人我、法我都不執著;修菩提心是念母恩,修慈,修悲,這樣才能生起菩提心,自己一定要成佛,兩者因不同,怎麼能感得同樣的果呢?這就是因不順,根本就不可能實現。這些說法是現在流行的,並不是過去曆史上的。這可怎麼說呢?只能說他們的緣起就是讓你們不要忙著修菩提心而去修大圓滿勝慧,引起你們生歡喜心。但這是要引大家走到岔路上去,有個生不起的因。大家一定要仔細,不要以爲是揀到便宜了:“我修了大圓滿勝慧還將菩提心成就了。”沒有這樣的事情啊!
格西浦穹瓦曾請問京俄瓦這樣一個問題:“假設有二種情況,一種是善巧五明,獲得堅固叁摩地,具足五神通、得八大悉地;另一種是覺窩的教授雖尚未如實在心相續中生起,但對此能獲得定解,他人無法改變其意,不知您選哪一種?”
[叁摩地]就是得定。[五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八大悉地]指的是各種神奇的功能。[五明]是指因明、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內明。
京俄瓦回答說:“阿阇黎,不要說[道次第]在相續中生起,就算是只知道一點點[道次第],我也甯可選這種。因爲我以前曾無數次地善巧五明,能經劫入叁摩地,具足五種神通,獲得八大悉地,但卻不能超越輪回;但是如果我能對覺窩所說的[菩提道次第]獲得決定,那麼我一定能夠遮退輪回。”
[阿阇黎]指的是傳顯、密教授的上師。[經劫入叁摩地]就是入定能經若幹劫。
這句話說得是因爲學那些對解脫、成佛沒有好處,而學道次第的話,哪怕只學了一點點,也對解脫、成佛有好處,所以他甯肯學這個。你們大家看學道次第有多麼重要!
現在有些人熱衷于搞什麼神水給人治病等等,應該專修的不好好修,搞什麼旁門野道東西!如果連道次第這麼好的東西都不要,化什麼九龍水給人治病有什麼用處?真的將九龍水化好了,你把人家醫生的飯碗都搶跑了,以後你就該轉業當大醫生去了。
婆羅門子旃迦,喜金剛瑜伽師等的故事也能說明這點。至尊妙音對妙音怙主大宗喀巴說:“如果你不能依止觀見到輪回過患與解脫利益的正念正知,背棄虛榮,不能系念于生死醜陋,解脫勝利,熟習所緣生起出離心覺受,不管你再怎麼熟習善根——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也絕不會成爲解脫之因。所以真心求解脫的人起初應將其它一切所謂甚深教授放下,應作[分別修]以生出離心。
[正念正知]就是正確的思維和約束自己的心力。[虛榮]虛榮即爲世間心。[解脫勝利]就是解脫的好處。[熟習]就是天天修習到熟極了的境地。
這裏說的[禅定]就是得定,前面我說大家要好好修定,但是修定只是一種工具,是內外道的共道,不是求解脫的因。如果生得起菩提心就比得定還殊勝,哪怕生起出離心也都比得定殊勝,這才是主要的。當然,最重要的是生起菩提心,如將菩提心生起了,那才是最穩妥的,不管過若幹生都必定能成佛。菩提心沒有生起以前,如果連一個小有成就都沒有做到,我們就只不過是一個初業有情,算不上是有修學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業果弄清楚,一切所行都如法地取舍,那麼我們就能永遠斷叁惡道的因,永遠得人天身,這是一個小有成就;如果我們能夠得了定,就能離開欲界,憑著定我們就可以求無我智慧、得解脫,這也是一個小有成就。我們大家都要發願今生取得成就,能夠取得兩樣小有成就當然更好,起碼要有一樣小有成就。
大成就是什麼?大成就者就是既生起了菩提心又證了空性,像清定上師、海公上師、大吉活佛他們就是大成就者。他們所做的事業我們現在做不到,因爲沒有他們的那種心力,只有凡俗的心力,所以他們所做的事我們只能隨喜,但卻辦不到,因爲我們不是大成就者。如果我們成了大成就者,當然也能做到。這很明顯:清定上師是八五年到四川來的,十幾年時間他將昭覺寺建得多麼好!他每年度化好多人,你們可以去彭縣看看那裏的塔修得有多麼好,看一下就知道清定上師的功德有多大,就會肅然起敬。這些我們都只能隨喜,卻辦不到,因爲沒有他的那種心力,要修好了才有。但是大家可以放心,只要我們依《菩提道次第》來修,依《叁主要道》來修,我們也會有那種心力的,他們所做的事,我們發願也都能做得到。
什麼叫[分別修]?分別修就是心裏要去思維,結合自己將各種道理詳詳細細地去想、去思維,這就是分別修。比如今天聽了法之後,大家就應認真檢查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沒有做到,自己應該做什麼。這樣才能起作用。假如聽了之後只是說:“這個法很好,很殊勝!”那就一點作用也沒有,只有心感動,不能起變心的作用。要結合自己做分別修,分別就是思維。聽法之後我們要仔細思維:所聽的那些道理是怎樣的,這個因感什麼果,那個因感什麼果,哪些體相具備了就起什麼作用,要將這些弄清楚。通過分別修將出離心生起,這是首要應做的事情。
大乘行者應花數座時間,依止作意自利過失與利他功德的正念正知,熟習所緣以生起覺受,不然的話修什麼都不會成(大乘)道。因作意自利的關系,諸善根只會成爲[下劣菩提]之因,就像不熟習依止出離心正念正知的所緣,一切善根便會隨世間虛榮而轉,只能成爲輪回的因一樣。
[熟習所緣以生起覺受]這就是說只有將天天所修的內容修到熟極了,才能生功能。所緣分形象所緣和義理所緣,不管哪種所緣都要修到熟極了,才能生功能。
[覺受]就是感覺和受用,是修法而生起快樂,是自己身心的感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起功能。
[因作意自利的關系,諸善根只會成爲[下劣菩提]之因,]如果只知道利益自己的話,隨便修什麼都不能得到成佛的菩提。這裏所說的[下劣菩提]還不是不好的,只是相對于上上菩提(即成佛的菩提)而言,充其量得個小有成就算是最好的了。如果搞錯了的話,還要到叁惡道去挂號,那就惱火了。
人家說你很了不起,你就會覺得自己已經好得很了;人家擡舉你,你就會飄飄然;人家說你不對,你馬上就會說:“我哪裏不對?”心裏就會生起瞋念,我們修行人要做到八風不動:稱、譏、毀、譽、利、衰、苦、樂,一切都不要動心,這是很難的。一定要有平等觀,你說我好,我是這樣子;你說我不好,我還是這樣子,心裏不要起執著。如果我們隨世間虛榮而轉,就只能成輪回因,只能隨生死流轉。我們的生活就是再好也都有苦,沒有哪一個人是沒有苦的。我體會任何人與人之間都是恩怨結合,好的時候比蜂蜜還甜的;起了矛盾的時候頭都要打破,大都是這種情形,沒有哪個一天到晚都是喜喜歡歡的。
所以先把密法等所謂甚深教誡放下,最初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的覺受是完全必要的,這些生起之後,一切善根便自然而然成爲解脫與一切智之因。因此,如果有人認爲這些法不值一修,便是根本不懂修道扼要之輩。”
這段話告訴我們:先不要忙著修甚深的密法,要緊的是生起出離心、菩提心。有的人認爲:“修這些法太低了,哪有修無上密好!哪有修明心見性好!”那是他不知道該修哪種法才是重要的。
上述之[分別修]就是[觀察修],這個[叁主要道]是一切佛經的心要精華,所有經論之義都可攝入[叁士道次第]中,它又能攝入[叁主要道]中。
我們之所以要修《叁主要道》就是這些道理。因爲這個《叁主要道》太寶貴了,是我們成佛的根本,是必要的條件。假如將這些都放棄了,那我們修什麼呢?如果我們先修其他的,都對解脫生死、成佛沒多大幫助。我們得了人身是有條件成佛的,爲什麼不能成佛呢?就是因爲我們不肯修、怕修、怕修不起功能,我們就是被這樣的心理障礙著。
那麼這是怎樣攝入的呢?當知所有經論之義說的都不外乎是幫助諸化機獲得佛位的方便,爲獲佛位就必須學習方便智慧二因,這二種因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菩提心與正見這二個,爲了使這二個在相續中生起,就要把自己貪著輪回圓滿的心整個地顛倒過來。這種希求自己解脫輪回的合格出離心生不起來,希望其它有情解脫輪回的大悲心就不會生起,所以沒法不要這個出離心。爲了成辦佛的色身,就必須積集福德資糧,這主要歸究于菩提心,成辦法身智慧資糧中最重要的是正見。因此,一切道要都能攝入叁主要道而修,這是妙音直接賜予大寶師尊宗喀巴的殊勝教授。
[化機]就是像我們這樣沒有得度的有情。[獲得佛位的方便]就是不管佛說什麼經,都是幫助我們成佛的方法。 [方便]就是這些道理是怎樣的,我們該如何修。[智慧]就是對一切事物自性空的真理的認識:一切事物都是緣起有,都是條件聚合而有,…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2· 爲什麼要學[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