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2· 爲什麼要學[叁主要道]▪P3

  ..續本文上一頁而自能成其爲有的自性是沒有的,也就是其自性是空的。世俗菩提心和正見這兩個合起來就是勝義菩提心。

  [把自己貪著輪回圓滿的心整個地顛倒過來]這就是說我們要將自己希求世間圓滿的心調轉過來。世間的要舍,貪著世間的心要舍,但不是說我們不需要世間的一切。比如一個乞丐,只有一根打狗棍、一只碗,可還是舍不得丟,還是抓得緊緊的,這就是有執著;一個國王,富有一國乃至天下,什麼都有,只要心裏不執著,就沒有輪回的因。關鍵在于心裏是否執著,換句話說,只要我們還有執著就永遠不能脫離生死輪回。帕邦喀大師叫我們將貪著世間圓滿的心整個顛倒過來,就是要我們將執著的心變爲不執著的心。

  [這種希求自己解脫輪回的合格出離心生不起來,希望其它有情解脫輪回的大悲心就不會生起,]如果我們自己還不想脫苦,怎麼會想助其他有情脫苦?這樣當然不能生起菩提心,所以修出離心是很重要的。

  [爲了成辦佛的色身,就必須積集福德資糧,這主要歸究于菩提心,]以菩提心積集的福報最大,以世間心培福,無論怎樣福報都是很局限、很少的。因爲菩提心是爲利益遍虛空一切有情,心量有這麼大,所培的福就大。有一個教授上說過:“我們用遍所有的奇寶來供一切佛,這個功德大不大?當然很大。但是還不如發菩提心,用一根燈草沾起油來供佛的功德大。”這就是因爲心量不同。前者是認爲佛是殊勝的,自己用很多珍奇寶貝來供佛,就可以獲得無量的功德,但這樣做還是趕不上後者發心爲了遍虛空一切有情離苦得樂,拿一根燈草沾了油來供佛的功德大。我們應該先生起出離心,出離心是求自己得解脫,菩提心是求得所有有情得解脫。有了菩提心,我們所培的福報就是一個無量數。

  [成辦法身智慧資糧中最重要的是正見。]最重要的正見就是斷煩惱,只有煩惱斷盡了才能證得到法身。

  [因此,一切道要都能攝入叁主要道而修,這是妙音直接賜予大寶師尊宗喀巴的殊勝教授。]大家看看,帕繃喀大師對《叁主要道》是這樣的贊歎,那麼我們該不該主修《叁主要道》呢?

  簡單一句話:我們學修佛法就是要生起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生起了就決定成佛,菩提心還沒有生起之前就還要慢慢修,勝義菩提心生起了就能夠快速成佛了。

  最初沒有出離心就無法使心趨向佛法,沒有菩提心佛法就不會成爲大乘道,沒有正見就無法斷盡二障,所以這叁者被稱之爲[叁主要道]。

  [二障]就是煩惱、所知二障。[沒有菩提心佛法就不會成爲大乘道]是說沒有菩提心至多是小乘道,像阿羅漢。這段話完整地告訴我們是[叁主要道]是什麼。如果我們沒有厭離世間的心,沒有厭棄世間的安樂,不認識什麼對自己有毒害,我們的心就是在想世間的法,那怎麼能出離呢?這就是薩迦五祖所說的:“你執著世間,不要說出離,你連佛教徒都不是。”我們學修佛法的人要舍此世的貪,但是大家要清楚,不是我們的生活所需不能要,而是要不起執著,千萬不要走到偏路上去了。我們不要忙于求生活所需,而是要忙于求佛法。我們的心量轉變了就是正報變,依報也要變。依報是依他而感報的,也就是外面的一切都是要轉變的,平時求都求不到,一旦正報真正變了,依報就會湧起的來,就將受用不完。所以大家現在用不著忙著去求這些東西。

  一旦[叁主要道]中生起某種覺受,那麼你的一切所作都能成爲佛法,如果未由這叁種攝持,那麼無論你做什麼都不外乎是輪回之因,如《道次第廣論》中所說:“由是因緣,若未由多異門,觀察修習生死過患,于生死盛事破除貪愛,獲得對治。 又未如理以正觀慧觀無我義,又離修習二菩提心,余諸善行,唯除少數依福田力,悉是庸常集攝,轉生死輪。

  不要說我們真正生起了菩提心,就是在《叁主要道》中生起覺受(也就是感覺和受用),那麼我們的任何所作都是佛法。這可不是在講道理,而是我們真正在身上生起功能的時候,那種法樂(就是由修佛法而生起的快樂)只有自己知道,是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感受。

  [叁種攝持]就是出離心、菩提心、空見。如果我們不把出離心、菩提心、空見修起,那麼可怕的就是我們無論怎樣修都是世間心,世間心就會成爲輪回因。

  假如我們不用多種方法來觀察生死過患,那麼我們對于生死之間各種好的事物要破除貪愛就無法對治。假如能夠看到生死過患,我們就知道這些再好,對于出離生死都是無益的。舉個小例子:火鍋再好吃,吃多了還不是要拉肚子?這就是不認識過患。正是因爲不認識過患,你才會想:“今天吃火鍋哩,快去!快去!”。

  [又未如理以正觀慧觀無我義,]我們大家要如法地觀、要正觀察,不能想什麼都沒有,那樣就生不起,那就是不如法的。

  [二菩提心] 是什麼呢?開始生起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證了空性之後就是勝義菩提心。

  [余諸善行,唯除少數依福田力,悉是庸常集攝,轉生死輪。]爲什麼說善行只有少數依福田?我們的所依福田是佛之叁寶,我們敬重叁寶還是一個解脫因,除此之外都是庸常善行(也就是很平庸、很經常的善行),都在攝持我們的生死流轉。如果那樣的話,生死輪就是我們自己在轉:今天生天上,明天生地獄,後天又生人,好壞都不停的在享受。

  出于同樣的考慮,噶當派祖師也曾說過:“人人都有本尊可修,人人都有密咒可念,這都是因爲沒人有可思維的正法。”

  這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有本尊修,都可以有密咒念,就是沒有用來思維變心的正法,沒有可修的。也就是說因爲人們不會、不懂、沒聽說過可思維的正法,所以只知道修本尊、念密咒,還自鳴得意:“哦,我修的不同,我自證本尊了!”這對于佛教徒來說是很可憐的。

  在西藏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大德在修施食法時,有個大威德模樣的有情來搶食,大德問他是何原因?原來此人在生的時候大威德法修得很好,還見了本尊,但是叁惡道的因沒有除幹盡,餓鬼的因還有,所以他雖墮入餓鬼道,卻現的是大威德的像。修密法的人千萬不要修成大威德將來墮入餓鬼啊!這一點我們要防備。這就是因爲沒有好好去修怎樣止惡修善,這可是起碼的條件。連業果都沒有弄清楚,也就是我給大家說的沒有做到小有成就。

  因此,如果我們這些人要想修真正的佛法,那就必須使自己的一切所作成爲解脫與一切智之因,爲了這一目的,就應在[叁主要道]中生起覺受。這叁者如同[菩提道次第]的心要或命根,正如至尊一切智宗喀巴所說;“我之所說是以《菩提道炬論》爲根本教典,並以此叁爲道之根本而說的。”

  這段話很重要,我們現在所作的一切善行還不能說都能成爲解脫與成佛之因,還必須將此進行回向:將我身語意所作善業和叁世善根以及行住坐臥四威儀均一起回向,爲利遍虛空一切慈母有情,誓願速速成佛。這樣才能使自己所作的一切善行都成爲解脫與成佛之因。

  假如不這樣回向,那麼我們今天學佛法的善根,或是做了什麼善行、善事,等到回家後由于孩子不聽話自己一發脾氣,善根就被燒得幹幹淨淨,這樣的情況是很容易發生的。我們發脾氣時似乎還是很有理由的:“我不能不管教他啊!這個孩子太不爭氣了,怎麼能不教育啊!”教育孩子是對的,可是如果自己的一切善行所爲沒有作回向,再加上一發脾氣,善根就被瞋恨燒得幹幹淨淨。

  還有我們在工作時常會說別人:“這個事情你做得也太不對了嘛!”如果說這些話的時候夾雜著瞋念心,自己今天的善根就

  會被燒得幹幹淨淨。我們最容易遭遇這類的事情而損毀自己的善根,使自己所作的一切善行沒有成爲解脫與成佛之因。

  [覺受]是什麼?如果我們如法地修,身心上就要起感受,各人的身心感受是不同的,但是只要天天去修,修到熟極了就要生感受。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地修定,還不說修到得定,只要將所緣修到能夠現得起,自己就會所有感受。不信的話大家就修嘛,只要你們能修到將所緣現得起,要不了兩叁個月就會有感受。

  我們的命根是什麼?命根就好比是呼吸,呼吸斷了生命就結束了。我們修《菩提道次第》的命根就是《叁主要道》。

  《菩提道次第》不是宗喀巴大師自己新造的,他是依據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燈論》來說的,是有依據的。他只是在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燈論》基礎上特別明顯地標出叁主要道,即出離心、菩提心、空見。這就是新噶當派和舊噶當派的區別。

  所以,我現在把建立在宗喀巴大師《叁主要道》根本頌基礎上的引導,簡單地奉獻給諸位。

  今天就講到這裏,結束前我們進行回向:將我今天學佛法的善根,將我身語意所作善業和叁世善根以及行住坐臥四威儀均一起回向,爲利遍虛空一切慈母有情,誓願速速成佛。

  第叁次講法:

  前面我們講了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大家回想一下,在改正動機方面我們說總攝一句話,就是發菩提心。但是單想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生不起的,還是要先發出離心,然後才能發得起菩提心。我們發心不能簡單地是“爲利有情願成佛”這樣一句話,還是要從出離心開始串習,這樣菩提心才生得起,不然發菩提心就是一個空的緣念。雖然總的來說發心就是要發菩提心,但是菩提心的生起還是需要一個全圓道次第:從人生難得開始,依次緣念死無常、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菩提心。以後大家發心的時候都要有一個概略的緣念,無論修什麼法,在開始改正動機的時候都要緣念一個全圓道道次第,這就是格魯派宗喀巴大師教法不共的地方。不管修什麼法,在改正動機的時候總要從人生難得、死無常、下士道、中士道、然後到上士道,這樣才合乎我們修法和聽法的心情。有了這樣的心情,我們就是以菩薩心來學的。假如不是這樣的緣念,我們連菩薩的氣息都沾不到。所以說以後大家每一次來這裏學習…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2· 爲什麼要學[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