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2· 为什么要学[三主要道]▪P3

  ..续本文上一页而自能成其为有的自性是没有的,也就是其自性是空的。世俗菩提心和正见这两个合起来就是胜义菩提心。

  [把自己贪著轮回圆满的心整个地颠倒过来]这就是说我们要将自己希求世间圆满的心调转过来。世间的要舍,贪著世间的心要舍,但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世间的一切。比如一个乞丐,只有一根打狗棍、一只碗,可还是舍不得丢,还是抓得紧紧的,这就是有执著;一个国王,富有一国乃至天下,什么都有,只要心里不执著,就没有轮回的因。关键在于心里是否执著,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还有执著就永远不能脱离生死轮回。帕邦喀大师叫我们将贪著世间圆满的心整个颠倒过来,就是要我们将执著的心变为不执著的心。

  [这种希求自己解脱轮回的合格出离心生不起来,希望其它有情解脱轮回的大悲心就不会生起,]如果我们自己还不想脱苦,怎么会想助其他有情脱苦?这样当然不能生起菩提心,所以修出离心是很重要的。

  [为了成办佛的色身,就必须积集福德资粮,这主要归究于菩提心,]以菩提心积集的福报最大,以世间心培福,无论怎样福报都是很局限、很少的。因为菩提心是为利益遍虚空一切有情,心量有这么大,所培的福就大。有一个教授上说过:“我们用遍所有的奇宝来供一切佛,这个功德大不大?当然很大。但是还不如发菩提心,用一根灯草沾起油来供佛的功德大。”这就是因为心量不同。前者是认为佛是殊胜的,自己用很多珍奇宝贝来供佛,就可以获得无量的功德,但这样做还是赶不上后者发心为了遍虚空一切有情离苦得乐,拿一根灯草沾了油来供佛的功德大。我们应该先生起出离心,出离心是求自己得解脱,菩提心是求得所有有情得解脱。有了菩提心,我们所培的福报就是一个无量数。

  [成办法身智慧资粮中最重要的是正见。]最重要的正见就是断烦恼,只有烦恼断尽了才能证得到法身。

  [因此,一切道要都能摄入三主要道而修,这是妙音直接赐予大宝师尊宗喀巴的殊胜教授。]大家看看,帕绷喀大师对《三主要道》是这样的赞叹,那么我们该不该主修《三主要道》呢?

  简单一句话:我们学修佛法就是要生起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生起了就决定成佛,菩提心还没有生起之前就还要慢慢修,胜义菩提心生起了就能够快速成佛了。

  最初没有出离心就无法使心趋向佛法,没有菩提心佛法就不会成为大乘道,没有正见就无法断尽二障,所以这三者被称之为[三主要道]。

  [二障]就是烦恼、所知二障。[没有菩提心佛法就不会成为大乘道]是说没有菩提心至多是小乘道,像阿罗汉。这段话完整地告诉我们是[三主要道]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厌离世间的心,没有厌弃世间的安乐,不认识什么对自己有毒害,我们的心就是在想世间的法,那怎么能出离呢?这就是萨迦五祖所说的:“你执著世间,不要说出离,你连佛教徒都不是。”我们学修佛法的人要舍此世的贪,但是大家要清楚,不是我们的生活所需不能要,而是要不起执著,千万不要走到偏路上去了。我们不要忙于求生活所需,而是要忙于求佛法。我们的心量转变了就是正报变,依报也要变。依报是依他而感报的,也就是外面的一切都是要转变的,平时求都求不到,一旦正报真正变了,依报就会涌起的来,就将受用不完。所以大家现在用不着忙着去求这些东西。

  一旦[三主要道]中生起某种觉受,那么你的一切所作都能成为佛法,如果未由这三种摄持,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外乎是轮回之因,如《道次第广论》中所说:“由是因缘,若未由多异门,观察修习生死过患,于生死盛事破除贪爱,获得对治。 又未如理以正观慧观无我义,又离修习二菩提心,余诸善行,唯除少数依福田力,悉是庸常集摄,转生死轮。

  不要说我们真正生起了菩提心,就是在《三主要道》中生起觉受(也就是感觉和受用),那么我们的任何所作都是佛法。这可不是在讲道理,而是我们真正在身上生起功能的时候,那种法乐(就是由修佛法而生起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受。

  [三种摄持]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空见。如果我们不把出离心、菩提心、空见修起,那么可怕的就是我们无论怎样修都是世间心,世间心就会成为轮回因。

  假如我们不用多种方法来观察生死过患,那么我们对于生死之间各种好的事物要破除贪爱就无法对治。假如能够看到生死过患,我们就知道这些再好,对于出离生死都是无益的。举个小例子:火锅再好吃,吃多了还不是要拉肚子?这就是不认识过患。正是因为不认识过患,你才会想:“今天吃火锅哩,快去!快去!”。

  [又未如理以正观慧观无我义,]我们大家要如法地观、要正观察,不能想什么都没有,那样就生不起,那就是不如法的。

  [二菩提心] 是什么呢?开始生起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证了空性之后就是胜义菩提心。

  [余诸善行,唯除少数依福田力,悉是庸常集摄,转生死轮。]为什么说善行只有少数依福田?我们的所依福田是佛之三宝,我们敬重三宝还是一个解脱因,除此之外都是庸常善行(也就是很平庸、很经常的善行),都在摄持我们的生死流转。如果那样的话,生死轮就是我们自己在转:今天生天上,明天生地狱,后天又生人,好坏都不停的在享受。

  出于同样的考虑,噶当派祖师也曾说过:“人人都有本尊可修,人人都有密咒可念,这都是因为没人有可思维的正法。”

  这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有本尊修,都可以有密咒念,就是没有用来思维变心的正法,没有可修的。也就是说因为人们不会、不懂、没听说过可思维的正法,所以只知道修本尊、念密咒,还自鸣得意:“哦,我修的不同,我自证本尊了!”这对于佛教徒来说是很可怜的。

  在西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德在修施食法时,有个大威德模样的有情来抢食,大德问他是何原因?原来此人在生的时候大威德法修得很好,还见了本尊,但是三恶道的因没有除干尽,饿鬼的因还有,所以他虽堕入饿鬼道,却现的是大威德的像。修密法的人千万不要修成大威德将来堕入饿鬼啊!这一点我们要防备。这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去修怎样止恶修善,这可是起码的条件。连业果都没有弄清楚,也就是我给大家说的没有做到小有成就。

  因此,如果我们这些人要想修真正的佛法,那就必须使自己的一切所作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为了这一目的,就应在[三主要道]中生起觉受。这三者如同[菩提道次第]的心要或命根,正如至尊一切智宗喀巴所说;“我之所说是以《菩提道炬论》为根本教典,并以此三为道之根本而说的。”

  这段话很重要,我们现在所作的一切善行还不能说都能成为解脱与成佛之因,还必须将此进行回向:将我身语意所作善业和三世善根以及行住坐卧四威仪均一起回向,为利遍虚空一切慈母有情,誓愿速速成佛。这样才能使自己所作的一切善行都成为解脱与成佛之因。

  假如不这样回向,那么我们今天学佛法的善根,或是做了什么善行、善事,等到回家后由于孩子不听话自己一发脾气,善根就被烧得干干净净,这样的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的。我们发脾气时似乎还是很有理由的:“我不能不管教他啊!这个孩子太不争气了,怎么能不教育啊!”教育孩子是对的,可是如果自己的一切善行所为没有作回向,再加上一发脾气,善根就被瞋恨烧得干干净净。

  还有我们在工作时常会说别人:“这个事情你做得也太不对了嘛!”如果说这些话的时候夹杂着瞋念心,自己今天的善根就

  会被烧得干干净净。我们最容易遭遇这类的事情而损毁自己的善根,使自己所作的一切善行没有成为解脱与成佛之因。

  [觉受]是什么?如果我们如法地修,身心上就要起感受,各人的身心感受是不同的,但是只要天天去修,修到熟极了就要生感受。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修定,还不说修到得定,只要将所缘修到能够现得起,自己就会所有感受。不信的话大家就修嘛,只要你们能修到将所缘现得起,要不了两三个月就会有感受。

  我们的命根是什么?命根就好比是呼吸,呼吸断了生命就结束了。我们修《菩提道次第》的命根就是《三主要道》。

  《菩提道次第》不是宗喀巴大师自己新造的,他是依据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来说的,是有依据的。他只是在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基础上特别明显地标出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菩提心、空见。这就是新噶当派和旧噶当派的区别。

  所以,我现在把建立在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根本颂基础上的引导,简单地奉献给诸位。

  今天就讲到这里,结束前我们进行回向:将我今天学佛法的善根,将我身语意所作善业和三世善根以及行住坐卧四威仪均一起回向,为利遍虚空一切慈母有情,誓愿速速成佛。

  第三次讲法:

  前面我们讲了改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大家回想一下,在改正动机方面我们说总摄一句话,就是发菩提心。但是单想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生不起的,还是要先发出离心,然后才能发得起菩提心。我们发心不能简单地是“为利有情愿成佛”这样一句话,还是要从出离心开始串习,这样菩提心才生得起,不然发菩提心就是一个空的缘念。虽然总的来说发心就是要发菩提心,但是菩提心的生起还是需要一个全圆道次第:从人生难得开始,依次缘念死无常、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菩提心。以后大家发心的时候都要有一个概略的缘念,无论修什么法,在开始改正动机的时候都要缘念一个全圆道道次第,这就是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教法不共的地方。不管修什么法,在改正动机的时候总要从人生难得、死无常、下士道、中士道、然后到上士道,这样才合乎我们修法和听法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心情,我们就是以菩萨心来学的。假如不是这样的缘念,我们连菩萨的气息都沾不到。所以说以后大家每一次来这里学习…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2· 为什么要学[三主要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