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2· 爲什麼要學[叁主要道]▪P4

  ..續本文上一頁,都要緣念一個簡略的全圓道次第。

  第二個是觀察所修之法,也就是其他的一切修法都是局部的、片面的,只有《菩提道次第》才是全面的,所以說《菩提道次第》是我們求解脫、成佛的心要。沒有這個,你就是修無上密、修明心見性、修定,都解決不了問題。帕繃喀大師說:“菩提道次第是一切修法之王。”我們將這個觀念弄清楚了之後就要做到:是菩提道的法就努力地學修,不是菩提道的法就暫緩,以後需要的時候再學修。如果我們先修習那些旁支,就會耽誤自己的正修。帕繃喀大師之所以這麼慈悲地講,就是告訴我們:“發心要緣念一個全圓道次第,修法要選修法之王《菩提道次第》。”這才是我們今後學修佛法的方向,如果把這個方向弄錯了,于此生來說,我們就會多浪費精力、多浪費時間;于後世來說,我們是浪費了自己多生的時間,而且不知要浪費多少生。我們走路總是要走一條端端正正的路,不能偏斜。如果偏斜了,就算遇到路好也是岔路,如果遇到不好的路,那就夠自己受了。學修佛法也是這樣的,我們要選擇自己最最需要的、又是必須的法來修,這樣才不耽誤、浪費時間,因爲我們今生所作的就是縮短未來生中的學修時間。如果搞錯了一點走入歧途,那就不知道要耽誤多少萬年的時間,所以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就是要依照《菩提道次第》一點點地向前走,這就是開始修學佛法的動機。

  今天又有些人是第一次來的,我要再重複一下:這個前言是翻譯的人所寫的,大家自己看,作爲參考。這裏面有很多是我不知道的事情他介紹出來了,我們很隨喜。但是其中也有介紹錯了的,因爲他是聽藏人的傳說寫出來的,這個作爲大家參考。我們要學的就是專門學帕繃喀大師他老人家講的。

  前一次講過的內容我們還是要回想一下,有些講過的內容我覺得很重要,我們重複學習一下:

  [那麼這是怎樣攝入的呢?當知所有經論之義說的都不外乎是幫助諸化機獲得佛位的方便,爲獲佛位就必須學習方便智慧二因,這二種因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菩提心和正見這二個,爲了使這二個在相續中生起,就要把自己耽著輪回圓滿的心整個地顛倒過來。]這段話中的[攝入]指的是攝入叁主要道. [諸化機]是指我們這些沒有得度的有情。[方便]分就是我們的一切修法。[智慧]分就是講一切修法的體性,這兩樣是我們成佛必要的東西,缺一樣都不行。我們現在學習這種因,也就是學習這種方法,使我們自己能夠趨入這個方法。

  我們要把菩提心生起,要把正見生起。簡單地說,只要我們把世俗菩提心和正見這兩個修好了,這個時候就是勝義菩提心。我們學《菩提道次第》就是既要把菩提心生起、又要證得空性,這個時候菩提心才圓滿,才是勝義菩提心。單有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這個很重要。大家要明確: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生要起勝義菩提心。一部《菩提道次第》,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我們要積集生起菩提心的資糧,積集證空性的資糧,然後要去實修,先生起世俗菩提心,再證得空性後就是勝義菩提心,我們整個學佛的目的就是爲這個。要將菩提心真正圓滿,就需要將願、行兩種菩提心都修圓滿了才行。我上面所說的是願菩提心,還有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就是六度四攝,要將六度四攝都修圓滿了,我們的菩提心才算真正圓滿了。整個《菩提道次第》就是包含這些內容。

  除了《菩提道次第》別的法是否殊勝呢?當然殊勝,但是都有局限性,都不圓滿。比方說我們人,有了右臂卻缺了左臂,有右腳卻缺了左腳,這都是不圓滿。唯獨修起勝義菩提心,才是真正圓滿了。生起勝義菩提心之後,還要修習六度四攝,這樣菩提心就圓滿了。由此而知,我們要先生起厭離的心,然後要生起祈求解脫的心,這還只是第一步,才只有一半,還要等我們真正證了空性之後,出離心才圓滿。因爲證了空性之後,我們才真正達到出離的目的,能夠斷了生死,就是阿羅漢的身子才能入的寂滅的涅槃,如果沒有空性就不行。所以說出離心的真正圓滿,是要在證了空性之後才算圓滿。同樣,我們生起了菩提心還要證空性,這就是生起了勝義菩提心,同時還有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就是去行持六度四攝之心,這兩樣都圓滿了,菩提心才算圓滿了。這時我就要給大家道喜了:你們肯定要成佛了,不成佛是不可能的了。

  什麼是[耽著輪回圓滿]呢?就是我們貪一切世間圓滿的心。我們要將貪世間圓滿的心變爲“大貪”,要“貪”爲利益遍虛空一切如母有情,我們一定要成佛。大家就是要具有這樣的心念,不要貪世間的東西。

  [這種希求自己解脫輪回的合格出離心生不起來,希望其它有情解脫輪回的大悲心就不會生起,所以沒法不要這個出離心。爲了成辦佛的色身,必須積集福德資糧,這主要歸究于菩提心,成辦法身智慧資糧中最重要的是正見。]這段話中的[合格]即爲合量。[色身]即爲報身。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想解脫,還說想解脫別人,這怎麼辦得到呢?這就是句空話。自己還感覺這個世間值得貪戀、還貪戀不夠,怎麼能說:“你們不要貪戀了,我一個人貪戀!”這是什麼事情嘛!要自己先具有出離心,感到世間的痛苦不能忍、非脫離不可,才能聯想到所有有情都是這樣的痛苦,才會想救他們。佛法上簡單地說就是:爲自身解脫就是出離心,爲遍虛空所有如母有情都能夠得解脫就是菩提心,在修的時候各自的所緣不同,意義就是這樣的。簡單的一句話:出離心是爲解脫自己,菩提心是爲解脫一切有情。

  在一切積福德資糧的方法裏面,積得最大的、最快、最多的莫過于菩提心。因爲在菩提心裏面是具備了六度四攝的,盡是利人的。有了菩提心我們就不是只利益一個或少數有情,而是要利益無量的有情,遍虛空沒有一個有情不是我們利益的對象,只是看緣是否成熟,諸有情能否接受而已,所以我們想利他的心量就大得很,想培福也就容易。做培福的事、做利生的事都需要智慧,因此我們做培福之事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增長自己的智慧資糧。還有專門講法相以及體性的教授,更容易使我們智慧圓滿。

  簡單地說正見就是緣起有、自性空,這是很重要的。

  [因此,一切道要都能攝入叁主要道而修,] 無論什麼道都不能脫離上面這個範疇,不能脫離這個範疇就說明一切道都可以歸納到叁主要道中來,所以叁主要道就把一切都包括了。佛的一切說法都被《菩提道次第》所攝,《菩提道次第》的精要就是《叁主要道》,因此說《叁主要道》是佛法精要中的最精要。

  我們大家今天能共同學習,都是大家過去生中好好修學所積的善業感得我們聚到一起來共同學習佛法。在藏區有學這些法的,但在內地則很少,內地有很多講經說法的,講各種經、傳各種法、灌各種頂的都有,但是講《菩提道次第》的很少,講《叁主要道》的就簡直沒有。以前海公上師很慈悲,他講過《菩提道次第》攝頌,但是真正全部講《菩提道次第》的還沒有,講《叁主要道》的更沒有。我們在這裏共同學習,對自己來說能夠迅速得解脫、迅速成佛,同時在內地也樹立一個法幢。人們如果都能朝這個方向去做的話,就都可以達到解脫,都可以達到爲遍虛空一切如母有情、依宗喀聖教的教義而成佛,這真是殊勝而又殊勝的事情!所以說,大家能夠來學習是很不容易、很不容易的;是很難得、很難得的;是稀有、簡直稀有的!我們在這裏學習就是帶個頭,以後大家好跟上來。

  [這是妙音直接賜予大寶師尊宗喀巴的殊勝教授。]《菩提道次第》裏面這些道理是妙音,也就是文殊菩薩,直接賜予大寶師尊宗喀巴的殊勝教授。什麼叫大寶呢?寶就是摩尼寶,大寶就是最大的、最殊勝的摩尼寶。我們在如此尊貴的上師面前想要什麼法、求什麼教授都能得到滿足。有求解脫的教授,也有求斷叁惡道的教授,還有求成佛的教授,隨便我們大家去求。修法不像學法這樣簡單,在修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情形,有好的情形也有壞的情形,都需要找上師、求教授才能夠幫助我們,我們才能很省力、很順利、很節省時間地把問題解決了。靠自己看經書往往會憑個人的理解,有時看不懂,有時會理解錯了。

  比方說現在的《菩提道次第》就已經說得很明顯了,但是那裏面還藏了多少教授,單看字面還是不懂裏面的內涵。記錄是無法一一記下上師的內心意義,要靠自己聞、思、修,叁個階段同時進行,最後才能理解這個教授的字裏行間有些什麼內涵。修的過程中還要結合自己的經驗,既要用世間法來看因果,還要用出世間法來看因果,心裏才能明白。

  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講因果,沒有無因而生的果,更沒有這個因生出另一個因的果的事,那就叫不順因。我聽到這樣的說法:“只要把大圓滿勝慧修好了,菩提心就自然會有!”這種話是鼓勵大家修大圓滿勝慧的,其實是因不順。大圓滿勝慧的因是講緣起有、自性空的教授;菩提心的因是講念母恩、報母恩、生慈心、生悲心、自己發心非成佛來度一切有情不可的教授。二者所緣不同,不會這個所緣生那個果。假如這個所緣可以生那個果,那麼種玉米就可以收獲麥子,種枇杷樹就可以長出桃子,這是不可能的,因不順嘛!

  [最初沒有出離心就無法使心趨向佛法,]沒有出離心,怎麼能放棄、不追求世間的圓滿呢?舉個例子,現在的百萬富翁還在追求成爲千億富翁,他的貪心是沒有止境的。帕繃喀大師教誨我們時說得好:把我們貪戀世間圓滿的心調轉過來爲衆生成佛,這樣恰恰就修好了。大家可以看看世間富翁們,就是再有錢他還在一天到晚的想著錢,拼命賺錢停不下來、也沒有方法停下來,因爲貪念的對境不同。假如我們將這樣的貪心調轉過來爲衆生解脫成佛自己非先成佛不可,這樣的“貪心”就對了,這就是我們修行人將煩惱轉爲道用。帕繃喀大師就特別說,你們世人最會修了,你們把成辦世間法的心拿來…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2· 爲什麼要學[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