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P10

  ..續本文上一頁能就更不同了,因爲我們是爲無量的衆生在修,所以我們積的福慧就非常大。

  比方說我們救度一人只有一塊錢,是很少、很少,假如說我們能夠爲救度遍虛空一切有情而學修,將來要報他們的母恩,要解脫他們而成佛,有無量數的衆生,就有無量數的一塊錢,這個數字是不是大到不可計算?全世界不過就幾十億人,遍虛空有多少億衆生,我們就等于存了多少億的款。所以說心量不同,種性就變了,修學方面的障礙就小了,甚至可以說無所謂障礙了,無論任何對境都在修行,再有苦受也還是要修行。我們現在修時間長了就感到不得了:“哎喲,痛啊,坐不下去了,真惱火啊!”等我們得了定以後就沒有這樣的情形了。假如我們真正證了空性以後,心裏就不憂苦了;假如我們菩提心生起之後,心裏就沒有苦事了。那時沒有那一樣不是我們修行的對境,沒有那一樣不是我們修行的所緣。

  我們學佛法最要緊的就是要生菩提心,全部菩提道就是爲生起菩提心。有人會問:“修菩提心只是修一個法門,《菩提道次第》還有那麼多的法門嘛。”菩提心和出離心的修習過程是一樣的,如果我們只是生起出離心,這時的出離心只有一半,並不是出離心就圓滿了。要將出離心的功能生起,要先將戒定慧修好,真正生起慧之後,出離心的功德才是圓滿了。菩提心也是一樣的,我們開始生起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我們還要接著去修六度四攝、證了空性之後,世俗菩提心就變成了勝義菩提心,那時的菩提心才算圓滿。整個《菩提道次第》就是教我們怎樣生起這些功能的,其他的經中都沒有直接談到這些問題。實際上所有經中都有這些內容,但大都是隱含在其中,只有隱秘的支分,沒有明顯的支分。我不是說哪些經不好,經都是殊勝的,所有經中間都包括了若幹道次第,只是我們找不到而已。隨便翻開任意一部經,都是佛親自說的,他最後都說這個可以成佛,可是我們就是沒有什麼辦法直接從其中找到成佛的方法。成佛是需要有次第的,就像我們讀書一樣,有幼兒園、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生。讀小學時老師就說:“你們要好好學,將來就可以讀大學,讀研究生。”可是其中有多少次第卻沒有說,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菩提道次第》中才有成佛的方法,宗喀巴大師就是文殊菩薩,他將佛教叁藏十二部全部包含、攝入《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來自于阿底峽尊者帶來的《菩提道燈論》,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中特別標出出離心、菩提心、空見。我們如果依照《菩提道次第》而修,就不會浪費時間,也不會浪費精力,我們所做的全部都是在成佛的方面。

  現在我們大家聚到一起共同學習這部《叁主要道》,是大家在過去生中很辛苦、很辛苦地修學,聽了佛菩薩的話,尤其是聽了宗喀巴大師的話,並且在過去生中曾經修學過了,現在才能在一起來共同學習,所以說這是很不容易的。

  我簡單介紹一下,講《叁主要道》在我們內地是稀有中的稀有,就是在康藏地區,專門講這個也是很稀有的。他們學的內容比我們完善,有五部大論,從下士道起,一步步地廣開。我們現在哪有這麼多時間,也沒有這樣的福報。我們現在就是學《菩提道次第》也不容易,當年我在康定,跟著昂旺朗吉堪布上師,用了七年的時間才學完《菩提道次第》。我也曾聽他過講《聖道叁要》(即《叁主要道》),所以今天我才敢和大家來共同學習,因爲我是有師承的,不是隨便亂講的,我會將自己知道的講出來貢獻給大家,自己不知道的我會告訴大家我不知道。大家應該生起無量的歡喜心,在內地要想聽一聽《菩提道次第》很不容易。在座的大家都是學佛法的,你們也知道,在內地講這部經、那部經的;講這個法、那個法的都有,唯獨沒有講《菩提道次第》的。隆蓮法師曾對我說她要講《菩提道次第》,但是她現在沒有精力來講了。所以說,要學《菩提道次第》的確很不容易。《菩提道次第》那麼廣,它的精要就是《叁主要道》。我們現在雖然只學《叁主要道》,就等于是沒時間學《般若》,就把《心經》學好,都是一樣的道理,把《叁主要道》學好就等于把《菩提道次第》的心要學好了。

  因爲今天有新來的法友,所以我詳細講一下,這個《叁主要道》是非常殊勝的,是不容易得到的。學佛法要有師承,沒有師承,單看經書與典論,中間有多少密意就無法知道。有了師承,上師就會將這些密意開演出來,還要介紹修學中的經驗。自己照著書去修肯定很困難,如果我們得到修學中扼要的地方,簡單的說叫做語訣,就可以省力。舉個例子,比如我給大家講很簡單的一句話:“當成真事來做”這就是語訣。這句話就是說無論在忏罪或是禮拜時,要把所做的一切都當作真實的事來做。僅是一句話:“當成真實事做”,我們心與法就合攏了,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年我的上師在講法的時候,這類話對我們說得就很詳細,每一個法都有它心要的地方,該怎麼入手、該怎麼修、修到什麼程度才合量、怎樣才能將疑惑和錯誤的歧途排除幹淨、最後如何才能圓滿、究竟,這些都是要靠上師講,單靠自己在經書中看是看不出來的。

  學佛法要有師承,沒有師承就只能靠個人的能力和理解程度了,那可以說是抓一漏萬!好多精要的東西都無法知道,因此我們學法第一個就是要有師承。第二個是所學之法一定是經過過去的大德將其中的雜染都排除幹淨了的,還要經過過去的大善巧者、大成就者修過並且得證了的,我們只能依這種法,因爲這才是清淨的法。光是法源清淨還不夠,還要支分圓滿、不缺支分的法,這樣的法只有宗喀巴大師教法才有。宗喀巴大師的教法是釋迦牟尼教法衰落之後又使之複興起來的教法,因此康藏地區的人認爲宗喀巴大師是第二個釋迦牟尼佛,所以稱他爲第二法王,這是由他們的信心而生起來的。爲什麼說是由信心而來的呢?修法就是要有道次第,道次第開得很詳細、很圓滿、很清淨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他還親自建立了很多學修的規矩,如學修五部大論,比我們扼要所學要更明細得多。另外他還建立了上下密宗寺院,由顯入密。在顯教中他又實行辯論,將每一部經論中的疑難問題、很不容易解釋清楚的問題拿來辯論。當場提問,提問後立即回答,康藏地區稱其爲辯經,擊掌之瞬間就要回答得出來,否則就是輸了。如果經過多輪辨經都能獲勝,才能考得格西。叁大寺考出來的格西又在達賴佛面前再由八大經師辯經考試,選其中七名爲拉禳巴格西。他們是最善巧,最能將疑難問題回答清楚的。這些是我們聽了很歡喜,很隨喜的內容,可是我們還做不到。

  大家現在是一天忙到晚,白天要忙工作,回家要忙家務,簡直沒有時間。現在我們能夠有機會在這裏好好學《叁主要道》,不管有多困難,大家共同發心將《叁主要道》學清淨、學圓滿,這就等于是在內地開了好頭,我們利用很短的時間,將出離心、菩提心怎麼能夠真正生起、將來憑這些成佛的東西算是初步得到了。道理搞清楚之後我們要天天串習,慢慢地將自己的心念變過來,這樣才是真實得到了,真實得到之後我們再修密就必成。現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忙著去修什麼明心見性,修什麼無上密,是起不到變心作用的。起不到變心的作用,業果就不能改變,那不就和外道一樣了嗎?

  外道所修的內容有些和內道是一樣,六通的前五通是一樣的,他們同樣講要得定的,照他們的方法修,也能得到奇異的功能,但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因爲今天新來了許多法友,所以我說得詳細些。現在我們繼續學習帕繃喀大師所講的《叁主要道》。

  由于我們相續中不善業的力量最大,因此只有不善業會在臨終時被潤發。假如不善業被潤發,那麼下世所去的地方也就只有惡趣了,所以我們肯定將投生于惡趣。

  爲什麼說[我們相續中不善業的力量最大]呢?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天天都在和人與事物接觸,最難得的是爲今天自己在外邊做了一件好事而十分高興地回家,這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有這樣的情形:下班回家心裏高興:“今天很不錯,我對某人很好!”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很少有?但是我們幾乎天天都在做造惡業的事,卻被被自己忽略了。我們平時總覺得自己是個善人,是最好的,在群衆中可謂是標准公民。可是如果我們按照佛法的十惡業標准檢查一下,自己的惡業幹淨了嗎?沒有幹淨吧。我們的身叁業:殺、盜、淫;語四業:兩舌,惡口,乃至于绮語,妄語等等都幹淨了嗎?我們心裏的貪、瞋、癡幹淨了沒有?這些我們大概都沒有認真檢查過。就算我們沒有現行的惡業,可心裏是不是有活動呢?這些我們同樣也沒有認真檢查過。

  最大的、最難克服的不善是妄語,在座的個個都會犯妄語,就算你在其他方面都修得很好,妄語也是難免不犯的:有些事別人問到了你卻不敢說真話,就只好對別人說假話,這是很自然的。我曾看到過一個學生問另一個學生買到電影票沒有?那個被問的回答說沒有買到,其實電影票就在他的口袋裏,他不敢說實話是因爲對方比他力氣大,說了實話電影票就會被搶走。就算你今天沒有機會犯妄語,也難免不犯绮語。绮語就是說沒意義的閑話,張家長,李家短,既不利于人家又不利于自己,這種绮語我們犯了沒有?難免不犯吧。看起來是小事,很不要緊,但是業力可是要天天翻番的:今天是一,明天就是二,後天就是四。這樣倍增起來,小惡就會變成大惡。

  像上面所說的惡業我們幹淨了沒有?大約都沒有幹淨吧。可是平常自己還是覺得了不起:我是鶴立雞群,總比別人好些!但是仔細想想,我們幾乎一天也沒有離開惡業。至于做善業、做能利人利己的事,我們卻是很難遇到這種機會。別人與我們發生接觸時,我們首先會考慮對自己有沒有什麼危害,通常不會生起利他的心,這樣當然很容易成惡業。所以盡管我們看起來是有很好的功名,但是自己的心識中天天都有惡業。…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