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的力量是要翻倍增長的,天天做、天天倍增,這個數量就非常大了。我曾經做過這樣的計算,如將做一件惡業的力量用一表示,按照業力每日翻倍增長來計算,算到一個月時這個數字有多大?那是叁億多!假如每天都在作惡,算到一個月時就是五億多!因此我們盡管只做了一點小惡,將來都會成大惡,而這些通常是會被我們忽略的。這種不善業的力量在我們臨終的時候必將把我們引到不好的地方去。
我們必須知道:因爲我們不善業的力量最大,[因此只有不善業會在臨終時被潤發]。爲什麼叫潤發?就是在自己臨終時起了貪瞋,被煩惱所潤發,那就要感果。對于貪瞋我們要想辦法,阿羅漢之所以過去有業卻不受果是因爲他沒有煩惱,所以不會被潤發,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現在就是要實修,修到貪境現前我們不貪;瞋境現前我們不瞋,通過慢慢地培養,我們識田裏就沒有煩惱來潤發,這是大家都可以做到的。假如我們臨終時任何景象現前都能不生貪瞋,也沒有煩惱潤發,我們就不感苦果墮惡趣。還有就是要不執實,現在要我們不執實是辦不到的。我們睡著了是執實,醒了也是執實,只有將來證了空性之後我們才能不執實。
[假如不善業被潤發,那麼我們下世要去的地方就只有惡趣了,所以我們將肯定生于惡趣,]這一點大家要明白。我們不好好努力學修佛法,沒有什麼成就,舍身之後當然只有到惡趣。前面我就已經說過,我們學佛法總要有所成就,大成就沒有,總要小有成就。我們都是初業有情,就是現在學得再多也還是初業有情,就是因爲心裏沒有生功能。
我們不敢說這一生自己能有大成就,但可以說這一生通過努力自己可以小有成就。小有成就是什麼?我的體會是:一是能把業果搞清楚了,對業果能如法地取舍,不造惡業,就可以生生世世得人身繼續學修佛法,這是一種小有成就;二是努力修定,如果定在心裏生起了,就可以離開欲界,欲界所有的痛苦就沒有了,就可以到色界、無色界,這也是一種小有成就。我們修定的目的並不是生色界、無色界,而是得定之後求無我的智慧,解脫生死。上述這兩樣能夠得一樣,我們就是小有成就。我們學修佛法的人今生一定要努力,兩樣小有成就起碼要得到一樣。如果能夠兩樣一起生起,我們就沒有辜負人生,就能從此生生世世得人身。如果我們再發與宗喀巴大師教法不離的清淨大願,肯定就能一生比一生好,待到各樣成熟了以後就可以一生成佛。一生成佛不是學了一下子就可以成佛,是多生累劫集聚資糧,福慧最圓滿的時候,最後佛當面給你說法,你才可以言下得證。
我還要跟大家再說一下:諸位就是修得再好,到了馬上就要成佛的時候,也還是要去上師面前求最後成佛的教授。但這是需要先將前面的次第都修好了,最後成佛的教授才能修得起,單給你一個最後成佛的教授,你是修不起的!現在有些人說:“趕快修密法啊,修好了一下子就能成金剛大持。”其實即使將成金剛大持的方法交給你了,你修得起嗎?還是修不起嘛。要想修得起,就只有修《叁主要道》,這是最最起碼的,是菩提道次第的核心。所以說今天大家來一起學習,不知道有多大的福報,過去有多大的善根。簡單的說,是過去沒有離開宗喀巴大師的教義,因爲上師是我們生生世世的上師,不僅這一生才是我們的上師。
這一段告訴我們自己不善業的力量大,因此無論如何我們平時都要做到:遇貪境時不貪,遇瞋境時不瞋,讓煩惱不起現行,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墮入惡趣。
現在我們中有許多人喜歡跑到據說有神通的上師那裏去求卦、預言、推算,詢問自己後世將生于哪裏。他如果說好便感到放心,如果說不好則感到害怕。然而這豈是保信之法!根本沒有必要靠打卦、預言、推算去了解自己後世將到何處去。大悲大師在大寶經典裏面早就對此作了授記,印度、西藏的衆多班智達、大成就者也都作了授記。
[大悲大師] 是指釋迦佛;[班智達] 指的是善巧者;在龍猛前面加了一個[聖]字,是爲了像佛一樣的稱贊他。
打卦、看相、求問等等這些怎麼靠得住呢?我簡單說一下:由于我們學修佛法之人在不斷地止惡修善,身上的、心上的境也就不斷地變。打卦、求問只能算到當時的情形,我們以後的變化他們怎麼算得出來呢?這就是那些打卦、求問等等不可信的道理。由于我們自己天天不斷地在止惡修善,身心都在變,打卦的時候人家看我們的只能是當時的情形,以後的變化他就無法知道,所以說打卦、看相等這些是沒有用處的。換句話說,我們大家要認識清楚:修學佛法之人的未來看相的看不准、打卦的打不准,因此我們若去求打卦,就像對泥巴牆說好話:“求你加持我哦!”那是辦不到的。
比如,聖龍猛在《寶鬘論》中說道:“不善感諸苦,如是諸惡趣;善感諸樂趣,諸生獲安樂。”
[不善感諸苦,如是諸惡趣]是說:假如你做的是不善業就要感苦,感什麼苦呢?就比如墮在惡趣裏。[善感諸樂趣,諸生獲安樂。]是說:只要你做的是善業,不僅是這一生,而且若幹生都會得安樂。這句話太殊勝了!
所以,我們現在雖然不能以現量決定後世將至何處,但由于佛能如實觀見隱蔽事,因此可以依靠佛的聖言量以信解比量獲得決定。
這句話是說:我們的因緣在普通人面前你不說他人就不知道,但諸佛菩薩是知道的,因爲他們是現量實證。諸佛菩薩這種現量實證能將我們的未來後世一切都反映出來,在他的心量裏面顯現出來,因此在諸佛菩薩面前是不能做假的。如果我們做假,他就要笑我們,這就如同小孩子在父母面前說假話要被父母笑話一樣。我們在佛的面前必須有什麼說什麼,誠實忏悔自己過去的惡業,這樣我們就不感重苦果了。孔子說:“君子之過猶如日月蝕焉。”這就是說君子有了過錯,就像日蝕、月蝕一樣,大家都能看得見,所以不要隱瞞。我們應該徹底把心念裏的一切壞東西都丟幹淨,免得倍增感苦果。
爲什麼說佛的聖言量可以信解呢?佛的語言裏面沒有過失,因爲說假話是一種過失,佛從不講假話,他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同時佛是有悲心的,想給衆生拔苦;佛是有慈心的,想給衆生得利益。因爲要利益衆生,佛就不會說假話,所以佛的語言是可以相信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生信心。
有些東西我們可以眼睛看得見、可以理解,但因果是我們看不到的。如果不相信佛的聖言量,我們對看不到的東西就會生懷疑。其實很多看不到的事情都是真的,只不過我們看不到而已。我舉個例子:原子彈上天了,我們親眼看到沒有?我們無非是從照片上看到,它怎麼上天的我們就看不到。我們的太老祖自己見過沒有?沒法見到;我們後代的重重孫子自己能不能看到?也肯定看不到。所以,看不到的不一定就沒有。業果是有的,但是業果又是很微妙的,它有總因果,又有各別的因果。總因果就是善生樂果,惡生苦果。但是因中有各別的差別,所以就生出各樣的果。比方說孔雀的尾巴有翎子,別的雀鳥則不一定尾巴上有翎子,這就是各是各的因果,所以不同。
我們應該這樣調節自己的心態:凡是佛說的話,根本用不著懷疑,完全可以相信,因爲他說的話是符合因果規律的,因果是我們看不到的,我們只有相信佛的話。
如果這樣,我們投生惡趣(幾乎)是肯定的,那麼我們應該馬上去尋找一種可避免生于惡趣的方法。而要想從惡趣中解脫出來,就必須找到有能力救護我們的皈依處。如同將被處決的罪犯請求有權有勢的官員庇護一樣;犯有重大罪業的有罪之人面臨惡趣判決時,能夠救他的只有叁寶,所以必須向叁寶求皈依。
由于有別業存在,除了總因果還有別因果,所以這裏用了[幾乎]這兩個字。[皈依]就是求救的意思。[面臨惡趣判決]意思是將要墮入惡趣。我們墮入惡趣其實很容易,並不是那麼好久遠的事。因爲死無常,只要呼吸有出無進,我們一期的生命就結束了,就是這麼簡單。我們生存需要不停地呼吸,只要呼吸變成有出無進,馬上就會墮入惡趣了,並不需要多少時間。[向叁寶求皈依]是我們學修佛法之人首先要做的,找個保險公司,免得自己墮落惡趣嘛。
僅僅向叁寶求救是不夠的,我們對他們鼓勵的事必須要去修,對他們禁止的事必須要去斷。如果佛能夠用手來救拔我們,用水來洗去我們的罪障,那麼這些事佛早就做了,我們現在也不會有苦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能仁只能爲我們說法,並勸導我們對業果作出無誤的取舍。
[僅僅向叁寶求救]是指只靠佛力,僅靠這樣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靠自力。這段話中的[他們]指的是佛。假如佛能用手拉住我們,衆生早就被佛救完了。佛的願心是救度一切衆生,他如果能用水來洗淨我們的罪障,還用得著這麼辛苦地來救度我們嗎?衆生的業是他們自己所造,只能由他們自己來受果,佛是沒有辦法的。佛只是在衆生修法時起幫助的力量,衆生若不修法,佛就只有悲歎。觀音菩薩之所以要流淚,就是因爲衆生實在不好度,有的衆生眼看著就要脫離苦海了,轉眼又墮了下去。
耶稣教所認爲的神父給新來者用淨水洗一下就可以消除他的罪業,外道所認爲的有功就可以抵過,這些都是想當然的,實際上是不可能這樣的。
這裏[能仁]就是指佛;[取舍]就是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經中說:“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衆苦,非將所證遷于他,示法性谛令解脫。”
[非將所證遷于他,]就是說佛不可能將自己所證的功德移到衆生身上去。[示法性谛令解脫]中的[谛]字就是真實的意思,就是說這一切的法性真正是怎麼樣的。這個[谛]字不是從權而說,而是實實在在的。這是說佛將他得解脫的方法告訴我們,讓我們照他的方法得解脫。
因此,當我們想到,“我爲了解脫惡趣而皈依叁寶,…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