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成佛我就必須學成佛的方法,學成佛的方法有道次第,現在我就是要從最基礎的法門開始學習。”大家一定要下這樣的決心。不要對自己說:“這些還是留到下輩子我再修吧,或者等我孩子長大後再修。”不能有這樣的心,因爲死無常,所以馬上就要下成佛的決心。
這裏我給大家解釋一下爲什麼說佛身上放的光都能解脫一切有情。通常的教授、儀軌上都說:佛放光,乃至我們放光去迎請佛。但是大家要知道,並不是放光就能起作用了,外道修得好也同樣會放光。放光是什麼含義呢?佛身放光就是指佛的心念,假如佛的心念要到我們這裏來,無論離我們再遠他都能來。在修儀軌時我們念自己心放光,迎請本尊,迎請上師等等。可我們現在是初業有情,能有什麼光到佛那裏去?我們從哪來的光呢?說我們放光同樣是指我們的心念,因爲我們在修學佛法時心境是清淨的,所以是光明的。佛的光照到我們身上,就是他的心念到了我們身上。我們迎請佛也是用自己的心念,相隔再遠心念都能去,不然我們這樣的初業有情哪裏放得出那麼遠的光?再加上佛菩薩的心不舍有情,我們的心念一去,他的心念馬上就和我們的心念合一了。比如我們要到兜率天去,就應該天天修法,迎請上師,這樣才能去得了,其實是心念能夠去得了。北京那麼遠,你心念一想,就能去得了。佛的功德圓滿,他的心念出來時是以光明爲相的,所以我們感到是他在放光。以不了義來說是佛在放光,以了義來說就是佛的心念到了我們身上。當我們的心念與佛的心念合一了之後就有兩種作用力量:自己通過虔誠地修而獲得的力量再加上佛加持我們的力量,兩種力量合一了,就像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若加上一個人來幫自己,自己的力量就大了。因此我們修學佛法時既不能離開自己殷勤的修學,又要求得上師叁寶的加持,也就是求上師叁寶給我們幫助的力量。
[在每個有情面前,均能變化出適合于這個有情的界、根、意樂及隨眠的色身,並用他自己的語言來說法等。]這句話告訴我們,不成佛是不可能有這樣的心量的!我們要在一切有情面前說法度生,必須首先適合各個有情的界,也就是適合各個有情本身具有的特性,這樣才能合得起。比方我們是人,釋迦佛要度我們就要示現人身才能與我們合得起,假如他示現一個蟲子就與我們不合,示現天人我們也聽不懂他的話。再有就是根也要相合,這個相合是指要相合于有情的,而不僅是相合于說法者自身的。同樣,意樂也是要適合有情,不是說法者自己說好就行了,你說好聽者不樂意怎麼辦?還有最難的是隨眠的色身,隨眠是什麼?就是煩惱。你要度衆生就要適合衆生的煩惱。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一切都要和衆生合得起。單依說法者不行,說法者要和衆生合得起,現這種衆生的相,用他們的語言來說話。就比如對中國人要說中國話,不能說外國話;在康藏地區要說藏話,不能說漢話。你要度一切有情就要懷著報恩的心,萬事各方面都要將就有情,這樣有情才喜歡聽你的話。假如你與他合不起,他就不會聽:“你說得好,你說你的,與我無關!”只有你與他合得起,他才肯聽你的話,你才可以幫助他。不具大悲心的辦不到,大悲心沒有生起之前,肯定是做不到的。一定要大悲心生起了,根本就不想自己,只想爲了一切有情才能做得到。
那麼,我有沒有能力獲得這樣的佛位呢?有的;成佛所需身中最殊勝的是暇滿身。南瞻部洲人所具有的胎生六界之身,是極其殊勝的,以此能在一生中成就雙運金剛持位,我們只是沒有去修才沒有成佛。
[胎生六界之身]即指人身。[雙運金剛持位]就是密法裏所說的佛。顯教裏所說的成佛,就是如釋迦佛一樣的身子,是佛示現給我們看的,其實他們都是具備金剛雙運身,完全是顯密合一的,只是我們衆生的根基不同,有適宜說密法的,有不適宜說密法的,所以賢劫千佛講說密法的佛只有幾尊。
[只是沒有去修才沒有成佛]這句話說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前面說人身如此難得殊勝,只要我們修就可以成佛。世間法中哪一樣不是我們人做的?世間法我們能做得好,如果用來學佛法還是同樣可以成功。問題關鍵在于我們沒有去修,單聽聞不夠,必須要修!修就是反反複複地想這個道理,從而得出決定見,自己的行動全都依決定見而行,這才是修。
成佛的方法是大乘法,我們已遇到了圓滿無誤的聖教心要——“勝者第二”宗喀巴大師的顯密雙修無垢教法。簡言之,我們只是被自己的不精進所蒙騙,事實上我們具有遠離一切違緣,具足一切順緣之妙身。如果現在還不能去修,將來比這更好的身和更妙的法肯定是不可得的。
[勝者第二]就是第二法王。[顯密雙修無垢教法] 在顯教裏面,很多修法都隱含著有密法的修法。 [被自己的不精進所蒙騙]就是說我們大家不肯鼓勁努力,只隨隨便便地修。能得人身是很不簡單的,就是要得一個殘腳歪眼,肢缺體殘的人身都要守一條清淨的戒啊!要得到像我們這樣圓滿殊勝的人身,既要把戒律守清靜,又要六度圓滿(就是不能達到圓滿,起碼也要有相當的水平。),還要發清淨善願,才可以得此圓滿殊勝的、可以學宗喀巴大師教法的人身,所以這是不容易得到的。千萬不要因爲世間的事情就把自己的福報浪費了,這是很可惜的。我們得到這麼好的人身,一定要做成佛的事情。
成佛不怕很困難,是一定辦得到的,釋迦佛已經給我們示現了,他就是以人身修成的。他的修成告訴我們,我們的人身也修得成。所以,我們要有這樣的大願:“從今天起,我學修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成佛!”做的當然要從基礎開始,萬丈高樓是從地基開始造的,我們就是要從簡單的做起,目標還是要將萬丈高樓建成,也就是要成佛。
[更好的身]就是我們能夠解脫,能夠成就菩薩的身,這就是我們的更好的身。自己現在不鼓勁,不努力,佛位就不會憑空落在我們的身上,因爲沒有我們這樣的因,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加倍努力。
[更妙的法]就是我們能一步步地修上去,修一步比一步更好的法。比如我們在修下士道的法時,中士道的法就比下士道的法更殊勝,上士道的法就比中士道的法更殊勝。
沒有基礎聽了再好的法還是修不起,所以大家現在不要忙著修更高的。我們現在努力地修一步,得一點,來生就少一段辛苦,來生我們還可以繼續修。雖然來生我們還是要從頭修,但前生曾修過的今生修起來會快一些,前生沒有修過的,今生想要修成就很困難。既然修成很困難,我們就慢慢修行嗎?不,我們還是應該快快地修。我們現在修過了,來生才不會那麼困難。盡管來生還是要從頭修起,初修時要叁個月才生得起的法,修過以後的可能只要叁個星期,甚至一個星期就能生起功能,這就是一個熟練與不熟練的差別。比如學過機械的人,眼前的機器搞熟了以後碰到其他的機器都能很快地開起來,沒有學過機械的人,看到機器怎麼也沒法讓它動起來,這是同樣的道理。
有些人說,現在是濁世,是惡劣的時代。事實上,從無始以來,我們從未經曆過比現在更好的時代!現在值此僥幸獲得這樣一次機會之際,我們必須盡力去修習佛位。因此,當我們想到:“爲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必須盡力去獲得無上圓滿菩提。”而憶念菩提心的所緣相,作這樣的思維便是根據上士道次第來改正我們的動機。當行者生起“無勵力”的體驗才算真正的發菩提心。
[事實上,從無始以來,我們從未經曆過比現在更好的時代!]我們現在的環境苦啊,盡管現在的物質享受比過去好得很多,但是現在人的心卻比過去的人苦得多,修學佛法的時間也不夠。爲什麼帕邦喀大師說現在是最好的時期呢?正是因爲現在有各種的苦,有了各種苦相才生得起厭離的心,才會想要出離。有苦的時候我們才生得起厭離的心,有了厭離的心才會想出離,有了出離心才會想如何去出離。總之,有了苦受我們才想出離,才想得到自己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母親也在同樣地受苦,我們才生得起菩提心,所以帕繃喀大師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就是這個道理。
當年在康定我們修學後都發願生阿彌陀佛淨土,昂旺朗吉堪布上師沒有對我明說,只是告訴我不要經常念。回去後我就想,生阿彌陀佛淨土這麼好的願,爲什麼上師叫我不要經常念?以後聽了昂旺朗吉堪布上師的教授我才知道,不是簡單地念“阿彌陀佛”就能生阿彌陀佛淨土了,還是要自己修得有功能。淨土也分叁品九等,自己在世上修到哪種程度,就到哪一品、哪一等,這是一種修學。另一方面,生于阿彌陀佛淨土的人那裏沒有苦可受,道理是都講了,沒有實境自己的心裏怎麼能生得起功能?肯定生不起的,所以生于阿彌陀佛淨土的人還要發願,再生到南瞻部洲來。與其生到阿彌陀佛淨土以後再發願到南瞻部洲來,這不就等于[渡一次水需撩兩遍衣]了嗎?我們現在已經生在南瞻部洲了,何必還要再求生阿彌陀佛淨土呢?那爲什麼還要講發願生阿彌陀佛淨土呢?那是因爲佛對那些實在不懂修學,講道理也聽不進去的人,只好對他說:“你念阿彌陀佛好,以後能生阿彌陀佛淨土。”這是佛的一種悲心。真正學淨土的人還是要學教理,並不是只念阿彌陀佛。所以從那以後我有時也會念一兩句“阿彌陀佛”,但不天天念。我們千萬不要[渡一次水須撩兩遍衣]。
[所緣相]就是想哪些才是生菩提心的條件。所緣是分爲兩種:形象所緣就是觀佛菩薩的像或觀上師的像,義理所緣就是想道理,以道理爲所緣。修菩提心是以義理所緣爲主。上面帕繃喀大師說得清清楚楚,他以悲心來說明不要[渡一次水須撩兩遍衣]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從學修佛法開始就發菩提心。
什麼叫[無勵力]?就是當一個法修到熟極了的程度,不需要思維、不需要刻意鼓勁就能自然而生起正確地心念,這就叫做[無勵力]。比如學機械的人,各種…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