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P2

  ..續本文上一頁都偷不走。換句話說,如果你心裏起的是不好的意業因,那麼誰都救不了你,佛菩薩也救不了你,因爲一切都種在你自己的識田裏。我們現在能夠自主的就是一定不種惡因,只種善因,種好的因。

  修學佛法應該不溫不火、循序漸進,什麼事情都一步步來。爲什麼呢?因爲每人都有煩惱和過去的業力,還要看各人的因緣如何,這是自己做不了主的,唯有今生的勤奮是自己做得了主的。每天抓緊自修是第一重要的,就是再忙我們都要把自修的時間挪出來。天天認真想這麼一遍就是修,天天思維佛法的道理就是修,只念儀軌沒有思維就不是修。有些人不上座則已,一上座就打瞌睡,那就不得了,那就永遠修不成了!這一點大家要注意。我們應該把一天中最好的時間,腦筋最清醒的時間用來上座。萬一工作忙了實在沒有空,上座之前就先休息一會,睡得著更好,睡不著就閉目養神,把世間的事丟開,身上的一切細胞得以放松之後再上座,就不容易打瞌睡。

  我還要強調一下:大家在修的時候一定不能有一上座瞌睡就來的壞習慣,如果有這種上座就打瞌睡的習慣,還修什麼呢?這輩子也別想修成了!所以大家開始修時要養成好習慣。修法中有兩種障礙,就是昏沈和掉舉。習慣養好了,不打瞌睡,頭腦清楚,才能去除修法中的昏沈,不然昏沈就去不了。要以定的力量去掉舉,心不緣念正法就永遠得不了定,能夠心住于正法,自己的潛伏意識就不容易現起。掉舉是潛伏意識現起,不是我們在座上修法時還看得到什麼,而是自己的潛伏意識現起。在佛法上叫習氣種子,用現在的語言就是潛伏意識,潛伏意識現起就是掉舉。大家在修佛法時一定要注意兩樣,一是不能打瞌睡,免得有昏沈;二是要學會丟開掉舉。方法很簡單,來了恕不招待,什麼叫恕不招待?就是掉舉來了不要接著繼續想下去。這就像客人來了你不讓座,他就不好意思坐在那裏。頭一次你不讓座,他還好意思坐一坐。第二次他來了你仍不讓座,他怎麼再好意思坐下?用世間的語言說這就叫恕不招待。

  [如今值此獲得清淨暇滿身之際,我們必須要取得一些有堅實價值的東西。]什麼叫堅實價值?就是真正能夠止惡生善。我們今生要堅決只行善、只緣念善、只想善;不緣念惡、不做、不想壞事情;過去造的惡業今生我們趕緊將其忏悔了;過去、現在所有的善業我們都回向成佛,這些就是有堅實價值的。因爲這樣我們生生都可以得好處,一直到成佛都可以得好處,所以稱其爲有堅實價值。我們現在要做這些事情,簡單的概括爲一句話:我們現在得人身要修叁世,惡業要忏淨,善業要回向成佛。要修過去、現在、未來叁世,這些才是真正的愛自己。其他愛自己的方法都是有毛病的,都會將自己引到不好的地方,只有這些才是對自己完全好。

  我們在不作觀察的時候,對獲得這樣的妙身一點也感覺不到特別的快樂,還不如得到一二兩銀子感到更高興些;對于浪費我們的暇滿,一點也不覺得可惜,還不如失去一二兩銀子感到更可惜些。然而,我們所得的這個身體其價值要勝過如意寶十萬倍!如果將如意寶洗叁次擦叁次使之幹淨後,置于幢頂而作供養,那麼衣食等現世的快樂都能不勞而獲,但是即便獲得這樣的如意寶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甚至十萬個,也無法使我們後世不入惡趣,而這還只是此身所能辦到的最小利益。

  [對獲得這樣妙身一點也感覺不到特別的快樂,還不如得到一二兩銀子感到更高興些]通常人們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只是知道愛惜自己身體,卻沒有覺得這個身體難得。大家是不是都沒有想過?作爲知識分子,他們只覺得自己比天天掄鋤頭的農夫要高明的多,但是自己的身子是不是難得卻不曾感覺得到。世間就是這樣,已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知道其寶貴。人身極爲難得,可是人們卻不知道喜歡,還不如得到一些財物感到高興。現在的社會進步是各種物質享受好,過去享受不到。反過來說現在人的心很苦,過去則沒有那麼苦,不像現在的心苦極了。你看現在哪個人每天都能心平氣和、無憂無慮的?沒有嘛。所以說盡管物質文明發達了,可是現在的人心比過去更苦。

  [對于浪費我們的暇滿,一點也不覺得可惜,還不如失去一二兩銀子感到更可惜些。]這句話說得很重要,說得很沈痛。過一天我們就少了一天壽命,福報也就短了一節,可我們卻不覺得痛惜,因爲沒有這個心。不僅不痛惜,甚至想都沒想過。什麼時候才會想?要到我這個歲數就知道了,當身上各處的功能都和年輕時不同了、衰落了,就知道活不了多少年了,在五十歲以前大家不會有這種感受。你們大家都是該抓緊正修的時候了,從二十幾歲到五十歲是一切事業發展的時候,也就是知識不斷的豐富,能力不斷的加強,但是大家有沒有想到要抓緊時間來學修佛法?那是需要過去有多麼大的善業,過去也曾經用過功,身語意叁業都用過功的人才會在這個時間不休息來學修佛法。其他人這時候不是在吃喝,就是在玩耍遊樂,再不就在度假村裏胡鬧。大家今天能來學佛法,過去生中都是曾經好好修學,積了很大的善業才有今天。我們今天彙聚在這裏學習的不過二叁十人,這是很不容易的啊!難、難、就這麼彙聚一次都難啊!

  [然而,我們所得的這個身體其價值要勝過如意寶十萬倍!如果將如意寶洗叁次擦叁次使之幹淨後,置于幢頂而作供養,那麼衣食等現世的快樂都能不勞而獲,但是即便獲得這樣的如意寶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甚至十萬個,也無法使我們後世不入惡趣,而這還只是此身所能辦到的最小利益。]這段話非常重要!我們到哪裏去找如意寶?如意寶就是世間圓滿,可世間再圓滿也不能保證下一世不墮惡趣。爲了能夠世間圓滿現在都有了百億富翁,可是爲此多少人吃了苦、受了害?大商家爲了自己的世間圓滿,把多少小商家擠垮了,他們就吃了大商家的苦;大官僚爲了自己的世間圓滿,把多少同事擠垮了,不然他怎麼爬得上去?這些都有損人的成分,損人就是惡業。你如意了,享受得比任何人好了,是你過去生中的福報,可今生你欠下的惡業帳總是要還的,那怎麼得了!

  現在還有這樣的情形,做了錯事的人還會自鳴得意。按照因果關系來說,這就叫不見爲罪謂功德,這是海公上師的教授。所以,暫時的快樂沒有多少意義,究竟的快樂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相比成佛來說,現世的快樂算什麼呢!大家想一想,我們要想解脫生死,就要舍世間貪,現世所貪的都是世間的安樂,正是我們求解脫生死的人所要丟棄的糟粕,有什麼重要、有什麼好處呢?世間的安樂無非是引起我們造惡業的,不能令我們不墮惡趣。所以,求解脫就要舍世間的安樂。

  這裏我要告誡大家:不是要你們自己故意去找苦來吃,這點千萬要記住。我們要的是不執著去求安樂的心,哪怕如國王一樣福報多得湧起來,只要心裏不執著就沒有關系;身無分文乞丐,將手裏一根打狗棍抓得死死的,也還是執著。這部書裏帕繃喀大師就說道:我們要的是不執著,並不是要大家去當乞丐。

  現在做事情要跟煩惱作鬥爭的確很不容易,但還是要學著做。如何學著做呢?就是要在心裏天天想佛法的道理,天天想,想久了心就變過來了。思和修都要不斷的天天想,搞懂了道理之後就要把書本放下去思和修,光是看書沒有什麼作用。看書的當時心生感動是得了加持:“真是覺得這麼做很正確、這麼做很好,我以後要一定這麼做。”但這只是一時的感動。要天天不斷地這麼做、心不生疲厭的這麼做,才能夠變心。不經常洗滌,衣服不能幹淨,心也是一樣,善念、惡念都在心裏,多生積累的煩惱哪會那麼容易就去除幹淨了?不然佛菩薩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悲心,再困難也要來救度衆生。正是因爲衆生不好度,所以觀音菩薩才流淚,才變成了千手觀音。觀音菩薩在修菩薩道時發了誓願普渡衆生,可是又覺得衆生難度,他的心一退,頭就裂成了千塊,他的上師阿彌陀佛加持他成了千手觀音。這是示現給我們衆生確實難度。

  如果我們依賴此身,想要不入惡趣,它就能爲我們辦到。同樣,如果我們想成就梵天、帝釋等身,它也能爲我們辦到。不僅如此,我們不能獲得解脫與一切智位,僅僅是因爲我們不去修,事實上,依靠此身同樣也能辦到。尤其是別人要修叁大阿僧祗劫才能獲得的雙運金剛持位,依靠此身在濁世的短暫一生中就能辦到。

  [如果我們依賴此身,想要不入惡趣,它就能爲我們辦到。]這是我們做得到的,只要我們將業果搞清楚,決不做惡業,盡做善業,就能不入惡趣,因爲沒有墮惡趣的因了。這就是依人身能夠辦得到的。

  [同樣,如果我們想成就梵天、帝釋等身,它也能爲我們辦到。]我們的人身可以積累成就帝釋、梵天的條件。耶稣說衆生是上帝用泥巴做的,可上帝是由誰來做的呢?他總不能說是無因生嘛!這些說法都是不究竟、不徹底。

  [不僅如此,我們不能獲得解脫與一切智位,僅僅是因爲我們不去修,事實上,依靠此身同樣也能辦到。]這句話大家要很重視。不是我們得不到解脫;得不到一切智位(一切智位就是佛位),我們得不到這兩樣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自己不去修、不去做。只要我們肯去做,就一定能得解脫,爲衆生成佛,這些都能辦得到。爲什麼現在辦不到?就是因爲自己不肯做。衆生有個共同的心理:“成佛好不容易哦!”大家是不是都有這個心理?帕繃喀大師的教授就是說:我們的心量一定要大,學佛的目標一定要定在成佛上。不要認爲佛道難就不學、不修,我們就是一定要成佛。成佛是有方法的,有道次第、有次序的。只要我們依道次第都可以成佛。盲目聽從外面人所說的:最高的是無上密、最高的是明心見性、最高的是大圓滿勝慧,就趕緊去修那些高的,那就浪費了我們的人身。

  我們所發之願是要爲衆生成佛,用功卻要在下士道,先把人身保住,保證生生世世都得人身,才能不斷地修…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