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P6

  ..續本文上一頁人家還算很客氣,就好比你借了他一百塊錢,他只要你還他一百塊錢,連利錢都沒要,但是你畢竟要還他一百塊錢嘛。我們通常這樣遭的冤枉不知有好多!比如今天丈母娘來了,趕緊殺個肥母雞來招待,總不會只拿小菜來招待,把丈母娘冷落了。如果虧待了丈母娘,愛人能同意嗎?大家想想是不是會有這種情形?我們所造的惡業,往往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造的。

  [如果認真加以思考,我們可以發現入不入惡趣是不能由我們自己決定的,這取決于我們所造的業。]這一點很重要!入不入惡趣不是由自己決定的,如果可以由自己決定,哪個肯去惡趣呢?地獄裏不就沒有有情了?這裏在座的哪個願意去惡趣?一定沒有誰願意去。就是因爲自己不能作主,所以才會有人墮入惡趣。

  入不入惡趣要看我們造的是善業還是惡業。如果種了墮地獄的因,那就躲不開。不是哪個判官小鬼要拉你去,而是你種下了因,到時候就非去不可。哪個願意去地獄呢?去地獄的原因就是你遇見了可愛的境或者可瞋的境。最低限度變成畜生也是這種情形:“哎呀,這個好不容易碰到哦,今天我非要得到不可!”可等你撲了過去,你就變成豬了,沒人自己願意變成豬,這就是隨業力流轉。我們要使自己隨願力流轉,不隨業力流轉,那就要把隨業力流轉的因去掉。

  這裏我附帶說一下,我們不僅是要做善業還要發善願,單做善業是不行的。比方說今天我沒有殺生,可今天沒有善願的不殺生是無記業的。雖沒有殺業的因,但是也沒有善業。要如何才能有善業呢?例如早上起來時我們就想:“今天我無論如何就是不能殺生。”而且一天都這樣做了,我們就有善業。如果只是渾渾噩噩過一天,雖然沒殺生,但這是無記的,是既無惡又無善。他們出家菩薩天天念戒就是提起善願的道理:清早念了戒,他這一天若不犯就有念戒的功德;如果他不念戒,即便做到了一天天都不犯戒,也沒造惡業,卻沒有念戒的功德。我們學修佛法的人要知道,無論自己需要做什麼好事,頭天晚上自己要想到做准備,第二天清早要想著做,這樣就有了善願之功德。光是不做壞事還不夠,不做壞事只是沒有惡業,但卻沒有善業。出家人之所以天天誦戒就是先要想著持戒,這樣持了戒後才有念戒的功德。如果既不念戒、也不犯戒,那就是既無罪業、也無念戒之功德。我們學修佛法之人要善巧,無論如何不要將生功德的因變成無記的,更不能變成生惡的,這就是我們學佛的方向。

  [在我們的相續中有很多的業,善與不善混在一起,哪種業力量大,臨死前就會被愛取潤發。]這就是我剛才所說過的,看到可愛的境就拼命去貪愛,得到的卻不是可愛的,所以我們平時凡遇貪境、瞋境就要盡量地不貪、不瞋,今生避免造這樣的惡業,以免受生時不能如願受生。如果業力感得對境爲一個自己平時最喜歡的,我們會飛快的撲過去;若對境爲一個自己平時最憎恨的,我們也會拼命地撲過去,這樣一來就不知道我們會變個什麼,或是畜生或是其他什麼,那就無法知道了。我們學佛法之人就是要把不能自主、隨業往生的情況,變成自己作主、隨願往生的情況,這就是我們修行佛法的目的。

  [哪種業力量大,臨死前就會被愛取潤發。]爲什麼愛和取連在一起呢?因爲我們自己貪愛,就想據爲己有,所以就有一個取過來的心念。生了貪愛之心,人們通常想將其拿過來。比如我們在街上看到某樣東西很好,就想將它據爲己有,這樣就有了取的心。受業果的過程還是因煩惱習氣,看到某樣東西很好,就會生起務必得到的念頭,人的一輩子都是有占有欲的,見到好的,不管是什麼,都要想把它據爲己有,人們通常的心理大都是這個情形。這樣人們就培養成了是好的就要去取,是壞的就不要取的習慣。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就是在面對可貪之境時不要去貪;面對不如意境不要去瞋,這樣才能夠解決不入叁惡道的問題。又貪又瞋的有情,隨便怎樣都會跑到叁惡道去的。

  業力的大小與造業動機、正行及結行等的強弱有關。因此,即便是那些我們認爲是很小的不善業實際上也會變成很大的惡業。比如說,即便只用一個詞去罵學生,如果責罵的動機帶有很大的瞋恚,罵又罵得極爲惡毒、粗魯,最後又生起很大的傲慢,這樣的話,加行、正行、結行叁者都做得很圓滿。另以殺虱子爲例,如果以極強的瞋心爲動機,殺的時候先用手指擠壓虱子,折磨它很長一段時間,然後再將其殺死,最後又沾沾自喜地想:“這下我感到好多了。”這樣的不善業就會變得很有力量。

  [業力的大小與造業動機、正行及結行等的強弱有關。]動機就是發心。比方說我們學佛法的發心是爲了解脫生死,那麼我們所造的一切善業都是種將來能夠解脫生死的因;假如我們學佛法的發心是爲利一切有情願成佛,那麼我們所造的一切善業都是種的將來爲衆生成佛的因。動機與業力的關系很緊要:如果我們想快速地做,就會有快速做的果;如果我們的動機是:“沒關系,慢慢地做嘛!”自然就生慢慢做的果,快快地做心力就強,慢慢地做心力就弱,因爲它沒有力量。此外,如果我們所用的方法是最好、最妙的,那麼我們所做的善業是最圓滿的;如果用最殘酷的方法對待有情,那麼所做惡業的力量也會是最強的,這些都是由動機而來。

  如果孩子做了錯事父親要打他,若用細一點的篾子,孩子受的痛苦就輕些。假如父親想:“這個孩子簡直不聽話,老子今天要用大板子將他狠揍一頓!”那麼這個孩子所受的痛苦就大不相同。一般人都會認爲父母應該如此教育不聽話的孩子,但從因果上來說,傷害他人就是種惡因,不能說父母打自己的孩子就不是種惡因。世人往往把這種造惡業的行爲看作是理所應該,不得不如此,非如此不可!那麼地獄的門是對他們打開的,他非要進去是誰也擋不住。對于我們學修佛法之人來說,要知道自己的孩子也同樣是過去生中的父母,只能從正面教育,從他能接受的方面教育,千萬不能在這方面犯了愚癡。父母自己氣得不得了,孩子給他們來個不聽!不聽!不聽!他們能有什麼辦法?這樣他們不僅沒有教育好孩子,反而令孩子生起了反感。修行佛法是個很難的事,我們就是要從身邊的人修起,再進一步就從自己所接觸的人修起,我們只有用這兩個方法來修。換句話說,你自認爲佛法學得很好,卻把家裏人整得很慘,對不對呢?那你還學的什麼佛法呢?對境的關系盡管有所不同,種的因果卻是一樣的。現在的孩子尤其不好教育,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都是嬌生慣養的,等他長大了再嚴格要求就做不到了,所以只能因勢利導,用他喜歡的言語去說就比較容易被他接受。若要求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你再怎麼要求也沒用,因爲不合他的興趣。孩子喜歡做的事,你和他一起做就成了他的夥伴,這時你說的道理他就容易接受。如果你只一味叫孩子這樣做、那樣做,他心裏反感就偏偏不做,再好的事他也不會去做。

  佛對一切有情說法不是僅用一種語言,他要根據有情喜歡的語言去說,有情才能聽得進去。修菩薩行也要讓一切衆生喜歡,才能引導衆生進入佛法,而不是說:“你們這樣不對,停下來聽我的!”那才沒人聽你的,這是修菩薩行所必需的。說法要用大家喜歡聽的語言,不能說大家不喜歡聽的話,盡管這個法很好,時機不到就不能說,只有時機到了才能說,所以傳法講次第就是這個道理。一定要等他先成熟了第一步,才能接受第二步。如果第一步都沒成熟,第二步就生不起,更不要說第叁步、第四步,乃至最高的大圓滿勝慧。我認爲那些宣傳修習高深法門的做法無非是做廣告,修不起有什麼作用?說得很好聽:“我修得是九個次第裏面最高的大圓滿勝慧!”法再好修不起就沒有什麼作用。真正利益自己就是要修基本的,所以要先將下士道修起功能。

  我今天對大家說的不是說要你們此生都成爲大成就者,而是此生最少能小有成就。能夠小有成就就兩個條件,很容易做到:能把業果的取舍修好了就可以永遠不墮叁惡道,能把定修好了可以離開欲界。有了這兩樣才能生上面所說的功德,連這兩樣都沒有,請問上面的功德怎麼能生呢?挂起招牌吹噓我在修什麼,結果自己什麼功德也沒生起。沒有生起功德還不要緊,可惜的是將時間和生命浪費了,下一生再想得人身就難!難!難!所以我們現在最要緊的是弄清楚業果的取舍。學修佛法的人一定要保證繼續得人身,此身失去之後能繼續得人身是頭等重要的,這樣才能不斷地學修佛法。現在修其他的對我們來說都只是挂名修佛法,說起來好聽:“我修的是大乘法裏最高的法門!”但實實在在是生不起功能,爲什麼生不起功能?就是沒有按次第來修。

  不說假話這一條最難做到,在座的哪一個敢保證沒說過假話?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內。我這一生都不知道說過多少假話,別人問你的問題,你不敢說實話,說了實話或者對單位有危害,或者對自身有危害。可是別人一再地問,不得已自己只好說假話。五戒裏殺、盜、淫、酒都好斷,唯獨妄語不好斷。

  [因此,即便是那些我們認爲是很小的不善業實際上也會變成很大的惡業。比如說,即便只用一個詞去罵學生,如果責罵的動機帶有很大的恚,罵又罵得極爲惡毒、粗魯,最後又生起很大的傲慢,這樣的話,加行、正行、結行叁者都做得很圓滿。]這一段話是告訴我們在造惡業的時候如果加行、正行、結行叁者都做得很圓滿,這樣所造的惡業力量就會很大。什麼叫正行?就是我們正在做具體之事的時候。比方在吵架時,自己就是要痛罵對方,就是要用極爲惡毒的語言將對方罵個夠,這樣造業的力量就強了。罵完之後還自鳴得意:“我今天是將他罵慘了,自己罵得很舒服!”這一來正行、結行都是圓滿的了,這樣造出來的惡業就大。如果你偶爾說別人一句:“你簡直是畜生。”說完就算了,這樣的業力就輕。如果你說:“你就是個畜生!我看你不…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