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改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P6

  ..续本文上一页人家还算很客气,就好比你借了他一百块钱,他只要你还他一百块钱,连利钱都没要,但是你毕竟要还他一百块钱嘛。我们通常这样遭的冤枉不知有好多!比如今天丈母娘来了,赶紧杀个肥母鸡来招待,总不会只拿小菜来招待,把丈母娘冷落了。如果亏待了丈母娘,爱人能同意吗?大家想想是不是会有这种情形?我们所造的恶业,往往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造的。

  [如果认真加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入不入恶趣是不能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这取决于我们所造的业。]这一点很重要!入不入恶趣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如果可以由自己决定,哪个肯去恶趣呢?地狱里不就没有有情了?这里在座的哪个愿意去恶趣?一定没有谁愿意去。就是因为自己不能作主,所以才会有人堕入恶趣。

  入不入恶趣要看我们造的是善业还是恶业。如果种了堕地狱的因,那就躲不开。不是哪个判官小鬼要拉你去,而是你种下了因,到时候就非去不可。哪个愿意去地狱呢?去地狱的原因就是你遇见了可爱的境或者可瞋的境。最低限度变成畜生也是这种情形:“哎呀,这个好不容易碰到哦,今天我非要得到不可!”可等你扑了过去,你就变成猪了,没人自己愿意变成猪,这就是随业力流转。我们要使自己随愿力流转,不随业力流转,那就要把随业力流转的因去掉。

  这里我附带说一下,我们不仅是要做善业还要发善愿,单做善业是不行的。比方说今天我没有杀生,可今天没有善愿的不杀生是无记业的。虽没有杀业的因,但是也没有善业。要如何才能有善业呢?例如早上起来时我们就想:“今天我无论如何就是不能杀生。”而且一天都这样做了,我们就有善业。如果只是浑浑噩噩过一天,虽然没杀生,但这是无记的,是既无恶又无善。他们出家菩萨天天念戒就是提起善愿的道理:清早念了戒,他这一天若不犯就有念戒的功德;如果他不念戒,即便做到了一天天都不犯戒,也没造恶业,却没有念戒的功德。我们学修佛法的人要知道,无论自己需要做什么好事,头天晚上自己要想到做准备,第二天清早要想着做,这样就有了善愿之功德。光是不做坏事还不够,不做坏事只是没有恶业,但却没有善业。出家人之所以天天诵戒就是先要想着持戒,这样持了戒后才有念戒的功德。如果既不念戒、也不犯戒,那就是既无罪业、也无念戒之功德。我们学修佛法之人要善巧,无论如何不要将生功德的因变成无记的,更不能变成生恶的,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在我们的相续中有很多的业,善与不善混在一起,哪种业力量大,临死前就会被爱取润发。]这就是我刚才所说过的,看到可爱的境就拼命去贪爱,得到的却不是可爱的,所以我们平时凡遇贪境、瞋境就要尽量地不贪、不瞋,今生避免造这样的恶业,以免受生时不能如愿受生。如果业力感得对境为一个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我们会飞快的扑过去;若对境为一个自己平时最憎恨的,我们也会拼命地扑过去,这样一来就不知道我们会变个什么,或是畜生或是其他什么,那就无法知道了。我们学佛法之人就是要把不能自主、随业往生的情况,变成自己作主、随愿往生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修行佛法的目的。

  [哪种业力量大,临死前就会被爱取润发。]为什么爱和取连在一起呢?因为我们自己贪爱,就想据为己有,所以就有一个取过来的心念。生了贪爱之心,人们通常想将其拿过来。比如我们在街上看到某样东西很好,就想将它据为己有,这样就有了取的心。受业果的过程还是因烦恼习气,看到某样东西很好,就会生起务必得到的念头,人的一辈子都是有占有欲的,见到好的,不管是什么,都要想把它据为己有,人们通常的心理大都是这个情形。这样人们就培养成了是好的就要去取,是坏的就不要取的习惯。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就是在面对可贪之境时不要去贪;面对不如意境不要去瞋,这样才能够解决不入三恶道的问题。又贪又瞋的有情,随便怎样都会跑到三恶道去的。

  业力的大小与造业动机、正行及结行等的强弱有关。因此,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是很小的不善业实际上也会变成很大的恶业。比如说,即便只用一个词去骂学生,如果责骂的动机带有很大的瞋恚,骂又骂得极为恶毒、粗鲁,最后又生起很大的傲慢,这样的话,加行、正行、结行三者都做得很圆满。另以杀虱子为例,如果以极强的瞋心为动机,杀的时候先用手指挤压虱子,折磨它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再将其杀死,最后又沾沾自喜地想:“这下我感到好多了。”这样的不善业就会变得很有力量。

  [业力的大小与造业动机、正行及结行等的强弱有关。]动机就是发心。比方说我们学佛法的发心是为了解脱生死,那么我们所造的一切善业都是种将来能够解脱生死的因;假如我们学佛法的发心是为利一切有情愿成佛,那么我们所造的一切善业都是种的将来为众生成佛的因。动机与业力的关系很紧要:如果我们想快速地做,就会有快速做的果;如果我们的动机是:“没关系,慢慢地做嘛!”自然就生慢慢做的果,快快地做心力就强,慢慢地做心力就弱,因为它没有力量。此外,如果我们所用的方法是最好、最妙的,那么我们所做的善业是最圆满的;如果用最残酷的方法对待有情,那么所做恶业的力量也会是最强的,这些都是由动机而来。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父亲要打他,若用细一点的篾子,孩子受的痛苦就轻些。假如父亲想:“这个孩子简直不听话,老子今天要用大板子将他狠揍一顿!”那么这个孩子所受的痛苦就大不相同。一般人都会认为父母应该如此教育不听话的孩子,但从因果上来说,伤害他人就是种恶因,不能说父母打自己的孩子就不是种恶因。世人往往把这种造恶业的行为看作是理所应该,不得不如此,非如此不可!那么地狱的门是对他们打开的,他非要进去是谁也挡不住。对于我们学修佛法之人来说,要知道自己的孩子也同样是过去生中的父母,只能从正面教育,从他能接受的方面教育,千万不能在这方面犯了愚痴。父母自己气得不得了,孩子给他们来个不听!不听!不听!他们能有什么办法?这样他们不仅没有教育好孩子,反而令孩子生起了反感。修行佛法是个很难的事,我们就是要从身边的人修起,再进一步就从自己所接触的人修起,我们只有用这两个方法来修。换句话说,你自认为佛法学得很好,却把家里人整得很惨,对不对呢?那你还学的什么佛法呢?对境的关系尽管有所不同,种的因果却是一样的。现在的孩子尤其不好教育,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娇生惯养的,等他长大了再严格要求就做不到了,所以只能因势利导,用他喜欢的言语去说就比较容易被他接受。若要求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再怎么要求也没用,因为不合他的兴趣。孩子喜欢做的事,你和他一起做就成了他的伙伴,这时你说的道理他就容易接受。如果你只一味叫孩子这样做、那样做,他心里反感就偏偏不做,再好的事他也不会去做。

  佛对一切有情说法不是仅用一种语言,他要根据有情喜欢的语言去说,有情才能听得进去。修菩萨行也要让一切众生喜欢,才能引导众生进入佛法,而不是说:“你们这样不对,停下来听我的!”那才没人听你的,这是修菩萨行所必需的。说法要用大家喜欢听的语言,不能说大家不喜欢听的话,尽管这个法很好,时机不到就不能说,只有时机到了才能说,所以传法讲次第就是这个道理。一定要等他先成熟了第一步,才能接受第二步。如果第一步都没成熟,第二步就生不起,更不要说第三步、第四步,乃至最高的大圆满胜慧。我认为那些宣传修习高深法门的做法无非是做广告,修不起有什么作用?说得很好听:“我修得是九个次第里面最高的大圆满胜慧!”法再好修不起就没有什么作用。真正利益自己就是要修基本的,所以要先将下士道修起功能。

  我今天对大家说的不是说要你们此生都成为大成就者,而是此生最少能小有成就。能够小有成就就两个条件,很容易做到:能把业果的取舍修好了就可以永远不堕三恶道,能把定修好了可以离开欲界。有了这两样才能生上面所说的功德,连这两样都没有,请问上面的功德怎么能生呢?挂起招牌吹嘘我在修什么,结果自己什么功德也没生起。没有生起功德还不要紧,可惜的是将时间和生命浪费了,下一生再想得人身就难!难!难!所以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弄清楚业果的取舍。学修佛法的人一定要保证继续得人身,此身失去之后能继续得人身是头等重要的,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修佛法。现在修其他的对我们来说都只是挂名修佛法,说起来好听:“我修的是大乘法里最高的法门!”但实实在在是生不起功能,为什么生不起功能?就是没有按次第来修。

  不说假话这一条最难做到,在座的哪一个敢保证没说过假话?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这一生都不知道说过多少假话,别人问你的问题,你不敢说实话,说了实话或者对单位有危害,或者对自身有危害。可是别人一再地问,不得已自己只好说假话。五戒里杀、盗、淫、酒都好断,唯独妄语不好断。

  [因此,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是很小的不善业实际上也会变成很大的恶业。比如说,即便只用一个词去骂学生,如果责骂的动机带有很大的恚,骂又骂得极为恶毒、粗鲁,最后又生起很大的傲慢,这样的话,加行、正行、结行三者都做得很圆满。]这一段话是告诉我们在造恶业的时候如果加行、正行、结行三者都做得很圆满,这样所造的恶业力量就会很大。什么叫正行?就是我们正在做具体之事的时候。比方在吵架时,自己就是要痛骂对方,就是要用极为恶毒的语言将对方骂个够,这样造业的力量就强了。骂完之后还自鸣得意:“我今天是将他骂惨了,自己骂得很舒服!”这一来正行、结行都是圆满的了,这样造出来的恶业就大。如果你偶尔说别人一句:“你简直是畜生。”说完就算了,这样的业力就轻。如果你说:“你就是个畜生!我看你不…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改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