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沒有認識到這是必修,自然沒有很熱忱的心來修法。有人會說:“這些東西是很好,待我有空了就來修。”他並不是不修,而是想等自己有空了才修。如果修法要等有空的時候那就是下輩子的事,這輩子就算了。世間來打岔的事情總是會很多,你到什麼時候才會有空修呢?
爲什麼帕繃喀大師用念“嘛呢”來舉例子呢?因爲在康藏地區念“嘛呢”很普遍,沒有一個藏族人不會念“嘛呢”。“嘛呢”是觀音菩薩的秘密心咒。在我們內地是念“唵嘛米吧米吽”,這是唐代時的譯音,在康藏地區則是念:“嗡嘛呢貝美吽”。“嘛呢”就是現在所說的摩尼,也就是摩尼寶;“貝美”就是觀音菩薩的秘密名號;前面“嗡”字代表身語意;後面“吽”字就是請你爲我們加持。這個咒子的意思是:如摩尼寶一樣的觀音菩薩,請加持我們的身語意叁業。這個咒子在康藏普遍流行,沒有那個不會念。
我們初修時一定要防備一上座就想打瞌睡,一旦這個習慣養成了,以後無論怎樣修,只要一上座就要打瞌睡。如何防止瞌睡和散亂?最好的方法是在每天最清醒的時候去上座,萬一工作忙,那個時間擠不出來,上座前也要閉目休息一會,能睡著最好,睡不著也要暫時將世間的事情放下、丟開,靜養一會,這樣再上座就不容易打瞌睡。上座時如果昏沈來了,我們要思維皈依叁寶的好處、叁寶的功德、佛的功德,使自己興奮起來就可以對治昏沈。如果這樣還不能排除昏沈,就甯肯不繼續修而下座,否則將養成上座就是自己休息時間的壞習慣,就永遠沒有時間好好修法了。這是初上座修的人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定不能養成這樣的習慣,不要變成一個瞌睡蟲,只要上座就打瞌睡,那就什麼功能也修不起。這種情形我是經曆過的,我的方法就是先小睡一會兒,待精力恢複之後再上座。不然像我這樣的衰老,更容易昏沈。我當年一座叁個小時都是清楚的,現在我一口氣座上一個小時就堅持不下去了,昏沈會不斷湧上來,爲了不打瞌睡,我就甯肯暫時不修。
我要告誡大家在上座修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上座打瞌睡;二是修法的時間要短,修法的內容要少,修起了力量之後再增加修法的內容。不要認爲:“跟著上師學了那麼多法,都那麼好,一樣也舍不得丟,我每樣都要修。”上師教的每樣都好,都可以得加持力。可是如果修法的內容太多,這輩子就一定修不起功能,等下輩子再修吧。所以大家無論如何都先要揀少的、短的法來修,要認真地修,修到熟極了的程度才能生功能,如果沒修熟就生不起功能。大家現在修法時還會出現妄想,修法時想這個事情的同時會想另外的事,這就是掉舉,掉舉同樣也是修行時最忌諱的。我們修法時既不要昏沈,又不要掉舉,在得定之前我們就是要和這兩樣做鬥爭,既要能夠清清楚楚沒有昏沈,最後連細昏沈都斷了;還要能夠沒有掉舉,不想其他另外的事,到最後連細微的掉舉都沒有,這樣再努力地繼續修下去,修到爐火純青的時候,身體就會産生輕安。先是心輕安,再是身輕安,最後就可以得定了。
得定就是前面我所說的小有成就。把業果取舍搞清楚,今生盡做善業,不做一丁點惡業,這也是小有成就。我們初學修佛法的人目前就是要向這兩個目標進軍,無論如何都要達到這兩個目標。如果達不到這兩個目標,不管你在念什麼儀軌,都只能算初業有情(是修行者但又沒有生起功能的就是初業有情。)。如果連修都不修,那你就是在佛的大雄寶殿外面玩耍;已經修了,雖然沒有生起功能,那就是進入大雄寶殿了;如能修得生起了功能,就是小有成就了,以後再繼續修,下一步就是取得大成就。
生起了大成就,我們的肩上才可以負擔起弘揚佛法的重擔,不然我們拿什麼給他人說法?照著書本說,別人自己也會看,哪個要你來說?我們給別人說法就是兩個方面:一是上師的教授如何,二是自己修行的體會如何,這樣別人才喜歡聽。別人辛辛苦苦跑來聽我們照著書本說,還不如自己拿著書看就是了。這就是說我們先要能住持,後才能弘揚。自己對佛法裏的內容要有體驗、要很熟,不要說生起了功能,至少也要在心裏串習過很多次,要懂得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才能跟別人說法。否則萬一別人有疑難問題向我們提出,自己沒有經驗怎麼回答?怎麼能利生呢?如果我們只是憑著想象就跟人家說法,那就要負因果責任,就算碰對了,法說得沒有過失,但是萬一把人家引錯了路怎麼得了,這可不比世間的因果,成佛的因果引錯了怎麼得了!
修法的方法就是聞、思、修,這是宗喀巴大師教我們的。把佛法的道理反複地想就是思;上座再扼要地、反複地想,使心生起功能就是修。有了這兩樣,我們輔導有情就可以少犯錯誤。我不敢說沒有錯誤,只能說少犯錯誤。如果我們沒有一點思和修,人家來請教問題,自己就會想當然地給他說法,你當然說得很高興,人家可就受害了。
我反複對大家強調的就是我們此生總是要抓個小有成就,無論如何今生都要能夠小有成就。不管修定也好,將業果搞清楚知道如法取舍也好,這兩樣總是要抓到一個。將業果搞清楚,能如法地取舍,我們就能生生世世不墮叁惡道;把定修起了,我們就可以脫離欲界,就不受欲界的幹擾,可以有資格進入色界、無色界。色界、無色界必須要修定才能進入,沒有修定的就進不去,我們現在的善業做得再好都是欲界的,就算自己投生到了欲界天裏,在欲界天裏生活得再好,也還是難免要下墮。這就好比一個旅店打廣告:“你們進來吧,做一夜的皇帝!” 商家靠著這個來賺錢,告訴來住的客人可以在這裏過一夜的皇帝生活。我看了簡直要發笑:只當一夜的皇帝,這個皇帝當得也太短命了!
[連好好地念一遍《喜足天衆頌》都很困難;結行中的回向發願也多半流于現世這一方面。所以,我們自以爲很大的善實際上力量極弱。]《喜足天衆頌》就是上師瑜伽法,如果將那些頌子好好的念一遍都很困難,就說明心中夾雜有煩惱,有昏沈,有掉舉。回向時人們所發的願大都是願我的事業成就,願我的官越做越大等等,很難是爲後世想,爲未來想。
爲什麼說 [我們自以爲很大的善實際上力量極弱] 呢?那是因爲我們做善的動機不夠強烈,比如我們到昭覺寺去禮佛的功德大不大?我們去做供養的功德大不大?當然很大,但如果我們回向的是願我的孫兒長得胖、願我的娃娃長得好,這有什麼結果?如果我們回向的是願今後的生活很順利,這又有多好的結果呢?如果我們回向的是爲解脫生死,就成爲將來解脫生死的因,那麼善業的力量就很大,更殊勝的是回向爲利有情願成佛。請問大家,朝拜昭覺寺的人有多少會發願:爲利有情我願成佛?這看起容易,實則是個難事,而且確實很難。不要說是這些在家人,出家菩薩是不是都能發願爲利有情願成佛?是不是每天早上都想過這個發願?恐怕不見得天天都在想。(在座的出家菩薩不要生氣啊,我說的是實話。)今天想起來了我就發這個願,假若沒想起來就算了,因爲日常生活中就是這樣的。這話不只是說你們,我也是一樣,哪一個會早上一起來就想:爲利有情願成佛,今天我要好好持戒。還不是想早飯我怎麼吃好,吃了早飯我怎麼上班,哪裏會想爲利有情願成佛?沒有因哪裏去找果?沒有人叫你不發善願,是你自己沒有去發善願,怪不到任何人。
我們將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修行者是不容易的,而且確實不容易!我自己知道,自己是摔了若幹次跤,失敗了若幹次,這是我的覺受。有戰勝煩惱的時候,可被煩惱擊倒的時候也不知有過多少次。簡單地說,我們學修佛法就是與煩惱作鬥爭。煩惱是引生苦的,與煩惱作鬥爭就是爲了離苦。離了煩惱所引生之苦,若再依菩薩行培福,我們就有了樂因。我認爲現在修行的重點應該是忏悔,而不是修明心見性、不是修無上密,我是如此,希望你們大家也如此。
大家不要小看忏悔,惡業忏悔幹淨才能證得法身。不可能心上還有不幹淨的惡業就可以證得法身,這是絕不可能的。學修佛法要證得法身之後才能有報身,法身都沒有證得,那裏去找報身呢?證法身需要心上幹幹淨淨、徹底地幹淨,最好的便利辦法就是忏悔。自己不斷殷重地忏悔,就不會新種惡因,心裏才能幹淨。“這樣的事情我不能做,我確實不做、肯定不做、就是不做!”有了這種承諾的心,我們還會去做不該做的事嗎?肯定不會去做了。如果我們能堅持這樣做下去,心上慢慢地就能幹淨。這就像衣服有點髒了不去洗幹淨,汙漬就會一天天地堆積起來;衣服再髒天天洗,總有一天會洗幹淨。我們修行時面對惡念也是同樣,假如對于不善的事心裏覺得沒什麼,甚至感到這麼做還好些,這樣惡念就沈積下來。我認爲大家都應該依教授重視忏悔,重視忏悔現生就能起一個減少障礙的作用,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不忏悔,惡業現起就是障礙,就將障礙我們修學佛法。佛法千絲萬縷都是互相牽連的,所以無論如何也要把罪業忏幹淨。
上面所說的歸納起來就是叁樣:加行發心要正確,正行要正確,結行要正確。做任何事都有加行、正行、結行,比如今天要出門辦事,自己必須先要穿好衣服,這就是加行;辦事的過程就是正行,辦完事回家來就是結行。前兩樣做的是善行,不能說回家來再添些髒東西,所以結行也要是善行,這樣自始至終都是善業。我們做惡事時往往不用誰來教,加行也好、正行也好、結行也好,都能做得圓滿。但若要做善事就需要加倍努力了,因爲這與我們多生以來的煩惱、習慣不相合,要下很大的努力才能將加行、正行、結行都做得圓滿。
我所說的這些不是只講佛法的道理,而是告訴大家要這樣實修。我的上師昂旺朗吉堪布就是這樣,他不僅把道理講清楚,還重在教我們該如何實修,所以我感覺是要比內地的教授豐富些。內地上師一般是講如何證佛法身的道理,一般的上師開示都是如此。至于怎樣走是歧途,怎樣防…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