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奢摩他▪P4

  ..續本文上一頁專注一境的時間能接續起來,此時就是安住。

  當我們的心在續住時,已經能夠有短短的時間專注一境,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心快要散亂了,就趕快把自己的心抓回來,再讓它安住于所緣境。就像我們看到一塊布快要破了,就趕快用另一塊布把它補上去,讓這一塊布不至于真的破掉。能這樣去努力,讓專注一境能持續下來。另外舉一個例子,我們早上修一座,下午再修一座,在早上修一座時,也許持續力足夠,可以讓自己專注一境,到了下午再修一座,這當中可能會有所散亂,所謂的安住就是這當中不要下座,看我們有沒有能力把早上那一座連到下午那一座,時間能夠持續下去就叫安住。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專注還不到那麼長的時間,僅止于一串念珠的時間,把前面一串念珠的專注力連到第二串。

  在近住的時候,能夠把緣著所緣境的力量一直持續下來,這是靠念力來成辦的,使前面緣著所緣境的力量不至于散掉,靠念力讓它持續連接下來,這部分就叫做近住。一旦到了近住的階段,心已經不再會往外散亂,幾乎已經可以完全專注在所緣境上,可以專注一境。但是,此時還是會有細分的掉舉和昏沈。在安住和近住時,要特別注意的是要用我們的念力使心不生起散亂。到了第五住心調伏時,我們最要謹慎小心的是不要讓細分的掉舉和昏沈生起。

  什麼是細分的昏沈呢?當我們的心專注在一境時,這個所緣境在心中有沒有很清楚的現起呢?有的,可是,內心執持著這個所緣境的力量,幾乎是沒有力量的。就像我們在看某個東西,眼睛是在看著,可是,那個力量並不強,雖然還是有看到,可是力量不強,這時就是細分昏沈生起。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要非常的小心,因爲有很多修奢摩他的人,在這種情境下,他並不了解其實這是一種細分的昏沈,不知道這是一種過失。如果讓這種情形持續下去的話,根本不可能達到修奢摩他的結果,而且會使我們的愚癡更增強,會斷了我們的智能。很多人在教導人家修奢摩他時,就把這種細分的昏沈和修混爲一談,他以爲當時就是一種入定的狀況,其實當時修奢摩他的明分是有的,雖然很清楚的在心中顯現,但是心緣于所緣境的力量不強。到了這種境界的人,他可能可以感受到一種安樂的感覺,但不曉得這是錯誤的,沒有認識到這是細分昏沈生起的狀態,這當中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危機。

  在這種狀態之下,就要靠正知力,用正知力來對治它,好好去檢查看看此時心緣于所緣境的力量在不在,如果心緣于所緣境的力量不在的話,就表示細分昏沈已經生起。如果此時還不知道用正知力去檢查心緣于所緣境的力量強不強的話,以爲這是正確的修奢摩他的狀態,就會有很大的錯誤産生,這一定要非常小心。這種情形要怎麼對治呢?如果我們心緣著所緣境的力量已經不夠了,表示心當下並不伶俐,心處在一種很弱的狀態,用正知力已經理解到心已經處于這種狀況時,就可以用思惟佛的身、語、意的功德,或是思惟無常、輪回過患,這樣會使心重新清明、伶俐起來,讓心當下又具有力量,此時再趕快把心緣于所緣境上修。在修奢摩他時思惟佛的身語意功德或思惟無常,會不會造成修奢摩他過程中的一種過失呢?這不算的,因爲這時候是我們自主的去思惟佛的功德等等,而並不是不自主的,因此不算修奢摩他上的一種過失。

  在第五住心(調伏)的階段時,可用思惟佛身語意的功德或思惟無常,輪回過患等令心重新伶俐,最主要是要對治細分的昏沈,在第六住寂靜時,思惟如輪回過患部分,最主要對治的就是掉舉,當思惟過患或功德時,這兩者都是透過正知力來對治的細分的沈掉。到第六住心(寂靜)時,我們的心雖然是緣著所緣境,和第五住心相反,第五住心是緣著所緣境的力量不夠,而第六住心是緣著所緣境的力量太強了,過猶不及。太強的狀況之下,內心會有一種歡喜的感覺,有一點落于貪品的傾向,心緣于所緣境的力量太強,就名之爲細分的掉舉。在第六住心時,心緣于所緣境太過于用力,會有一點亢奮的狀況,這就是細分的掉舉,這和第五住心正好相反,而這兩者都要靠正知力來對治。

  到第七住心最極寂靜和第八住心專注一趣,就繼續精進的用正知力來對治細分的昏沈和掉舉,在第五住心和第六住心時,已經知道要用正知力去對治細分的昏沈和掉舉了,在第七住心和第八住心時,就要更努力用正知力去對治細分的昏沈和掉舉。怎麼精進呢?就是我們很努力、精進的用正知來檢查細分掉舉和昏沈有沒有生起,這就是第七住心和第八住心用來對治細分沈、掉的精進力。我們以一個好樂心用精進力以正知力對治細分的沈、掉,當這種心力達到最圓滿的狀況時,此時就是第八住心專注一趣,就是全心全意精進的以正知來對治沈、掉,完全不會有疲憊的感覺,那樣的力量已經提到最圓滿的狀況時,就是到達第八住心專注一趣。

  在第八住心時,他還是要有好樂心,很歡喜精進地以正知力去觀察細分沈、掉有沒有生起,透過這種精進力,使細分沈、掉不再生起。那麼,它跟第九住心有什麼差別呢?第九住心就是他不需要刻意的再去努力精進,細分沈、掉也不會生起了。在這種狀況下,很自然的慢慢就會有身心輕安的狀況生起,先生起心輕安,之後再生起身輕安,之後還會有身輕安之樂生起。仁波切說透過這幾個階段的修持,到達了平等住,此時他的身串習已經達到極度成熟的狀況,這個部分先生起,再生起心極度成熟的狀況,之後才再生起身串習之後的樂,那種樂可能就是所謂的“安”,之後再生起心輕的樂(安)。一般來說,中文都是用“輕安”二字,現將輕安分開來講,先生起心的輕,再生起身的輕,之後再生起身的輕安,後再生起心的輕安。仁波切說:我們在淨除罪障之後,身心會有輕的感覺,可是,和現在修九住心這裏是不同的。到了第九住心時,先是心到達一個純熟的境界,接著是身到達純熟的境界,接著在身純熟的基礎上再生起一種安樂,接著在心的純熟之上再生起安樂。在這四個次第之後,已經身心輕安都生起了,此時之前所修的九住心叁摩地才成爲真正的奢摩他。

  透過以上的講解,我們已經把九住心跟六力都同時講過了,接著看講義中的四作意。在初住心和第二住心裏面有個“力勵運轉作意”,我們的心在初住心和第二住心時,心緣著所緣境的力量都不強,都還非常不足,此時我們無法用念力幫助心安住于所緣境,此時要非常特別小心謹慎,因此,要非常刻意用力的把心安住于所緣境,因而名之爲力勵運轉作意。

  從第叁住心到第七住心之間,是“有間缺運轉作意”,因爲在第叁住心和第四住心時,分別會有粗分的昏沈和掉舉生起,第五住心、第六住心和第七住心時,分別會有細分的昏沈和掉舉生起,由于粗、細二分的沈掉會妨礙我們對于奢摩他的修習,因而名之爲“有間缺運轉作意”,而非它中斷心緣于所緣境。它對我們的修會有障礙,也會産生過失,因而名之爲有間缺。

  在第八住心時,就毫無細分沈掉的生起了,就名之爲“無間缺運轉作意”,因爲此時已經沒有細分的沈掉來幹擾我們修奢摩他了。在第九住心時,也不用像第八住心還要刻意去努力精進,此時已經能夠任運自然的安住于所緣境,而且沒有粗、細分的沈掉,因而名之爲“無功用任運運轉作意”。

  

《奢摩他》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