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顯明義釋心要莊嚴疏(賈曹達瑪仁欽 著)▪P70

  ..續本文上一頁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第八品釋。

  己叁 結品名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第八品釋。

  【釋】

  已爲饒益樂廣有情,如是而由八事之門作講說竟。複次更說余者,頌曰:

  相及彼加行 彼極彼漸次 彼竟彼異熟 余六種略義

  初其一切相智性等叁種一切智性者,是所標示處故爲相。其次爲得自在之故,由此于修叁種一切智性作加行故,圓滿一切相現觀者,是叁種一切智性之加行。其次由極串習而趣極超勝故,頂現觀者,是叁種一切智性之最極位。其次爲于所通達事得決定故,守護各各及與一切所修正義故,漸次現觀者,是叁種一切智性之次第位。其次更無趣勝進故,真正一刹那之現等菩提者,是叁種一切智性之究竟位。其次是彼果故,法身及其事業者,是叁種一切智性之異熟也。如是則攝一切佛母之義爲余六種,唯應如前而說。

  丙叁 說余略義 分二 丁一 攝爲六事 丁二 攝爲叁事

  初中分叁 戊一 承接 戊二 頌 戊叁 釋

  今初,已爲饒益信樂廣演法義之有情故,如是而由八事門所攝之義作講說竟。複次此外爲樂中之補特伽羅,更攝爲六說余略義者。

  戊二 頌

  于《現觀》義攝爲八種之余,當知爲六,謂叁智體性之相,及修彼叁智之圓滿加行,彼加行到極究竟之頂,修彼叁智之次第之漸次,彼叁智加行到究竟之刹那,與彼叁智之異熟法身六者,當知是《現觀》之中略義故。

  戊叁 釋 分二 己一 各說其義 己二 攝其義已于義推廣寓前

  今初,初其一切相智性等叁種一切智性者,加行之所修爲何初即必須于量境中作標示故,于此而作標示者,故是相也。由叁智相門是所標示處故,理雖應說是叁十法所標示處,而于論體建立時,則非如前所說。若依聖者釋論文辭,是以能表爲相。

  其次圓滿一切相現觀加行者,是修叁種一切智性相之加行,以此菩薩之止觀雙運瑜伽,由彼于修叁種一切智性之相而作加行,亦即修之加行故。修之所爲者,爲于叁智之相得自在故。其次頂現觀者,是修習叁種一切智性相之最極位,以是由昔已于圓滿加行極修串習,而由證空性之修所成慧攝持之門趣及已趣極超勝之加行故。其次漸次現觀者,是于叁種一切智性之相具足次第頓然而修之次第位,以是于初叁品中所說叁智各各之相,及于一切種所說之一切相所修之義,頓然依次正作守護而修之加行故。如是而修之所爲者,爲于先所通達之事,于一刹那得決定故。其次真正一刹那之現等菩提加行者,是叁種一切智性加行究竟之位,更無較彼趣上勝進之學道證德,故是究竟之加行故。 其次法身及其事業者,是叁種一切智性證德異熟之位,以是彼加行之究竟果故。

  己二 攝其義已于義推廣寓前

  略攝一切叁種佛母之義爲八而說之外,如前所說如是則爲余六種也。彼略義之文義亦當了知,以文義者唯應如前八事之時而說故。

  【釋】

  已爲饒益樂中有情,如是而由六種略義之門作講說竟。複爲饒益樂略有情,更說余者,頌曰:初境有叁種 因四加行性 法身事業果 余叁種略表

  初則一切相智性等叁種一切智性之體性者,是所趣境之因。于彼雲何而作加行耶?其次圓滿一切相現觀等四種現觀者,即加行也。與如是加行相應之因,彼果爲何?其次法身並事業者,果也。故此是攝叁種佛母之義爲余叁種,唯應如彼而說。

  丁二 攝爲叁事 分叁 戊一 承接 戊二 頌 戊叁 釋

  今初,已爲饒益樂中說義之有情故,如是而由六種略義之門作講說竟。複爲饒益樂略說義之有情故,更攝爲叁而說前者之余。

  戊二 頌

  叁智相者,乃是加行所修之境,以是彼之所修習故。如于令心生起爲悲體性說名“修悲”,是將叁智之相生起爲加行體而修,非如眼識觀色也。喇嘛大譯師說,將聞思所了知境攝爲叁種故境有叁。此中則以加行所修主要之境攝于叁故,名境叁種。四加行之體性者,是彼究竟叁智之因,以是能得彼之方便故。法身及其事業者,是叁智加行之果,是由彼力之究竟所得故。是于前二之余,略攝叁種佛母之義,即是境、因、果之叁種也。

  戊叁 釋

  初則一切相智性等叁種一切智性之體性者,是修加行所轉趣境之因,以是將彼作爲加行之所知、所修與所得已,而趣加行修習故。于彼叁智之加行修與加行境,雲何而作加行耶?其次圓滿一切相現觀等四種現觀者,即修叁智相之加行,以是修習彼之菩薩相續中之止觀雙運瑜伽故。與如是之叁智加行相應之因加行,彼果爲何?其次法身並事業者,即是叁智加行之果,以是彼之究竟果故。

  攝義者,故此是攝叁種佛母之義,于前二種之外,余叁種也。彼之文義亦當了知,唯應如彼八中所說而說故。

  若曰:雲何?若于各各信樂叁種略義之補特伽羅,不定須爲圓滿開示支分廣大之文義講說者,則與前示所說相違;若于一切皆須廣說者,則廣中略叁種差別即不應理。任何若經若論皆可,如無差別定須圓滿說者,則別別分樂廣中略補特伽羅即不相宜。抑或是由根有利鈍差別故耶?複次,所立法同,以說叁種佛母一一皆作叁種略義故,則須決定承許九種根性利鈍次第也。誠然。此義顯是極難通達之處,而諸智者未見有誰作過辨析。一類則謂是于現觀體性決定、數量決定、次第決定差別者,亦難安立,以于必須廣顯文義無差別故。

  又謂廣中略叁之般若波羅蜜多者,是爲樂略廣文之利中鈍根叁種所化而說;而于一一佛母皆作叁種者,雖非根之利鈍差別,是依樂廣中略說義之所化而作。此于根之利鈍次第之外,亦難別作安立。若僅是其略義體建立之文辭多少差別者,則又何故不攝爲“道般若與果般若”之二種略義耶?

  是故竊思當如是解:如于經《八千頌》之叁種所化,須爲圓滿講說文義皆無差別,此複是爲令于所有文義以理斷除增益而生定解。而說叁種不同略義者,當知是于初說如是略義時,有能不能以伺察意,引生廣說支分概義之定解差別。譬如在家中時未見因緣即想彼老井中有水,與以量知有水之差別也。如是于論亦當了知,非是建立體之文辭多少差別,于廣說支分皆無差別。

  若爾,攝爲二種體之過失,此亦同有。此不相同。若唯以彼即能引生于廣說支分文義大概之伺察意者,則即不須觀待如此論之廣說、略說故。于如是義,諸慧辨者當由詳思得知。

  此等頌、釋,未細配經及廣宣說問答之理者,是爲令諸欲展足立而入般若波羅蜜多者亦能通達故作也。如何修習廣略現觀道次之理者,當于余處所立而知。

  【釋】

  有依義依文 余由諸異門 當知諸智者 攝母義如是

  否則非善攝 彼一切次第 唯分略等故 于彼有差別

  乙叁 釋論究竟之理 分叁 丙一 能說所說差別

  丙二 回向造論善根 丙叁 自謙及樂造釋之因

  初中分二 戊一 所說差別 戊二 依何如何講說

  今初,于經論義善巧之諸智者,盡攝一切佛母所诠之義,當知唯有如是八、六、叁種。此複有依《聖八千頌》,直接間接具足其義;余則依《中般若》,具足直顯彼義之文;亦有余者由《廣般若》,于一一義亦以衆多異門之名,以于一一之義,亦以多名異門而說故。唯是文有差別,于義非有別耶?一切叁種佛母所诠之義叁種次第,此論以無差別之理應非善攝,以叁佛母所诠並非如是相同故。若爾,所诠皆同是一,何以說爲不同叁種耶?叁種佛母無重複過,唯是于彼文分爲略中廣等而有差別故。此等即由“能成一切妙莊嚴”等而作廣說。

  【釋】

  由聖解脫軍 威力見義門 易解故文辭 彼等未結合

  頂禮賢善師 親教正毗盧 明了釋偈頌 獅子賢所作

  戊二 依何如何講說

  明了解釋《現觀莊嚴》偈頌義者,此是佛子獅子賢所作。依何而作耶?非無先師教授而作,以是由善思擇聖解脫軍釋論之力而得見義之門而作,及先頂禮已善通達所有論義之賢善師長親教正毗盧師,親從請獲聽許而作故。如何作耶?此釋非作廣演而說,以未將彼等經文與論辭等直接結合,僅是明了而說其義故。或作未能結合經文、結合問難答辭、結合援引其余教證等而略作之義。未廣結合經文,唯攝其義而作之因者,爲易解故。

  【釋】

  造彼所生善 凡我獲得者 願一切衆生 皆得善逝慧

  丙二 回向造論善根

  造彼《明義釋》所生之善,凡我獅子賢所獲得者,以彼惟願一切衆生皆得善逝之慧一切智位也!

  【釋】

  我由慧不明 一切論在外 此大士聖慧 行境諸論義

  雖非所行境 然爲利自他 我勵力過咎 智者祈容愍

  丙叁 自謙及樂造釋之因 分叁 丁一 自謙 丁二 請恕過咎 丁叁 意樂造釋之因

  初中分二 戊一 自慧下劣 戊二 論義難以通達

  今初,一切論義豈是我之現量行境,以我由慧不明而于诠說論時是以總相轉故,及諸論義是在我之現量境外故。或可說爲“是外自性故”。

  戊二 論義難以通達

  所有論義豈是我之現量行境,以彼須爲大士聖慧現量之所行境,極難通達故。

  丁二 請恕過咎

  雖非現量之境,然我于非現量行境者勵力造釋,若有過咎者,願祈具正法眼之智者正士于彼垂慈容愍!勵力而作之所爲者,是爲利益自他而作故。此以“一切種非我行境”等廣說。

  【釋】

  嗚呼多宗論 疲苦我安息 般若彼岸宗 時久乃得見

  丁叁 意樂造釋之因

  “嗚呼”有表诃毀、咒願、退怯、稱奇四種,此屬後者。完全善習上下宗派,由觀衆多宗論而極疲苦之果,成我心意安息處所之殊勝通達,即是得見並通達此般若波羅蜜多之宗,是故造釋應理。此複是先長時承事諸善知識,及曾曆多艱辛而經時久乃得見之也。此以“此所有論深要義”等廣說。

  【釋】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釋》,獅子賢論師造論圓滿。

  印度堪布比達雅嘎(日阿)紮巴,與缁衣大校刊白澤譯師翻譯並作校正抉擇。後由班智達具德闊米琪美等,與比丘羅丹喜饒譯師善爲抉擇也。

  甲叁 結義 分二 乙一 本論造者 乙二 由誰翻譯之理

  今初,《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釋》,已達自他宗海彼岸,特于波羅蜜多之道次第,圓滿具足從于至尊慈氏以來師承未斷之教授者,獅子賢論師造論,及彼之《心要莊嚴疏》圓滿。

  乙二 由誰翻譯之理

  印度堪布比達雅(日阿)紮巴,或比達雅嘎(日阿)紮巴瓦,義爲慧光明或慧生源。彼與缁衣大校刊白澤譯師翻譯並作校正,以講聞抉擇。後由印度堪布具德闊米琪美等,與比丘羅丹喜饒譯師翻譯並以講聞善爲抉擇也。

  複次,《八千頌大疏》初由印度堪布蘇蔔滴喜與大譯師二人翻譯,及由覺窩阿底峽誦大譯師譯,又由彼班智達誦種敦巴譯。于後時之所有新譯,皆當善觀,細辨其義而作了知。

  叁世諸佛唯一道 補處正士所許義

  智中智者佛子宗 易解無雜明了釋

  一切佛語心要義 大乘道次勝教授

  圓滿具足燃燈智 師師相承所傳來

  已入此理衆士夫 亦墮利敬谄曲心

  修佛母義入歧途 于此勝論唯存信

  說言此即此頌釋 一類唯此亦驕矜

  余則自贊更毀他 未見稍達此宗義

  道體數量次第等 由正理路善成立

  相違重複無系屬 舍已師恩作善說

  斷除貪瞋偏黨意 雖非最勝悲意增

  持佛一切真淨法 于彼上師我頂禮

  此中所有白淨善 願系有獄苦痛者

  截斷于境貪愛索 速入遍智大覺城

  今後生生任何時 我亦不離此妙道

  承事勝乘善知識 無余佛法願能持

  此《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頌及釋之心要莊嚴疏》者,乃依從大佛宗者至尊正士古瑪(日阿)瑪底、持四難者仁欽多傑等之座前多次聽聞于此般若波羅蜜多之理;後從傑仁波切,與至尊文殊無異者,一切智善慧名稱吉祥賢之座前再再祈禱,多返聽受波羅蜜多圓滿教授之力,由多善知識之激勸,安住勝乘禁行者達瑪仁欽,于曠野大山具善尊勝洲著作圓滿吉祥。

  釋迦教下比丘 釋宗根

  公元2007年7月6日,于甘南合作寺初稿譯竟。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顯明義釋心要莊嚴疏(賈曹達瑪仁欽 著)》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