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P26

  ..續本文上一頁陀羅尼:已得地十方諸佛所說,昔未聞領受的法數,無數法一時皆能受持的念智,名辭陀羅尼。

  4、義陀羅尼:謂能如是次第受持法義的念智。如是依阿等字,能通達一切法,由生起彼等念智陀羅尼,于彼等即名陀羅尼門。

  此中有上中下叁種,初如爲此生雖不尋求,但由前生修習的異熟所得的陀羅尼;二如于此生精進聞思等法,多種辭義速速能持的陀羅尼;叁如由修叁摩地修所生力能持的陀羅尼。

  彼中亦分上中下叁種,初如勝解行分位的陀羅尼;二如七未清淨地分位的陀羅尼;叁如叁清淨地分位的陀羅尼。如《莊嚴經論》雲:“異熟聞修習,由定陀羅尼,下與中上者,上亦分叁種,未入具慧入,諸叁清淨地,下者與中者,淨地上總持。”

  (叁)作用:彼等陀羅尼的作用具足者,自己受持佛的無余正法,並能于他宣說的作用具足故。如《莊嚴經論》雲:“諸菩薩數數,于彼依真實,常于正法等,宣說能受持。”

  (四)界限:陀羅尼資糧者謂同資糧正行,唯于陀羅尼分,下上陀羅尼,未入道皆有。總則,唯陀羅尼的界限,從未入道乃至佛地。

  七、數決定:此中所說十七種資糧正行數決定的因由者,謂從意樂加行爲增上,建立悲與不共有六種,以定與非定爲增上,建立止、觀、止觀雙運及善權方便,以見行爲增上,建立智慧、福德二資糧,以受持修果之所緣爲增上,建立諸道及陀羅尼二資糧,以能作功德所依爲增上,建立地與能對治二資糧故。

  壬二、別釋叁資糧分叁:癸一、智資糧;癸二、地資糧;癸叁、對治資糧。

  此中智資糧者,謂此等難通達故,作別釋分叁:一、別釋難通達智資糧;二、別釋難通達地資糧;叁、別釋難通達對治資糧。

  癸一、智資糧

  一)別釋難通達智資糧分:經說與論釋二種。

  (一)經說:“複次,善現!菩薩摩诃薩大乘相者,謂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無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雲何內空?內謂內法,即是眼、耳、鼻、舌、身、意。當知此中眼由眼空,非常非壞,乃至意由意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內空。

  雲何外空?外謂外法,即是色、聲、香、味、觸、法。當知此中色由色空,非常非壞,乃至法由法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外空。

  雲何內外空?內外謂內外法,即內六處及外六處。當知此中內法由外法空,非常非壞,外法由內法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內外空。

  雲何空空?空謂一切法空,此空複由空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空空。

  雲何大空?大謂十方,即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當知此中東方由東方空,非常非壞,乃至下方由下方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大空。

  雲何勝義空?勝義謂涅槃。當知此中涅槃由涅槃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勝義空。

  雲何有爲空?有爲謂欲界、色界、無色界。當知此中欲界由欲界空,非常非壞,色、無色界由色、無色界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有爲空。

  雲何無爲空?無爲謂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當知此中無爲由無爲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無爲空。

  雲何畢竟空?畢竟謂若法究竟不可得。當知此中畢竟由畢竟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畢竟空。

  雲何無際空?無際謂無初、後際可得。當知此中無際由無際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無際空。

  雲何散無散空?散謂有放、有棄、有舍可得;無散謂無放、無棄、無舍可得。當知此中散無散由散無散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散無散空。

  雲何本性空?本性謂若有爲法性、若無爲法性,如是一切皆非聲聞、獨覺、菩薩、如來所作,亦非余所作故名本性。當知此中本性由本性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本性空。

  雲何自共相空?自相謂一切法自相,如變礙是色自相、領納是受自相、取像是想自相、造作是行自相、了別是識自相,如是等若有爲法自相,若無爲法自相,是爲自相。共相謂一切法共相,如苦是有漏法共相、無常是有爲法共相、空、無我是一切法共相,如是等有無量共相。當知此中自共相由自共相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自共相空。

  雲何一切法空?一切法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爲無爲,是爲一切法。當知此中一切法由一切法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一切法空。

  雲何不可得空?不可得謂此中求諸法不可得。當知此中不可得由不可得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不可得空。

  雲何無性空?無性謂此中無少性可得。當知此中無性由無性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無性空。

  雲何自性空?自性謂諸法能和合自性。當知此中自性由自性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自性空。

  雲何無性自性空?無性自性謂諸法無能和合者性、有所和合自性。當知此中無性自性由無性自性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善現!是爲無性自性空。

  複次,善現!有性由有性空,無性由無性空,自性由自性空,他性由他性空。

  雲何有性由有性空?有性謂有爲法,此有性由有性空。

  雲何無性由無性空?無性謂無爲法,此無性由無性空。

  雲何自性由自性空?謂一切法皆自性空,此空非智所作,非見所作,亦非余所作,是謂自性由自性空。

  雲何他性由他性空?謂一切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定、法性、法界、法平等性、法離出性、真如、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實際,皆由他性空故,是爲他性由他性空。

  善現當知!是爲菩薩摩诃薩大乘相。”

  (二)論釋:此中所說內空外空,許有二十種。

  論義是說,此處從十七種資糧正行內,別釋智資糧的因由者,謂彼難通達,密意是說若要通達,當由廣義如是解釋故。此中所說智資糧(有法),有多種差別者,謂通達二十種境空的有境智有二十種故。

  此中觀察抉擇分叁:一、釋通達有境空的智,二、釋通達二十種境空,叁、智所緣觀察。

  一)釋通達有境空的智:經說二十空如上所說。此經從正說境空有二十,引發通達二十種有境空的智力,由彼引發從大乘資糧道,至通達佛地空的二十種智力故。初叁種空由經正說,顯示通達空性的大乘資糧道下中上叁品力。第四明通達空性的大乘加行道,第五第六如次明初地與二地,第七第八明叁地及四地,第九第十明五地及六地,第十一明第七地,第十二十叁明第八地,(第)十四十五明第九地,(第)十六十七明第十地,最後叁種空明佛地故。初十七智安立于第十地以下的因由者,謂彼等所斷現行,及類推遠離種子,如是建立故。最後叁種空性安立于佛地的因由者,彼叁種空性是永斷二障習氣的所依,及是由自然(自覺、自性法界)生義如是建立故。

  二)釋通達二十種境空:此中二十種空性者,謂于彼二十種所破事由谛實空的空性有二十種故。二十所破者,謂眼等內六根、色等外五根,即由根之所依所攝的五境。一切法由谛實空的空性,謂十方、涅槃和道所得的勝義,從緣所生的叁界,非從緣所生的無爲,由斷常邊空的離邊,離初後的輪回生死,一一方無取舍的無散,有爲無爲空性自性,由蘊界處所攝的一切法,生法等生滅色變礙等,或自相、過去等叁時及相應衆多因相和合總聚無法自性,相應法及虛空等的無爲法;空謂諸法不顛倒性者即諸法本性,不異法的他性,即是外境的實際有二十種故。

  叁)智所緣觀察,此分小乘宗經部、有部;大乘宗中觀唯識宗。各家所說對空性不同的主張,此處不述。(此論是依《般若經》四一叁卷·叁摩地品之一佛說二十空經文最詳,或見《入中論》解與《般若經》相順)

  癸二、別釋地資糧分二:子一、釋因位九地修治;子二、釋果位第十地相

  子一、釋因位九地修治義分九:醜一、初地修治;醜二、二地修治;醜叁、叁地修治;醜四、四地修治;醜五、五地修治;醜六、六地修治;醜七、七地修治;醜八、八地修治;醜九、九地修治

  別釋地資糧分二:一、結合;二、正釋地資糧。

  一、結合:十七種資糧內別釋地資糧的因由者,謂地資糧能诠詞句多,所诠義廣大,密意是說難通達,所以極尊慈氏作別釋故,此爲結合,地資糧按何地修治所有法如是所說故,此處有二十叁頌。

  二、正釋地資糧分二:一、釋因位九地修治;二、釋果位第十地的定相。

  一、釋因位九地修治

  醜一、初地修治

  經雲:“善現,是菩薩摩诃薩于所從趣地,不怯不思維,雖修治地業而不見彼地,是爲菩薩摩诃薩修行六波羅蜜多時,從一地趣一地。雲何菩薩摩诃薩修治地業?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地時,應善修治十種勝業,雲何爲十?一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增上意樂,利益事相不可得故。二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業,一切有情不可得故。叁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布施業,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四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親近善友業,于諸善友無所著故。五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求法業,諸所求法不可得故。六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常樂出家業,所棄舍家不可得故。七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愛樂佛身業,相隨好因不可得故。八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開闡法教業,所分別法不可得故。九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破驕慢業,諸與盛法不可得故。十者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修治谛語業,一切語言不可得故。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初地時,應善修治此十勝業。”

  頌曰:由十種修治,當能得初地,意樂饒益事,有情平等心。

  能舍近善友,求正法所緣,常發…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