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實有能取分別之對治。經雲:“善現,諸有欲令無相之法有出住者,則爲欲令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菩薩如來空,亦有出住。”四、假有能取分別之對治。經雲:“善現,諸有欲令無相之法有出住者,則爲欲令名字假想施設言說空,亦有出住”乃至“善現,由此因緣,如是大乘,從叁界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然以無二爲方便故,無出無住,所以者何,無相之法無動轉故。”
修所斷有四:五、修所斷雜染所取分別之對治。經雲:“複次善現,汝問如是大乘爲何所住者,善現,如是大乘都無所住,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無所住,何以故,諸法住處不可得故。善現,如是大乘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住無所住。”六、清淨所取分別之對治。經雲:“善現,汝問誰複乘是大乘而出者,善現,都無乘是大乘出者,何以故,善現,若所乘乘,若能乘者,若時若處,如是一切皆無所有不可得故。”七、實有能取分別之對治。經雲:“善現,預流者無所有不可得故。”八、假有能取分別之對治。經雲:“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善現,預流果無所有不可得故”乃至“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雖觀諸法皆無所有都不可得畢竟淨故”乃至“乘于大乘從叁界生死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窮未來際利樂有情。”(以上見《大般若經》四百十六卷十四頁至四百十七卷十二頁)
二、論釋分叁:
一)結合:從十七種資糧正行之內,別釋對治資糧正行之因由者,密意是說彼難通達,故極尊慈氏別說故,名爲結合,即對治資糧正行處末的頌文。
二)根本:就釋彼經義門,明對治資糧正行有八種。
頌曰:見修諸道中,所能取分別,由滅除彼故,說八種對治。
叁)解釋:釋彼之義,謂所取分別雜染法,及對治之所依有二種。能取分別補特伽羅實有,及士夫假有之所依有二種,各各在見道和修道中斷除。當寂滅所取與能取八種分別故。就依二谛行相,由現行作用之所治品所分,唯在見修二道分位之差別中,能對治有八種。
此處所說對治資糧正行(有法),于汝有多種者,因汝有八種故,是故在自己面前所斷實執,成爲正對治的大乘無間道,是此處所說的對治資糧正行的定相。若分有:見道對治資糧正行,及修道對治資糧正行二種。若是對治資糧正行,緣見所斷正對治,初者是見道對治資糧正行的定相。若分有:見所斷所取能取四種分別的正對治有四種。若是對治資糧正行,緣修所斷正對治,是第二修道對治資糧正行的定相。若分有:修所斷所取能取四種分別的正對治有四種故。
能表一切相智十法之十·釋決定出生正行
——《般若經》四一七卷十二頁至四二四卷十九頁
辛四、定出一切相智出生正行
釋出生正行分二:
一、經說:“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言大乘大乘者,超勝世間一切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勝最上最妙。世尊,如是大乘與虛空等,猶如虛空普能容受無量無數無邊有情。”(見《般若經》四百一十七卷十二頁十六行,至四百二十四卷十九頁七行)
二、論釋分叁:
一)結合:論身建立:“資糧及出生”。在資糧正行之後說出生正行之因由者,謂如是從積集廣大二資糧起,以決定無疑出生一切相智之因由作如是說故。譬如國王入陣之時先披铠甲,其後趣向陣途,集聚四衆軍兵,然後摧毀敵人,如轉輪王自在故,名結合。如是由于積集廣大福智資糧,即能決定出生第四(辛四)出生正行。
二)根本:就經義所說,于彼出生正行分八解說。
頌曰:所爲及平等,利有情無用,超二邊出生,證得相出生,
一切相智性,道有境出生,當知此八種,是出生正行。
叁)解釋:就詞義門說“所爲”等分爲八種。
一明決定出生叁大所爲正行:釋彼之義,即“所爲”。二明決定出生平等性正行:釋彼之義,即“平等”,即一切法平等。叁明決定出生有情義利:釋彼之義,即“利有情”,即能作一切有情義利。四明決定出生無功用:釋彼之義,即“無用”,即一切法無相,故不加功用。五明超越二邊:釋彼之義,即“超二邊出生”,是說遠離斷常二邊之體性分位之差別。六明證得性相出生:釋彼之義,即“證得相出生”,是說當得叁乘一切義利。七明定出生一切相智:釋彼之義,即“一切相智性”,八明于定出生道:釋彼之義,即“道有境出生”,是說出生彼之勝進道。
八種(定出生)分七:
(一)定相:能決定無疑出生一切相智清淨地瑜伽,是定出生正行的定相。
(二)差別有八:1決定出生叁大所爲事正行;2決定出生平等性正行;3決定出生能作一切有情所得利益正行;4決定出生不加功用任運正行;5決定超越二邊出生正行;6決定證得性相出生正行;7決定出生一切相智正行;8決定出生道有境所作已辦出生正行故。
(叁)解釋此八種之次第,如何決定之因由者:謂是由主要首先明決定出生所爲事,不通達平等性即不能生所爲事,故在彼後說所爲事。就作有情利益門說,不積集福德,即不能出生通達平等性,故在彼之後決定出生作有情利益。不出生無功用,即不能圓滿生起作有情利益,故彼之後說決定出生無功用。不生起遠離斷常邊,即不能出生無功用,故在彼之後決定出生離邊。不生起叁乘各各功德種類圓滿殊勝分位,即不能生起離邊,故彼之後證得性相出生。其後出生一切相智,無有道的出生,即無一切相智出生,故彼之後說道有境出生正行故。
(四)出生理趣者,謂由通達一切法谛實不可得,即是決定出生故。
(五)于出生正行分爲八種的因由者,謂出生的事(根本事、所依)有八種而作如是分別故。
(六)釋定出生的事,所出生的事有八者,謂如前所說叁大所爲事(事業),通達一切法平等性,悲憫有情,所得利益者能作無邊,彼二雙運能作利他無功用轉,依止雙運道能離常斷二邊之分位差別無住涅槃,有般若母爲因,所謂叁乘利益,證得一切斷證種類。名一切相智性者,謂如前所說無分別智之體性的一切相智,故說彼一切相智之勝進道者有八種故。是故此等由經中所說定出生,亦說明能作決定出生正行。
(七)界限:在叁清淨地分位,是故此八種出生正行,能出生究竟地,于彼亦有就有學究竟,及就無學究竟二種。初七種在無學道中亦有,最後一種若在有學道中有,彼有即是相智因的勝進道,必須是無間頂加行故。
附錄:華嚴經卷第七十八·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十九
唐于阗國叁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如是稱歎善財童子種種功德。令無量百千衆生發菩提心已。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爲饒益一切世間。汝爲救護一切衆生。汝爲勤求一切佛法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善男子。汝獲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壽命。汝善值如來出現。汝善見文殊師利大善知識。汝身是善器。爲諸善根之所潤澤。汝爲白法之所資持。所有解欲悉已清淨。已爲諸佛共所護念。已爲善友共所攝受。何以故。善男子。
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衆生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于世間無所礙故。
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日。普照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盛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
菩提心者猶如明燈。能放種種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目。普見一切安危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猶如正濟。令其得離諸邪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車。普能運載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門戶。開示一切菩薩行故。
菩提心者猶如宮殿。安住修習叁昧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園苑。于中遊戲受法樂故。
菩提心者猶如舍宅。安隱一切諸衆生故。
菩提心者則爲所歸。利益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則爲所依。諸菩薩行所依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慈母。生長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乳母。養育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善友。成益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猶如帝王。一切願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須彌山。于諸衆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鐵圍山。攝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雪山。長養一切智慧藥故。
菩提心者猶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猶如虛空。諸妙功德廣無邊故。
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
菩提心者如調慧象。其心善順不犷戾故。
菩提心者如良善馬。遠離一切諸惡性故。
菩提心者如調禦師。守護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故。
菩提心者猶如坑阱。陷沒一切諸惡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金剛。悉能穿徹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香箧。能貯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猶如妙華。一切世間所樂見故。
菩提心者如白旃檀。除衆欲熱使清涼故。
菩提心者如黑沈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見藥王。能破一切煩惱病故。
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藥。能拔一切諸惑箭故。
菩提心者猶如帝釋。一切主中最爲尊故。
菩提心者如毗沙門。能斷一切貧窮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莊嚴故。
菩提心者如莊嚴具。莊嚴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如劫燒火。能燒一切諸有爲故。
菩提心者如無生根藥。長養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龍珠。能消一切煩惱毒故。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煩惱濁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給一切諸貧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滿足一切衆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樹。能雨一切莊嚴…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