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P35

  ..續本文上一頁衆多福德。

  2勝解的體分爲總體和差別體二種。初總體:總體勝解者,當能持無量義的心生起決定境。此處的勝解者謂緣般若波羅蜜多功德的清淨信心,或信任或信賴信心。如《明句論》雲:“此之體性者謂所決定的法決定受持。”又《具清淨論》雲:“勝解者謂淨信及希求者,即是信賴信心與欲樂的定相。第二差別體以下當說”

  3勝解的因:能抉擇般若波羅蜜多諸功德的教證清淨。

  4勝解的作用:謂勝解修道作用特別殊勝,由其它宣說不能包括其它教法等;及能積集無量福德聚的作用具足故。

  5抉擇此處所說勝解分六:

  〈1〉性相:勝解叁般若母義隨一之生源,並確信大乘隨現觀,是勝解修道的定相。

  〈2〉差別分:一根本差別;二支分差別;叁支節差別;四略義有四種。

  1〉根本差別:此中就根本門分有自利勝解、俱利勝解、利他勝解有叁種。頌曰:“勝解謂自利,俱利及利他,當知此叁種。”

  2〉支分差別:此中支分有叁種,一一中各有大中小等叁種故。頌曰:“各有下中上,別別爲叁品。”

  3〉支節差別:就支節門分,彼叁種中各各有下中上等叁種故。頌曰:“又以下下等,複各分爲叁。”

  4〉略義:是故勝解修道有二十七種,如是叁類九種故。頌曰:“共二十七種。”

  〈3〉分各各體:勝解般若母爲自利來源(源泉),由信心所顯的大乘隨現觀,是自利勝解修道的定相。若分有九,其余二種類推。

  〈4〉分析叁種之因由:分析勝解修道叁種之因由者,謂意樂緣利他雖無差別,但由加行修自利爲主名自利勝解;修利他和自利二種爲主要,名爲俱利勝解;及由加行修利他爲主,建立利他勝解故。

  〈5〉修勝解的所爲:勝解般若母(有法),是有所爲者,謂如是修自利與俱利及利他勝解,當能得善法利益圓滿[20]所依身故。

  〈6〉界限:自利勝解非清淨七地之後得位爲主要,俱利勝解叁清淨之後得位爲主要,利他勝解第十地後得位爲主要,總之,彼一切于十種地中皆有。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七·勝解之勝利

  ——《般若經》四叁零卷十九頁至四叁二卷十頁

  醜二、勝利

  第七、勝解之勝利

  二、釋勝解之勝利分:一、經說;二、論釋二種。

  (一)經說:勝解修道處的般若波羅蜜多者,所說多種功德具足之余。經雲:“天帝釋白佛言,世尊,此般若波羅蜜多者,爲圓滿一切功德,成就廣大殊勝功德。”此中有:贊美、承事、稱揚叁種中。明初贊美有九種;承事、稱揚各有九種,經文廣不錄(四叁零卷十九頁至四叁二卷十頁十五行)。

  (二)論釋分:結合、根本、解釋叁種。

  1、結合:勝解修道之後,說彼勝解修道勝利之因由者,謂令勝解修道的補特伽羅生歡喜是所爲故。即由修彼道,菩薩生歡喜故,于如是勝解佛等作贊美。即是贊美、承事、稱揚。

  2、根本:就彼經義,明勝解修道勝利。

  頌曰:般若波羅蜜,于諸勝解位,由叁種九聚,贊事及稱揚。

  3、解釋分二:(1)一釋根本義:如是勝解,見法的定相,即趣入般若波羅蜜多的勝解作意,初叁者因分位各各有九,如其次第後後轉勝,贊美、承事、稱揚,能令現前歡喜。

  (2)自性認識:是故,此等贊美者,是如實通達真實義的定相,非虛妄性。

  論義是說:勝解修道的勝利(有法),有多種者,謂贊美有九,承事有九,稱揚有九種故。是故自己能得之方便勝解修道,由修習力所得的功德者,是勝解修道勝利的定相。若分有:勝解修道初九種修習處有九贊美,中九種修習處有九承事,後九種修習處有九稱揚。界限:勝解修道從修習的第二刹那乃至佛地。

  子二、回向修道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八·釋回向修道

  ——《般若經》四叁二卷十頁至四叁叁卷十五頁

  第八、釋回向修道分:一、經說;二、論釋。

  (一)經說:勝解修道勝利處,由有般若波羅蜜多,說一切增上生和決定善所余已。“爾時慈氏菩薩摩诃薩,白具壽善現言,大德,若菩薩摩诃薩以無所得而爲方便,于諸有情所有功德隨喜具行諸福業事,與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回向無上正等菩提。”等。(四叁二卷十頁)

  (二)論釋分叁:一、結合;二、根本;叁、解釋。

  1、結合:勝解修道後說回向修道的因由者,謂以勝解積集諸善根,能回向圓滿無上正菩提,如是于勝解生起回向[21],名爲第二回向作意。

  2、根本:釋彼經義:

  頌曰:殊勝遍回向,其作用最勝,無所得行相,不顛倒體性,

  遠離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有方便無相,諸佛所隨喜,

  不系于叁界,下中及上品,是余叁回向,生大福爲性。

  “殊勝遍回向”,顯示彼回向殊勝,說明回向的作用,即“其作用最勝”。明回向的體有十一法。“無所得行相”是顯破除于所回向的事上起實執。“不顛倒體性”顯彼于能回向的心破除實執。“遠離”謂于回向者破除實執。“佛福品,自性念行境”謂于自性善根破除實執。“有方便”謂于六波羅蜜多的善根好壞破除實執。“無相”是顯于一切回向破除叁輪實執。“諸佛所隨喜”顯示彼等謂在名言中了知緣起如幻後,善根回向于佛地,而不回向生死之因。“下中及上品”等顯彼回向之差別。

  3、解釋分:一、回向的數;二、回向何處;叁、爲何回向;四、何所爲故回向;五、由誰回向。

  一、回向的數:有十二種。二回向何處:回向無上正等菩提。叁爲何回向:爲一切有情利益。四何所爲故回向:應無窮盡故。五由誰回向:緣不可得叁乘所化衆生,于諸有情宣說近道之因、體性、作用成就,而回向有十二種。

  (1)明殊勝遍回向:“殊勝遍回向”是說勝解殊勝,以名言假立作意,如次回向無上菩提。回向的作用:經雲:“何以故?聲聞獨覺乘者皆從施等出”乃至“遍回向無上正等菩提。”釋彼經義謂“其作用最勝”及緣住無上菩提皆不可得,于叁乘所化一切衆生宣說近道之因體作用皆具足。此是本論釋二種回向一切作用類推。

  (2)明無所得遍回向:經雲:“爾時具壽善現問慈氏菩薩摩诃薩言,大士,從此東方世界,無數無量無邊諸佛世尊”乃至“一切如來戒蘊等,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如相,回向無上菩提緣彼等法無所得。”釋彼經義,謂“無所得行相”。名無所得及戒等蘊。

  (3)不顛倒的定相遍回向:經雲:“慈氏菩薩言,大德善現,若新趣入乘的菩薩摩诃薩,于諸佛世尊,聲聞僧等,思維彼等一切善根等。”釋彼經義謂“不顛倒體性”,是說不顛倒與能回向的心。

  (4)了知遠離回向:經雲:“若菩薩摩诃薩,所作福德現行法聚者,謂想蘊處界遠離,”經義是說“遠離”乃寂靜我等法。

  (5)隨念佛福德品類與自性回向:經雲:“複次,菩薩摩诃薩,諸佛世尊聲聞僧俱般涅槃,隨念彼等一切善根如是回向。”經義是說“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是說如來所說念善根資糧自性,及念叁世諸佛善法。

  (6)有善巧方便回向:“慈氏菩薩摩诃薩言,大德善現,菩薩摩诃薩于彼等善根不作相而遍回向無上正等菩提。”經義是說“有方便”,即是于施等有方便善巧。

  (7)叁輪所緣無相遍回向:經雲:“譬如有食,雖具上妙色香美味,而和毒藥,愚人淺識食取啖之,雖初適意歡喜快樂,而後食銷(消)備受衆苦,或便致死若近失命。”經義是說“無相”及相。

  (8)諸佛所隨喜回向:經雲:“慈氏菩薩摩诃薩言,如是過去未來現在出世諸佛世尊,所有善根應當隨喜遍回向。”經義是說“諸佛所隨喜”是說諸佛教敕及一切道。

  (9)不系于叁界回向:經雲:“複次菩薩摩诃薩,新入乘善男子善女人,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此諸善根應遍回向,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緣彼道相則不能遍回向。”經義是說“不系于叁界”是說不系屬于叁界,及貪欲等界。

  (10)出生廣大福德下品回向:經雲:“爾時世尊贊具壽善現言:善哉善哉!善現,汝今已爲一切菩薩摩诃薩作佛所作,謂爲菩薩摩诃薩等,善說無倒隨喜回向,如是所說隨喜回向,以無相爲方便,”乃至“于余善根,爲最爲勝,爲尊爲高,爲妙爲微妙,爲上爲無上。”

  (11)出生廣大福德中品回向:經雲:“複次善現,假使叁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12)出生廣大福德上品回向:經雲:“複次善現,假使叁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無上正等菩提”乃至“一一菩薩摩诃薩所,以無量種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余資生上妙樂具而奉施之。”

  釋彼叁段經義,即“下中及上品,是余叁回向,生大福爲性。”下中上者謂出生廣大福德;十善等業道;預流等及住無上正等菩提。

  又遍回向的作用,經雲:“爾時四大天王,各與眷屬二萬天子,頂禮佛足,合掌白言,世尊,彼諸菩薩摩诃薩,乃能發起如是廣大隨喜回向。謂彼菩薩摩诃薩方便善巧,以無相爲方便,無所得爲方便”乃至“遍回向”。

  論義是說,第二地者身中的回向(有法),勝出聲聞獨覺回向最殊勝者,謂能轉變自他善根圓滿菩提支分,名義是能取有分別的大乘隨現觀故。

  總義分六:

  1、所回向的事:叁世一切善根是回向的所依事者,謂彼一切應轉變爲圓滿菩提。

  2、回向的心:菩薩修道身中的方便智慧最殊勝者,謂于此所顯是能回向的心,謂彼一切善根能轉成圓滿菩提的清淨方便故。是故就叁輪以無谛實分別的般若慧任持,能轉變自他善根圓滿菩提的心,及無盡欲樂隨類所攝是回向體性。

  3、回向的勢力:前諸佛菩薩是回向的勢力,如是回向的義是速加持者故。

  4、回向的所爲:爲佛教及諸有情作無盡善根故是所應回向。如《海慧問經》雲:“如墮大海之內一滴水,乃至大海未盡彼不盡,如是善法回向因,未得菩提彼不盡。”

  5、回向的需要(所爲):善根回向圓滿無上菩提(有法),具有特殊需要(所爲),小果轉變成殊勝,異熟…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