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P35

  ..续本文上一页众多福德。

  2胜解的体分为总体和差别体二种。初总体:总体胜解者,当能持无量义的心生起决定境。此处的胜解者谓缘般若波罗蜜多功德的清净信心,或信任或信赖信心。如《明句论》云:“此之体性者谓所决定的法决定受持。”又《具清净论》云:“胜解者谓净信及希求者,即是信赖信心与欲乐的定相。第二差别体以下当说”

  3胜解的因:能抉择般若波罗蜜多诸功德的教证清净。

  4胜解的作用:谓胜解修道作用特别殊胜,由其它宣说不能包括其它教法等;及能积集无量福德聚的作用具足故。

  5抉择此处所说胜解分六:

  〈1〉性相:胜解三般若母义随一之生源,并确信大乘随现观,是胜解修道的定相。

  〈2〉差别分:一根本差别;二支分差别;三支节差别;四略义有四种。

  1〉根本差别:此中就根本门分有自利胜解、俱利胜解、利他胜解有三种。颂曰:“胜解谓自利,俱利及利他,当知此三种。”

  2〉支分差别:此中支分有三种,一一中各有大中小等三种故。颂曰:“各有下中上,别别为三品。”

  3〉支节差别:就支节门分,彼三种中各各有下中上等三种故。颂曰:“又以下下等,复各分为三。”

  4〉略义:是故胜解修道有二十七种,如是三类九种故。颂曰:“共二十七种。”

  〈3〉分各各体:胜解般若母为自利来源(源泉),由信心所显的大乘随现观,是自利胜解修道的定相。若分有九,其余二种类推。

  〈4〉分析三种之因由:分析胜解修道三种之因由者,谓意乐缘利他虽无差别,但由加行修自利为主名自利胜解;修利他和自利二种为主要,名为俱利胜解;及由加行修利他为主,建立利他胜解故。

  〈5〉修胜解的所为:胜解般若母(有法),是有所为者,谓如是修自利与俱利及利他胜解,当能得善法利益圆满[20]所依身故。

  〈6〉界限:自利胜解非清净七地之后得位为主要,俱利胜解三清净之后得位为主要,利他胜解第十地后得位为主要,总之,彼一切于十种地中皆有。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七·胜解之胜利

  ——《般若经》四三零卷十九页至四三二卷十页

  丑二、胜利

  第七、胜解之胜利

  二、释胜解之胜利分:一、经说;二、论释二种。

  (一)经说:胜解修道处的般若波罗蜜多者,所说多种功德具足之余。经云:“天帝释白佛言,世尊,此般若波罗蜜多者,为圆满一切功德,成就广大殊胜功德。”此中有:赞美、承事、称扬三种中。明初赞美有九种;承事、称扬各有九种,经文广不录(四三零卷十九页至四三二卷十页十五行)。

  (二)论释分:结合、根本、解释三种。

  1、结合:胜解修道之后,说彼胜解修道胜利之因由者,谓令胜解修道的补特伽罗生欢喜是所为故。即由修彼道,菩萨生欢喜故,于如是胜解佛等作赞美。即是赞美、承事、称扬。

  2、根本:就彼经义,明胜解修道胜利。

  颂曰:般若波罗蜜,于诸胜解位,由三种九聚,赞事及称扬。

  3、解释分二:(1)一释根本义:如是胜解,见法的定相,即趣入般若波罗蜜多的胜解作意,初三者因分位各各有九,如其次第后后转胜,赞美、承事、称扬,能令现前欢喜。

  (2)自性认识:是故,此等赞美者,是如实通达真实义的定相,非虚妄性。

  论义是说:胜解修道的胜利(有法),有多种者,谓赞美有九,承事有九,称扬有九种故。是故自己能得之方便胜解修道,由修习力所得的功德者,是胜解修道胜利的定相。若分有:胜解修道初九种修习处有九赞美,中九种修习处有九承事,后九种修习处有九称扬。界限:胜解修道从修习的第二刹那乃至佛地。

  子二、回向修道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八·释回向修道

  ——《般若经》四三二卷十页至四三三卷十五页

  第八、释回向修道分:一、经说;二、论释。

  (一)经说:胜解修道胜利处,由有般若波罗蜜多,说一切增上生和决定善所余已。“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具寿善现言,大德,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有情所有功德随喜具行诸福业事,与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等。(四三二卷十页)

  (二)论释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1、结合:胜解修道后说回向修道的因由者,谓以胜解积集诸善根,能回向圆满无上正菩提,如是于胜解生起回向[21],名为第二回向作意。

  2、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殊胜遍回向,其作用最胜,无所得行相,不颠倒体性,

  远离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有方便无相,诸佛所随喜,

  不系于三界,下中及上品,是余三回向,生大福为性。

  “殊胜遍回向”,显示彼回向殊胜,说明回向的作用,即“其作用最胜”。明回向的体有十一法。“无所得行相”是显破除于所回向的事上起实执。“不颠倒体性”显彼于能回向的心破除实执。“远离”谓于回向者破除实执。“佛福品,自性念行境”谓于自性善根破除实执。“有方便”谓于六波罗蜜多的善根好坏破除实执。“无相”是显于一切回向破除三轮实执。“诸佛所随喜”显示彼等谓在名言中了知缘起如幻后,善根回向于佛地,而不回向生死之因。“下中及上品”等显彼回向之差别。

  3、解释分:一、回向的数;二、回向何处;三、为何回向;四、何所为故回向;五、由谁回向。

  一、回向的数:有十二种。二回向何处: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三为何回向:为一切有情利益。四何所为故回向:应无穷尽故。五由谁回向:缘不可得三乘所化众生,于诸有情宣说近道之因、体性、作用成就,而回向有十二种。

  (1)明殊胜遍回向:“殊胜遍回向”是说胜解殊胜,以名言假立作意,如次回向无上菩提。回向的作用:经云:“何以故?声闻独觉乘者皆从施等出”乃至“遍回向无上正等菩提。”释彼经义谓“其作用最胜”及缘住无上菩提皆不可得,于三乘所化一切众生宣说近道之因体作用皆具足。此是本论释二种回向一切作用类推。

  (2)明无所得遍回向:经云:“尔时具寿善现问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大士,从此东方世界,无数无量无边诸佛世尊”乃至“一切如来戒蕴等,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如相,回向无上菩提缘彼等法无所得。”释彼经义,谓“无所得行相”。名无所得及戒等蕴。

  (3)不颠倒的定相遍回向:经云:“慈氏菩萨言,大德善现,若新趣入乘的菩萨摩诃萨,于诸佛世尊,声闻僧等,思维彼等一切善根等。”释彼经义谓“不颠倒体性”,是说不颠倒与能回向的心。

  (4)了知远离回向:经云:“若菩萨摩诃萨,所作福德现行法聚者,谓想蕴处界远离,”经义是说“远离”乃寂静我等法。

  (5)随念佛福德品类与自性回向:经云:“复次,菩萨摩诃萨,诸佛世尊声闻僧俱般涅槃,随念彼等一切善根如是回向。”经义是说“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是说如来所说念善根资粮自性,及念三世诸佛善法。

  (6)有善巧方便回向:“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大德善现,菩萨摩诃萨于彼等善根不作相而遍回向无上正等菩提。”经义是说“有方便”,即是于施等有方便善巧。

  (7)三轮所缘无相遍回向:经云:“譬如有食,虽具上妙色香美味,而和毒药,愚人浅识食取啖之,虽初适意欢喜快乐,而后食销(消)备受众苦,或便致死若近失命。”经义是说“无相”及相。

  (8)诸佛所随喜回向:经云:“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如是过去未来现在出世诸佛世尊,所有善根应当随喜遍回向。”经义是说“诸佛所随喜”是说诸佛教敕及一切道。

  (9)不系于三界回向:经云:“复次菩萨摩诃萨,新入乘善男子善女人,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此诸善根应遍回向,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缘彼道相则不能遍回向。”经义是说“不系于三界”是说不系属于三界,及贪欲等界。

  (10)出生广大福德下品回向:经云:“尔时世尊赞具寿善现言:善哉善哉!善现,汝今已为一切菩萨摩诃萨作佛所作,谓为菩萨摩诃萨等,善说无倒随喜回向,如是所说随喜回向,以无相为方便,”乃至“于余善根,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

  (11)出生广大福德中品回向:经云:“复次善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

  (12)出生广大福德上品回向:经云:“复次善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无上正等菩提”乃至“一一菩萨摩诃萨所,以无量种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生上妙乐具而奉施之。”

  释彼三段经义,即“下中及上品,是余三回向,生大福为性。”下中上者谓出生广大福德;十善等业道;预流等及住无上正等菩提。

  又遍回向的作用,经云:“尔时四大天王,各与眷属二万天子,顶礼佛足,合掌白言,世尊,彼诸菩萨摩诃萨,乃能发起如是广大随喜回向。谓彼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乃至“遍回向”。

  论义是说,第二地者身中的回向(有法),胜出声闻独觉回向最殊胜者,谓能转变自他善根圆满菩提支分,名义是能取有分别的大乘随现观故。

  总义分六:

  1、所回向的事:三世一切善根是回向的所依事者,谓彼一切应转变为圆满菩提。

  2、回向的心:菩萨修道身中的方便智慧最殊胜者,谓于此所显是能回向的心,谓彼一切善根能转成圆满菩提的清净方便故。是故就三轮以无谛实分别的般若慧任持,能转变自他善根圆满菩提的心,及无尽欲乐随类所摄是回向体性。

  3、回向的势力:前诸佛菩萨是回向的势力,如是回向的义是速加持者故。

  4、回向的所为:为佛教及诸有情作无尽善根故是所应回向。如《海慧问经》云:“如堕大海之内一滴水,乃至大海未尽彼不尽,如是善法回向因,未得菩提彼不尽。”

  5、回向的需要(所为):善根回向圆满无上菩提(有法),具有特殊需要(所为),小果转变成殊胜,异熟…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