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P46

  ..續本文上一頁智前導。于時智無礙,如是此十八,不共他功德。”何故名不共?如無爲如虛空,彼四大種與性相皆住不共。與以下諸聖者功德種類,及少許部類亦皆不共,作如是說故。如《寶性論》雲:“如來不共如虛空。”

  二、別釋叁時建立:(此各宗所說不必譯錄)

  {二}、第五類真如行相,彼等功德之自性:一切佛所說的真如。

  論義是說:真如常不起以爲方便,根本智(有法),爲一切相智的智相,是真如行相的定相,能安立彼故。一切佛所說的真如無垢清淨,是由自性涅槃故,佛出世由某些所化衆生的差別,僅除說一乘叁乘,無不宣說真如故。

  {叁}、第六類自然行相(彼是何自然行相):一切法轉移自然。其義者,一切相智(有法),是爲一切相智自然行相者,謂以轉一切*輪獲得自在所顯的究竟智,即是自然行相的定相。

  {四}、第七類佛的行相:(是何所爲)一切行相圓滿正等菩提(覺)的佛行相有叁種,其義爲:一切相智(有法),此中所顯是佛的行相,如所有盡所有一切法,現前一切行相者,謂現前圓滿正等菩提,是證德究竟的智故,彼即是佛行相的定相。

  (叁)略義:如是諸佛的行相,一切相智道所依的行相者有叁十九種。

  此中一切智的行相義者,謂聲聞聖者身中的一切智行相有二十七(就四谛),名無煩惱漏的因由者,謂有學聲聞聖者,以所斷煩惱障爲主,作如是說故。聖者菩薩身中一切智行相有二十七(就四谛),假名有煩惱漏之因由者,謂聖者菩薩不以所斷煩惱障爲主故,因聖者菩薩身中道相智行相有叁十六,假名有煩惱漏,即是因相故。一切相智的智相有一百一十(有法),唯是無漏,因爲二障習氣永斷故。

  

  釋圓滿一切相加行十一法之二·加行

  ——《般若經》卷438·1-439·9頁

  壬二、明勝加行分二:癸一、積善根之身;癸二、正明加行。

  癸一、積善根之身

  二、釋修加行者補特伽羅分:經說與論釋二種。

  (一)經說(438-439·9頁)。經雲:“時天帝釋作念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法門名字一經耳者。”乃至“親近供養,發宏誓願,種諸善根,多善知識之所攝受。”

  (二)論釋分叁:一、結合;二、根本;叁、解釋。

  一)結合:論身建立,謂“行相諸加行”等。加行行相之後說修加行者補特伽羅的因由者,謂以上所說一切相智行相,彼等雖是由殊勝加行任持有所爲,但彼無有修加行者補特伽羅即不能修,以如是因由所說故。由殊勝加行,需要修諸行相,然彼等不能說無有修加行者,于聽聞等法器即名修加行者。

  二)根本:釋彼經義

  頌曰:昔承事諸佛,佛所種善根,善知識攝受,是聞此法器。

  親近佛問答,及行施戒等,諸勝者許此,是受持等器。

  叁)解釋:就詞義門釋,有過去現在出世的諸佛等。于此經、根本、解釋諸義有:聽聞般若母,佛問答,受持,如理作意四種。今初聽聞般若母:經雲:“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一經耳者,皆于往昔承事諸佛如來善根所生。”釋彼經義,即“昔承事諸佛”等四句,于過去現在出世諸佛,總則是由善根生長而修治,如其次第如是行相性相,是聽聞此般若母教典之法器,爲諸佛等所許。

  2、佛問答經雲:“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一經于耳,能受持讀誦,如理思惟,爲他演說,或能隨力如說修行,皆承事諸佛”等,釋彼經義,謂“諸勝者許此,是受持等器”。謂于諸如來以身等承事令生歡喜,即是受持法器,是諸佛等所許。

  3、受持:經雲:“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一經于耳者,是往昔于如來應供正等覺,親近請問,依止承事”等,釋彼經義,謂遍請問受持,“是受持等器”是說遍請問疑義,及受持不忘。

  4、如理作意:經雲:“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一經于耳者,皆于往昔于諸佛所修行施波羅蜜多,修行戒波羅蜜多,修行忍波羅蜜多,修行精進波羅蜜多,靜慮波羅蜜多,彼等于俱胝諸佛修行般若波羅蜜多。”釋彼經義謂“及行施戒等”許諸人等是如理作意的法器。是說修行施等十波羅蜜多,以諸善知識的加持者,是如理作意的法器,是諸佛所許。

  論義是說:菩薩資糧道(有法),是聽聞般若母的法器,是有大乘善知識有依怙,往昔承事諸佛等內外二緣具足的菩薩故。是故具足內外二緣,是此處正說的菩薩,是此處正說修加行者所依補特伽羅的定相。若分有:1緣如來能修宮殿等于諸佛所作殊勝事業;2于諸佛乞食供獻等善根生長;3由依怙大乘善知識遍攝持之差別有叁種。

  1聽聞般若母主要詞義之法器;2就依止諸佛承事門,心受持般若母詞義之法器;3承事諸佛,遍請問疑義受持法義不忘之法器;4由承事諸佛修施等行相如理作意之法器有四種。若是修加行者補特伽羅,不悉是菩薩,因爲聲聞資糧道,彼是修加行者的補特伽羅故,但不是修圓加行道的補特伽羅,若是修圓加行道,必須是菩薩故。

  壬二、正明加行

  叁、釋加行自性分二:一、經說;二、論釋。

  (一)經說,在修加行者處,“天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诃薩住般若波羅蜜多及加行問答,憍屍迦,此智慧辯才亦是佛加持所生,憍屍迦,是故心識執持,我應爲汝說。”

  (二)論釋分叁:

  一、結合:論身建立說“行相諸加行”,是說修加行者後說加行的因由者,謂如是彼修加行者補特伽羅,需修加行作如是說故,名爲結合。如是說加行者後名爲加行。

  二、根本:大乘加行分爲二十種

  頌曰:不住色等故,遮彼加行故,彼真如深故,此等難測故,

  此等無量故,劬勞久證故,授記不退轉,出離及無間,

  近菩提速疾,利他無增減,不見法非法,色等不思議,

  色等諸行相,自性無分別,能與珍寶果,清淨及結界。

  叁、解釋:就詞義門說,是說名爲色等無自性等,就彼等略義說,有二十種加行。

  此中就加行自性門分:一、生起加行理趣;二、生長加行有二種。

  一、生起加行理趣分五:1、不住色等加行;2、破除加行住之加行;3、甚深加行;4、難測量加行;5、無量加行。

  1、不住色等加行:經雲:“憍屍迦,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住于色,何時不住于色,爾時能行色瑜伽。”釋彼經義謂“不住色等故”由色等無自性則不住,以如是通達如數不住色等地。

  2、破除加行住之加行:“憍屍迦,菩薩摩诃薩不作色加行,何時不作色加行,爾時即能觀行于色。”釋彼經義謂“遮彼加行故。”謂于色等不作加行即是加行及不加行。

  3、甚深加行:經雲:“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爲甚深,佛言如是,舍利子,色真如甚深故,般若波羅蜜多最爲甚深。”釋彼經義謂“彼真如深故”。是說由色等真如性甚深,名甚深加行。

  4、難測量加行:經雲:“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難可測量,佛言如是,舍利子,色真如難測量故,般若波羅蜜多難測量。”釋彼經義謂“此等難測故。”是說難測量,及難測量加行。

  5、無量加行:經雲:“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爲無量,佛言如是,舍利子,色真如無量故,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量。”釋彼經義謂“此等無量故”是說名爲無量,是無量加行,總有五種。

  二、生長加行分十五:1設大劬勞長時難通達加行;2得授記加行;3不退轉加行;4出離加行;5無間加行(無中斷、無間斷);6近菩提加行;7速疾加行;8利他加行;9無增減加行;10不見法非法等加行;11不見色等不思議加行;12無分別加行;13能與寶果加行;14清淨加行;15結界(界限)加行。有十五種。

  1設大劬勞長時難通達加行:“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既最甚深難測難量,難可信解,不應在新學大乘菩薩前說,恐彼聞此般若波羅蜜多,其心驚惶,恐怖猶豫,不能信解。”釋彼經義謂“劬勞久證故”。謂于般若驚怖,則于修行次第,要長久設大劬勞乃能成等正覺。

  2得授記加行:“時天帝,複問具壽舍利子言,大德,頗有菩薩未受無上大菩提記,聞說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心不驚怖,不恐不怖,不猶豫否?舍利子言有,憍屍迦,是菩薩摩诃薩,不久當授大菩提記。”于般若不驚惶,不恐怖,或“不過一佛二佛所,定當得授大菩提。”釋彼經義謂“授記”,名爲修行不恐怖等,當得授記。

  3不退轉加行:“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聽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聽已修行,彼等善根成熟。”乃至“如理作意,彼等當授無上菩提記。”釋彼經義謂“不退轉”,名真實受持修行具足者,即名不退轉。

  4定出離加行:“世尊,譬如有人,遊涉曠野,經過險路,百逾繕那,或二或叁,或四五百,見諸城邑王都前相,謂放牧人圍林田等,見諸相已,便作是念,城邑王都,去此非遠”(當得授記,近大菩提)。釋彼經義謂:“出離”。是說斷除障礙留難法,修行具足者決定出離。

  5無間加行:“時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欲觀大海,漸次往趣,經于多時,不見山林,便作是念,今睹此相,大海非遠,所以者何,失近海岸,地必漸下,定無山林,彼人爾時,雖未見海而見近相,歡喜踴躍,我速定當得見大海。”釋彼義謂“無間”,是說恒常修法引發具足者名無間加行。

  6近菩提加行:“世尊,譬如春時,花果樹等,陳葉已落,枝條滋潤,衆人見已,鹹作是言,新花果葉,當出不久,所以者何,此諸樹等新花果葉先相現故,贍部洲人,男女大小,見此相已,歡喜踴躍。”釋彼經義謂“近菩提”,名無漏法新所依,圓滿正等菩提相近,名近菩提加行。

  7速疾加行:“世尊,譬如女人,懷孕漸久,其身轉重,動止不安,飲食睡眠,悉皆減少,不喜多語,厭常可作,受苦痛故,衆事頓息,有異女人,見是相已,即知此女,不久産生。”釋彼經義謂“速疾…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