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P46

  ..续本文上一页智前导。于时智无碍,如是此十八,不共他功德。”何故名不共?如无为如虚空,彼四大种与性相皆住不共。与以下诸圣者功德种类,及少许部类亦皆不共,作如是说故。如《宝性论》云:“如来不共如虚空。”

  二、别释三时建立:(此各宗所说不必译录)

  {二}、第五类真如行相,彼等功德之自性:一切佛所说的真如。

  论义是说:真如常不起以为方便,根本智(有法),为一切相智的智相,是真如行相的定相,能安立彼故。一切佛所说的真如无垢清净,是由自性涅槃故,佛出世由某些所化众生的差别,仅除说一乘三乘,无不宣说真如故。

  {三}、第六类自然行相(彼是何自然行相):一切法转移自然。其义者,一切相智(有法),是为一切相智自然行相者,谓以转一切*轮获得自在所显的究竟智,即是自然行相的定相。

  {四}、第七类佛的行相:(是何所为)一切行相圆满正等菩提(觉)的佛行相有三种,其义为:一切相智(有法),此中所显是佛的行相,如所有尽所有一切法,现前一切行相者,谓现前圆满正等菩提,是证德究竟的智故,彼即是佛行相的定相。

  (三)略义:如是诸佛的行相,一切相智道所依的行相者有三十九种。

  此中一切智的行相义者,谓声闻圣者身中的一切智行相有二十七(就四谛),名无烦恼漏的因由者,谓有学声闻圣者,以所断烦恼障为主,作如是说故。圣者菩萨身中一切智行相有二十七(就四谛),假名有烦恼漏之因由者,谓圣者菩萨不以所断烦恼障为主故,因圣者菩萨身中道相智行相有三十六,假名有烦恼漏,即是因相故。一切相智的智相有一百一十(有法),唯是无漏,因为二障习气永断故。

  

  释圆满一切相加行十一法之二·加行

  ——《般若经》卷438·1-439·9页

  壬二、明胜加行分二:癸一、积善根之身;癸二、正明加行。

  癸一、积善根之身

  二、释修加行者补特伽罗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一)经说(438-439·9页)。经云:“时天帝释作念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法门名字一经耳者。”乃至“亲近供养,发宏誓愿,种诸善根,多善知识之所摄受。”

  (二)论释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一)结合:论身建立,谓“行相诸加行”等。加行行相之后说修加行者补特伽罗的因由者,谓以上所说一切相智行相,彼等虽是由殊胜加行任持有所为,但彼无有修加行者补特伽罗即不能修,以如是因由所说故。由殊胜加行,需要修诸行相,然彼等不能说无有修加行者,于听闻等法器即名修加行者。

  二)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昔承事诸佛,佛所种善根,善知识摄受,是闻此法器。

  亲近佛问答,及行施戒等,诸胜者许此,是受持等器。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有过去现在出世的诸佛等。于此经、根本、解释诸义有:听闻般若母,佛问答,受持,如理作意四种。今初听闻般若母: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一经耳者,皆于往昔承事诸佛如来善根所生。”释彼经义,即“昔承事诸佛”等四句,于过去现在出世诸佛,总则是由善根生长而修治,如其次第如是行相性相,是听闻此般若母教典之法器,为诸佛等所许。

  2、佛问答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一经于耳,能受持读诵,如理思惟,为他演说,或能随力如说修行,皆承事诸佛”等,释彼经义,谓“诸胜者许此,是受持等器”。谓于诸如来以身等承事令生欢喜,即是受持法器,是诸佛等所许。

  3、受持: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一经于耳者,是往昔于如来应供正等觉,亲近请问,依止承事”等,释彼经义,谓遍请问受持,“是受持等器”是说遍请问疑义,及受持不忘。

  4、如理作意: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一经于耳者,皆于往昔于诸佛所修行施波罗蜜多,修行戒波罗蜜多,修行忍波罗蜜多,修行精进波罗蜜多,静虑波罗蜜多,彼等于俱胝诸佛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释彼经义谓“及行施戒等”许诸人等是如理作意的法器。是说修行施等十波罗蜜多,以诸善知识的加持者,是如理作意的法器,是诸佛所许。

  论义是说:菩萨资粮道(有法),是听闻般若母的法器,是有大乘善知识有依怙,往昔承事诸佛等内外二缘具足的菩萨故。是故具足内外二缘,是此处正说的菩萨,是此处正说修加行者所依补特伽罗的定相。若分有:1缘如来能修宫殿等于诸佛所作殊胜事业;2于诸佛乞食供献等善根生长;3由依怙大乘善知识遍摄持之差别有三种。

  1听闻般若母主要词义之法器;2就依止诸佛承事门,心受持般若母词义之法器;3承事诸佛,遍请问疑义受持法义不忘之法器;4由承事诸佛修施等行相如理作意之法器有四种。若是修加行者补特伽罗,不悉是菩萨,因为声闻资粮道,彼是修加行者的补特伽罗故,但不是修圆加行道的补特伽罗,若是修圆加行道,必须是菩萨故。

  壬二、正明加行

  三、释加行自性分二:一、经说;二、论释。

  (一)经说,在修加行者处,“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多及加行问答,憍尸迦,此智慧辩才亦是佛加持所生,憍尸迦,是故心识执持,我应为汝说。”

  (二)论释分三:

  一、结合:论身建立说“行相诸加行”,是说修加行者后说加行的因由者,谓如是彼修加行者补特伽罗,需修加行作如是说故,名为结合。如是说加行者后名为加行。

  二、根本:大乘加行分为二十种

  颂曰:不住色等故,遮彼加行故,彼真如深故,此等难测故,

  此等无量故,劬劳久证故,授记不退转,出离及无间,

  近菩提速疾,利他无增减,不见法非法,色等不思议,

  色等诸行相,自性无分别,能与珍宝果,清净及结界。

  三、解释:就词义门说,是说名为色等无自性等,就彼等略义说,有二十种加行。

  此中就加行自性门分:一、生起加行理趣;二、生长加行有二种。

  一、生起加行理趣分五:1、不住色等加行;2、破除加行住之加行;3、甚深加行;4、难测量加行;5、无量加行。

  1、不住色等加行:经云:“憍尸迦,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住于色,何时不住于色,尔时能行色瑜伽。”释彼经义谓“不住色等故”由色等无自性则不住,以如是通达如数不住色等地。

  2、破除加行住之加行:“憍尸迦,菩萨摩诃萨不作色加行,何时不作色加行,尔时即能观行于色。”释彼经义谓“遮彼加行故。”谓于色等不作加行即是加行及不加行。

  3、甚深加行:经云:“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佛言如是,舍利子,色真如甚深故,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释彼经义谓“彼真如深故”。是说由色等真如性甚深,名甚深加行。

  4、难测量加行:经云:“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难可测量,佛言如是,舍利子,色真如难测量故,般若波罗蜜多难测量。”释彼经义谓“此等难测故。”是说难测量,及难测量加行。

  5、无量加行:经云:“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无量,佛言如是,舍利子,色真如无量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量。”释彼经义谓“此等无量故”是说名为无量,是无量加行,总有五种。

  二、生长加行分十五:1设大劬劳长时难通达加行;2得授记加行;3不退转加行;4出离加行;5无间加行(无中断、无间断);6近菩提加行;7速疾加行;8利他加行;9无增减加行;10不见法非法等加行;11不见色等不思议加行;12无分别加行;13能与宝果加行;14清净加行;15结界(界限)加行。有十五种。

  1设大劬劳长时难通达加行:“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既最甚深难测难量,难可信解,不应在新学大乘菩萨前说,恐彼闻此般若波罗蜜多,其心惊惶,恐怖犹豫,不能信解。”释彼经义谓“劬劳久证故”。谓于般若惊怖,则于修行次第,要长久设大劬劳乃能成等正觉。

  2得授记加行:“时天帝,复问具寿舍利子言,大德,颇有菩萨未受无上大菩提记,闻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不惊怖,不恐不怖,不犹豫否?舍利子言有,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不久当授大菩提记。”于般若不惊惶,不恐怖,或“不过一佛二佛所,定当得授大菩提。”释彼经义谓“授记”,名为修行不恐怖等,当得授记。

  3不退转加行:“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听已修行,彼等善根成熟。”乃至“如理作意,彼等当授无上菩提记。”释彼经义谓“不退转”,名真实受持修行具足者,即名不退转。

  4定出离加行:“世尊,譬如有人,游涉旷野,经过险路,百逾缮那,或二或三,或四五百,见诸城邑王都前相,谓放牧人围林田等,见诸相已,便作是念,城邑王都,去此非远”(当得授记,近大菩提)。释彼经义谓:“出离”。是说断除障碍留难法,修行具足者决定出离。

  5无间加行:“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欲观大海,渐次往趣,经于多时,不见山林,便作是念,今睹此相,大海非远,所以者何,失近海岸,地必渐下,定无山林,彼人尔时,虽未见海而见近相,欢喜踊跃,我速定当得见大海。”释彼义谓“无间”,是说恒常修法引发具足者名无间加行。

  6近菩提加行:“世尊,譬如春时,花果树等,陈叶已落,枝条滋润,众人见已,咸作是言,新花果叶,当出不久,所以者何,此诸树等新花果叶先相现故,赡部洲人,男女大小,见此相已,欢喜踊跃。”释彼经义谓“近菩提”,名无漏法新所依,圆满正等菩提相近,名近菩提加行。

  7速疾加行:“世尊,譬如女人,怀孕渐久,其身转重,动止不安,饮食睡眠,悉皆减少,不喜多语,厌常可作,受苦痛故,众事顿息,有异女人,见是相已,即知此女,不久产生。”释彼经义谓“速疾…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