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釋頂加行之所依分:身所依及心所依二種。
(一)身所依:加行道頂加行者,謂叁洲人及欲天之所依身皆有新生者,因大乘加行道即是彼故。見道頂加行亦與彼同,因于大乘加行道即彼故。修道頂加行亦與彼同,因彼是大乘加行道故。若是正新生無間道頂加行所依身的補特伽羅,必須是色所依身,因爲若是菩薩最後心,必須是彼故。
(二)心所依:加行道頂加行及見道頂加行二者,都是依根本靜慮心生,修道頂加行及無間道頂加行二者,都是依正新生起之心,叁界有九種。
二、釋能依頂加行的自性分叁:一定相;二差別;叁界限。
(一)定相:就大乘加行道證得暖門說,總修叁智以般若慧任持的菩薩瑜伽,是頂加行的定相。
(二)差別:加行道頂加行等有四種,此即:加行道頂加行、無間道頂加行、解脫道頂加行、勝進道頂加行四種。如《俱舍論》雲:“應知一切道,略說唯有四,謂加行無間,解脫勝進道。”《俱舍論釋》雲:“加行道者,謂從此後無間道生;無間道者,謂此能斷所應斷障;解脫道者,謂已解脫所應斷障最初所生;勝進道者,謂叁余道。道義雲何,謂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或複道者,謂求所依,依此尋求涅槃果故。解脫勝進如何名道,與道類同,轉上品故,或前前力至後後故,或能趣入無余依故。”
又如《集論》雲:“雲何加行道,謂由此道能舍煩惱,是名修道中加行道。雲何無間道,謂由此道無間永斷煩惱令無所余。雲何解脫道,謂由此道證斷煩惱,所得解脫。雲何勝進道,謂爲斷余品煩惱,所有加行無間解脫道,是名勝進道。”
(叁)界限:從大乘加行道暖乃至最後心。
《二》廣釋能表頂加行八法之一·暖頂加行
第一、釋具足十二相頂加行
二、自在果頂加行分四:一加行道頂加行;二見道頂加行;叁修道頂加行;四無間道頂加行。
一、加行道頂加行分四:一暖頂加行;二頂頂加行;叁忍頂加行;四世第一法加行。
頂加行八法之一·暖頂加行
辛一、暖頂加行
暖頂加行分:經說與論釋二種。
一、經說(452·15-453·19頁):經說方便善巧不退轉,許爲不退轉狀相。“爾時佛告具壽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乃至夢中”等。
二、論釋分:根本與解釋二種。
1、根本:釋彼經義
頌曰:夢亦于諸法,觀知如夢等,是至頂加行,所有十二相。
2、解釋:就詞義門釋,謂最極熏修故。彼亦分爲:得暖頂加行十二狀相。
明初四種狀相:1“爾時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乃至夢中”“常觀一切法如夢如響、如像如幻、如陽焰、如光影、如變化事、如尋香城。雖如是觀察而不證實際,當知是菩薩不退相”。2“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乃至夢中亦不愛樂稱贊聲聞地及獨覺地,于叁界法亦不起心愛樂稱贊”。3“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夢見如來應正等覺,有無數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衆”。4“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夢見如來應正等覺,騰湧虛空,現大神通,于聖比丘僧,說正法要”。釋彼經義謂,最極熏修故。1乃至夢中亦觀諸法皆如夢等;2亦不愛樂聲聞獨覺等地;3夢見如來應正等覺等;4夢見如來現大神變。
明彼後四種狀相:1“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夢見狂賊破壞村城,或見火起焚燒聚落,或見獅子虎狼猛獸毒蛇惡蠍”。2“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乃至夢中,見有地獄旁生鬼界諸有情類,便作是念,我當精勤修菩薩行,速趣無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無有地獄旁生鬼界惡趣之名,從夢覺已亦作是念,善現當知”“是菩薩不退轉相”。3“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覺時,現見大火卒起,燒諸城邑,或燒聚落,便作是念,我在夢中或在覺位”。4“複次善現,依前所說種種因緣,知是不退轉菩薩摩诃薩,複有成就余狀相”“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見有男子,或有女人,現爲非人之的魅著”。釋彼經義謂:1生起宣說正法心;2見地獄等有情,隨念我成佛土中無諸惡趣;3發誠實言大火頓滅變爲清涼;4發谛實言,無有非人藥叉魅著。
明最後四種狀相:1“是故善現,若菩薩摩诃薩,真實不舍一切智智,不舍無上菩提”。2“是故善現,若菩薩摩诃薩,欲得不隨他語行,欲得不隨他語住”。3“爾時善現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以何爲相,佛告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虛空爲相,無著爲相,無相爲相”。4“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能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一切法空遠離相,是菩薩摩诃薩則不行色”乃至“如是行時則爲鄰近一切智智。”釋彼經義謂:1以自具神通能親近映蔽魔業之善知識;2了知一切行相修學般若波羅蜜多;3于一切法無實執貪著;4鄰近佛菩提。名爲十二種者,是得頂現觀分位的殊勝狀相。
論義是說:得頂現觀十二狀相是經中所說,因爲乃至夢中亦見一切法如夢止觀雙運等十二狀相,是經所說故。得頂加行十二狀相,隨得一相的大乘順抉擇分,即是第一暖頂加行的定相。得頂加行狀相有十二種者:(一)乃至夢中亦見諸法如夢的狀相;(二)不生愛樂得聲聞獨覺地及歡喜叁界心的狀相;(叁)見如來等的狀相;(四)見佛神變現大神通說正法要的狀相;(五)夢中亦能爲無邊衆生說法的狀相;(六)隨念自己成佛刹土中亦遠離惡趣的狀相;(七)見村城聚落火燒發谛實語加持令息滅的狀相;(八)見他人被藥叉非人等魅著,發谛實語令無魔事的狀相;(九)依止以自神通映蔽魔業,依止善知識的狀相;(十)了知一切行相爲利他故,修學般若波羅蜜多的狀相;(十一)于一切法無實執貪著的狀相;(十二)鄰近佛菩提的狀相(形相)。
頂加行八法之二·釋頂頂加行
辛二、頂頂加行
第二、釋福德增長的頂加行
頂頂加行分:經說與論釋二種。
一、經說(454·1-456·4頁):狀相後說福德增長理趣。“複次善現,于意雲何,假使于此南贍部洲,諸有情類。”
二、論釋分叁:
1、結合:論身建立:謂“此相及增長”,是說狀相後說福德增長的因由者,謂以如是十二狀相表示所得之頂,彼之福德增長有多少,是爲答彼所顯故,名結合。以如是狀相所表福德增長行相有多少增長。
2、根本:釋彼經義
頌曰:盡贍部有情,供佛善根等,衆多善爲喻,說十六增上。
3、解釋:就詞義門釋謂“南贍部洲”等。此中主要有外福德增長八種,主要有內福德增長八種。
一、明外福德八種者,彼釋經義(經文不錄)謂:1贍部洲等叁千大千世界諸有情類,以香花等供養如來尤爲超勝;2思惟般若波羅蜜多尤爲超勝;3得無生法忍;4所證菩提能證菩提諸法無所得;5十善法等及得無色定尤爲超勝;6諸天衆皆來自所;7映蔽一切魔障;8供養菩薩等同大師。
二、明內八種者,彼釋經義(經文不錄)謂:1于一切行相學方便善巧清淨;2得佛種性;3當得佛果之因;4不生六度所治品心;5通達色等不生分別心;6了知波羅蜜總攝一切;7獲得一切圓滿;8鄰近正等菩提。
論義是說:住頂頂加行的菩薩(有法),獲得十六福德增長者,主要是得八種外福德增長,及主要是得八種內福德增長的菩薩故。較與叁千大千世界有情數量平等供養諸佛,尤爲超勝的福德增長,十六種具足的大乘第二順抉擇分,是頂頂加行的定相。主要是外福德增長八種者:1叁千大千世界有情供養諸佛,較前福德尤爲超勝;2殊勝般若波羅蜜多思惟自性增長;3獲得超勝無生法忍自性增長;4所證菩提與能證菩提法皆不可得性相增長;5殊勝善根具足自體增長;6欲色諸天衆皆來到所,一切人天護念自性增長;7映蔽一切魔業自性增長;8恭敬其它衆生與佛等同性相增長故。
主要有內福德增長八種者:1于一切行相方便善巧學習清淨自體增長;2轉成佛性相增長;3獲得佛果之因由自體(自己)增長;4不生波羅蜜多所治品之心自性增長;5不生執著色等分別等心自體增長;6了知攝持一切波羅蜜多性相增長;7獲得圓滿一切自性增長;8鄰近正等菩提自性增長故。
頂加行八法之叁·釋忍頂加行
辛叁、忍頂加行
第叁、釋堅穩頂加行
釋忍頂加行分叁:
一、結合:論身建立:“增長,堅穩”釋增長之後經說決定堅穩的因由者,是說前釋福德如是增長的頂頂加行,所增長通達自在出生的究竟諸性相者,由是決定堅固,作如是說故名爲結合。如是增長之所增長自在究竟諸性相者,是由決定堅固則名決定堅穩。(經說:“堅固”大願)
二、根本:釋彼經義
頌曰:由叁智諸法,圓滿最無上,不舍利有情,說名爲堅穩。
叁、解釋:說詞義門釋,謂如是真實。此中分二:一、由通達自利攝持一切智叁智諸法,所證種類圓滿;二、不舍有情義利決定堅穩。
(一)由通達自利攝持一切智叁智諸法,所證種類圓滿。釋彼之義謂“由叁智諸法,圓滿最無上”是說于一切相智等,如是所說于叁智諸法發心等,說爲向上圓滿無上者,即是決定堅穩。
(二)不舍有情義利決定堅穩:釋彼之義謂:“不舍利有情”如是由真實方便善巧之力,若通達無分別位,由大悲心現前作用之體性,即是不舍有情義利的定相。
論義是說:大乘加行道忍(有法),是堅穩頂加行者,因爲是方便智慧之所證,獲得堅穩的第叁大乘順抉擇分故,隨順叁智所得的第叁大乘順抉擇分者,即是忍頂加行的定相(經456·4-456·6頁)。
頂加行八法之四·釋世第一法頂加行
辛四、世第一法頂加行
第四、釋心遍住頂加行
世第一法頂加行分:經說與論釋二種。
一、經說(456·7-458·19頁):顯示以後之余:“天帝釋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初出發心菩薩摩诃薩功德善根,起隨喜心,得幾許福;于久發心菩薩摩诃薩功德善根,起隨喜心,得幾福德;于不退轉地菩薩摩诃薩功德善根,起隨…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