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P78

  ..續本文上一頁性故,衆生界如藏。”衆生身中的煩惱,及隨煩惱習氣者如雲,因爲彼諸離垢,悉皆所障,皆無谛實自性故。《寶性論》雲:“忽然(離垢)悉無性,煩惱如雲聚。”佛的大悲心無盡如風,是散失彼障處故。《寶性論》雲:“散失住處故,悲無盡如風。”

  3略攝總義:佛事業是相續不斷隨轉者,謂以十地及二資糧所攝其它緣爲增上,決定出生利他相續不斷的因殊勝;是照見自己與衆生相應法性自體處,菩薩摩诃薩與衆生界二者,利他相續不斷的體性殊勝;能摧毀煩惱及隨煩惱習氣的緣,是大悲心利他相續的果殊勝,從此叁門所作事業皆悉圓滿故。《寶性論》雲:“他緣定出生,自衆生相應,所作圓滿故,盡生死不斷。”

  (二)《莊嚴經論》所說理趣分二:

  1任運隨轉理趣:佛事業是不勞任運隨轉者,譬如天鼓不擊自鳴,謂由往昔願力能出生宣說四法印(四法嗢柁南)之一切法聲;如牟尼大寶不加功用自現一切光明,所以諸佛不加功用造作及分別因,于所化衆生宣說正法,並安立利樂之事業皆自然隨轉故。《莊嚴經論》雲:“如是不擊鼓,出生一切聲,如是勝無作,出生一切音。牟尼無勞作,自現一切光,佛雖無勞作,如是決定作。”

  2相續不斷隨轉理趣:佛的事業是相續不斷出生者,譬如于虛空中情器世間所作事業相續不斷;于虛空中,情器世間所作先壞隨轉而後生起者成果,諸佛法界雖然不動,但安立所化衆生利樂的事業,相續不斷生起故。《莊嚴經論》雲:“如虛空世間,所作不斷現,如是無漏界,勝所作不斷。如虛空恒常,所作壞生起,如是無漏界,佛事業生滅。”是故諸佛所作的一切事業,唯一是成辦衆生利樂隨轉者,譬如無爲虛空無有不同體性之差別,虛空日輪同時升起,虛空諸光合集令谷稼成熟;泥幹枯能令白邬波羅花合閉;佛的法身並無不同體性差別,但佛的事業成辦所化衆生利樂,唯一合集是能滅除苦故。《莊嚴經論》雲:“猶如日輪光,無量而合集,常一所作業,亦能現世間。如是無漏界,佛無量合集,所作一事業,許智顯現作。”

  (叁)以喻成立隨轉理趣分二:

  1論說:諸佛事業是無功用任運相續不斷而轉者,謂:1以百施色喻佛色身任運相續不斷出現;2以天鼓喻佛語任運相續不斷出生;3以雲雨喻佛意任運相續不斷生起;4以梵變化喻佛身語二種事業;5以日喻佛意事業任運相續不斷生起;6以牟尼大寶喻佛意密任運相續不斷生起;7以聲影回聲喻佛的語密任運相續不斷生起;8以虛空喻佛的身密任運相續不斷生起;9以大地寶喻彼佛一切所依大悲不加功用任運相續不斷生起,是能表彼故。

  如《寶性論》雲:“百施鼓雲梵,如日摩尼寶,如來谷響聲,如虛空大地。”

  2解釋分九:

  1色身以百施喻表理者,謂佛色身同百施色,譬如天王百施一身,如吠琉璃地基清淨一一現多種色影,于衆多不同衆生清淨信心等顯現色身故。《寶性論》雲:“琉璃地清淨,天王現身相,衆生心地淨,能王現身影。”

  2語善教誡以天鼓喻顯示者,謂佛語如同天鼓,譬如叁十叁天處等,天鼓不擊從往昔願等白淨業力,出生四法印等說法聲,諸佛能仁世尊說法不加功用分別,隨衆生各各業與根性宣說教法故。《寶性論》雲:“如天諸天鼓,從自業出聲,世間能仁法,語從自業生。”

  3意以雲雨喻顯示者,謂佛的意如雲降雨,譬如夏季時陰雲密布,爲世間秋收豐滿之因,皆由雨水續降大地,佛意亦從大悲雲爲衆生善法秋收之因,即不加功用分別而相續降正法雨。《寶性論》雲:“猶如夏時雲,秋收圓滿因,水積無功用,續續降于地。如來意悲雲,勝者正法雨,衆生善獲(秋收)因,續降無分別。”

  4如來身語二事業以梵喻顯示者,謂如來身語二事業如梵變化,譬如彼梵從自處雖無所住,但于余天處及余梵處不加功用多種示現,諸佛能仁雖然法身不動,但于諸世間界具根所化衆生,以化現無量,不加功用宣說正法故。《寶性論》雲:“如梵從梵處,如是雖無住,從天處一切,無勞示顯現。如能仁法身,無功于諸界,無勞諸具根,化現作宣說。”

  5意事業以日喻顯示者,謂如來意事業如日,譬如日光暑熱時,一時蓮花開敷,令邬波羅花(睡蓮)合閉,能令秋收成熟等一時而生,然日光令水生(蓮花)開敷的功德,睡蓮合閉的過患,彼彼作用無有分別。如來雖契合有些所化衆生的根性,雖說法安立增上生與決定善位,但有些所化衆生,以業爲緣,安立增上生;有些以業爲緣,令安立于決定善,如來于彼彼無分別無勞任運出生故。《寶性論》雲:“如日暑熱于一時,蓮花開敷睡蓮閉,水生(蓮花)開合功與過,日無分別聖如日。”

  6意密以摩尼寶喻顯示者,謂如來意密如摩尼寶珠,譬如摩尼寶珠由希求衣食等若祈禱,隨各自所欲皆能圓滿,然彼珠寶皆能滿足彼諸樂欲而無分別,佛爲所化衆生說法時,由所化衆生意樂信心,各各所聞勝解諸法,如來于此所化衆生宣說此法事業,悉無分別任運而轉故。《寶性論》雲:“如是如意珠,雖無分同時,行境處意樂,一切各圓滿。如佛依如意,諸意樂各異,聽聞種種法,于彼無分別。”

  7語密以聲響喻顯示者,謂如來語密如聲影(響),譬如聲影(響)之聲能令他識生起,無分別行,不加功用造作,不住內外。如是如來的語,雖然能令他識生起,但無分別行,不加功用造作,不住內不住外的事業任運而轉故。如《寶性論》雲:“如空響回聲,從他識所生,無分無造作,不住內與外。如是如來語,從他識所生,無分無造作,非住內與外。”

  8身密以虛空喻顯示者,是說如來之身密猶如虛空,譬如虛空雖無少許觸礙,但非顯色非形色,及非眼識所取,無色無表之虛空,雖見有高下等之行相,但虛空無高下等。如來的身雖在有些所化衆生前顯現高與低,但如來身無有差別故。《寶性論》雲:“無少許無顯,不得(無緣)亦無依,超越眼識道,無色及無表。如虛空高低,彼見非如是,如是一切佛,彼見非如是。”

  9彼佛一切所依大悲心爲大地寶以喻顯示者,是說如來的大悲心如大地寶,譬如大地寶雖無分別,但一切秋收等生長皆依大地增長、堅固和寬廣(發展),圓滿佛世尊依不加功用分別,增長一切衆生善根故。《寶性論》雲:“于地生一切,依地無分別,增長堅固廣,如圓滿佛地,依于無分別,衆生諸善根,一切令增長。”總之,圓滿諸佛不加功用而無分別等起,依大悲心相續任運宣說正法,令諸具根衆生獲得增上生與決定善故。《莊嚴經論》雲:“于一切世間,晝夜六次觀,具足大悲心,頂禮饒益尊。”

  五、余義(旁義):有說,如來身語意叁密,以寶等喻顯示不合理者,因爲于彼所謂無證明故。彼的證明者即諸經中所說故。

  佛的身密者譬如由菩薩勢力所系不能見如來頂,尋求如來無量無邊身,但自身化現八萬四千踰繕那身者,雖觀如來身,但見如來身六十八億踰繕那,其次自己生起化現力,雖見上方百千俱胝兢伽沙數佛刹世界蓮花,但不能見如來頂髻,不能見如來身量邊際。如《秘密不思議經》中所說。

  佛的語密者如大目犍連爲觀察如來語量,雖住須彌頂,亦同樣聞如來語,其次自己生起神通變化力,于娑婆世界西方山超過四洲,超過周圍世界中周圍之上,同樣聞如來語。其次由如來力及由自己神通變化力,過西方九十九兢伽沙數佛刹,至世界名光明幢,至光明王如來缽下經行住處,如是如前皆聽聞如來說法語。廣說如《秘密不思議經》中所說。

  佛的意密者即彼經中所說:“如來意無退轉,意無分別”如是廣說。其義是說,智法身(有法),汝相續不斷,汝的事業亦相續不斷者,謂汝是盡生死際究竟作一切衆生利益故。

  乙叁、釋余略義分二:丙一、攝爲六義;丙二、攝爲叁義。

  丙一、報爲六義

  二、信樂中者分爲六義分叁:

  (一)結合:爲施設饒益樂廣衆生,分爲八現觀義門爲他解說。

  (二)根本:

  頌曰:相及彼加行,彼及彼漸次,彼竟彼異熟,余六種略義。

  (叁)解釋:是說最初一切相智等,即一切智叁智,即是由現前所表處的定相。其義是說,從現觀次第分爲八種。其後攝爲六義顯示(有法),是有所爲者,是爲隨順攝受不樂廣義樂中義故。現觀莊嚴所诠(內容)(有法),于汝攝爲六種者,謂抉擇彼性相即是:1一切相智、道相智和一切智叁智爲境;2圓加行;3頂加行;4漸次加行;5刹那加行等四種加行爲修持;6一切相智之果法身爲果,攝爲六種義故。

  丙二、攝爲叁義

  叁信樂略者分爲叁現觀分叁:

  (一)結合:爲施設饒益樂中衆生,分爲六現觀義門解說,複爲施設饒益樂略衆生,分爲叁義門爲他解說。

  (二)根本:

  頌曰:初境有叁種,因四加行性,法身事業果,余叁種略義。

  (叁)解釋:初說一切相智、道相智和一切智叁種體性者,是趣入境之因。其義是說,現觀莊嚴次第攝爲六種所說之後,攝爲叁義解說(有法),是有所爲者,是爲隨順攝受樂略義所化衆生故,現觀莊嚴所诠(有法),于汝分爲叁種者,謂有趣入境爲叁境;修持爲四加行;果法身等有叁種故。

  甲叁、論後義

  其造論者,謂此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是成就究竟大悲大智現住覩史多天一生補處彌勒菩薩所造。由梵譯藏者,謂天竺明本論師與吉祥積譯師翻譯校對,後又經天竺大德無死論師與具慧譯師重譯校閱善爲抉擇也。

  謹依先覺論,摘譯少分義,歸命慈氏尊,加持成佛事。

  

  

  一九九八年十月于北京 任傑摘譯講錄

  

  聖 慈 氏 願

  梵語:阿雅彌勒雜裏達那納雜

  此雲:聖慈氏願王

  頂禮一切佛菩薩

  阿難!慈氏菩薩摩诃薩,往昔修行菩薩行時,夜叁次,晝叁次,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發如是誓言。(上段文說明此願是從古印度譯爲藏文的,但缺譯者和造願者。其中小字是佛說慈氏往昔發願的,所有願文皆是慈氏往昔誓願。)

  頂禮一切…

《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