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故,众生界如藏。”众生身中的烦恼,及随烦恼习气者如云,因为彼诸离垢,悉皆所障,皆无谛实自性故。《宝性论》云:“忽然(离垢)悉无性,烦恼如云聚。”佛的大悲心无尽如风,是散失彼障处故。《宝性论》云:“散失住处故,悲无尽如风。”
3略摄总义:佛事业是相续不断随转者,谓以十地及二资粮所摄其它缘为增上,决定出生利他相续不断的因殊胜;是照见自己与众生相应法性自体处,菩萨摩诃萨与众生界二者,利他相续不断的体性殊胜;能摧毁烦恼及随烦恼习气的缘,是大悲心利他相续的果殊胜,从此三门所作事业皆悉圆满故。《宝性论》云:“他缘定出生,自众生相应,所作圆满故,尽生死不断。”
(二)《庄严经论》所说理趣分二:
1任运随转理趣:佛事业是不劳任运随转者,譬如天鼓不击自鸣,谓由往昔愿力能出生宣说四法印(四法嗢柁南)之一切法声;如牟尼大宝不加功用自现一切光明,所以诸佛不加功用造作及分别因,于所化众生宣说正法,并安立利乐之事业皆自然随转故。《庄严经论》云:“如是不击鼓,出生一切声,如是胜无作,出生一切音。牟尼无劳作,自现一切光,佛虽无劳作,如是决定作。”
2相续不断随转理趣:佛的事业是相续不断出生者,譬如于虚空中情器世间所作事业相续不断;于虚空中,情器世间所作先坏随转而后生起者成果,诸佛法界虽然不动,但安立所化众生利乐的事业,相续不断生起故。《庄严经论》云:“如虚空世间,所作不断现,如是无漏界,胜所作不断。如虚空恒常,所作坏生起,如是无漏界,佛事业生灭。”是故诸佛所作的一切事业,唯一是成办众生利乐随转者,譬如无为虚空无有不同体性之差别,虚空日轮同时升起,虚空诸光合集令谷稼成熟;泥干枯能令白邬波罗花合闭;佛的法身并无不同体性差别,但佛的事业成办所化众生利乐,唯一合集是能灭除苦故。《庄严经论》云:“犹如日轮光,无量而合集,常一所作业,亦能现世间。如是无漏界,佛无量合集,所作一事业,许智显现作。”
(三)以喻成立随转理趣分二:
1论说:诸佛事业是无功用任运相续不断而转者,谓:1以百施色喻佛色身任运相续不断出现;2以天鼓喻佛语任运相续不断出生;3以云雨喻佛意任运相续不断生起;4以梵变化喻佛身语二种事业;5以日喻佛意事业任运相续不断生起;6以牟尼大宝喻佛意密任运相续不断生起;7以声影回声喻佛的语密任运相续不断生起;8以虚空喻佛的身密任运相续不断生起;9以大地宝喻彼佛一切所依大悲不加功用任运相续不断生起,是能表彼故。
如《宝性论》云:“百施鼓云梵,如日摩尼宝,如来谷响声,如虚空大地。”
2解释分九:
1色身以百施喻表理者,谓佛色身同百施色,譬如天王百施一身,如吠琉璃地基清净一一现多种色影,于众多不同众生清净信心等显现色身故。《宝性论》云:“琉璃地清净,天王现身相,众生心地净,能王现身影。”
2语善教诫以天鼓喻显示者,谓佛语如同天鼓,譬如三十三天处等,天鼓不击从往昔愿等白净业力,出生四法印等说法声,诸佛能仁世尊说法不加功用分别,随众生各各业与根性宣说教法故。《宝性论》云:“如天诸天鼓,从自业出声,世间能仁法,语从自业生。”
3意以云雨喻显示者,谓佛的意如云降雨,譬如夏季时阴云密布,为世间秋收丰满之因,皆由雨水续降大地,佛意亦从大悲云为众生善法秋收之因,即不加功用分别而相续降正法雨。《宝性论》云:“犹如夏时云,秋收圆满因,水积无功用,续续降于地。如来意悲云,胜者正法雨,众生善获(秋收)因,续降无分别。”
4如来身语二事业以梵喻显示者,谓如来身语二事业如梵变化,譬如彼梵从自处虽无所住,但于余天处及余梵处不加功用多种示现,诸佛能仁虽然法身不动,但于诸世间界具根所化众生,以化现无量,不加功用宣说正法故。《宝性论》云:“如梵从梵处,如是虽无住,从天处一切,无劳示显现。如能仁法身,无功于诸界,无劳诸具根,化现作宣说。”
5意事业以日喻显示者,谓如来意事业如日,譬如日光暑热时,一时莲花开敷,令邬波罗花(睡莲)合闭,能令秋收成熟等一时而生,然日光令水生(莲花)开敷的功德,睡莲合闭的过患,彼彼作用无有分别。如来虽契合有些所化众生的根性,虽说法安立增上生与决定善位,但有些所化众生,以业为缘,安立增上生;有些以业为缘,令安立于决定善,如来于彼彼无分别无劳任运出生故。《宝性论》云:“如日暑热于一时,莲花开敷睡莲闭,水生(莲花)开合功与过,日无分别圣如日。”
6意密以摩尼宝喻显示者,谓如来意密如摩尼宝珠,譬如摩尼宝珠由希求衣食等若祈祷,随各自所欲皆能圆满,然彼珠宝皆能满足彼诸乐欲而无分别,佛为所化众生说法时,由所化众生意乐信心,各各所闻胜解诸法,如来于此所化众生宣说此法事业,悉无分别任运而转故。《宝性论》云:“如是如意珠,虽无分同时,行境处意乐,一切各圆满。如佛依如意,诸意乐各异,听闻种种法,于彼无分别。”
7语密以声响喻显示者,谓如来语密如声影(响),譬如声影(响)之声能令他识生起,无分别行,不加功用造作,不住内外。如是如来的语,虽然能令他识生起,但无分别行,不加功用造作,不住内不住外的事业任运而转故。如《宝性论》云:“如空响回声,从他识所生,无分无造作,不住内与外。如是如来语,从他识所生,无分无造作,非住内与外。”
8身密以虚空喻显示者,是说如来之身密犹如虚空,譬如虚空虽无少许触碍,但非显色非形色,及非眼识所取,无色无表之虚空,虽见有高下等之行相,但虚空无高下等。如来的身虽在有些所化众生前显现高与低,但如来身无有差别故。《宝性论》云:“无少许无显,不得(无缘)亦无依,超越眼识道,无色及无表。如虚空高低,彼见非如是,如是一切佛,彼见非如是。”
9彼佛一切所依大悲心为大地宝以喻显示者,是说如来的大悲心如大地宝,譬如大地宝虽无分别,但一切秋收等生长皆依大地增长、坚固和宽广(发展),圆满佛世尊依不加功用分别,增长一切众生善根故。《宝性论》云:“于地生一切,依地无分别,增长坚固广,如圆满佛地,依于无分别,众生诸善根,一切令增长。”总之,圆满诸佛不加功用而无分别等起,依大悲心相续任运宣说正法,令诸具根众生获得增上生与决定善故。《庄严经论》云:“于一切世间,昼夜六次观,具足大悲心,顶礼饶益尊。”
五、余义(旁义):有说,如来身语意三密,以宝等喻显示不合理者,因为于彼所谓无证明故。彼的证明者即诸经中所说故。
佛的身密者譬如由菩萨势力所系不能见如来顶,寻求如来无量无边身,但自身化现八万四千踰缮那身者,虽观如来身,但见如来身六十八亿踰缮那,其次自己生起化现力,虽见上方百千俱胝兢伽沙数佛刹世界莲花,但不能见如来顶髻,不能见如来身量边际。如《秘密不思议经》中所说。
佛的语密者如大目犍连为观察如来语量,虽住须弥顶,亦同样闻如来语,其次自己生起神通变化力,于娑婆世界西方山超过四洲,超过周围世界中周围之上,同样闻如来语。其次由如来力及由自己神通变化力,过西方九十九兢伽沙数佛刹,至世界名光明幢,至光明王如来钵下经行住处,如是如前皆听闻如来说法语。广说如《秘密不思议经》中所说。
佛的意密者即彼经中所说:“如来意无退转,意无分别”如是广说。其义是说,智法身(有法),汝相续不断,汝的事业亦相续不断者,谓汝是尽生死际究竟作一切众生利益故。
乙三、释余略义分二:丙一、摄为六义;丙二、摄为三义。
丙一、报为六义
二、信乐中者分为六义分三:
(一)结合:为施设饶益乐广众生,分为八现观义门为他解说。
(二)根本:
颂曰:相及彼加行,彼及彼渐次,彼竟彼异熟,余六种略义。
(三)解释:是说最初一切相智等,即一切智三智,即是由现前所表处的定相。其义是说,从现观次第分为八种。其后摄为六义显示(有法),是有所为者,是为随顺摄受不乐广义乐中义故。现观庄严所诠(内容)(有法),于汝摄为六种者,谓抉择彼性相即是:1一切相智、道相智和一切智三智为境;2圆加行;3顶加行;4渐次加行;5刹那加行等四种加行为修持;6一切相智之果法身为果,摄为六种义故。
丙二、摄为三义
三信乐略者分为三现观分三:
(一)结合:为施设饶益乐中众生,分为六现观义门解说,复为施设饶益乐略众生,分为三义门为他解说。
(二)根本:
颂曰:初境有三种,因四加行性,法身事业果,余三种略义。
(三)解释:初说一切相智、道相智和一切智三种体性者,是趣入境之因。其义是说,现观庄严次第摄为六种所说之后,摄为三义解说(有法),是有所为者,是为随顺摄受乐略义所化众生故,现观庄严所诠(有法),于汝分为三种者,谓有趣入境为三境;修持为四加行;果法身等有三种故。
甲三、论后义
其造论者,谓此般若波罗蜜多教授现观庄严论,是成就究竟大悲大智现住覩史多天一生补处弥勒菩萨所造。由梵译藏者,谓天竺明本论师与吉祥积译师翻译校对,后又经天竺大德无死论师与具慧译师重译校阅善为抉择也。
谨依先觉论,摘译少分义,归命慈氏尊,加持成佛事。
一九九八年十月于北京 任杰摘译讲录
圣 慈 氏 愿
梵语:阿雅弥勒杂里达那纳杂
此云:圣慈氏愿王
顶礼一切佛菩萨
阿难!慈氏菩萨摩诃萨,往昔修行菩萨行时,夜三次,昼三次,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发如是誓言。(上段文说明此愿是从古印度译为藏文的,但缺译者和造愿者。其中小字是佛说慈氏往昔发愿的,所有愿文皆是慈氏往昔誓愿。)
顶礼一切…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