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互觀待而有,所以不需要自證。因此你們可以歡喜的接受我所講的道理。
自續叁位論師他們都認爲所看到的自性相是實際上存在的,假使不存在就破壞了緣起規則,但是應成認爲不用擔心,相不是真實,就是因爲沒有自性的相,所以你才會對緣起産生更深的信心。因此,叁位論師可以歡喜接受我所講的。
意識的性質是唯明唯知的,而它與自性空本體並不相違,空性原始以來屬于清淨的,在清淨的當下並非沒有善惡,就是因爲自性空,善和惡是決定有的,所以不用擔心害怕。
證得證空比量之後,刻意熏習會成爲一種俱生的智慧,所以不必擔心,因爲熏習會變的對空性越來越明顯,所以不用擔心,不用說毫無作意。
香安薩巴的上師,還有一些格魯巴的上師講的,因爲當你親身體驗了解有和無之中的戲論,自然就可以安立這些法,所以你們也不用擔心。
未能精通大論典 也許難勝解名相 非對汝辇不尊敬 設有冒犯祈鑒諒
對于這些大論典,不是實際了解的論師們,我並非對你們不尊敬,假使冒犯之處,請你們多多原諒。
吾非深解究竟理 祖傳論典之良馬 常敬精進調伏騎 或能突破諸障礙
我並非很了解諸法究竟性質,但由以前的中觀論師,他們留下來的這些父母的遺言,它好比一匹好馬,加上精進的調伏,可以使我從最障礙、最難通過的難關,從中脫逃。假使你能了解就可解脫,不了解就輪回。這障礙就要看你能不能通達,經由以前的中觀論師遺言,我有希望從狹路中突出。
非從他方莫外求 虛幻莫執爲真實 亦非虛妄有功用 非常非斷中道行
不需從別地方尋找,自己到底在那裏,自己的心在那裏,也莫執爲真實有,本來是虛幻的;雖然現前所見的世法,和存在的是不同的,是虛假的,但持法的意識,所持的實際上是存在的,不欺诳的。換句話說境上的作用是存在的,行者行處行事,以及因果的作用是存在的,所持和實際是符合的,因此作用是真實的。了解諸法並非完全真實,破除了常邊;在虛假的當下,可以了解有真實的作用,破除了斷邊,因而入中道。非常非斷中道行,可以在中道好好休息一下。
雖未見母唯依名 長久舍棄父母親 似在面前將相逢 龍樹父子恩浩大
宗大師及諸上師 彼等給我大恩惠 爲報恩德勤侍母
雖然無法以現量了解空性,但經由推理、正因、緣起的道理,能知道父母親的恩德,好久未見具有恩德的雙親,經由正理不久我將能見到。龍樹、提婆、宗大師及諸上師,對我有很大恩德,爲了報恩我要勤修空性。
無生難宣之慈母 明子相會常相處 普賢行願之盛宴 引諸有情得勝樂
無生的慈母,難以形容的慈母,加上證空(兒子)的膂慧,(也可以俱生原有光明來解釋)。母子相聚非常高興的舉辦宴會,他們在享受這好比佛果位。
喔唷柔杯多吉我 真高興快樂舞蹈 在此跳快樂舞蹈 供養希有之叁寶
作者章嘉仁波切,非常高興,所以要唱歌跳舞。
這部歌集涵義,廣釋可以說得很廣,是很難得的。
附錄二
傳授菩薩戒開示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于印度達隆色拉
丹增嘉錯仁波切 講授
蔣揚仁欽 口 述.林耿如 整 理
今天主要是傳授菩薩戒,首先傳願心儀軌,然後傳菩薩戒.先用藏文念皈依發心,然後用中文唱頌心經及向文。
[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這兩句包括了中論所有的含意;接下[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就是我們現在要受的願心。假使每一個中國人都能依此向文去實踐上個世界將會非常美好了。
一切衆生都有離苦得樂的心,這種心並非刻意生起的,而是自然産生,痛苦和快樂也是由因緣和合而産生的,因緣可分爲外因緣和內因緣;得到痛
苦和快樂最主要由內心,即內因緣而産生的,所以要調伏內心才能遠離痛苦。何謂調伏內心呢?就是不損惱他人。調伏內心之後就不會有痛苦,痛苦由不真實的東西認爲實有的無明,因而産生貪、瞠,由貪、嗔而産生損惱他人的惡事。要如何對治執著我的無明呢?必須要有空正見才能對治的;空正見以聞思修叁學所生的智慧,即聞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由這叁種智慧串習空性智慧,使證空智慧得到究竟的時候,就永遠斷除無明的我執。當內心去除所有我執的過患、我執的汙染,在空性中去除的當下,我們稱爲解脫。因此,由空性的道理,可以了解解脫是有可能的,解脫是可以證得的,當了解這一點的時候,因而産生了出離心。不但不損惱他人,反而要去利益他人,認爲利益他人的事業是我應該要承擔的,具有這種心量、這種清淨意樂的時候,會想要得到佛果位。因此我要好好實行這種的菩提心,倘若沒有菩提心輔助空正見,不管空證智慧有多麼深,力量有多麼強,是無法得到佛果位的。因此,大乘佛法的修持,必須經由方便及智慧,互相並行雙修,也就是福智雙修才能達到。方便品是修六度萬行所攝的菩提心,以及智慧品的空正見,這兩者要互相運用。
先講希求他利之心,就是修心。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的發心,第一個就是希求菩提之發心,以及希求他利之發心。假使要使自己得到圓滿的希求菩提之發心,必須空正見才能實行。希求他利之發心要作如何的思惟呢?當我們實際的、全心全意的想要謀利他人時,自利自然完全成就了。假使我們不是全心全意想要幫助他人,自己的利益是無法圓滿的,以這種思惟來了解愛自己心的過患,以及利他所積的功德。以空性的道理!在中論裏解釋得非常清楚;使我們能增長菩提心最好的修持,在[ 入行論] 裏講得非常明顯。因此,在場的法友,你們可以時常看[ 入行論] 以及[ 中論] ,甚至月稱菩薩所寫的一些注解,如果你們能反複的讀,會有很大幫助。我自己最主要也是由這些經典來作修持,雖然我念頌許多本尊的儀軌,但是修持時最主要的重點,就是擺在這上面。當修持菩提心的時候,大致上分兩種次第,一是七因果,一是自他換。在修持的時候後兩者互相應用修持菩提心,但是力量比較強而有力的修持方式是自他換。當看到某一個衆生遇到痛苦的時候,覺得他非常可憐,從內心深處會産生一種悲憫之心,這種心是相當殊勝的,所以我們要好好修持。雖然任運生起菩提心非常困難,但是了解菩提心的殊勝,而修持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願心最主要是由此而建立的。爲什麼要修願心?因爲看到菩提心的殊勝,一定要修,所以先發願心。
我們現在進行願心儀軌。首先大家觀想眼前的釋迦牟尼佛的像,就是更正的佛在我們的面前,我的右上方是慈尊菩薩,左上方是文殊師利菩薩卡兩尊都是佛陀的心,右下方是無著菩薩,一般來說,應該是龍樹菩薩在右邊,但因爲無著菩薩是方便品廣大行的開派師,所以無著菩薩在右邊,左下方是龍樹菩薩,觀想以上的這些大師都確實在我們的面前。不只如此,觀想龍樹菩薩的大弟子佛護論師、清辨論師、月稱菩薩等等、以及無著菩薩的兄弟世親菩薩、以及陳那菩薩、勝解脫軍等等。無著菩薩的大弟子也都在我們的面前。接下來觀想以前在西藏具有大成就的寂護論師、蓮花戒大師、蓮花生大士以及法王赤松德贊,以及所有噶舉的上師,所有薩加派的先輩大師,所有甯瑪派的先輩大師,甚至格魯巴的先賢都在我們的面前。以佛教曆史來講,中國的佛教曆史比西藏還要長久的,在此我們也觀想所有漢地的大地菩薩,都在我們的面前。我成爲傳遞給你們訊息的這種人。自己觀想有一些衆生圍繞在四周,每一個人都不想要痛苦,都想要快樂,但由于愚癡無明,使得自己很歡喜的去作痛苦的因,不想去做快樂的因,所以無邊無際的痛苦等著我們去承受。以這種方式觀想衆生實在是很可憐,以這一切人而言,一方面我們已經得到暇滿人生上,二方面我們也聽到菩提心及空性的道理,和其它人比較,我們算是好一點,不僅如此,我們對這方面也很歡喜。因此,今天好好修持菩提心及空正見,我們是有希望的。
如何才能永遠離開痛苦呢?並非發願要離開痛苦就可以了,而是由導師釋迦牟尼佛,以親身的體驗,教導我們一條道路,我們照此方法持續去做。
除此之外,還有南瞻六莊嚴,他們所指導的方法和道理,由這些方法,我們實際去修行,才有希望能永遠離開痛苦。釋迦牟尼佛當初也是發心,發願立志自己永遠不要放棄菩提心的修持,經過這樣的堅持,最後才達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位。同樣的,龍樹菩薩、無著菩薩也是發心之後二志發願自己不要放棄這些的修持,堅持修行下去,直到現在他們還正在學習當中。同樣的,我們今天也要讓自己立志,發願不要放棄菩提心的修持,就像以前諸佛,及現在聖尊一樣,我要好好一直修持下去。
大家一起念頌七支供養。
現在以跪的方式,念受願心文叁遍。
希願度脫有情心 諸佛正法與僧伽 直至圓滿菩提前
我于汝等恒皈依 具足慈悲與智慧 爲利有情我精進
今于佛前誠敬住 發起無上菩提心 乃至有虛空
以及衆生住 …
《中觀正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